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朝实录-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⒉⒖堤⒙氛裱铩⒁谱勺芏窖哺氖椤⒔宦砥牍壑R蛎堤┏坻淅淳B氛裱锸鹛岫绞隆

○命浙江提督学政汪漋、山东提督学政陈沂震、四川提督学政廖赓谟、俱照该督抚所题、留任三年。

○谕兵部、贵州威宁总兵官杜汝昆、年老衰惫。著革退。

○壬申。靖逆将军富宁安疏言、进巢□刀一万三千兵外、请添喀尔喀兵三千。上谕议政大臣等曰、将军富宁安处、派察哈尔兵一千、京城八旗护军一千前往。所派护军内、将鸟枪手护军、派五百名。此兵到时、将彼处绿旗兵之不整齐者、著将军酌量彻回。再西安满洲兵、派出军前甚多。将京城骁骑兵内、每佐领各派三名、前往西安驻扎。豫备调遣。

○癸酉。上谕大学士马齐曰、旅顺口脱逃陈君元等、贼党不过八人。昨广东巡抚法海奏称、此夥已获七人、只有一名未获。朕前以海中各岛、皆可为贼薮。及询投诚海贼云、岛内树木不生、地皆砾石。不可耕种。亦无好水。故难栖止。即如澳门地方、所居不过万人。因无田耕种、米无所出、俱自广东运米而食。今海中潜藏贼踪、皆沿海所居奸民。春时觅小船捕鱼、遇商船、即行劫夺。商船既得、便拒敌官兵。至严冬时、水米既无、伊等焚船上岸藏匿。大势不过如此。断不能于海岛栖止也。明代金门、厦门、海坛、澳门、普陀岩、崇明、尽山花鸟等处、俱有海贼。从前海贼郑芝龙投顺。本朝用为内大臣。令伊作作字、招降伊子郑成功。若果投顺、皇上即以海澄公见授。伊竟不从。顺治十六年、领海贼三十万、侵犯江南、攻镇江城。宜思恭之父宜永贵、时为巡抚。坐镇瓜洲。因未从贼、城得不陷及贼进围江宁时、满兵甚少。值贵州回军之副都统噶褚哈等至。同江宁将军喀喀穆、合军出东门、于明太祖陵南、诱贼进三十里、大败之。歼其众。朕幸江南曾亲阅其战地。我朝所歼敌众、松山、杏山、败洪承畴兵十三万。山海关、败敌兵二十万。安亲王于永兴地方、败吴三桂兵。并此番所败海贼。共计四处。海贼既溃败于江南、而福建地方施琅等、又收取金门、厦门。贼无栖止之处、始取台湾为巢。今台湾一带、又皆入版图矣。又谕曰、古时有一二美事、即以为奇、互相传说。朕于边疆、处处巡幸、阅历之事甚多。往宁夏时、豫州无水。地方官、豫贮水三百瓮以待。朕见有涸河故道、意春水方、长之时、或值水发、亦未可知。因遣马武、海青、往看。伊等去犹未远、即回奏云、河水发矣朕乘骑往观、见军民仆隶、拥视水涨因、汲用此水。三百瓮之水、竟无所用。中路往征噶尔丹时、至察汉托灰。见泉流甚细。朕令八旗所扎八营、每营各掘一井。八井之水、泛溢而出。人马俱赖以济。后皇七子、送四公主、经过此泉、已无涓滴矣。马齐奏曰、噶尔丹之恶已盈。皇上乂安中外之意甚切。所以上天默佑如此。

○以翰林院编修嵇曾筠、提督山西学政。编修查嗣庭、提督河南学政。检讨觉罗逢泰、提督陕西学政。编修缪沅、提督湖广学政。检讨王思训、提督江西学政。检讨李钟峨、提督福建学政。检讨陈均、提督广东学政。编修邹奕凤、提督广西学政。编修沈翼机、提督贵州学政

