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佳偶穿成-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氏把馍筐放在桌子上,掀开看了看,就回身找了自家的馍筐过来把还热乎的榆钱儿馍放进去,又把空馍筐递给李书玉:“这馍筐给你,别忘了带回家。你在这儿玩会不?你祖爷爷和你四叔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我正准备做晌午饭呢!”又转头叫:“宏丽,快出来,你侄女送来的榆钱儿馍还热着呢,趁热吃好吃,放凉了可不好吃了!”然后啥也没说就去厨房忙活了。李宏丽这才从里屋出来,脸上略有些红,打了声招呼:“是书玉啊!晌午饭吃了没?没吃在这儿吃啊!”然后抓了个榆钱儿馍自顾自地吃起来,不再理人了。
要说祖婆婆和三姑不待见自己,李书玉还是清楚的,毕竟她可不是个真正的小孩子啥都不懂。这三年多来,爹爹李宏业收麦子和过年的时候各回来一次呆上大半个月就走了,平时是难得见面,她娘一个人拉扯她和小自己一岁多的弟弟再忙家里地里的活,无论如何也顾不过来,就把她和弟弟送到祖婆婆这儿让她帮忙看着,可二叔两年前成了亲去年也添了个闺女,祖婆婆王氏就说自己照顾不了三个孩子,撺掇着三姑把她和弟弟都送到外祖婆家,自己只照顾二叔家的闺女李书萍。为此她娘私下里倒是生了不少气,都是孙子孙女,为啥只帮二儿子家看孩子不管大儿子家的?这当婆婆的可真是偏心!
不过她娘是个要强的,不愿意和王氏吵闹,就背地里嘱咐李书玉在外祖婆家不要光顾着自己玩要多帮着看顾弟弟,虽然她外祖爷段智仁的双腿自从得了她爹寻摸回来的偏方有所好转可终究是站不起来走不成路了,只能坐在她爹捎回来的带轮子的椅子上活动活动,帮家里搭把手,地里的活是帮不上了。好在她舅舅还没成亲,外祖爷就帮着照看李书玉姐弟俩,还顺带教他俩认字,没事还讲些他以前行医的趣事,李书玉也知道中医是国宝,自己的外祖爷虽然称不上是名医,可也懂不少的中药知识,自己有这机会可得多学着点,说不定以后就派上用场了呢!不过中医深奥难懂,她这么小的人也不想表现的太引人注意,就没过多的去问去学,外祖爷教什么自己听什么就是了。
李书玉觉得自己在这儿继续呆下去也是惹人烦,就拿着馍筐说:“三姑,你慢慢吃,我回家去了。”又给在厨房忙活的王氏说了声,就离开了。路上碰见干活回来的祖爷爷和四叔,倒是夸了夸她,让她心里稍微舒服了些。
十五章 榆钱新吃法
回到家,李书玉看到弟弟在院子的角落里玩土,娘亲已经把饭桌、灶台、锅碗收拾的干干净净了,正端着簸箕抓起里面的榆钱儿撒到猪槽里,两头猪仔倒是吃得欢。和娘说了声,李书玉把馍筐放到屋里,把盖馍的那块布搭到屋里扯的一根绳子上,又回到院子里,看见装榆钱儿的篮子里还有好多榆钱儿枝,就问她娘:“娘,剩下的榆钱儿咋办啊?”她娘看看篮子,再看看正吃得欢的两头猪仔,给了李书玉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榆钱儿馍吃两顿就是了,剩下的榆钱儿就喂猪吧,反正咱家的猪看着也爱吃,还省了猪食呢!”
“啥?这么好的东西拿去喂猪?”李书玉大吃一惊。“啥好东西?就是尝个新鲜罢了,谁家没事天天吃它啊?”段月娥不以为然,还觉得闺女把榆钱儿当成好东西让人笑掉大牙。什么?听她娘的说法,榆钱儿在这个时代就是人们尝鲜的东西罢了,没人把它当成美食,这、这真是出乎李书玉的意料啊!不过再一想,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榆钱儿的价值和吃法,不正便宜了她这个后世来的人了吗?说不定她还可以大赚一笔呢!要知道地府答应赔偿给她的八十万冥币不可能凭空送到她手里,总得她自己做点什么生意才能名正言顺地给她,不然的话就是个画出来的超级大饼,只能看不能吃!
