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康熙朝实录-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怠4岭薰7请匏戳⑹严仁ゴ龟菥案!⑹爻晌迨嘣亍3μ韬木⌒难⒔啧甏邮律胁荒芟昃 H绱丝褚壮杉病⒉坏弥谛闹恕⑵窨筛锻泻豕式实i、仍行废黜禁锢。为此特谕。又传谕曰、朕今虽六旬赖祖父之福、自幼尝以英杰自许。朕于允礽、非不能制。但今之人善者少而恶者多。允礽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允礽因朕为父、虽无异心。但小人辈、惧日后被诛、倘于朕躬有不测之事、则关系朕一世声名。彼有一小太监善福、如厕、皆遣人伺察。以此观之、当无处不留心伺察者矣。昨质问彼随侍二太监尝面唾辱。伊毫无愧色。其不堪可知况前者释放时、曾有谕上□日、善则为皇太子否则复行禁锢、详载档册今毫无可望、故有此谕诸王大臣奏曰、皇太子、乃皇上之子。皇上所知、较臣等更切。皇太子复立之后、皇上日加训诲、望其自新。今皇上洞鉴其未改。重念太祖太宗世祖皇帝创立鸿业。不得已筹画备至自出乾断、颁示谕上□日臣等自应钦遵。但皇上圣躬关系甚重。祈宽释颐养臣等庶可稍慰上谕曰、著传谕诸臣自释放皇太子以来数年之间、隐忍实难惟朕乃能之即今皇太子饮食服御陈设等物、较之于朕、殆有倍之。伊所奏欲责之人朕无不责欲处之人、朕无不处。欲逐之人、朕无不逐。惟所奏欲诛之人、朕不曾诛以朕性不嗜杀故耳。凡事如所欲行、以感悦其心冀其迁善也。乃朕如此俯从、而仍怙恶不悛。是以灰心、毫无可望。至于臣庶不安之处、朕无不知。今众人有两处总是一死之言。何则。或有身受朕恩、倾心向主、不肯从彼、宁甘日后诛戮者。亦有微贱小人、但以目前为计、逢迎结党、被朕知觉、朕即诛之者。此岂非两处俱死之势乎。此数年间、侍朕左右之人、因朕有勿得责罚之命、故伊不加荼毒。至伊属下内外人等、种种捶楚、不可胜计。今即伊妻孥、亦皆寒心俱以为当废、无一堕泪者。顷在热河驻跸时、朕之侍卫、每日射箭欢笑、饱餐颁赐食物、颜色丰润、无不愉乐。伊处黄褂侍卫、溽暑之时、流汗执役、肩担摃木、手执锹镢、手足胼胝、哭泣怨望。无有不知者。伊处只有一门、出入之人甚杂、亦众所知。朕虽日遣大臣一员、侍卫十员看守。俱似无目者然。今尔等奏请朕躬关系甚重、宜加颐养。但自释放皇太子以来、数年之间、朕之心思用尽、容颜清减。众皆缄默、曾无一人如此劝解者。朕今处置已毕奏此劝解之言何用。前次废置、朕实愤懑此次毫不介意、谈笑处之而已。前废皇太子之时、朕所诛不过数人皆系皇太子恶劣所致。今锁拏之人虽多、朕惟将一二怂恿皇太子为恶者诛之其余概不深究、不忍令臣庶无辜受戮也嗣后众等、各当绝念。倾心向主、共享太平。后若有奏请皇太子已经改过从善、应当释放者、朕即诛之。果尔、初拏皇太子之时、何无一人保奏。今已颁谕上□日完结之后、奏亦无益。日后朕若再行复立、其何以示天下耶。
○谕大学士等、内务府事件、积滞甚多。所关甚要。著原任大学士马齐、署理总管事。
○谕宗人府、正红旗护军统领莘泰、已经革职所遗员缺、著原任镇国公普奇补授伊爵及所属佐领、俱著给还原任副都统宗室楚宗著仍授为副都统。遇缺即补。
○壬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覆、陕西巡抚雍泰题、四川陕西总督殷泰、以患病不能理事。应准其解任调理。得上□日、殷泰自为兵丁时、朕灼知其义勇、历加简用。升授总督以来、不负委任。洁清自持。约束属下、恩威并用。陕西军民、无不感戴。朕深爱惜之。今闻病势已减、著在任调摄。
○癸丑。皇太后圣寿节。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遵懿上□日、停止筵宴。
○谕户部、朕宵旰孜孜勤求民瘼永惟惠下实政、无如除赋蠲租除每岁直隶各省报闻偶有水旱灾伤、照轻重分数、豁免正供、仍加赈恤外将天下地丁钱粮自康熙五十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免一周使率土黎庶、普被恩膏。除将直隶、奉天、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及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一概蠲免。历年旧欠钱粮、一并免徵外。所有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四省、除漕项外、康熙五十二年应徵地亩银、共八百八十二万九千六百四十四两有奇、人丁银、共一百三万五千三百二十五两有奇、俱著察明全免。其历年旧欠银、二百四十八万三千八百二十八两有奇、亦并著免徵。计三年之内、总蠲免天下地亩人丁新徵旧欠、共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各该督抚、务须实心奉行、体朕轸念民生至意。如有侵欺隐匿、使惠不及民、借端科派者、该督抚严行察参。督抚失察、事发之日、亦严加究治。谕上□日到日、立即遍示城郭乡村、咸使知悉。尔部即遵谕行。
