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个作死的婆娘,有那眼红的劲儿,你自己咋不生个儿子?丫头片子,就是个赔钱货。要是有人家那能耐也行啊,你有吗?有吗?”

沈氏一直不喜欢麦子,整日里吃最好的穿最好的,一点活儿不干,净浪费银钱。这回说是去了大户人家,但是这都大半年过去了,家里是一个子儿没见着她的。顶多算是少了一张吃饭的嘴,但是就算搁在家里,以后出阁了,也还能有彩礼钱。现在倒好,等于白养了她那么多年了。

浪费了这么多银钱在她身上,沈氏每每夜里睡不着觉的时候想起,就心疼地翻来覆去更加难眠。

“她有啥好的?还不是抛头露面地去卖这卖那的?又能挣上几个钱?给我家麦子提鞋都不配!有本事也去那富贵人家试试啊,保准不出半天,就被打了出来!”李氏扯高了嗓子喊道。

她不说还好,这一说正戳中了沈氏的痛处,抬脚狠狠地踹在李氏的小腿上,踹得她一个趔趄,骂道:“还真以为自个儿养了个金疙瘩,别说出来膈应人!养个猪还能杀了吃肉卖钱,她倒好,一个子儿拿不来,还倒贴进去不少!你还指望她发达呢,发达了只怕也不会认谁是她老子娘!”

李氏当初送麦子去镇上,目的就是为了麦子以后过上了好日子,能帮衬帮衬她一些,也跟着沾沾光。说不定,要是得了宠,还能把她接过去一起享福。

而远在镇上的麦子,不,此时叫刘晓暖,正低着头站在水池边上,被一个府里的二等丫头骂的狗血淋头。

“下贱的小蹄子,还真当自己是个东西,也不撒泡尿照照,啥熊玩意儿!你当跟在太太身边就能成主子了?瞧瞧你打扮的那个鬼样子,不赶紧地找个地缝钻进去,还愣愣地往老爷身边凑,真真是笑死人了,难怪被老爷骂了出来,活该!”

那个穿湖水绿襦裙的丫头,伸出蓄着尖尖指甲的食指,重重地戳在刘晓暖的额头,留下一个个血红的印子。

她戳过瘾了之后,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嘲笑,瞥了她一眼,转身走了。

刘晓暖站在那里一动没动,她本就大大的眼睛,此时瞪得更大,努力抑制着即将夺目而出的泪水。她慢慢咬住下唇,上齿深深地陷入如玫瑰花瓣一样娇嫩红艳的唇瓣里。

最终,泪水还是没能忍住,呼啦一下滚了下来,划过刷白的脸颊,冲出一道道暗色的沟壑。

她身上穿着大红色半旧襦裙,这还是太太那日收拾不要了的旧衣赏,见她穿的寒酸,赏了她的。头上戴着一大朵艳红的丝绢牡丹,脚上,则是穿了一双草绿色的绣鞋。这样乍一看去,确实很让人受不了。

“你自己没生养个争气的闺女,倒说起别人来了!”李氏又道,这回她是铁了心了,一定不能让着沈氏,要不今后,只怕偏心眼儿的事儿还会更加变本加厉。

沈氏气的不得了,懒得再和她理论,只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一边又开始喊刘景民。

刘景民恰好此刻不在家,正蹲在巷尾,和几个老头下着方六。

“景民兄弟,还有心思下棋呢?你娘和你媳妇打起来了,还不回去看看?”有路人经过,看见了刘景民,向他道。

刘景民思索一番,将手中被折成小段,暂时充当旗子的树枝,落在地上用小石头画成的棋盘上,口中道了声:“哦”。随后,继续捡起一小截树枝攥在手里,思索着继续落子。

方才说话的那人,见惯了刘景民这雷打不动的性子,只呵呵笑了两声,摇摇头走开了。

刘景民的棋友都开始浑身不自在起来,道:“景民兄弟,要不你先回去看看吧。”

婆婆和媳妇拌两句嘴,那是常有的,但要是动真格地吵起来打起来,那可就事儿大了。

“嗯”,刘景民口中答应着,但是没有丝毫要走的样子,仍继续斟酌着如何下棋。

直到把心不在焉的棋友彻底打败了,才站起来,晃晃悠悠地往家里走去。

或许刘景民磨叽一会儿再回去是理智的,反正他进家门的时候,没听见啥动静,但是却很明显地感受到家里的气氛和往常不太一样。

他迈步进了自己屋门,谁料刚刚迈过门槛,还没站稳脚,就被李氏一把抓了过去,指着鼻子吼道:“你娘要你休了我,你休啊,休啊休啊!”