正为如何赚回这八十万冥币烦恼发愁的李书玉似乎看见了未来新生活的一丝曙光,不过现在她还是太小了,要是去做生意也太惊世骇俗了些,让人当成怪物啥的给抓起来就麻烦了,还是按部就班,以后长大了再找机会去做吧。现在就是未雨绸缪,找找未来发财的门路,不急!倒是这个榆钱儿看来颇有开发的价值,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先在家尝试一把,最起码先改变她娘的观念让她娘接受这种新食物才行,以后自然能改变更多人的看法也能给她带来更多的回报!
“娘,榆钱儿真是好东西,它可以当菜吃,凉拌热炒都行,还可以蒸着吃、煮成粥、煲成汤、做成煎饼花卷馒头饺子包子啥的;它还是防病保健的良药,健脾安神,清心降火,止咳化痰,清热利水,杀虫消肿,主治失眠,食欲不振,带下,小便不利,水肿,小儿疳热羸瘦,烫火伤,疮癣等病症,多食榆钱可助消化、防便秘。”李书玉扳起手指头一个一个地说起榆钱儿的好处来,让她娘的眼睛越睁越大,看她的眼光像在看一个外星人!呀,不好!忘了自己现在的身份了,以前自己的老妈是医生,业余学了些营养学知识,对食疗保健养生自认有一番心得,什么食物有什么药用经常在自己耳边唠叨对自己进行教育,自己一不留神就说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李书玉心里像是烧了一把旺盛的火,火烧火燎,一边绞尽脑汁地想什么理由可以忽悠过去,一边脸上却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眨巴眨巴长长的眼睫毛,故作天真地问:“娘,你咋了?眼睁那么大干嘛?看见啥稀奇的了?”
段月娥好不容易回了神,定定心,用复杂的眼光瞅瞅自己三岁多的闺女,瞅得李书玉心里发毛,脸上的表情都快维持不住了才开口问她:“你打哪儿知道这些东西的?”“哦、哦,我听外祖爷说的,他没事就给我和弟弟说他以前行医遇见的事,榆钱儿的吃法也是他听一个外乡人说的,榆钱儿的药用外祖爷家里的那些医书上倒是有,外祖爷给我们念过。”李书玉脑海里闪出了外祖爷慈祥和蔼的笑容,决心把他拉来说事,先过了这关再说,以后再想法给外祖爷露露口风,把这个谎圆了。“你外祖爷?我怎么从没听他说起过?”段月娥皱了皱眉头,还不是很相信地继续追问。“他听了没当回事就忘了给你们说了吧?现在想起来了就当故事给我和弟弟讲了,我想着别人也不会说这样的谎话骗外祖爷,就猜榆钱儿真是有很多种做法,再说医书上都说它有很多好处了还会是假的吗?”李书玉反问娘亲,反正外祖爷家有医书是真的,至于上面有没有说榆钱儿的药用就不知道了,先蒙混过关,打消她娘的疑虑,别再怀疑她才是当务之急啊!
听闺女这么一说,段月娥觉得闺女的话也有道理,至于闺女那会儿表现出来的异状也就忽略过去了,毕竟她闺女从小就聪慧的很,人人都夸呢!听她外祖爷说过榆钱儿的事就记住了也很正常,自己还是不要大惊小怪了!“哦,既然榆钱儿有这么多种吃法,那还是不要喂猪了,咱留着慢慢吃吧!”说着转回头继续抓簸箕里剩下的榆钱儿了,段月娥的这番话落在李书玉的耳朵里简直就是天籁,她小心地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好悬啊!以后可得当心了,再不能这么口无遮拦差点让娘把自己当怪物看了!
晚上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凉拌榆钱儿菜,她娘把洗净的榆钱儿放在一个小瓦盆里,像凉拌其他的菜一样加了盐、酱油、醋、葱花,最后还拿筷子蘸到香油瓶里往菜里滴了几滴香油,搅拌均匀了就先尝了一口,感觉味道还不错就盛到一个菜碗里端上了桌,结果李书玉和弟弟吃得很开心,李书文还多吃了半块榆钱儿馍呢!这也让段月娥更相信了李书玉之前的那些话,决定明天再换种做法试试!
