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家喜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

“当真是好啊”,徐先生捻须说道,“任谁也想不到,这桑蚕,竟然还有这般用途。”

“你回去忙自己的事吧,我再自己看一看。”徐先生又说道。

莲子想想也是,于是将徐先生托付给了刘景仁,让他带着他再看看,自己便回了家。

次日一大清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杨氏便将她们姐妹四个喊了起来。今日要去给春杏送亲,可不能去晚了。

谷子将两个孩子留在家里给杨氏照看着,之后便和三个妹妹一起去了。

豆子本来不打算去,她毕竟和离过,在别人眼中是不祥之人,遇上这般的大喜事,必然要避上一避,但是杨氏却说,不管别人怎么说,要是自己真的轻贱自己了,那才是最大的不应该,因此赶着她也一起去了。

而徐先生,自打见了刘景仁捞鱼之后,似乎是对这事上了瘾一样,从昨天就跟着他一起捞鱼,今儿一大早的,竟然又去了。

莲子知道他的性子,也就由着他去了。

姐妹四个到了曹家湾子之后,最先出来迎接的,是春杏的嫂子。

她夫妻二人本就好吃懒做,这些年来,可以说全是由春杏养活的。如果不是有他们老刘家的今天,也不会有春杏的今天,更不会有他们衣食无忧的清闲日子过。

好在他们也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见着这姐妹四个来了,迎接的那叫一个热情。

春杏正在里间里上妆,见着她们来了,自然是十分高兴。

春杏娘看着全福媳妇给闺女梳头,想着闺女往日的孝顺体贴,如今也要嫁人了,眼泪早已啪嗒怕把地掉了下来。

不过对于这门亲事,她倒是十分满意。想着闺女以后就可以过上自己的幸福日子,她也为她感到高兴。

上完妆梳完头之后,春杏娘给她端来了一碗饺子,让她先吃几口垫上一垫。她本来不想吃的,但是旁边有谷子和豆子劝说着,这时候不吃上一点的话,到时候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有的熬,她这才努力地吃了一大碗。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听到门外由远及近地传来鞭炮声。

“看来是来了。”莲子说道。

春杏娘出去看了一下,回来便将红盖头给她盖在头上。

谷子和豆子在房中陪着春杏坐着,而莲子和栗子早已跑了出去。

只见田园今日一身大红的喜服,脚上穿着黑色长皂靴,面上带着浓浓的笑意,下了马。

“他本来就长相挺好的,今日这一打扮,倒是更有精气神儿了。”栗子说道。

莲子一笑:“那是自然。”

栗子抿了抿唇角,其实她想说的是,田园身上的喜服,是春杏在她的指导下给做的。

田园到了大门口的时候,只见大门被“砰”的一声关上。他早有准备似的,拿出一些红包之后,那把门的童子也没多拦,直接让进了门。

之后,莲子和栗子便又回到了屋里,陪着春杏坐着,与她讲着刚刚的情形。

喜娘三次催妆,春杏娘这才牵起闺女的手,将她交到喜娘手中。

之后,喜娘又将她交到田园手中。

二人拜别了母亲,春杏娘又喂了一口上轿饭,便满目泪光地看着他们走出了门。

“哎呦,老嫂子啊,大喜的日子,可别哭了。”喜娘向春杏娘笑道“赶紧来啊,还有事儿呢。”

春杏娘这才擦了擦眼泪,面上带着笑跟着出去了。

大红的花轿被微微倾下,喜娘搀着新娘的胳膊上了轿。伴随着轿夫一声高亮的“起轿”,四人抬的花轿便被抬起,徐徐地走了起来。春杏娘将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水向着花轿离去的方向泼了,寓意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五章 纳征

莲子掀开马车帘子,看向外面绿绿的麦田。

十年前,似乎也是这样一个大晴天里,那个傍晚,她随着爹娘,坐着马车回了村。刚刚经历过一场灾难,刚刚穿越至此,对于这异世的一切,她茫然无知。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只记得当日见到的那麦田,因为大旱的缘故,长得尚且不足。

