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佳偶穿成-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宏业和段氏对视一眼,然后皱眉思索起来,良久他才开口:“开店也不是不行,不过我是有差事在身的,年前那两个月因冷得很没啥忙的,开了春就该忙起来了,我可是分不开身忙家里的事。这开店自然要你娘和你两个人操持,租店铺、雇大厨和伙计、找那些供应米面菜肉酒水的商户……好多事情呢,你们俩怎么应付的过来?再说开了店在外面打点照应的掌柜找谁来当?你娘是女流之辈,自然不能抛头露面做这个营生,你也不行!这人去哪里找?”段氏附和道:“是啊!现在不开店就够咱们忙了,开了店人手更不够,再说开店还有很多的麻烦事,还是寄卖酒菜的好,钱不少赚还省不少心!”书玉也知道开店不是一件小事,除了本钱要丰厚,还要雇一些能干的人,帮着做好店里的生意、应付各种各样的客人和街面上的事情,实在不是她一个小女孩能撑得起来的,但不能因为困难很多就退缩啊!书玉继续劝导爹娘:“我知道开店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开起来的,只是先和爹娘打声招呼,咱们先做好准备,平时多留意往外出租的店铺和能用的人才,等时机成熟了再开店也不迟嘛。毕竟开店比寄卖酒菜要挣得多,为什么不多挣点呢?钱挣得多了可以改善咱们的生活,也可以帮帮家里的亲戚啊!难道爹娘不想让祖爷爷祖婆婆和外祖爷外祖婆都过上好日子享享清福吗?”没办法,为了爹娘能同意她创业,书玉只好搬出爹娘的爹娘来了!
书玉的这番话对李宏业和段氏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他们想了想先后都同意了,反正不急于一时,多准备准备,租店铺雇人手这些事还需要慢慢来,花费三五个月或者大半年的时间都是有可能的。书玉见爹娘终于同意心里非常高兴,这下她的事业之路才算走上一个新台阶,离她最终的梦想也不算遥远啦!吃了中午饭李宏业赶着回来时的马车带上书玉、书文还有张绍英哥俩和一些家里的粮食就上路了,车厢里四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焖熟的红薯,一个个嘴上黑乎乎的,像是长了胡子,书玉吃了一块儿就不再吃了,拿着手帕沾了水擦干净手脸。焖熟的红薯好吃是不假,就是太噎人了,吃得一多就容易噎着,那个难受劲还真让人有口难言。这不,书玉刚劝三个男生慢点吃,别噎着,对面坐着的张绍威就噎着了!只见他憋得脸通红,嘴里的红薯想咽咽不下,想吐吐不出,又说不出话,难受得眼泪都出来了!书玉赶紧递过去水壶,让他喝几口水往下冲一冲,又帮他轻拍后背,过了一会儿才算顺过气,没那么难受了。书文看着张绍威狼狈的样子,想嘲笑他一番的,被书玉用眼神制止了,那意思书文很明白:“你没被噎过吗?还好意思笑别人?”