十六章 找到生意经
在李书玉有意无意的指点下,第二天早上她娘段氏煮了一锅榆钱儿粥,其实这粥的做法也简单:将葱花略炒一下然后加些水烧开,再倒入一些洗净的过年时她爹带回来的大米,米将煮熟时放入洗净的榆钱继续煮一会儿让榆钱儿完全入味,最后加适量盐、香油就做好了。虽然没有放后世才有的鸡精、十三香等一些调料,但吃起来依然是滑润喷香,美味无穷。早上喝碗热乎乎、香喷喷的榆钱儿粥感觉浑身舒爽,李书玉打着饱嗝带上弟弟拿上一根榆钱儿枝去外祖婆家了,今天她娘要去地里给开始泛青的庄稼松土,没办法照顾他们姐弟俩,只好继续麻烦自己的外祖爷了,反正送到祖婆婆家也是再被送过去,现在自己直接带着弟弟过去还省得多跑一些路了,也省得再去看祖婆婆的脸色!李书玉对自己的这个祖婆婆实在是缺乏好感,能不接触就尽量不接触。
到了外祖婆家,外祖婆高氏正在收拾碗筷,外祖爷端着一杯茶在慢慢地品,舅舅段永康在院子里收拾着锄头,一见李书玉姐弟俩手拉手地进来,她舅舅先放下了手里的锄头,冲他俩咧嘴笑起来:“书玉、书文吃饭没?快来舅舅这里让我抱抱!昨天一天没过来还真想你们俩呢!”一把抱住姐弟俩亲热起来,逗得他们咯咯咯地笑个没完。高氏看见了也是满脸的笑容,赶紧收拾了桌子,把他俩拉到屋子里,早上虽然有太阳还是有些冷的,又问起她娘段氏在干吗,吃了早饭没等等一些问题,李书文也小嘴甜甜地给高氏他们问好,让高氏抱着他亲了又亲。
等高氏和她舅舅带上锄头离去后,李书玉才拉着弟弟凑到外祖爷身边,先复习了前些天学习的字,又学了今天要认识的字,拿着木棍在地上反复练习了一会儿差不多记熟就停下来了。李书文虽然是个凑热闹的,可拿着木棍在地上画得也很开心,只是不知道他涂鸦的都是些啥,反正是自娱自乐,李书玉也懒得去管他。段智仁凑这会儿时间准备给外孙女讲一讲昨天自己想好的故事,还没等他开口,李书玉就拿着那根榆钱儿枝向他请教起来了:“外祖爷,你说榆钱儿是不是药啊?”段智仁一愣,随即恢复了和蔼的笑容,捋捋下巴上的胡子,笑着说:“自然是了,你怎么想起问它了?”“哦,外祖爷不是常说很多东西其实都是药吗,我看见榆钱儿开的正好,就想起问问了。”李书玉一双黑白分明的水灵灵大眼睛透出一股小小的狡黠,她可是专门来圆谎的,千万别露出马脚了。
段智仁点点头,对外孙女这种好学的精神感到很满意,然后就简单地给李书玉讲了讲榆钱儿的药用价值,和之前李书玉给她娘说的倒是差不多,同时段智仁又补充了榆树的皮、叶、果均可以入药,能安神、利小便;内皮外用还可以治骨折,外伤出血。李书玉一边听着一边点头,表明自己都记下了,随后又问起榆钱儿既然是药都可以怎么吃,这个段智仁倒是没研究过,毕竟他行医以来只考虑入药的东西怎么发挥最大的药性,吃法自然是熬成药汤喝下去或者碾成粉末外敷等等,从没想过这些入药的东西还能做成食物一样的吃下去,这不应该是厨师们干的活吗?他是看病抓药的郎中啊!