一晃,十年已过,她也不再是那个小丫头。这十年间,经历了很多事情,也让她明白了很多事情。

再有几天便要出嫁了,虽说不是和这刘家庄永别了,但是以后回来的次数,只怕是少之又少。这么一想,莲子心里,漫上一层浓浓的不舍。

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上了黑影,莲子见徐先生不在,问了问杨氏,知道他仍然在鱼塘里抓鱼。

莲子有些无奈,这个老先生,估计他只是在戏耍罢了。

天色也不早了,于是莲子便去了鱼塘,将徐先生和刘景仁一并叫回来吃饭。

“莲子娘,给丫头的嫁妆准备好了吗?”徐先生向杨氏问道。

莲子闻言,想起来他曾经说过,等她出嫁的时候,他要给送一份大礼。

“先生,您能亲自来这里,可当真是送了我好大一份礼呢。”莲子说道。

徐先生笑道,没有说话,而是听杨氏说道:“一早地就准备好了,就等着她从京城回来出嫁了。”

徐先生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吃罢饭,一大家子人又一起说了会儿话,之后便各自去睡。

第二日一早,杨氏早早地起来,先是把家里里里外外地又给收拾了一遍,觉得差不多了,这才去灶间忙着烧热水,准备饭食。

今日苏家来纳征,也就是来下聘,家族里的长辈们自然是来不少的,必定要管一顿午饭。好在家里姑娘四个都在,一起帮衬着,倒也快得很。

杨氏仔细留意着外面的动静,等到半晌午的时候,才听到外面响起了马车声。

她忙出门去看,刚一走到门口,便迎上了正要进门的王媒婆。

王媒婆今日身穿一身暗红的衣裳,发上簪了一朵大红的绒花,一身的喜气洋洋,见着杨氏,也是笑意相迎。

杨氏忙将她往屋里让,刚说了一句话,便见后面的马车上下来两个人。

其中一个面带微笑,正看着她的妇人她认得,是苏可言的母亲。但是她旁边的这个中年男子,她倒是不认得。

“这是知府大人。”王媒婆忙笑着说道。

杨氏愣了一下神,这才反应过来,竟然是苏可言的父亲。

不是说他公事在身走不开的吗?何以今日竟然来了?

杨氏心中正想着,便见苏慕安走了过来,笑道:“辛苦了辛苦了。”

虽然心中知道这门亲事是与官家结的,但是杨氏一见到县令老爷都会心里紧张,如今见到了这么大的官,哪里有不紧张的道理?

好在苏夫人在一旁笑道:“好了,一家人咱也不说两家话了。”

杨氏这才反应过来,忙让着他们进屋。

刘景仁今日也在家作陪,紧接着让他们进屋。

而那王媒婆在院子里招呼着,让后面跟着的人将一箱又一箱扎着红绸花的大红木箱子给抬进了院子。

“老爷,这是礼单。”苏府的管家将几页折起来的红纸递到苏慕安面前。

苏慕安接了,又转而送给刘景仁。

不用看礼单,但是看这聘礼的架势,就是十分丰厚了。

等了一会儿,莲子家的长辈们这才陆续地来了,坐在堂屋,和苏慕安说着话儿。

而此时刘家小院的门口,早已围上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

“真是想不到啊,这莲子竟然能找到这么好的一门亲事。”有人说道。

“谁说不是呢?高攀了,可是高攀了啊。”又有人接道,面上露出几分艳羡。

旁边有人忽然呵呵一笑:“他嫂子,你当初咋就没把自个儿的姑娘送到人家眼前呢?”