○升直隶大名道李育德、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四川陕西总督鄂海疏言、西宁镇标官兵、因前往噶斯路驻防、借领六个月俸饷。若照数扣除、各兵无以自给。请将已换班回西宁官兵、每季扣除一月。仍留两月粮饷、给本兵赡养。再见今驻防噶斯路官兵、亦每季将两月粮饷、解送军前、给散本兵。留一月粮饷、赡养伊等家口。俟换班回西宁之日、陆续扣还。得上□日、噶斯路换班回来、并见往驻防官兵、所借粮饷、著暂停扣除。俟功成事竣、作为朕所赏赐。如不成功、照该督所题扣除。其行月粮饷、送至军前、并存留赡养家口之处、著照该督所题给放。该部知之。

○予故镇国公景熙、祭二次、并造坟银两。

○奉差河南审事刑部尚书张廷枢等疏言、审据河南府知府李廷臣供、去年河南府属十四处、每地一亩、派银四厘。系原任巡抚。李锡、传八府知府面谕照派。又李锡发河南府瘦马二百九十七匹、每匹交银十二两。粮驿道戴锦、转发马八十四匹、每匹交银十二两五钱。除提问布政使张伯琮、粮驿道戴锦外、请敕吏部、问取李锡确供发臣、以便与张伯琮等所供、核对定议。得上□日、李锡、著革职、速行发往质对。

○丙子。以翰林院检讨谢履厚、提督江南学政。

○旌表浙江烈妇、李御天妻高氏、佣工养蚕、恶僧诱奸不从、自缢完节、给银建坊如例。

○戊寅。孝慈高皇后忌辰。遣官祭福陵

○乙卯。升广西布政使黄国材、为贵州巡抚

冬。十月。辛巳朔。享太庙。遣都统宗室延信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五十七年时宪历。

○壬午。喀喇沁多罗额驸门都、阿禄科尔沁多罗贝勒汪扎尔、来朝。

○癸未。皇太后圣寿节。上率扈从王以下、文武各官、诣皇太后行宫行礼。遵懿上□日、停止筵宴。

○乙酉。兵部议覆、太原城守尉阿霖疏言、太原兵丁旧无鸟枪。请将伊带往军前之太原兵丁三百名内、选一百五十名、保定兵丁二百名内、选五十名、备鸟枪二百杆、为火器兵丁。复选太原闲散满洲百名、令其当差。兵回之日、有缺即令披甲。应如所请。从之

○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海寿、为盛京兵部侍郎。

○命户部左侍郎梁世勋、盛京兵部侍郎海寿、督理巴尔库尔屯田。

○己丑。上奉皇太后回銮。自热河启行。驻跸喀喇和屯。

○授多罗淳郡王允。祐女、为和硕郡主。壻宝进泰、为和硕额驸。

○庚寅。上驻跸王家营。

○鄂尔多斯固山贝子色冷纳木扎尔故。遣官致祭。

○辛卯。上驻跸鞍子岭。

○议政大臣等遵上□日议覆、靖逆将军富宁安等、统领袭击官兵、至策妄阿喇布坦边境乌鲁木齐地方、拏获回子、讯问贼踪。随派弁兵、搜查山林。所获回子男妇幼童、及驼马牛羊等物甚多。又践踏其所种地亩。振旅而回。实能遵奉圣训行走。可嘉应令注册。俟事定之日、将大臣官员等议叙。从之。

○壬辰。上驻跸两间房。

○升通政使司通政使觉罗苏库、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癸巳。上驻跸巴克什营。

○喀尔喀车臣汗滚臣、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甲午。上驻跸遥亭

○升江南苏松粮道李馥、为江苏按察使司按察使。

○以翰林院编修周彝、为顺天武乡试正考官。检讨张汉、为副考官。

○荆州将军拜音布疏报、副都统宁古礼、遵上□日领兵二千、赴成都驻劄。下部知之。

○乙未。上驻跸罗家桥。

○丙申。上驻跸密云县。观新修城、及河道堤岸。

○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土谢图汗汪扎尔多尔济、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厄鲁特多罗郡王额驸策零旺卜之母故。赐银五百两。