见外祖爷一副不能苟同的模样,李书玉只好用天真的语气问:“外祖爷,喝药好苦好苦的,要是把能入药的东西做成好吃的东西,不是一样可以治病还不苦了吗?”听了这童言稚语,段智仁反而陷入了深思,这是他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想治好病就得吃苦药,从没听说不吃药就能治好病的,至于把药做成好吃的食物更像是天方夜谭,谁没事吃饱了撑得去捣鼓那玩意啊!就算是做出来没病的人自然不会吃,有病的人吃了就一定有效果吗?但是反过来想,如果真能把治病的苦药做成好吃的食物,既能治病又不苦口恐怕就是造福世人的一件大好事了!想想自己虽然是个郎中,可自从双腿受冻之后,喝下去的苦药不知道有多少,难受得闻见药味嘴里就发苦,肠胃也被摧残得虚弱了很多,近来饭量是越来越少了,身体也不是很硬朗。
要说李书玉的这个想法其实就是药膳了,只不过这东西都是富贵人家才有的,拿那些贵重的药材像人参、枸杞、灵芝、燕窝什么的煮成粥或汤水补身子,那可是要花不少银子的。穷苦的百姓家自然没这个能力了,有病除了抓药吃药顶多吃个鸡蛋喝点鸡汤补补身子就不错了,哪敢奢谈什么药膳啊?就是看到这个情况,李书玉朦朦胧胧的有了些未来生意门路的设想:做药膳或养生食品,不用贵重的药材,用普通的带有药性的东西做成食物,既可以当饭吃,也有强身健体、预防治疗某些常见疾病的作用,岂不是一门利润丰厚的生意?当然想做成这门生意光靠她自己后世被老妈强迫灌输的那点营养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个专门懂中医的人把关,而外祖爷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他现在已经不能出门行医了,整天窝在家里也不是很开心,给他找点能发挥他自身所长的事情肯定会高兴起来,也能全身心投入进去,说不定就开创一个新局面呢!
这都是后话了,现在先得让段智仁改变传统的观念,接受这个新观念,然后在接受进而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付诸行动,那将来的事情就好说了。看见段智仁似乎渐渐有了所悟,李书玉趁热打铁:“外祖爷,你说苦药能变成好吃的食物吗?我好想这能变成真的,那我以后生病再也不会怕吃药了!”段智仁的眼睛越来越明亮,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尽管会经历一些艰难曲折,但前方是一条光明大道……
十七章 快乐饺子宴
高氏从地里回来的比较早,就把书玉姐弟俩留在家里准备吃晌午饭,不让他们回家了,毕竟自己的闺女段月娥也在地里劳动了一上午,回家再做饭照顾俩孩子肯定累得慌,还是让她轻松一下吧,自己的闺女自己不疼谁疼呢?
掸净了身上的泥土,洗了洗手脸,高氏进屋里就问段智仁晌午饭想吃啥。她也看到段智仁近来胃口不大好,饭吃得不多,就想问问他有没有啥想吃的东西,自己能给他做出来让他多吃几口也是好的,不吃饭身体咋能撑得住?段智仁想了想还真没啥特别想吃的,就问书玉:“你想吃啥?让你外祖婆给你做啊!”嘿嘿,好机会!李书玉眼珠一转,扬起手里的榆钱儿枝:“外祖爷,你不是说榆钱儿能治食欲不振吗?那咱今个吃榆钱儿饺子好不好?你也能多吃点啊!”段智仁听了她的提议,高兴得捋胡子笑起来:“你这个小人儿精倒会现学现用!难得你有孝心替外祖爷着想,那今个晌午就吃榆钱儿饺子吧,呵呵!”高氏听他们说吃榆钱儿饺子倒是有点发愁,毕竟以前没做过啊,不过见段智仁难得提了要求也不想让他扫兴,就回厨房自己琢磨了,无外乎照着以前包饺子的方法去做,饺子馅里加些榆钱儿罢了,应该没啥特别难弄的。
高氏准备先和上面,想着段智仁不好的胃口和俩孩子,特意把家里过年留下的白面拿了出来,全倒在面盆里,和上以后只有不大的一个白面团,明显不够吃的,就又找了个面盆倒了些玉米面,打算做成两种皮包的饺子,段智仁和俩孩子吃白面皮的,自己和儿子吃玉米面皮的就行了,想着一会儿再把二闺女也叫过来省得她一个人做饭了,就又多添了些玉米面,加水和了起来。