刘景民往后退了退,抬手擦了擦脸上被喷的口水。

“回来的正好,这种婆娘,要了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沈氏听见刘景民回来了,忙跑了过来,才恢复平静的小院,因为刘景民的到来,又热闹了起来。

“休了,赶紧休了!”沈氏声色俱厉。

这边沈氏让刘景民休妻,那边李氏也是步步紧逼,扯着刘景民的衣领道:“让你休了我,你休啊,休啊!”

两边都说要休,刘景民一时没有办法,只得用力甩开了二人,转身又走出了家门。

他就说嘛,回来还不如不回来。

沈氏见刘景民没有乖乖听她的话休了李氏,竟然转身又出去了,急的大骂:“你个死小子,亏得老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你拉扯这么大,如今你能耐了啊,合着恶婆娘算计着你亲娘!”

李氏见刘景民如她所料想的一样,并没有马上听从沈氏的话休了她,心中一阵得意。向沈氏嗤笑一声,转身进了自己屋,在沈氏身后“砰”的一声关上屋门,门梁上老旧的泥土,被震的掉下来一大块。

沈氏见她竟这般张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又在屋门口大骂了一番。

这边如此热闹,村前莲子家里,也是不清净。

“哎,谷子娘,你知道吗?”赵氏刚在凳子上坐下,拿出纳了一半的鞋底,一边纳着鞋底,一边悄声向杨氏道,“我来的时候啊,听说你婆婆和那大嘴巴的打架了。”

“啥?”杨氏有些不敢相信。

李氏虽然偷奸耍滑,最是个爱妥懒不干活的,但是公然和沈氏吵架打架的事,还是断断干不出来的。她就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碎,没啥真本事。杨氏算是把李氏看得透透的。

只是,如今咋就打起来了?

“咋回事啊?”杨氏问道。

赵氏突然神秘一笑,说道:“还不是你婆婆偏着小儿子媳妇,那大嘴巴的眼红了。”

原来是这样,杨氏也是勾唇笑了起来。她啥东西都要自己霸着,如今好吃的好喝的都送去了杏儿那里,她能不眼红?

只是,因为这个就打架,她也真是,够没出息的,和一个孕妇计较。

“还有啊”,赵氏又道,“好像她不但刺挠了杏儿,还编排景林了。”

这下杨氏就想明白了,刘景林可是沈氏的命根子,容不得别人说上一句不好,那个蠢蛋竟然没事找事,撞枪口上了,难保沈氏不会动手打她。

如今刘景林也成婚了,家里也没啥需要花钱的地方,就算是分了家,她也不会害怕。

想起刘景林成亲时候的事儿,杨氏就气不打一处来。

刘景林这几年攒下了少说也得有百十两银子,除去给春子置办嫁妆的钱,给杏儿的彩礼,以及后来办酒席的钱,都绰绰有余。但是沈氏咋说,说是刘景林毕竟挣钱也不容易,这些钱还是留待他日后花用,也不用在需要的时候,向两个哥哥开口。因此,让大房和二房每家出四十两银子。

这四十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普普通通的娶上两次媳妇都够了。

但是李氏当时还没分家,赖着这条理由,就是不出钱,少不得杨氏拿出了八十两银子。当时说了之后有了钱就还,但是这鬼话,谁知道啥时候还,会不会还。现在该出阁的出阁了,该娶妻的也娶妻了,除了沈氏和刘老爹的葬礼,也没啥需要花钱的地方了。如此,想必李氏胆儿肥了,想分家单过了。分开之后,到公婆百年的时候,她又能少拿银子。这算盘打的,还真的啪啪响。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九十二章 再分家

除了自己不去之外,还特意嘱咐了刘景仁以及家里的四个闺女,让他们不准去老家。

到了晚间,莲子家吃完了晚饭,杨氏正要去闩门,忽见有个人影走了进来。

杨氏吓了一跳,忙问道:“谁啊?”