○丁酉。上驻跸怀柔县。

○以詹事府詹事赫成额、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戊戌。上驻跸汤泉。

○己亥。谕大学士等曰、河南省盗贼、肆行如此、地方官未尝奏闻。朕谕山西总兵官金国正、巡抚苏克济、查奏复遣尚书张廷枢等、前往查拏。今已全获。览其供状、与金国正、苏克济等、所奏相符。皆河南巡抚等、不能查缉之故。此案邻省各官、俱已确闻。而九卿岂竟无所闻耶。九卿内有豫省人、何亦无一人奏闻也。四川巡抚年羹尧、所赏差往松潘兵丁银两米石牛羊茶叶。康泰等领去、并未全给兵丁、致各兵鼓噪而回。此皆康泰平素不训练、并不抚恤之故也。各省督抚提臣、悉系封疆大吏。总兵官等、各有管辖官兵、防守地方之责。关系甚重。凡补总兵时、朕惟视其其骑射娴熟、人材壮健、曾有效力之处、即行除授。此内有居官甚劣、不留心地方者、九卿应随闻随奏。今观九卿保举人员、惟图利己、冀其酬报。似此有关地方要务、以及大吏贤否、虽有闻知、并不具奏。此何故也。又谕曰、凡地方有绿旗兵丁处、不可无满兵。满兵纵至粮缺、艰难困迫、至死断无二心。若绿旗兵丁、至粮绝时、少或窘迫、即至怨愤作乱。康泰之事未起以前、朕竟若豫知、调荆州驻防满兵二千名、往成都驻劄。意此时已到彼矣。

○升广东按察使武廷适、为广西布政使司布政使。云南驿盐道金启复、为本省按察使司按察使

○庚子。上回驻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寅。上以皇太后圣体违和。奉皇太后回宫。

○癸卯。浙江巡抚朱轼疏言、武举吴之杞、生员胡起、率领众生员告称、新科举人陈凤墀、倩人作文中式有弊。请将吴之杞、胡起、陈凤墀、俱暂行褫革严审。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年浙江科场、声名不好。再各省主考、提学等官内、有声名不好者、九卿当有闻即参。虽已所举之人、亦当参出。九卿所保之人、只知其见在行事而保之。能保无改节乎。又谕曰、今天下承平日久、民生疾苦、事无大小、尔等皆当留意。勿谓太平之时、区区小事、无妨碍也。凡事皆由小滋大。尔等凡有见闻之处、即当奏闻。断勿隐匿。隋炀帝时、处处起兵、尚未之知。此非皆臣下隐匿不以上闻之故乎。昔三藩叛逆、将自京发兵。原任尚书魏象枢、力言不可。圣人舞干羽而有苗格、何必劳师于远。贼至、我以逸待劳、即可息弭矣。满大臣面嗤之曰、贼逼城下、始出兵御敌、有是理乎。自古以来、无不以蒙蔽偾事者。今河南盗亢珽所据之神后寨、即李自成据以作乱之地。炮枪兵器皆在焉。朕巡行西安、由河南陕州而行。凡形势紧要之处、必留心登览是以知之。亢珽一无能小贼、缉拏并无难处。此皆总兵官冯君冼、不以奏闻。巡抚张圣佐、又庇护前抚李锡、不肯奏闻、以致拥夺县令、杀害平民。仍蒙蔽不奏。朕闻之。密谕太原总兵官明白查奏。始知地方官不能缉拏亢珽、杀害良民、蹂躏地方、故速遣在京大臣、前往擒获。不然几成大事。此事总由巡抚李锡、知府李廷臣、知县白澄等、居官不善、行止不端、逼迫人民、以致此也。李锡原系刘荫枢所保。问九卿、亦云可用。及用为布政使、到京引见时、察其言辞明白、举动尚好、因即擢用巡抚。闻其到、任后、加派横敛、居官不堪、朕即行彻回。张圣佐亦系九卿所保。由此观之、保举人实难。今闻诸臣保举人时、前班大臣、每无所举。侍郎以下官员、保举者多。或自己不便保举、暗令他人保之。保举人关系甚大。必至公无私、始为善耳。又谕曰、朕理事五十余年、无时不以民生为念。凡巡行所至之地、即加访问。故于民之疾苦、无有不知。各省奏事之人、伊所过地方、年景丰歉、米价贵贱、无不详悉问之。故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官等、一切事皆无敢隐匿者。如有隐匿、朕即知之。今年各处皆丰收。河南连年大熟、石米价银五钱。朕念切民生。尔诸臣当体朕恤民之意。凡有闻见之处、即当奏闻。不可佯为不知也