等她刚把面和好,段永康也扛着锄头进了院子,高氏就从厨房的窗户里探出头,喊:“永康,你赶紧洗洗手,然后爬到榆树上捋些榆钱儿下来,咱今个包榆钱儿饺子吃呢!”“啥?包榆钱儿饺子?那做出来是啥味道?”段永康很稀奇,也想尝尝榆钱儿饺子到底好不好吃,就赶紧放下锄头,洗了手脸,挎上一个篮子跑到院外的榆树底下,看了看树枝上面嫩绿嫩绿的榆钱儿,嗯,似乎挺诱人的呢!他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搓了搓两只手,,就扳着榆树弓着腰一步一步爬到树顶上面了,坐在一个大的树杈上,开始捋起榆钱儿来,还往嘴里塞了几口,这榆钱儿生吃也是脆脆爽爽的,让人想多吃几口。等差不多捋了一篮子他又扳着树一步一步下去了,送到厨房给了高氏,高氏又吩咐他去叫二姐段月娥过来一块儿包饺子,他痛快地答应一声抓了一把榆钱儿就跑出去了。
这边李书玉也跑到了厨房,看高氏怎么做饺子馅,准备必要时给她些提醒。高氏先把篮子里的榆钱儿挑拣挑拣,把细小的干树枝啥的挑出来,又拿出一个大瓦盆盛了清水,一把一把地清洗起榆钱儿来。等全清洗干净了就放到筛子里控水,可除了榆钱儿还往饺子馅里放啥好呢?李书玉拿起厨房角落里放的大葱,又去装鸡蛋的瓦罐里抓了个鸡蛋递到高氏面前,装出一副馋嘴的样子说:“外祖婆,加点鸡蛋吧,鸡蛋可好吃了!”“你个小馋猫!”高氏宠溺地揪了揪她的小鼻尖,接过了大葱和鸡蛋,就当今天改善生活吧,多放几个鸡蛋!
高氏把控水控得差不多的榆钱儿抓到案板上,拿刀切碎了再放到干净的盆里,又剥了一根大葱剁碎了和榆钱儿搀到一起,打了四五个鸡蛋搅拌均匀,点着灶火用油把鸡蛋炒了炒,用筷子划拉成小碎块儿也放进盆里,这样比直接把鸡蛋倒进去要好吃多了,饺子馅也没那么多的水,不容易从饺子皮里跑出来。放了些盐、酱油等调料,再按一个方向搅拌均匀了,一盆香喷喷的饺子馅就做好了!李书玉趁高氏回身揉面的工夫偷偷夹了一筷子饺子馅,一尝,呀,绝对美味!
这时段永康和段月娥也一前一后地进了院子,李书玉看见她娘,高兴的喊:“娘,你快来尝尝!外祖婆做的饺子馅可好吃了!”段月娥笑骂她:“你就长了个贪吃的嘴!”说完忙不迭地进到厨房帮高氏揉面擀起饺子皮来。母女俩一边忙活一边说着话,段永康把那盆饺子馅端到了堂屋桌子上,找出平时包饺子用的大圆盖子,擦干净了一会儿往上面放包好的饺子。李书玉就负责送饺子皮,从厨房拿过来一摞擀好的圆圆的饺子皮送到堂屋,外祖爷和舅舅开始包起饺子来。小人儿李书文见大家都有忙的,也不甘冷落在一旁,挑了个没难度的活——送饺子皮,和姐姐抢起“生意”来了,俩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守在案板旁瞅见一个饺子皮擀好了就抢着去拿,结果倒把圆圆的饺子皮给揪了个奇形怪状,让高氏和她娘一顿笑骂,把两个小家伙都赶回了堂屋,不准他们再进厨房。
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两盆和好的面很快就包完了,饺子馅还剩下一小半,准备晚上再包。段月娥烧火,高氏煮饺子,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上了桌,一家人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起来。李书玉看见自己碗里的饺子是白面做的,就给高氏、她娘和舅舅都挑了几个过去,还说自己也想尝尝玉米面做的啥味道,让他们都夸她懂事。段智仁胃口大开,连连赞叹这榆钱儿馅的饺子是自己从没吃过的美味!
(今天上午要出去逛逛,怕一点之前赶不回来,先把写好的这章传上去吧!晚上还有一章,敬请期待!)
十八章 张家仨少爷
当李书玉和她的亲人们其乐融融享受美味的榆钱儿馅饺子的时候,她不知道,那个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男孩儿张绍英却因为爬树摘榆钱儿正饿着肚子被罚蹲马步呢!陪着他一块受罚的还有小他半岁的堂弟张绍武,俩小人儿规规矩矩地已经蹲半个时辰了,小胳膊小腿都有些忍不住打晃可都不敢停下来喘口气,因为张绍英的爹张世杰正黑着脸拿着一根马鞭在后面监督着呢!