来人回道:“谷子娘,是我。”

杨氏拍了拍心口,原来是本家的一个嫂子。她平日里很少来串门的,何以此时来了?

“谷子娘,你喊着景仁兄弟一起,去你老家那边吧。”那人说道。

杨氏答应了一声,问道:“啥事啊?”

那人叹息一声,说道:“还不是你婆母和大嫂的事儿?去看看吧,咱本家的长辈们和村长都过去了。”

闹的这么厉害?竟然还惊动了家族的长辈和村长?这是要干啥啊?

杨氏又答应一声,先送这人出门,随后马上去了堂屋,喊了刘景仁一起,去了老家那边。

莲子爱凑热闹的性子一直好奇着,此时见爹娘去了,也跟了过去。

还没跨进老家的大门,就见堂屋里点了两三盏灯,使得平日里只点一盏灯的屋里竟变得灯火通明起来。

屋里或是蹲着的,或是坐着的,或是歪在炕上的,或是站在地上的,总之挤了半屋子。老爷子们都在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莲子还没进堂屋门,就被呛地咳嗽了两声。

就连杏儿,也被叫了进来,坐在沈氏身边,正拿着帕子在拭泪。

莲子走到她身边,指了指靠近门口边的空地,在她耳边说道:“三婶儿,你到这边坐吧,仔细呛着,对小弟弟不好。”

杏儿红着眼睛瞅了瞅莲子,又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看门边的空地,果真起身,拿着凳子过去坐了。

莲子也跟了过去,在她旁边站着,一边低声劝慰她,让她别再哭了。

过了没一会儿,又陆续来了两个人,一个歪在炕上,辈分最高的老爷子开口了:“都到齐了,今儿景民媳妇把咱们都请了来,连村长也给请了来,说是要分家,咱大家就聚在一起商量商量吧。”

“商量啥?有啥好商量的?这等恶婆娘,直接休了完事!还分家呢,一丁点也别想拿走,给我净身出户!”沈氏还在气头上,不依不饶道。

那老爷子吧嗒了一口旱烟,说道:“景民娘,这不是在商量吗?你急个啥?”

他语气里有些不耐烦,周围人也都不再说话。

“村长,你看着咋办吧。”他又向坐在地上凳子上的刘保良说道。

刘保良呵呵一笑,道:“论理儿,这是你们的家事,我这么个外人,不该插手,但是既然景民媳妇让我过来主持一下,作为一村之长,我也就不能推辞。”他又是呵呵干笑了两声,“景民娘说要休了媳妇,要我说啊,咱还是要先问问景民爹的意思。”

歪在炕上的刘老爹本不欲管这档子事儿,啥休不休的,不够被人看笑话的。

“让孩子自己处理吧。”他一句话推卸了责任,将问题抛给刘景民,实在是不愿意管这些娘们的事儿。

老爷子咳嗽一声,向刘景民问道:“你的意思呢?”

刘景民憨厚一笑,摸摸后脑勺道:“啥休不休的,这么大年纪了。”

这意思,就是不休了。

他这话刚一说出口,就被沈氏顺手抓过一个扫帚疙瘩打了过去。

“你这忘恩负义的混小子,想气死你娘是不是?气死你娘你就能和这恶妇畅快了是不是?”