到了张镇,李宏业急着赶路就没去张家拜访,把张绍英哥俩放下托他们给张世杰问好就继续赶路了。书玉从车窗里冲二人摆手,并安慰他们:“回去好好给张伯伯张伯母认错,向他们保证以后再不偷跑出去,说不定就不罚你们了!”张绍英此时倒显出了大将风度:“没事!我知道怎么做,你就放心吧!咱们回城以后再见!”说完拉着张绍武就朝张家走去了,昂首阔步,不见一丝害怕的样子,惹得书文竖起大拇指在后面叫:“好样的!绍英哥哥、绍威弟弟,我支持你们!”书玉一掌拍到他头上:“你也想跟他们学,偷跑出去玩是不是?”书文忙摆手:“大姐你说啥呢?我才不跟他们学!我要玩也是光明正大地去玩,哪能偷跑出去啊?”书玉笑眯眯地看着他:“娘说了,回家以后让你每天背两篇文章,写十张大字,功课完不成不能出去玩,我监督,她回来检查!”“啊!”车厢里传出一声惨叫。
城门关之前他们终于赶到了,交了进城税就直接回了家,红提和青提一边迎着他们一边帮忙搬东西,看见书玉和书文从车里下来后车里再没动静,青提就问:“姑娘,夫人和小少爷呢?怎么没回来?”原本她们是叫书玉大小姐的,书玉觉得她根本不是当大家小姐的那块料,就让她们叫自己的名字,可她们不肯最后就改口叫“姑娘”了,对李宏业、段氏以及书文书浩还是“老爷”“夫人”“大少爷”“小少爷”的称呼,开始一家人都不习惯,但主仆有别也不能不讲规矩,最后就默认了。书文下了车就跑进了院子,书玉提着一个小包裹,慢慢走上台阶,嘴里说着:“嗯,娘说要在外祖婆家里多住几天,就和书浩留下了。”红提接过她手里的包裹,扶着她到厅堂坐下,倒上一杯热水给她暖手,有点难为情地问:“那、夫人什么时候回来?”书玉吹了吹杯里的热水,小心地喝了一口,才抬头说:“十五之前回来吧,娘还说带老家的人一起来城里看花灯呢!你有啥事?可以先给爹爹说,或者给我说也行啊!”红提忙说:“没事没事,我就是随口问问。”然后红着脸跑出去帮青提往厨房搬东西了。李宏业看没啥东西了就去还人家的马车,回来后问了红提和青提知道这两天家里没有什么事,一家人就吃饭歇息了。
第二天李宏业吃了早饭,交代书文这几天每天给他送饭,让书玉在家好好静养别出去乱跑,红提和青提照顾好书玉和书文、看好门户,他带上卷好的铺盖就去所里了。接下来的几天书玉在家一边监督着书文背文章写大字,一边和红提学着针线活,她准备绣个荷包给张绍英,算是他送自己手链的还礼吧,想着外面卖的东西他见识的多,肯定不稀罕,自己买了他也不一定要,亲手做的东西他应该会收下吧。偶尔听见两个丫环在背后嘀嘀咕咕地,说什么“提亲”“丁家”啥的,问咋回事她们又红着脸不承认,书玉心想:这俩丫环年纪不小了,到了说亲嫁人的时候,本来就不是自家的丫环,又何必一直留着她们?都说“女大不中留,越留越成仇”,等娘回来还是赶紧问问她俩有啥打算,早点把她们嫁出去得了,省得再给家里惹什么麻烦。
四十九 缔结兄妹情
书玉一直在想给荷包上绣个什么图案,太复杂的不行,她的水平不够;太简单的不行,显不出诚意;花花草草的也不行,大众化,没新意;最好是新颖别致点的。绣什么好呢?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最后她想到了那块“辰”字号令牌,如果不是那块“辰”字号令牌,英巡差也不会被连累的投胎成张绍英吧?不过自从和张绍英相认以后,书玉觉得他并没有抱怨自己的意思,反而把自己当做亲人一样的关心照顾着,特别是养伤期间,他天天都要来家里陪自己坐一时,想方设法地逗自己开心,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身上的伤痛才不再那么难以忍受……他就像是自己的哥哥一样啊!后世的宁孟孟是个独生女,没有兄弟姐妹,一个人孤零零的,到了这个时代,投胎成李书玉是个老大,虽说有两个弟弟陪着她,可遇到事情都是她这个当大姐的替他们操心,他们可想不到关心照顾她,还是有个哥哥好啊!如今托了那块“辰”字号令牌的福,给她送了个这么好的哥哥,享受了一把当妹妹的幸福滋味,难道她不该感谢那块令牌吗?