“这个我上哪知道去?要是早知道他那样的出身门第,还会看上咱这村上的姑娘,我准一早就把我闺女送学堂去。”那妇人说道。要是自家闺女也能有这般际遇,就算是花上些钱让她去上学堂,那也是值得的。

攀上这么一个好亲家,这刘家老二,上辈子得是积了不少德。

“更要命的是啊,听说这孩子如今也考中进士做了官了,还在京里呢。”

“那可了不得了,比他爹又强了不少啊。”

……

外面的人在说什么,莲子自然是不理会,此时正自己的西屋里,整理着杨氏一早就准备好的东西。

这些东西全都是要等会儿给苏家带回去的回礼,是一些油包吃食,并一些绣品。这些自然不是莲子绣的,而是栗子挑了“锦绣坊”里最优秀的绣娘给做出来的。

而堂屋那边,谈话似乎很是和谐。按理说,男方来女方家里下聘,女方这边总要挑上一些毛病。但是苏家给的聘礼十分丰厚不说,且有有一个五品大官压在这里,他们哪里又能说些什么?

莲子也没有想到,苏慕安会亲自前来。虽然礼数便是如此,但是他的身份毕竟是不同,此次能来,足见他的重视之意。

扎着红绸花的大红木箱子摆了一院子,从墙东到墙西,从大门口到堂屋门口,几乎没有落脚的空当。

堂屋里,王媒婆从中互相牵线,双方正在十分和谐地谈着话。

“莲子爹娘,依你们看,这日子定在何时为妙?”王媒婆问道。

纳征之礼与请期一起,选好了日子,之后便是最后的嫁娶仪式了。早点定下来日子,也好早点做好最后的准备。

杨氏和刘景仁互看了一眼,日子他们之前早就商定好了,只是不知道他们这边会不会同意。

“我看,不如就定在——”

但是杨氏的话还没有说完,便被外面的一声嘈杂打断了。外面的情形,莲子也发现了。只见几辆马车停在她家门口,马车上全都装着红木的大箱子。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礼

莲子心中诧异,看这样子,倒像是来送礼的。只是,这时候,谁还会来送礼?

堂屋里,苏慕安和苏夫人也是面面相觑,而王媒婆看着外面的情形,脸上也是一片茫然。

看来大家对这件事,事先都不知情。

苏家送来的聘礼已经摆了一院子,要是再搬来一些的话,定然是放不下的。送东西来的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进来看了看之后,便吩咐车夫直接将马车先停在门口不要动。

刘景仁这时已经出去查看到底是什么事,谁料,他才走到门口,便见刚才进来查看的那人走了进来。

“你们这是?”刘景仁问道。

“这是刘景仁大哥的家吗?”那男人问道,见刘景仁点头,笑着道了一声“没错”,便吩咐后面的人将东西抬下车。

那人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嘴边留着两撇八字胡,看起来十分面善。

莲子在西屋看着这一切,特别想出来看看是怎么回事,但是奈何实在是不方便出去,便让栗子过去听一听。

“这是我们家老爷让我送来的。”那男人说道。

刘景仁一个愣神,听一旁的栗子问道:“你家老爷是哪位啊?”

那男人一笑,说道:“徐之行啊,不是说现在住在你们这里吗?”

栗子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徐先生的安排。

对了,徐先生人呢?一大早的好像就没看见。难不成是又去了鱼塘捞鱼去了?

她正想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喊声“我在这里”。

回头一看,见果然是徐先生,穿着一身灰色粗布衣,急匆匆地过来了。

“老爷,东西送来了,都是按照你说的准备的。”那男人看向徐先生说道。

徐先生点点头,看了两眼,不高兴地说道:“让你们快点快点,还是慢了这么多天。”

那男人点头赔了声不是,路途遥远,他们这速度都已经是快马加鞭地赶来了,哪里还能再快?