“景民娘!”老爷子又是一声喝。

沈氏不再骂刘景民,但是瞪着他,恨不得在他身上挖出几个窟窿。

“行,那就这样吧”,刘保良笑道,“所谓一日夫妻百日恩,咱也要劝合不劝散,既然夫妻两人都不愿意,公爹也没意见,那咋办,还是按景民媳妇说的,分家吧。”

此话一出,沈氏又出言争辩,非要休了李氏,但是她明显处于弱势,没说上几句话,就被压了下去。

为今之计,也只能同意分家了,眼不见心不烦,以后全当她死了好了。至于大儿子,既然他不和亲娘一溜儿腿,那也当没生他这个儿子好了。

只是想分家,还得看她给不给的。

“行,那就说定了,分家!”刘保良一锤定音,“以后大路两边,各走一边,过得好过得孬,都不能找事。还有,虽然分了家,但是情分不能分,以后每逢过年过节的,还是要一大家子在一起过,就像二房那样。”

想当初刘景仁和杨氏分家出去的时候,可没这么大个动静,说他们是净身出户,那才差不多。除了那两亩三级地,连个锅碗瓢盆都不带给的。

老爷子忽然向刘景仁问道:“二小子,你当年分家的时候是分了啥?”

刘景仁听见问自己,道:“分了二亩三级地,还有村前的老房子,其余带走的都是孩她娘的嫁妆。”

老爷子沉思片刻,说道:“这样吧,给大房二亩二级地,房子自己盖。”

“啥?”李氏突然站起来说道,“就二亩二级地?没有房子我们住哪,就是要现盖也不是一天两天能盖的出来的,难不成让我们睡大街?”

“急个啥!”老爷子喝道,眉头拧成个疙瘩,想了片刻,突然向地上站着的一个中年男子道,“我记得你家在村西还有间屋子,给他们先住着,一个月让他们给你二百文钱,一直到他俩盖上房子。”

那男子闻言点头道了声“知道了”。

但是李氏不乐意了,说道:“一间破屋子还要一个月给二百文钱,还要自己买材料盖房子,那得花多少钱?还不如给我们两亩三级地和一个破房子!除非给我们分上银钱,否则不行!”

沈氏早就忍不住了,听说还要给他们二亩地的时候就已经心里十分不得劲了,此时竟听李氏还要银钱,真是想破了天了。

“还想要钱?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好吃懒做的婆娘,活该被饿死冻死!”

沈氏手里的钱几乎全都是刘景林的,能给李氏才怪。

“行了行了”,老爷子道,“二房当初分家的时候也没分银钱,这回还是一样。只单单将地里的庄稼也一并给你们了。眼瞅着要秋收了,饿不死你们。”

杨氏心中思量一番,心中冷笑一声。

当初她家分家的时候,虽然分得了一个破房子,但是那二亩三级地当年却是撂荒的,并没有庄稼可收。

而大房这边,虽说没给房子,但是有粮食,并且分得的地还是二级地,地力比三级地强了不少。

这么一算,还是她家吃亏。

然而,如今她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的,何必还要在乎那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去寻长辈的衅。

杨氏又在心中冷笑一声,看他们以后的日子咋过。她当年好歹还有自己的嫁妆,李氏的嫁妆极少,以后的日子可想而知。

虽然比她家分家的时候占了点便宜,但是日子哪是那么容易过的?

李氏还想要锅碗瓢盆、桌子凳子等过日子的家什,沈氏自然是不让,二人便又吵了起来。一个喊着让长辈们做主,另一个则搬出二房当年分家时候的事儿。

沈氏这回也学聪明了,处处比照着当初刘景仁分家时候的做法。但是这让莲子感觉意外的是,这种厚脸皮的事儿,她还真敢摆在面儿上说。

当初她家分家的时候,差不多完全是净身出户,虽然杨氏确实也没要啥东西,但是欺负人也不带这么欺负的。如今,沈氏还想将这招用在李氏身上,但是,李氏是啥样的人,大家都知道。

经过一番激烈的相商,李氏又争取到了一口大锅,两个凳子和两副碗筷。至于她说的家里唯一的那头老牛,那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最后经过村长刘保良拍板,这事儿就算是这样定下来了。