按着在地府的记忆,书玉画出了那块令牌的大致模样,然后照着在荷包上绣起来,尽量做到针脚一致,即使她的水平做不到细密平整,可也不能一针长一针短的让人笑话。埋头苦绣了几日,终于把那个令牌的样子绣出来了,可荷包表面面积不大,再往上绣那个“辰”字就显得地方不够,毕竟她的水平还是不够高,不像那些绣活精湛的人无论多大的地方都能绣上图案和字体,而且栩栩如生、清晰可见。最后书玉想了个主意,把“辰”字换成了汉语拼音“chen”,竖着绣成一行,总算是完了工。红提见她把荷包绣好了,仔细检查了一番,觉得针脚还能说得过去,只是荷包上的图案很稀奇,就问书玉:“姑娘,你绣的这是个什么花样啊?我怎么从没见过?”书玉揉了揉酸痛的手腕,感叹了一声:“绣个小小的荷包也这么累人!”瞧了瞧等着自己解答疑惑的红提,又接着说:“我随便绣的,你看着像啥就是啥吧!”红提左瞧右瞧就是看不明白,把青提叫过来她也看不出来,两人念叨了一时就作罢了。
段氏提前让人带了信回来,说她和书浩十四回家,一块儿来的还有李家一大家子还包括李宏丽一家,段家的人一个也没有来,说是要忙医馆的事,她让李宏业提前在客栈订几个房间,毕竟家里是住不下这么多人的,只能安排一些人住客栈。李宏业抽空去了离自家最近的客栈订了两间普通房,到时候让李宏才一家和李宏丽一家各住一间,李德福、王氏和李宏运就住到家里,这样也就能安排的下了;十四那天底下人会来接替他留守,到时他正好出城去接李家一大家子,在家好好招待他们,并陪他们观看十五那晚的花灯。
张家的人回来的早些,初十就回了张府,隔了一天张绍英就带着绍威来李家了。对他们的到来最感到高兴的是书文,这些天他被大姐天天监督着背书写字,除了给爹爹送饭的时候能轻松一会儿,别的时间都在书房用功,根本没时间出去玩,在心里不知哀叹了多少回,如今张绍英哥俩一来他总算可以解放一天了!书玉一见他们就急着问:“绍英哥哥,你们回去受罚没有?罚得重不重啊?”张绍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却没说话,看他不想说,书玉又问张绍威,只见张绍威原本乐呵呵的脸就变成了苦瓜脸:“能不罚吗?还是重罚!”“啊?”书玉和书文都大吃一惊:“重罚?怎么罚的?”张绍威扳着手指头一个一个说起来:“每天早晚加蹲半个时辰的马步,每天多抄五页书,从回去到进城禁足五天,连院子都不能出;所有的零嘴吃食没收,书抄不完还要饿肚子呢!”书文的嘴巴都张大了:“哇!这么惨!比我还惨!”张绍威点点头:“嗯,害得我好几天没吃过零嘴,馋死我了!不过大哥比我更惨!”书玉好奇的问:“他怎么比你惨了?快说快说!”张绍英见弟弟要说自己的糗事,急得站起来威胁他:“不准说!你要敢说以后我去哪里都不带你了!”张绍威丝毫不惧他的威胁,大笑起来:“你不带我我就告诉娘!哈哈,大哥被爹爹用木板打屁股了!疼得一天没下床!哈哈、哈哈!”听见张绍英被打屁股,书玉和书文也跟着笑起来,张绍英满脸通红,尴尬极了。
后来张绍威拉着书文去院子里的青砖上玩新买的玩具“千千车”,两人用手捻动千千车上面的转轴,让它在青砖上旋转,比赛谁能让千千车旋转的时间更长。书玉一看,那不是后世常见的陀螺吗?不过后世的陀螺样式多的很,大部分还是用鞭子抽打的,小时候她也玩过的,没什么新奇。张绍英对小孩子的玩具也不怎么有兴趣,两人就留到厅堂里继续说话。书玉又仔细问了问张绍英被打得究竟如何,张绍英开始扭捏着告诉她虽然他爹张世杰下手挺重,可也不至于让他疼得下不了床,他就是故意夸大罢了,为了打他的事,祖母孙氏可是数落了他爹张世杰好几回呢,也算让他扳回点面子。书玉瞧他又变成得意的样子,忍不住打击他:“就算扳回面子又如何?你还不是被张伯伯打了好几下?以后可别干这种偷跑出去的事了!”然后递给他一个荷包:“这是我回来后跟红提姐姐学着绣的,绣的不好,不过好歹是我的心意,就算是过年你送我礼物的还礼了,你就收下吧!要是觉得我绣的东西没法见人,你随便把它丢到哪里都行!”张世杰接过那个荷包,仔细看了看,的确比自家丫环绣的那些荷包差多了,看着荷包上那个奇怪的图案和里面的一行字母,他疑惑的说:“这是……?”书玉知道他问的是什么,却不直接告诉他,只让他再好好看看,看能瞧出来是什么不?