这事还得从早上说起,吃了早饭,张绍英和二叔张世豪家的堂弟张绍武就凑到了一块儿,商量着今天干点啥有趣的事,这俩小子正是生龙活虎精力旺盛的时候,所以天天都得找事发泄发泄,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是常事,不知道今天他俩又想祸害啥了。还没商量出结果,一个小跟屁虫——张绍英的亲弟弟,不到两岁刚会跑的张绍威就跌跌撞撞地跑到他俩面前了。对于这个老喜欢黏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弟弟,张绍英是满脸的无奈,带上他吧,玩得不尽兴,得时刻操心着他,别摔着碰着了;不带他吧,他就大哭大闹,让娘知道了又是一顿数落,丢也丢不掉,真是麻烦!今天又被他缠上了,看来别想痛痛快快地玩了,俩大点的小人儿对视了一眼,都耷拉下了脑袋。
几个小孩儿来到院子里,东瞅瞅西看看,都没有找到什么好玩的东西,张绍英带着弟弟坐在堂前的台阶上,小手支着下巴歪着脑袋在想怎么可以把弟弟乖乖地送回去,不让他缠着自己。张绍武上窜下跳地老实不下来,他抬头看见院子里并排长着的几棵榆树上面开满了像蝴蝶翅膀一样的嫩绿榆钱儿,正随着春风轻轻摇晃,就觉得那榆钱儿分外好玩,开始出馊主意了:“大哥,咱们去爬树吧,你看树上的那些榆钱儿,咱们把它摘下来弄成一堆,用手一撒像不像下雪啊?”张绍英还没说啥呢,小不点就高兴地拍起手掌了,站起来一边跳一边叫:“下雪!好玩!下雪!好玩!”“得!我还没想出借口呢,你倒把他的兴趣勾上来了,还怎么送他走啊?”张绍英翻了翻白眼,暗恨这个堂弟说话也不看看时候,有这个小麻烦在身边跟着,还爬树呢,要出点问题咋办?
刚想拒绝,张绍武已经冲到榆树底下了,小不点也一脚深一脚浅地跑了过去,张绍英不得已跟在后面防止意外情况出现。张绍武选了一棵矮些的榆树,小身子抱住树干一扭一扭地往上爬,因为穿着厚棉袄动作不是很利索,爬了半天出了一头汗也没爬到最低的树杈子那儿,力气用光了“哧溜”一下又滑了下来。反复爬了几回都是如此,他便泄了气,开始撺掇张绍英:“大哥,你力气比我大,肯定能爬上去,你快去爬吧!”其实张绍英心里也早已痒痒的了,正想在一向不肯服输的堂弟面前显摆显摆自己比他厉害呢,听了这话就有些动摇了,看看乖乖呆在树旁的小不点,应该不会出啥事,就特意嘱咐了张绍武一声:“行,我去爬,你在下面看好绍威,别让他摔着了!”“知道知道,你赶紧上吧,我会看好他的。”张绍武忙不迭地答应了。
张绍英就甩甩小胳膊踢踢小腿,做了几个简单的热身动作,想他原来可是本领不小的巡差,要不也不会被抽调去当保镖啊,现在虽说年纪小,可爬个树会是难题吗?张绍英一边藐视着前面这棵最矮的榆树,一边抱住树干开始努力地往上移动,离最低的那个树杈已经不远了,再有几下就可以抓住它了!张绍武在下面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哥在无限接近那个自己始终无法接近的树杈子,心里又羡慕又嫉妒,哎,要是爬上去的是他多好啊!大哥也不能老在自己面前摆大哥的谱了,自己也不用一直当个小弟了,不就是半岁的差别嘛,这差别咋就恁大呢?正当他自怨自艾的时候,小不点张绍威早就跑到一旁学他大哥爬树去了,不过小不点抱不住那几棵榆树,就跑到台阶旁一棵相对细一些的柳树那儿去体验爬树的乐趣了。
不知道是不是张家人的运动细胞都比较发达,小不点张绍威竟然爬上去一尺多高了,然后就咕咚一声掉了下去,脚下没站稳又一下摔到台阶上,撞到了头,立刻“哇哇哇哇”地扯着喉咙大哭起来,骇的正要抓住树杈子的张绍英手一哆嗦“哧溜”滑下去了,正撞在紧挨树干站着的张绍武身上,俩人同时“哎呦”一声滚成了一团。