老爷子又说了些分家不分亲,打断骨头连着筋,以后还要和睦相处之类的不得不说,但又很难实现的废话,这才让大家都散了。

杨氏和刘景仁张罗着送走了这满屋子的人,回头见李氏已经迫不及待,开始收拾东西了。沈氏则一边数落刘景民和李氏,一边死死地盯着,生怕她多拿了一丁点儿东西。

饶是如此,杨氏仍是看到李氏趁沈氏嘱咐杏儿去休息的空儿,抓了好几把盐在兜里。

杏儿此时倒是不哭了,但是两只眼睛肿的跟个核桃似的。面上也无光,一副十分疲累的样子。

“三婶儿,你快去睡觉吧,仔细熬夜多了对孩子不好。”谷子在一边劝道。

莲子家四个姐妹中,数谷子和杏儿的关系最为要好。她俩年纪相差不了几岁,且谷子做的一手好绣活,时常过来教女红不怎么好的杏儿。这一来二去的,感情自然渐渐地深了起来。

“走吧,不休息好,仔细又不舒服了。”刘景林起身,向杏儿这边走来。

杏儿见他过来了,抿了抿唇,也不再犹豫,忙起身去搀扶着他,向自己屋里走去。

莲子唇边溢出一抹笑,这小三婶对三叔一直都是很有心。三叔失明多年,对家里的构造早已一清二楚,就算看不见,就算没有人扶着,只要没人乱放东西,他都能在家里如正常人一般行走。但是自从杏儿嫁过来之后,似乎是完全不知道这一点一样,形影不离地跟着他。杨氏这回也放下了心,又瞅了眼那边叮叮当当从锅台上撬锅的李氏,道:“没事儿了,咱都回家吧,明儿还得早起呢。”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九十三章 惊心

李氏和刘景民搬到了一个本家兄弟的空房子里,刚开始没有粮食,借遍了亲戚之后,李氏少不得将自己这些年来存下的私房钱拿了出来去买粮食。只是如此一来,骂刘景民更是凶猛,骂他窝囊废,不能挣钱,连老婆孩子都养不起,自己当初就是猪油蒙了心,倒了八辈子血霉才会嫁给他。

他们过得如何,莲子一家人自然不必去理会,除了需要的时候,拿来取笑逗乐。

李氏和刘景民还没分出去之前,杏儿没少受她的气,但是杏儿又是个实在的,并没有向沈氏告状,只是受着罢了,顶多和刘景林说说。

自从她分出去单过之后,杏儿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起来。家里没有整日让人糟心的人,男人又是个体贴的,婆母也疼她,这日子过的,别提有多舒服了。她现在才相信,当初出嫁的时候,她娘说她嫁过来之后肯定不会过得差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莲子姐妹也时常来看她,陪她说话,做针线啥的。只是怀着身孕容易犯困,再加上杏儿本就年纪小,身量不足,所以精神头儿也只能维持一小会儿。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就到了秋收的时节,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变得忙碌起来。

对于农家来说,春种秋收自然是最忙的时节,莲子家虽然今年找了人来帮忙秋收,不用再自己下地干活了,但是杨氏和刘景仁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没活儿也得找活儿干。夫妻俩只是让四个姑娘在家里准备些饭食,他们就忙别的事去了。

对于学子来说,这个季节也是十分重要。几个月前刚刚考过府试的三人,都在为马上到来的院试做着最后的努力。

如果通过了最后的院试,也就意味着完完全全地通过了童生考试,考中了秀才,取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还可以每月从官府里领米粮。

莲子自然是不会在家里闲着,况且此时还有另一件大事,也是喜事,鱼塘那边,也丰收了。

春天投进去的鱼苗,经过一个夏天的迅速生长,有的已经长成莲子手臂那么长,就连最小的,也足有半斤沉。

鱼塘岸边的桑树,此时也已经长的有一人高。再过段时间,把树枝都砍了,只留下粗壮的根,等到明年春天,会更加茂盛地生长。到时候,就可以买蚕种养蚕了。

刘景仁闲着的时候,砍了些树木做成一条木船,又削了根长竹竿,这样就可以撑着船下到水塘里捞鱼了。

收获的鱼,自然是全部供给了“福聚来”。当初协助酒楼重新开业的时候,就已经协商好了,以后对于食材,会优先选择莲子家供应的。

只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厚积薄发,“福聚来”早已成为这苍山镇上最大最高档的酒楼,每日宾客盈门,食材的消耗非常之大。虽然说莲子家的鱼塘产量颇丰,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福聚来”的需求。如此一来,董掌柜少不得又得找其他的供货商。

莲子时常在想,或许可以再买块水塘,扩大一下养殖面积。但是她也明白其中的艰难,买地都十分困难,更别说是买水塘了。哪里会有大片的水塘卖给她?