张绍英皱眉想了一会儿,才惊讶地道:“是我那块令牌!这行字母是‘辰’字的汉语拼音!”书玉轻舒一口气,点点头:“嗯,就是那块令牌。我想了好久不知道在荷包上面绣什么,最后就想到了那块令牌。如果不是我挑中了那块令牌,你也不会跟我进入观光通道,更不会投胎到这个时代,说起来都是我连累了你!你不仅没埋怨我还对我处处照顾,我真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心意才好!”说着眼里竟已有了泪花。张绍英抬起自己的小手,摸摸书玉的头:“傻丫头!说这些见外的话干吗?在这个世上,只有我和你有着共同的秘密,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不照顾你还照顾谁呢?”“谢谢你,英巡差,你做我的大哥好吗?我好想有你这样的一个大哥!”书玉抹掉眼里的泪花,含笑问道。张绍英也笑了:“当然好!我也想有你这样一个漂亮懂事的妹妹呢!”然后把荷包放到怀里仔细收好:“这是我妹妹送我的第一份礼物,我可得收好了!千万不能弄坏了或者弄丢了,要知道这种手艺的荷包可是不好找!”书玉一听禁不住去捶他的肩膀:“你讨厌!嫌弃我的手艺不好是不是?那你把它还给我好了,我自己留着玩,还不给你了呢!”张绍英抱紧身子,边往外跑边说:“送出去的东西还能再要回去吗?我可没听说过这样的道理!对不起,这荷包现在是我的了,你没权利再拿回去!”书玉跺跺脚,不理他了。
时间过的好快,眨眼就是上元节了。关于上元节,书玉想到的除了后世那些造型各异、光芒璀璨的花灯、冰灯及各种口味的元宵以外,还有一首描绘上元节的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生查子?元夕》中的内容,只是书玉不知道现在的大宋朝还有没有欧阳修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呢?
李家一大家人被接到了书玉家,他们从前厅到后院每个地方都要进去东瞅瞅西看看,对院里的花和树、厅堂里的摆设还有后院每个房间的布置都要叽叽喳喳地议论一番,吵的书玉脑袋都大了,长这么大,她家还没这么热闹过呢!王氏转悠了一圈,嘴上叨叨着这个花瓶好,那个茶杯不赖,看看书玉带着红提、青提给她和李德福准备的正房东面那个房间,挑剔地翻翻床上的铺盖,看到都是崭新的才没说什么。回到厅堂里王氏坐到上首的靠椅上,开始指挥着红提和青提给她端茶倒水拿点心,一大家子吃饭的时候又指挥着两丫环给她夹这个菜舀那个汤,把两丫环给折腾得手忙脚乱。段氏不忍心,刚说了句:“红提你和青提下去吃饭吧,这里我来伺候。”王氏就不乐意了,嘴一撇说道:“你又不是没伺候过我,有什么好稀罕的!我就是没被丫环伺候过,想使唤使唤她们,不行啊?”李宏业赶紧打圆场:“行行,怎么不行?红提、青提,把老太太伺候好了,回头让夫人给你们些赏钱也去灯会上玩玩!”“是!奴婢遵命!谢老爷赏!”红提和青提满脸笑容地答道。坐在左边小圆桌旁吃饭的书玉皱皱眉头,祖婆婆这就开始耍起威风了吗?
五十章 赏月观灯会
当天色开始灰蒙蒙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的花灯就陆陆续续地点亮了,像是夜晚的群星依次闪烁出迷人的光芒,等到天色全黑,独留一轮明月悬挂天空时,整个县城也变成了灯的海洋,远远望去竟像是那天上的一部分银河,璀璨至极!