○先是、四川巡抚年羹尧疏报、松潘兵噪回成都后、臣委提督中军参将杨尽信、率马兵二百、步兵三百、赴松潘、细察兵情、有断不为提臣康泰所用之势。万一领兵出口、难保不蹈前辙。或令臣前往松潘、协同料理。或简亲信大臣、领兵驻扎。伏祈皇上批示遵行。上留中未发。至是、命副都统法喇、前往四川、会同年羹尧、料理军需

○甲辰。谕议政大臣等、派往西安豫备骁骑兵丁、每佐领三名。三名内、火器营兵丁一名。此火器营兵丁、著护军统领胡锡图、带领前住甘州驻扎

○乙巳。先是、上谕靖逆将军富宁安等、今年袭击回驻兵丁内、有残疾者、应查出拨还原汛。并将兵拨补发往之处、尔等速议具奏。至是、富宁安等疏言、巴尔库尔、见在官兵内、残疾之人甚少。又于来年进兵。此时彻兵、稍有关系。请停止兵丁彻回原汛。从之。

○谕议政大臣等、见在西边用兵之处、与云南、及打箭炉地方、通路相通。应豫为防备。著都统和礼、前往云南。护军统领温普、前往打箭炉。各带护军参领、及侍卫、部员二人、即行驰驿前往。

○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疏报、策妄阿喇布坦属下策零敦多布等、领兵三千来西藏、欲灭拉藏汗。拉藏整兵迎敌。交战数次、两无胜负。策零敦多布等之兵、自远路冲雪前来、士卒冻馁、马驼倒毙、沿途食人犬、俱徒步而行。三千兵内、厄鲁特之兵少。吴梁海之兵多。到者只二千五百。其余五百兵丁、皆疲极不能同到。疏入。上谕议政大臣等曰、西藏之地、达赖喇嘛所蓄粮饷颇多、器械亦备。且西藏人众守法。今策妄阿喇布坦、无故欲毁教、占藏。众人岂肯容伊。且策零敦多布等之兵、疲敝已极。除阵亡病死外、未必满二千。又安能取得拉藏城池。但策零敦多布等、自分攻取、则兵力不支。彻兵而回、亦无生路。或因情急、恣行侵掠。亦未可定。不可不知意防备。尔等其确议具奏。寻议著青海台吉等、速行领兵前往。令内大臣公策旺诺尔布、将军额伦特、侍卫阿齐图等、统兵驻扎青海形胜之地。松潘之兵、亦令驻扎形胜之地、以便哨探。万一有事、彼此相助、相机而行。并速行文、著将军富宁安等知悉。从之

○丙午。兵部左侍郎李先复、通政使司右通政魏方泰、自西路运米回京入奏。上曰、运米事、难易如何。李先复奏曰、臣等从未在口外行走。初时甚畏其难。今二年运米、往回六次、始知容易。到处俱有水草。上谕九卿等曰、口外路径、未经者辄畏其难。伊等运米两年、便知其易。明年若再运米、益不啻轻车熟路矣。口外有一定当行之路、水草足用。若不谙路径、则难于前进。所以行路。先须酌量形势。策妄阿喇布坦所住之处、即古阳关。哈密以西、即古瓜州、沙州。所通之地甚广。前有以守边界之说进者、势必将边墙之外弃去。断断不可。即如台湾、南澳、人以为孤悬海外、无关紧要。自得其地、福建广东之贼、便无容身之地。所系匪轻。然海中之路、亦有一定。福建至盛京、沿海一路、曾令详细绘图。岛屿停泊、皆有定所。口外亦是如此。彼处行路、宜于冬。不宜于春夏。昔人用兵、以为春间口外马瘦、内地马肥。殊不知春间马一出口、肥者先坏、受累不小。凡人平时易出大言。临事多畏缩逡巡。口外行走、遇大雨大雪、即惊惶无措。赵弘灿曾在川陕地方、屡经行阵。后广东苗蛮窃发、伊率绿旗兵四百往巢□刀。俱畏怯退缩。伊亦甚仓皇。可见用兵须主意坚定。若主将仓皇、人心皆为摇惑矣。赵申乔前在偏沅、征红苗、挺身前进。新满洲令其在后、以避鸟枪。伊云、即有不测、我后人尚可得荫袭、与我身在何异。赵申乔并不娴军旅。但立定主意、便无畏怯。从前耿逆变乱、李之芳守衢州、亦是身先士卒也。当初西路用兵、满兵已先进、绿旗兵畏死欲退、将军孙思克谕云、满兵前发、并未伤损一人。汝等且看满兵。若有死伤、再退未迟。众始前进。因成大功。