秋收虽说繁忙,但是顶多忙上大半个月,也就过去了。

新买的二十亩良田,果然不负莲子的期望,收获颇丰。

当粮食都入了仓,只等着被换成银钱之后,莲子一家才稍稍松了口气。

“她爹,你去抓两只公鸡,咱今晚杀了吃。”杨氏向刘景仁道。

春天抱出的小鸡仔,喂了大半年,如今已经长成二三斤,正是肉质肥美的时候,不杀了吃都可惜。

刘景仁当即进了鸡网里去抓鸡,杨氏则刷了大锅,开始烧热水。

栗子听说要杀鸡,忙好奇地跑过来观看,一边给刘景仁帮忙递东西。

先放了血,又用滚水烫了,拔了毛,清了内脏,刘景仁利索地收拾好了两只鸡,又帮着杨氏在案板上剁了。

这时候的鸡肉好吃,也不用加其他的东西又是煮又是炖的,只需和青辣椒一炒,那味儿就足以香半条巷子。

两只肥鸡,足足炒了半个大锅,莲子一家是铁定吃不完的。因此杨氏盛出一盘,让谷子给刘平安夫妻俩送去。这段日子以来,也确实是累着了他们。

恰好莲子想去鱼塘那边看看塘里的鱼咋样了,还需不需要再多添饲料,便端着盘子自己去了那边。

天色已经朦胧起来,蒙上了一层稀薄的黑影。莲子一心想着鱼塘的鱼,心无旁骛的,不知不觉地便到了刘平安夫妇俩住的小屋。

“婶婶”,莲子在门口喊了一声。

刘平安的媳妇听出是莲子的声音,忙走了出来,手里还拿着半个棒子面饼子,看来正在吃着饭。

“婶婶吃饭啊,可巧我家杀了鸡,我娘让我给叔叔婶婶送一些来吃。”莲子说着,将手中的盘子举起,递到刘平安媳妇面前。

刘平安媳妇这许久以来,已经和杨氏十分熟识了,算是比较了解她的为人,知她是个直爽的性子,便也不多推辞,从莲子手中接过盛着满满一盘鸡肉的盘子,笑道:“哎,回去跟你娘说,婶婶谢谢她了。”

莲子笑着答应了,也没多留,只让她赶紧进去继续吃饭。

她自己则围着鱼塘转了一圈,又下到沿上,引出鱼来看上一看。

只是天色越来越黑,看的并不是十分清楚。莲子心想,要不还是等明儿过来再好好地看上一看。

打定主意,莲子便要回家去。

来的时候,杨氏嘱咐她快点回去吃鸡肉,此时才想了起来,莲子便不由的加快了脚步。

今儿正是月底,弯弯的月亮虽然挂在天空中,但是投不下多少光芒,四周仍然是黑乎乎的。虽然不能说是漆黑,伸手不见五指,但是看东西也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个轮廓。