早早地吃完晚饭,李家一大家子就出动了,前呼后拥地汇入了人潮滚滚的街道,观灯、看戏、瞧杂耍歌舞、品元宵小吃……无论大街小巷,处处欢声笑语;不管男女老少,人人喜气洋洋。书玉跟着爹娘陪着祖爷爷等人在街上观灯,这样热闹的景象她来到这个时代后倒也不曾见过,乡下地方偏僻,过上元节也就是大人领着孩子挑个花灯出去溜一圈,大人们自去聊天胡侃或者玩叶子戏,小孩子们则比一比谁的花灯漂亮,有那没钱买花灯的自己用绳子绑个瓦罐装些土买上一小节蜡烛插进去点燃了也能乐呵一晚。小孩子都是好面子的,若是有嘲笑那自制瓦罐灯的,碰上心眼小儿的就会拿他的瓦罐灯偷偷摸摸地撞别人的花灯,也不管是不是嘲笑他的正主,只管捡那漂亮的花灯撞。花灯不禁撞,火苗窜出一下把花灯烧了个干净,惹得别人大哭起来,他却早已不见人影。这是在家过上元节的情景,书玉记得很清楚,因为有一年爹爹给书文买的那个很漂亮的花灯就是这样被人毁掉了,让书文哭了半天,心疼了好几天,痛恨了那个不知是谁的坏小子好几个月!如今在城里,花灯数不胜数,随便人们欣赏观看,价钱也不贵,大人们自然不会吝啬这些小钱,给孩子买一个玩耍,能逗孩子开心半天又何乐而不为?
书文拿着新买的花灯在街上左瞧右望,书玉看见了就拍了他一巴掌:“找啥呢?”“绍英哥哥说带我去一个好地方看灯呢!既不用在街上挤来挤去又能看到好多漂亮的花灯,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他让我在这个街口等他,他派人来接我,怎么还不来?”书文继续转动他的脑袋瞧着。书玉一听,还有这么好的地方?那她也去见识见识!拉着书文问:“绍英哥哥只叫你去吗?没说也带上我啊?”“大姐也想去?不过绍英哥哥说去那个地方的都是男的,也没叫我带你去,你去应该不合适吧?”书文老实地说道。什么?去那个地方的都是男的?难道、难道那个地方是……是青楼?书玉瞪大了眼睛。不是吧?张绍英要带书文去青楼?他们是小屁孩好不好?怎么能进青楼?不行,她得跟去瞧瞧,真是那啥不好的地方坚决不能让他们进去!书玉拿定了注意,一会儿就偷偷地跟在书文后面,看他们到底去什么地方。
不一会儿,张家的一个小厮阿贵过来了,书文给李宏业说明情况,得了几句嘱咐就跟着阿贵走了,书玉悄悄地给段氏说了她想和书文一起去,段氏不放心,但又知道不让她去她也会偷着去,就派红提跟着她,留下青提继续搀着王氏往前逛。书玉带着红提跟在书文和阿贵后面出了这条街,来到了县城最繁华的元平街,这里的灯显然比别处的灯更多,把一条街都照亮了,不过人也更多,街里面熙熙攘攘的不好走动。阿贵领着书文从街后的一条小巷钻进去,到了街中心一座最高的阁楼前面,和门口侍候的小厮说了声,那小厮进去之后不一会儿就领着张绍英从里面出来了,张绍英过来打发了阿贵,拉上书文就往里走。书玉带着红提一路紧跟在后面,生怕跟丢了,已是累出不少汗来,刚走到阁楼前面,眼见张绍英拉着书文就要进去,门口还有小厮看守,知道凭她自己想进去恐怕不容易,急得大叫:“绍英哥哥!书文!”两人听见身后有人叫喊,诧异地回头一瞧,见是书玉带着红提正站在阁楼前面,书文忙跑过去:“大姐,你咋跟来了?”张绍英也过来了,看书玉一头的汗,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急事:“怎么了?出什么事了?你赶快告诉我!”