徐先生又转而看向刘景仁,笑道:“这是我给莲子添的嫁妆,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刘景仁这会儿也明白了过来,只是,这哪里是小小的心意?只怕比他们家给莲子准备的嫁妆都不少多少了。

这回莲子出嫁,他和杨氏夫妻二人与莲子商量了一下,决定将她自己打理的五百亩暖棚给陪送出去,除此之外,还有点心铺子。但是莲子想了想,二姐三姐都还没出嫁,到时候,自然还是需要陪嫁的。

她仔细地寻思了寻思,决定将这两个鱼塘留给豆子,将点心铺子留给爹娘算个依靠,而这五百亩暖棚,她自己留一半,将剩下的一半给栗子。

但是谁料,她一和栗子说这事,便遭到了反对。栗子道她弄的这稀奇东西,除了她自己,只怕没有别人能打理的了,并且她自己的铺子开得这么多了,哪里还有其他的心思去管别的?

莲子想想也是,便不再多说,那这五百亩暖棚,便全给她做了陪嫁好了。

给陪送了这么多的地,那么其他嫁妆的数量,便可以相对的少一些,因此,原本打算给莲子的嫁妆,也是和当年谷子和豆子一样,六十四抬。

但是看如今徐先生送来的这么多东西,只怕六十四抬是装不下了,就算是八十一抬,也绰绰有余了。

刘景仁道了几声客气的话,但是全被徐先生给驳了回去。

“这个丫头我可喜欢了,要不是怕你们不同意啊,我倒是想认她当干闺女呢。”徐先生笑道。

这个想法,他一早就有了,只是莲子爹娘健在,如果贸然的话,只怕会惹了他们不高兴。

刘景仁听他如此说,回道:“先生想认莲子做干闺女,那是莲子的福气啊。”

徐先生忙道“没有”,看着送礼来的人将马车上的东西全给搬下来了,这才吩咐他们回去。

当初离京的时候,他便嘱咐了管家,说是给准备一些添嫁妆的东西,到时候他会给他信,按照之后说的,给送去就是了。

他本来计算着,应该很快就到了的,但是没想到,硬是拖到了纳征的这一日,才到。

他环视了一眼院子里的大红木箱子,感觉自己送来的东西实在是没法往里抬了,便道:“先放门口吧。”

事情弄清了,栗子也跑去了西屋,想将这其中的渊源告诉莲子知道。但是谁料,还不待她开口,便听莲子说道:“不用说了,我都知道。”

栗子诧异,她都还没说呢,她上哪知道去?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徐先生就说过了,等她成亲的时候,必定会给送来一份大礼。她本来以为徐先生忘记了,但是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

只是,他人在苍山,又是如何让人从京城给送来东西的?

徐先生正在门口与刘景仁说着话,刘景仁让他进屋,但是徐先生心道这毕竟是人家闺女的纳征之礼,他到底算是个外人,准备继续到鱼塘捞鱼去。

“请问您可是徐之行老先生?”

徐先生正要走,忽然听到有人问道,他回头一看,见是苏可言的父亲。

此时家里的男人,除了莲子家的长辈们好分辨,刘景仁他认识,那么剩下的这一个,必定是苏可言的父亲了。

徐先生点点头:“正是老夫。”

苏慕安闻言,急忙上前几步,向着徐先生施了一个礼,说道:“下官拜见老先生。”

徐先生忙虚扶一把,说道:“你且不用如此,老夫又无官职在身,只是一介老叟罢了。”

但是苏慕安却说道:“先生如今虽无官职在身,但是先生的大名,早已传遍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当年下官会试的时候,就仰慕先生的才学,只是无缘得见罢了。”

徐先生闻言,哈哈一笑,看这苏慕安的年纪,他当年会试之时,他应该还是太子太傅,直到新帝登基,他这才辞官。

苏慕安说着这话,又是施了一礼,说道:“再次拜谢先生对小儿的教育之恩。”

这回徐先生直接将他给扶了起来,说道:“那是你生养了个好儿子啊,肯学习,又踏实。”

他说着这话,突然又向西屋那边看了一眼,笑道:“关键还是娶了个好媳妇啊。”

如果不是有莲子在的话,就算苏可言曾经是他的救命恩人,就算他好学上进,但是这些依然无法打动他。

但是有了莲子就不同了,他看着他们两人之间相互怜惜,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他那亡妻的身影,便倏忽飘至他眼前。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真情最为可贵?