莲子一直是个比较大胆的人,以前也常走夜路,并没有怕过。

但是,此时,她突然停住了脚步。

她感觉后面像是有人在跟着自己。

但是回头看去,只有风吹动竹林晃出婆娑的纤影,并没看到什么人。

莲子心道可能自己是幻听了,当下便也不作他想,继续往前走。

只是没走几步,她又停下了脚步,猛地回头看去。

这一回,莲子十分确定,是真的有人在后面跟着她。因为她刚刚转头的瞬间,看到一个黑影,倏忽闪进了竹林。

“谁?”莲子试探地喊了一声,但是无人应答。

在家里,此时一家人正坐在桌边,杨氏拿着一把黄铜大勺子,搅着盆里的糊糊。

“娘,能吃了吧?”栗子眼睛看着桌上那盘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鸡肉问道。

杨氏闻言往门外看了看,竟还不见莲子的影子。

“这孩子,又干啥去了?说了让她送去就回来的。”杨氏似乎是在自言自语,用大勺子给每个碗里都舀上了糊糊。

“娘”。栗子又喊了一声。

杨氏看看她,见她小嘴微撅的样子,不禁扑哧一下,点点她额头道:“吃啊,又没人绑着你的手不让你吃。”

栗子闻言大喜,连筷子都没拿,直接下手从盘子里抓起一块鸡肉,放嘴里大嚼了起来。

刘景仁和杨氏见状都呵呵笑了起来。

“整日家也没缺了你肉吃啊,咋还恁没出息呢!”杨氏笑道,但是同时,不免又有些担心起未归的莲子来。

莲子此时有些慌了心神,即使她这会儿啥都不怕,但是怎奈自己真的只是个九岁的小女娃。手不能抗肩不能挑的,更别提打架了。

她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着“淡定”。既然打是打不赢的,那就只能跑了。

好在这个位置离家并不是很远,如果跑起来的话,顶多跑上个一百来步,到时候大声喊,家里人就能够听到。

路边种着竹林,只有一条小道通向自己家,竹林也蔓延到自己家门前,是以苏可言和莲子常常约在这竹林中见面。既清净,又雅致。

“谁啊?”莲子又喊了一句,声音微微发颤,但是仍然没有人回答。

莲子突然转过身,撒腿跑了起来。

她此刻心中只想着怎么逃离这里,脚下的速度也是一步快过一步。

眼瞅着快到家了,莲子已经能看到从自家堂屋透出来的那缕缕黄晕的灯光。

竹林沙沙地响着,莲子一心想着快点跑回家,竟然忽略了身后已经没有脚步声了。

莲子此时胸如擂鼓,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嗓子里也有一种像是出血的感觉,但是她仍然不敢停下来。

近了,离家越来越近了,莲子再也不顾其他,扯开嗓子就要喊。

谁料她还没喊出口,就被一重物“砰”的一声敲在头上,当即就失去了知觉。

最后的瞬间,莲子只记得,这片尚未落尽夏叶的竹林,在晚风中依然婆娑着。

而在竹林边缘的路边,站着两个身着黑色衣裳的人,看那身形,应该是个男子。

其中一个男子抓起地上躺着的莲子,将她往肩上一扔,道:“这小丫头片子,还怪机灵的,差点被她跑了。”

另一个男子道:“快走,省的等会儿醒过来就走不了了。别看这小丫头,鬼着呢。”“不就个丫头子吗?我/他/妈还就不信这个邪了!”另一个男子不以为然道。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九十四章 动魄

莲子已经去了一大会儿了,此时天色早已黑透,虽说自家离鱼塘那边不远,又是熟路,但是杨氏还是放不下心来,隐隐地担忧。

“哎”,刘景仁答应着,起身走了出去。

正值月底,虽然才黑不久,但是外面早已是伸手不见五指,刘景仁走出堂屋门几步,又折回来点了盏油灯,提着出去了。

他心想拿着盏灯,就算是隔着老远,莲子也能够看到。

谁料一路上竟没瞧见莲子,一直到了鱼塘那边,还是没有找到。

刘平安夫妻俩此时已经吃完了饭,见刘景仁提着灯过来了,以为是有啥事,忙从屋里出来。

“莲子在这儿吗?”刘景仁问道。

刘平安忙回道:“没,走了有一会儿了,走的时候还没黑透,和她婶婶打了招呼才走的,早就该到家了。”

“啥?”刘景仁心中一慌,“咋没见回家呢?”

刘平安媳妇张氏道:“是真真儿的走了,要是回家的话早就该到了,兴许是又去别的地方了也说不定。”

刘景仁也没心情细说,忙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