书玉拿出手帕擦掉额头的汗水,喘匀了气,才出声问道:“绍英哥哥,你带书文要去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带我去啊?”说着还抬头看了看那座阁楼的招牌,在明亮的灯光下,“古轩阁”三个大字映入眼帘,书玉疑惑了,不像是青楼啊,青楼的名字都带有“春”“芳”“醉”“红”之类的字眼,这个看着倒像是卖古董的。张绍英这才知道并不是有什么急事,放下心来,解释道:“你不是看见招牌了吗?古轩阁,咱们县最大的古董珍玩兼书画墨宝店,今晚在三楼有一个赏月品灯会,邀请了县里的一群读书人聚会,我想着带书文去见识见识。你一不是读书人,二又是女的,自然不方便带你去了!”书玉这才知道为啥能带书文不能带她进去了。不过,听张绍英的话里倒是有些小瞧她的意思,哼,以为本姑娘不识字不懂文吗?好歹本姑娘也是中文专业毕业的呢,得让你们见识见识本姑娘的真本事!书玉打定主意要进去瞧瞧热闹,就央求张绍英带自己进去看一看。见她软语相求,张绍英也不好将她拒之门外,想着她也是个小女孩,要是不出声的话也没人会注意她,带她进去看看也就是了!遂点点头,但红提却不能带进去,张绍英拿眼看了看红提,书玉赶紧对红提说道:“红提姐姐,你自己上街看灯吧,不用跟着我了,一会儿我和书文一块儿回家,不碍事的,你就放心吧!”张绍英也说:“你自己去逛逛吧,到时我会派人送他们回去的。”红提没想到自己还能无事一身轻,自是乐得一个人逍遥自在了。她瞧了瞧方向,向着街那头慢慢走去。
张绍英带着书玉、书文进了古轩阁,又上了三楼走进一间灯火通明的大厅里,书玉看到里面好多人都是读书人的装扮,他们聚在一起,有的凭栏望月,有的指点花灯,说话都是“之乎者也”的,听着别扭的很。张绍英带着他们去了大厅的一个角落里,那里也有一扇临着大街的窗户,探头望去,能看见街面上各家店铺悬挂的花灯,视角虽不是特别好,但从上往下俯瞰,却是比在街面上看到的壮丽多了。书玉看到了几个熟人在那窗前或站或坐,是张绍威、姚承明和张绍武,姚承明看见书玉走过来,愣了一下,忙站起身子迎过来,脸上微露笑意:“书玉妹妹也来了?这里确是赏月观灯的好地方,你来了也能一饱眼福!”张绍威和他们打了招呼,热情地拉着书文去桌子那儿拿点心吃,张绍威乍一见书玉有些尴尬,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又扭头继续看灯了。书玉和姚承明打了招呼,找地方坐了下来,跟踪了一路又爬这么多楼梯,腿是真累了。
坐得一时,书玉看见大厅中央站起一个三十多岁的人,穿着不同于厅里的读书人,长的比较富态,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诸位!诸位兄台,静一静!”见大家都静了下来,向他看去,他扫视了大厅一眼,行了一礼继续说:“今日徐某有幸邀请诸位兄台到古轩阁一聚,共同赏月品灯,以文会友,真乃生平快事!徐某不才,于读书一道上不甚精通,但喜欢结交文人,听人谈文论诗,故此趁着上元佳节请诸位来此赏月品灯,望各位不吝才情,留下佳作,共庆佳节良宵!”厅内众人无不响应,有真才实学的自是张口即来,或沉吟一时方献上佳句,也有附庸风雅之人搜肠刮肚半晌才吟出一首凑数,大家你作诗来我填词,旁人点评热议,厅内一时热闹至极。
书玉看看自己这边,都是一群小孩子,也没人去凑热闹,张绍威和张绍武却是连听的兴趣都没有,两人只管咋咋呼呼地说着街上的灯哪盏造型好看,哪盏灯光耀眼,姚承明站在那些人后面却听得津津有味,也有些跃跃欲试,张绍英和书文站在后面也听的专心。看大厅中间热闹的很,书玉也想卖弄一下自己的学识了,却不好意思吸引大厅里人的注意,就小声地在后面说:“作诗填词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三人听见了一起回头瞧她,姚承明先开口问:“书玉妹妹,你也会作诗填词?”书文接着问:“大姐你啥时候会作诗填词的?我咋不知道?”张绍英没问,可那表情也是有些不相信。“哦,我是不会作诗填词,但我会背诗诵词啊!”书玉心想,但话已出口不好更改就点了点头。姚承明兴趣大增,鼓励她:“那请书玉妹妹做首诗或填阙词如何?也让我见识一下书玉妹妹的才情!”张绍英和书文也是一脸的期待。“好啊!我就填阙词吧。”书玉说完就背出了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描写上元节的词《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呵呵,南宋才出现的词,这个时代应该不会有吧?姚承明和书文愣住了,张绍英却是嘴角含笑,看着书玉不语。书玉知道他明白这阙词的来历,赶紧给他使眼色,让他不要拆穿自己!