并且,莲子小小年纪,她的学识,她对于这些庄稼的经验,都深深地吸引了他,只让他有时特别想剖开莲子的脑袋看上一看,看看那里面到底装着多少奇思妙想。

苏慕安看向徐先生,虽然面上仍然难掩激动的心情,但是仍然笑了,欣慰地笑了。

他的确是生养了一个好儿子,着实是为他感到骄傲。

“我说啊,可言可是比你强了不少啊。”徐先生突然拍着苏慕安的肩膀说道。

苏慕安笑道:“先生过誉了,只不要宠坏了他便是。”

徐先生摇头:“你只管放心,可言这个孩子啊,知道分寸的很,不会出差错的。”

就冲他在名利面前,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那些过于虚华的东西,就完全值得他的信任。

“好了,我也不与你多说了,我还要赶着去捞鱼呢。”徐先生又道了一声,之后一个转身,跨出了门槛。

苏慕安看着他远去的身影,只感觉心中百感交集。

他很高兴,苏可言竟然得他为师,也很高兴,他对于苏可言和莲子,竟然是这般的看重。

但是同时,又着实为苏可言的前程担忧,生怕他之后走不好了,会辜负了徐先生的这一番期望。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待徐先生走远之后,苏慕安看着门外堆着的十几口大红木箱子,看着刘景仁笑问道。

刘景仁也笑道:“这是徐先生给莲子添的嫁妆。”

原来是这么回事,可当真是皆大欢喜。

原来,莲子在这徐先生的心中,竟然能得如此待遇。

“刚才是出了啥事?”有一年长的本家长辈起身问道。

刘景仁已经陪着苏慕安进了堂屋,笑道:“没事,只是徐先生给莲子送来了一份礼。”

之后,各自坐了,但是这些长辈们心中,却是明镜似的。

他们自然是知道有一个老者住在了这刘景仁的家中,只是都以为是普通的老人罢了。如今,竟然能给莲子送来一份如此大礼,且得苏慕安如此对待,他是什么身份,就算是不说的话,只怕此时他们心中也早已明了了。

杨氏见经过这么一番事,都已经各回各位了,于是向媒婆使了个眼色。

王媒婆自然明白她的意思,于是说道:“好了,咱们现在也来接着说说这请期的事儿。”苏夫人闻言,又看向杨氏,她记得刚才杨氏像是要说些什么来着。“我和莲子爹商量了商量啊,觉的不若就定在腊月二十吧。”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七章 好事

只是,离今日,只有八天了。

苏夫人想了想,又向苏慕安低声说了几句,之后,便见苏慕安点头。

“行啊,我早就查过了,腊月二十可正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呢,最适合嫁娶不过了。”王媒婆拍着手笑道。

因为正是年关的时候,又要赶在年前办了,所以这吉利的日子,也没几个。但是杨氏也是找人粗粗地给看了日子的,腊月二十,倒还算是最好的。

嫁娶的日子算是初步敲定了,之后,还要找人给仔细地算一算,看看最近这段日子里,有没有什么要避讳的地方。

这纳征之礼和请期之礼一起走完了,之后莲子家的长辈们又和苏慕安一起互相说了一番话,让了让留他们吃饭。

苏家的人都走了之后,杨氏便去拾掇院子里摆着的这些聘礼,以及门口摆着的那份徐先生送来的这份大礼。

门口看热闹的人来了去了,去了来了的,一个上午都没有停下。

“二婶子啊,你到底是咋找了这么个好女婿的?”有一妇人笑问道。

杨氏心中也是十分欢喜的,但是只是笑着回道:“我哪里能干啥啊?这都是上天眷顾啊。”