○丁未。命多罗顺承忠郡王诺罗布子锡保、袭封多罗顺承郡王。

○以镇国公准达、为宗人府右宗正。

○以镇国公吞珠、为礼部尚书。

○升内阁学士蔡升元、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景曾、为户部右侍郎。大理寺卿王懿、为工部右侍郎。詹事府少詹事蒋廷锡、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阿克敦、为詹事府詹事。

○以原任内阁学士尼雅达、补原官。

○以辅国公塞勤、为镶白旗满洲都统。升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法喇、为镶白旗蒙古都统。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宗室色亨图、为正蓝旗护军统领。正红旗护军统领胡锡图、为镶红旗蒙古都统。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杨都、为正红旗护军统领。调镶红旗汉军副都统宗室赫世亨、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常赉、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调镶蓝旗汉军副都统永泰、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谈巴、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

○以广东碣石总兵官陈昴、为广东右翼副都统

○旌表直隶烈妇、王子文妻李氏、拒奸被殴、自缢完节、给银建坊如例。

○戊申。以吏部左侍郎色尔图、詹事府詹事阿克敦、俱充经筵讲官。

○己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戌。太常寺疏请致祭天坛。应遣大臣恭代。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自即位以来、凡大祀、皆躬亲行礼。去年大臣等、以朕年高、恐致劳瘁、请遣大臣恭代。彼时朕躬尚能亲往行礼、故不允所请。今年入夏、雨水稍不及时。虑伤稼穑、积闷之极。身体甚是不安。顷虽较前稍愈。犹觉无力、难以行礼。祀典关系重大。勉强而行、倘略有错误、反非诚敬之意。著如所奏、遣大臣恭代。

○谕大学士九卿等曰、朕于各省钱粮、分年蠲免、无不周遍。今年各处丰收、亦无可免。止有带徵一项、或十三四年、或十五六年、久不清结。通计各省带徵、亦不过一二百万。尔等会同户部、将项款查明具奏。可免则免之。但蠲免之事、恩出自上则可。前赵申乔欲以己意行之、可乎。又谕曰、朕近日精神、渐不如前。凡事易忘。向有怔忡之疾、每一举发、愈觉迷晕。天下至大、一念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日不谨、即贻数千百年之患。尔等大臣、又多年老、须发尽白。有奏事毕不能起者。办事有误、或推耳聋年迈者。如此、则事必致贻误。古人虽云无为而治。人主不过总其大纲。然一日二日万几。岂皆大纲乎。书中之言、多不可凭。二十一史、朕皆曾披阅。悉属笔底描摹、无足徵信。所以读书与行事、截然不同。尔等以为我读书报皇上、亦是虚文。务在各尽心勉力、庶不致有误天下之事。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额尔锦、观宝、俱不胜大臣之任。著革退。额尔锦、用为淳郡王府长史。伊所袭精奇尼哈番、并非伊祖父所立之职。著掣回。与原立职之英武尔代曾孙英敏、承袭。其恩诏所得荫生、亦著革去。观宝、著授为蓝翎侍卫、效力行走。