五十一 麻烦一大堆
姚承明喃喃地重复着“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时之间竟是痴了。书文冲书玉伸出大拇指:“大姐,你真厉害!平时也没见你学习诗词啊,怎么能填出这么好的词来?”书玉脸红了,吭哧半天也想不出怎么回答,干脆拍他一巴掌:“你管我怎么填的,反正我就是填出来了!你大姐我的本事多着呢,怎么会都让你知道?”张绍英笑着摇摇头,见过书玉懂事、可爱、害羞、撒娇、流眼泪的模样,还没见过她蛮横无理的一面呢!
张绍武突然跑过来,拉着姚承明的衣袖,不耐烦地说:“表哥,我陪你在这里呆的时间够长了吧?你是不是该陪我出去逛逛了?要不是大舅母非让你来这个什么赏月品灯会,娘也要我跟你来才答应我一个人出来,我才不呆在这里呢!闷死了,一点也不好玩!”姚承明回过了神,看向书玉的目光里有着意外、欣赏、惊喜……“表哥!你发什么愣呢!我说话你听见没?”张绍武见姚承明不理他,脾气立刻上来了。姚承明赶紧安抚他:“听见了,听见了,我不是正在想带你去哪儿逛的吗?”张绍武这才高兴起来:“我们先去找子琛、耀辉他们吧,我刚才看见他们往街那头去了,现在去追还来得及!”说完拉着姚承明就要走,还不忘回头叫一声:“大哥、三弟,你们去不去?要去赶紧跟上!”张绍英一把拉住跑向他的绍威:“我们不去了!还要送书玉妹妹和书文弟弟回家呢!你和承明表哥好好玩吧!”张绍武撇撇嘴,一副“早知道是这样”的表情,有李家姐弟在,他大哥是绝不会丢下那两人的,算了,反正看见那两人他心里也不舒服,还是别让他们跟去了。扭回头张绍武拉着姚承明“噔噔噔”下楼了,姚承明张嘴想说什么也没说出来。
大厅中央的热闹也告一段落,书玉不想在这里听这帮读书人继续“之乎者也”,就说:“热闹我也瞧过了,没什么好看的了,咱们也出去逛逛吧!”三人都赞同,一起离开大厅,出了古轩阁。此时元平街上的人流少了一些,想必是人们观赏过了花灯,去小吃街品尝各种美味的小吃和元宵了。书文和绍威在前面跑着闹着,书玉就和并行的张绍英聊起来:“英大哥,这个古轩阁真够气派的,刚才大厅里那个自称徐某的人是古轩阁的老板吗?”张绍英点点头:“嗯,那个人也是徐子琪的二叔,古轩阁是徐家的产业,一直由他掌管,生意做的很大,在整个陈留县都是有名的,别处没有的东西他那里大部分都有,当然价钱也比别处的贵很多,但想买好东西的人还是愿意去古轩阁,看不上书画一条街上的东西。”书玉想起家里悬挂的书画对联就是爹爹从书画一条街上买来的,原来那里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