门外又有人说道:“这么多的聘礼,啧啧,我活了恁大,还真是头一次见呢。”

何止她头一次见,就连杨氏,也是头一次见。只是没想到,竟然是自己闺女的,她心中,少不得升起几分自豪感。

杨氏和栗子一道,对着礼单,将这些东西全都给收拾了起来。

四季衣裳,头面首饰,点心吃食,苏家给送来的聘礼,每一种都是体面的很。而莲子准备好的回礼,也在他们走的时候,全都给他们回了。

别说其他的东西,就是这十几口大红木箱子,也要值不少钱。苏家是官家,有权势有脸面,同时又有不小的生意,钱财也是不缺,能嫁去这样的人家,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气。不只是刘家庄,就是这十里八乡的,提起这门亲事,也是一脸的艳羡。

临近年关,鱼塘那边从今日开始,便给伙计们放了假,但是因为家里没有男人,杨氏少不得让鱼塘那边的伙计今日来帮忙,将这些箱子给抬一抬。

光是苏家送来的聘礼,便将莲子家的两整间东屋全给装满了,再加上徐先生送来的,家里的房间瞬间紧张了起来。

且说徐先生在一直在鱼塘捞鱼,他近日像是发现了好玩的事情一样,似乎对捞鱼上了瘾一旦得了空,便跑来这边。直到中午的时候感觉肚子饿了,这才回去。

“先生,你可总算是回来了。”莲子见着徐先生的身影,说道。

徐先生呵呵一笑,问道:“给你送的大礼,可还满意?”

莲子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就算是他一点都不送,有他的那份情义在,她就已经感激十分了。

“谢谢先生的好意,让先生破费了。”莲子说道,曾经让徐先生帮忙的地方多了去了,如今再接受这么一份大礼,她心里多多少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谁料,徐先生一摆手,说道:“这些东西我自己留着也是无用,还不如将它们送给需要的人。”

他曾经官拜太子太傅,之后虽然辞了官,但是那威严还在,皇帝的眷顾还在,因此那些各种各样的赏赐,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他的府里。

只是他无家世,又爱出游,再多的赏赐,也是用不着的。如今好不容易遇上莲子这样合她心意的孩子,只恨不得将自己有的东西,全都给了她去。

莲子心中虽然感动,但是却不知道到底该说些什么才好。等了好一会儿,这才道:“我和可言哥哥都会将先生当做自己的爹娘一样侍奉的。”

她的这句话,正好击到了徐先生的心里。以至于他的双手,微微有些颤抖。

他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是希望有一个孩子。只是,如今是办不到了。这会儿听莲子如此说,他心中热乎乎的,努力地忍了,这才强强地制止住了欲溢出来的眼泪。

两人正各自感念着,突然听到门口传来声音。

“请问这是刘景仁的家吗?”

莲子听到声音,回头一看,见是一个身着灰色麻布衣,伙计模样的人。

“是啊,你是?”莲子问道。

“这是来送床的。”杨氏也听到了声音,从堂屋里走出来说道。

送床的?她家啥时候打床了?

“娘,咱家还需要床吗?”莲子诧异问道。

杨氏瞥了她一眼,道:“难不成你还想嫁去之后依然睡土炕?”