还没等他俩爬起身子,一个让张绍英最不愿意听见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三少爷你怎么了?是不是大少爷和二少爷又欺负你了?你别怕,老奴这就告诉大夫人,给你报仇!”一个四十岁上下仆妇打扮的人随着哭声跑了过来,慌忙抱起张绍威,等看见他额头上肿起的一个大包时更是咋呼起来:“呀,不得了了!三少爷撞到头了!”也不管后面那俩倒霉的孩子就抱着张绍威跑回了后院,送到大夫人房里,大夫人郑氏一见自己的奶娘抱着小儿子慌里慌张的跑进来,小儿子也哭得声竭力嘶,心里就痛的不行,慌忙接过孩子看见小儿子额头高高肿起的大包就吓了一跳,也顾不上问咋回事,一连声的叫人去请大夫、请大老爷张世杰,屋里的丫鬟也都慌做一团,纷纷跑出去找人去了。等一切消停下来,张绍威喝了药哭哭啼啼地睡下去的时候,事情也弄清楚了,于是可怜的张绍英就被他爹给狠狠地打了几下屁股,然后和张绍武罚蹲一个时辰的马步,不蹲完不准吃饭!
十九章 大难逢善人
在遥远的北疆,一块儿不大的牧场里,牧场主巴拉提正和兽医坎吉蹲在一个马厩里,在他们身前的干草堆里躺着一匹昏迷的瘦骨嶙峋的公马,浑身黑色的皮毛早已失去了光泽,上面还有无数大大小小鞭打的痕迹,细瘦的后腿上有一个刀割的伤口已经溃烂流脓,大大的眼眸闭合着,头颅无力地垂在一旁,一副不知道还能撑过几日的奄奄一息模样,让心疼马儿比自己孩子尤甚的巴拉提难过极了,说话时就带了一丝哽咽:“坎吉,你说它的伤真的治不好吗?是什么人这么狠心要虐待马儿?真主应该降罪给他们!”
坎吉毕竟是兽医,见惯了牲畜的生老病死,倒不似他这般难过,只是唏嘘了一番,最后实事求是地告诉他:“巴拉提,我会尽力救治它的,至于它能不能活下去就看真主能不能保佑了!”说完开始给那匹马全身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鞭痕都是皮外伤,敷了药过段日子就能痊愈,难治的是后腿上的伤口,已经溃烂流脓,不知道还能不能治好,现在也只能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他挽起袖子,开始给那匹马清洗伤口,上药包扎,又让巴拉提掰开马嘴强灌了一瓢掺有不少药粉的水,随后嘱咐了一些话就离开了,意思是“尽人事,听天命”,巴拉提送走他之后又回到了马厩里,看着包扎后还处在昏迷中的马儿长吁短叹。
其实这匹公马并不是他自己的马,而是他早上带马出去遛弯的时候在牧场边缘发现后带回来的,当时这匹马全身上下都是鞭痕,身受重伤,虚弱不堪地昏倒在地上,不知道还能不能救活。他快马回去找了几个人帮忙把马抬回自家的马厩,又亲自请了兽医坎吉过来,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做了,就看这匹马的命是不是够硬,能不能熬过这一关。“真主保佑!希望它还能站起来!”巴拉提做了一个祈祷的手势,想想自己忙碌了一上午还没顾得上吃午饭,就先回去了,准备吃完饭再过来照看这匹马,无论能不能救活,他都要尽力而为。
此时马厩里静悄悄的,只有那匹马昏迷中偶尔发出几声呻吟,似乎不堪忍受伤痛的折磨。突然,马厩里多了一道淡淡的影子,只见那道影子上前蹲下,摸着那马的头颅,爱怜地注视了昏迷中的马匹一会儿,深深地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可怜的孩子!为了你的同情心和误信他人,你要付出多么惨痛的代价!如今竟沦落到将死的地步了,却还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