○以鄂尔多斯故固山贝子色冷纳木扎尔子齐妄班珠尔、袭爵

○升鸿胪寺少卿景日眕、为太仆寺卿。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四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五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十一月辛亥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湖广宝庆副将牛射斗为贵州威宁总兵官黄州副将马良灿、为江西南赣总兵官洞庭副将王允吉为四川川北总兵官

○壬子上幸畅春园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朕自回京、腿膝疼痛因皇太后圣体违和、故勉强支持。昨因往宁寿宫问安、稍受风塞、以致咳嗽声哑。如再强忍数日、恐愈加增。今皇太后圣躬少愈朕明日往汤泉、调理数日。

○谕九卿凡人命之事、关系重大朕必一一详阅、尽知其情方行批出比来朕身欠安一时不能详阅若俟徐徐详阅之后始行批出三覆奏将不及矣可矜者减等完结缓决者仍监禁情实者今年停决。

○癸丑上自畅春园幸汤泉。

○谕大学士兵部步军统领等汤山至德胜门四十余里德胜门至大内将及十里此间设立腰站二处各派部院贤能司官一员笔帖式一员如此则朕遣人请皇太后安并皇太后差人至朕处、俱不致迟误矣。

○以内阁学士王之枢、为偏沅巡抚

○升福建台湾道梁文科为广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予故镶红旗满洲副都统翩图祭葬如例。

○旌表山西烈妇杨月斗妻梁氏守义拒奸甘死不辱给银建坊如例。

○丁巳。升太常寺卿李敏启、为大理寺卿。

○戊午。升宗人府府丞江球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己未。河南巡抚张圣佐疏报兰阳县奸民李雪臣子李兴邦在生员李山义家以白莲教为名聚徒惑众今已拏获。得上□日、交审事刑部尚书张廷枢等严审定拟具奏。

○旌表江西万安县烈女、许将愈聘妻邓氏夫亡闻讣、哀号自缢、给银建坊如例。

○壬戌。以礼部尚书公吞珠、为纂修。玉牒副总裁官。

○癸亥。以皇十二子固山贝子允祹、署理内务府总管事。

○以毛明安故多罗贝勒班地子罗卜臧希喇布吴喇忒镇国公诺尔布林臣弟希喇布各袭爵

○乙丑。上自汤泉。回驻畅春园

○丙寅。酉刻上闻皇太后违和不待警跸止领近侍人员、急从西直门进神武门诣皇太后宫问安。

○丁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戊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庚午冬至祀天于圜丘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马尔赛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行礼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上御乾清宫东暖阁召诸皇子、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入谕曰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奏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翦灭闯寇入承大统昔项羽起兵攻秦后天下卒归于汉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元末陈友谅等并起后天下卒归于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觉寺僧耳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今朕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年者、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黄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称帝者三百有余。但秦火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汉以下、在位久者、朕为之首。古人以下矜不伐、知足知止者、为能保始终。览三代而后、帝王践祚久者、不能遗令闻于后世。寿命不长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不痛哭流涕、豫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此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豫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日临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将七十。子孙曾孙、百五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为前代帝王剖白、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为人臣者、惟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总细务。朕心窃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四海之忧一时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万几至重诚难稽延故朕莅政无论钜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盖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余年每多先事绸缪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岂可执不必兼总细务之言乎。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况日有万几、皆由裁夺。每觉精神日逐于外、心血时耗于内。恐前途倘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衷曲未吐、岂不可惜。故豫于明爽之际、一一言之、可以尽一生之事。岂不快哉。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之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圣贤之大道。何足惧乎。近日多病、心神恍忽、身体虚惫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当年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而后已之志今朕躬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惧颠倒是非万几错乱心为天下尽其血神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况承平日久人心懈怠福尽祸至泰去否来元首丛脞而股肱惰至于万事隳坏而后必然招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虽心有余。而精神不逮悔过无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瞑目岂不痛恨于未死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豫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致不克令终。又如丹毒自杀服食吞饼宋祖之遥见烛影之类。种种所载疑案、岂非前辙皆由辨之不早而且无益于国计民生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朕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