徐先生哈哈大笑。

莲子也明白了,敢情这床是给她打的嫁妆。但是当初大姐二姐成亲的时候,都是没有这个床的。

杨氏迎出去,随后指挥着几个伙计,将大床给抬进了家。

空房间早已用的差不多了,杨氏急忙又拉着莲子给收拾出来一个,专门来放这个大床。

“嗯,这家伙打的倒是不错啊。”徐先生绕着这大床走了一圈,赞道。

莲子也仔细地打量了打量,感觉确实是不错。做工这么繁杂的床,她这也才是第一次见。

“先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您给看一看,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杨氏说道,“我只是听人家说,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出门子,都是要给陪嫁这个啥床的。”

徐先生点点头:“嗯,这个叫拔步床,又叫千工床。”

“还叫千工床啊,怪不得这么长时间才打好。”杨氏又说道。

自从知晓了苏家想结亲的意思之后,她便与刘景仁相商了,要给莲子打这么一大床,如今都大半年了,才将将地打好,可见到底有多费时了。

“做的还不错,咱家莲子姑娘可是个可人疼的,就得有这样的好床来陪嫁。”徐先生笑道。

莲子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偷笑。

但是,谁料她才低头,便听又有人上门来了。

“他婶子在家吗?”莲子抬头一看,见门上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那妇人看见了院子里的杨氏,忙抬步走了进来。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百五十八章 成双

起初莲子见这妇人有些面熟,但是就是想不起来到底是谁了。后来仔细地想了想,这才知道,原来是住在村西头的三旺媳妇。

“莲子丫头越长越俊了呢,瞧这副水灵的样子。”三旺媳妇看着莲子赞道。

莲子只是一笑,道了句“谢谢三大娘夸奖”。

在庄上人的眼里,她攀上了一门好亲事,一出嫁就成了官太太,只要不是脑筋有问题的,现在谁不是可着劲儿地夸她?

此时早已经过了午,三旺媳妇料定莲子的纳征之礼早已结束,而那些长辈们,也都走了,这才过来。

杨氏将她让进了堂屋,拿出了板凳让她坐。

“三嫂子找我有事吗?”杨氏问道,也挨着她,在板凳上坐了。

三旺媳妇一拍手,笑道:“我还能有啥事?就是溜个门子呗,你说你一走就是半年一年的,要想见见你,还当真是不容易。”

杨氏笑笑:“如果嫂子要是想找我坐坐,说会儿话的话,就只管赶集的时候啊,顺便去铺子里找我。我们家铺子离集市近,好找的很,过了东桥一直往前走,第五棵大柳树旁边就是了。”

三旺媳妇答应着,之后便和杨氏话起了家常,不过无非还是莲子找了一门多好的亲事云云。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三旺媳妇这才看向杨氏,问道:“说起莲子的事儿啊,你三嫂又好问了,豆子如今还在家呢?”

杨氏点了点头,豆子不在家,还能去哪里?

不过这会儿,好像是在鱼塘那边。

三旺媳妇“哦”了一声,犹豫了一会儿,这才说道:“豆子又说婆家了没有?”

杨氏叹息一声,道:“没有,这孩子,心里怕了。”

三旺媳妇也点头:“的确是可怜的孩子啊。长的俊俏,十里挑一的,又能干,咋就遭了这般的罪呢?”

她一副痛心的样子,见杨氏也是眉间愁绪紧锁。

豆子若是真的不愿意再嫁人,她愿意养着她一辈子,也有这个能力。只是这样到底不是个事儿,好好的闺女,她还如此年轻,不到二十岁,做娘的,哪里忍心看着她如此?

杨氏心中正想着这些,忽然听三旺媳妇说道:“他婶子啊,我这里倒是有个不错的人,不知道说给豆子,合适不合适。”

“是啥样的人啊?”杨氏忙问道。

先不管行不行,说出来看看,她也好为豆子掂量掂量。

三旺媳妇这才说道:“是我最小的兄弟,过了年十九了,倒是和豆子同年呢。”

“以前的媳妇死了?”杨氏问道。

三旺媳妇面上露出诧异的神色,但是想了想,立即明白了,摆手笑道:“哎呦,他婶子你想哪里去了?没有,我兄弟至今未曾婚配。”

这回换做杨氏诧异了。

之前要给豆子说亲的,并不是没有,只是说的人,除了死了媳妇的,还是死了媳妇的。就算是过去做续弦,但是到底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