○乙卯。吏部议覆、户部尚书穆和伦等、察审解任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互参一案。张伯行所参噶礼各款既经穆和伦等审明皆虚。张伯行畏缩不能出洋、反诬陷张元隆通盗不审不结、拖毙多人、不能严拏盗贼、迟延命案、又妄行参奏。有玷大臣之职应如所题革职。至噶礼所参张伯行各款、既经穆和伦等审明、俱系从前旧案。不于彼时参奏、亦应议处。但所参张伯行、不能出洋等处、俱实。应如所题免议。得上□日、张伯行居官清正、天下之人无不尽知。允称廉吏。但才不如守。果系无能。噶礼虽才具有余、办事敏练、而性喜生事、并未闻有清正之名。伊等互参之案、皆起于私隙、听信人言所致。诚为可耻。朕临莅天下五十余年、遍谙诸事。于满洲、蒙古、汉军、汉人、毫无异视。一以公正处之。且噶礼屡次具摺参张伯行、朕以张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断不可参、手批不准、谕上□日现在噶礼处。此所议是非颠倒。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矢公据实、再议具奏。又谕大学士等、阅朕此上□日、是则是、非则非、面奏时、即从直具奏、朕不但不加责而且甚喜。汉大臣不可又以皇上圣明、承顺覆上□日。朕听政五十余载、凡满汉大臣、皆当知朕之居心。满汉俱系朕之臣子、朕视同一体、并不分别。无知之辈、且谓朕为何不护庇噶礼。朕乃天下之主、凡事惟顺理而行、岂可止护庇满洲。明日回奏时、朕另有谕上□日。
○予故正白旗原任前锋统领伊巴汉、祭葬如例。
○丙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九卿詹事科道、面奏噶礼张伯行互参一案。上曰、从古治天下者、莫要于至公朕御极五十余年、凡内外大小之事、皆以公心处之。观近日外官满洲所参大抵多汉人汉人所参、大抵多汉军。皆非从公起见朕悉据理处之并无偏向。张伯行居官清廉、人所共知其家亦殷实。朕巡河工时、彼适为按察使。知之甚悉。但才具略短耳。噶礼办事历练。至其操守、朕不能信。若无张伯行、则江南地方、必受其朘削一半矣。语云、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然后天下乂安。又云、清官不累民。朕为天下主、自幼学问、研究性理等书。如此等清官、朕不为保全、则读书数十年何益。而凡为清官者、亦何所倚恃以自安乎。左都御史赵申乔奏曰、上谕清官不累民极是张伯行居官果清上曰、尔等俱系大臣、既知张伯行清官、当会议时、何无一言。今朕既有谕上□日、尔等方赞其清、亦晚矣。又谕曰、如萧永藻富宁安、张鹏翮、赵申乔、施世纶、殷泰、张伯行、此数人皆清官。朕皆爱惜保全。昔日赵申乔任偏沅巡抚时、居官甚清。但有性气。人皆畏其议论。伊与俞益谟互相讦参、彼时亦有以赵申乔为非者。朕细加察访、即俞益谟所辖武官、及同乡陕西人、良心不昧、俱言俞益谟之非、无有以赵申乔为不是者。清官固所当惜、而其言之不可行者、朕亦不行如赵申乔条奏黄河坍地免粮一事、朕不准行虽所言未当而并无私见。凡交与伊一应事件、皆实心办理朕是以护惜之。至陈鹏年稍有声誉、学问亦优。噶礼之欲害之也久矣。张伯行听信陈鹏年之言、是以噶礼与之不和曾将陈鹏年虎邱诗二首、奏称内有悖谬语。朕阅其诗、并无干碍。朕纂辑群书甚多、诗中所用典故、朕皆知之。即末句鸥盟二字、不过托意渔樵陈鹏年诗现在、非无据者。今与尔等公看、可知朕心之公矣。又谕曰、噶礼、张伯行、互参一案、初次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不能审出。及再遣大臣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诸臣、皆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为正人者无所疑惧、则人俱欣悦、海宇长享昇平之福矣。
○谕大学士等、满洲大臣、毋谓朕偏向汉人。朕至公无私之心、天下共见断不肯让美于古人。自幼所学者此以所学见诸行事者即此也。
○谕领侍卫内大臣等、马齐等所管佐领、乃朕镶黄旗旧有佐领。前曾拨给皇八子贝勒允禩、今彻回、仍著马齐等管辖。其族人一并随入本旗。马齐原系大学士。朕另有谕上□日。马武、李荣保、傅尔敦、不必复职。其余族人庄图法生等三十七人、俱著复还原职。
○丁巳。谕大学士等、今年浙江等处海贼、沿途劫夺客商船只、杀伤官兵、直至盛京。殊属可恶。现今正当北风之时、海贼俱焚毁船只各回本省家中。应趁此时、严加查拏。著派兵部刑部贤能满汉司官各一员差往浙江、福建广东会同该督抚逐户严行搜查。如查拏郑尽心、务期必获方好。这逐户搜缉民虽略受辛苦。盗贼一靖于民大有裨益。
○喀尔喀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土谢图汗、遣使进九白年贡宴赉如例。
○己未。升山东按察使李发甲、为福建布政使司布政使四川永宁道蔡琦、为山东按察使司按察使。
○庚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策试天下中式武举、于太和殿前。
○都统吴达禅故。赐马四匹、银一千两。
○辛酉。上御畅春园内西厂。阅试武举骑射技勇。
○壬戌。上御畅春园内西厂。阅试武举骑射技勇。
○谕兵部、提镇等官、在任所置立产业、不回原籍、恐管辖兵民、受其苦累。尔部会同九卿、确议具奏。
○吏部等衙门遵上□日再议、解任江南江西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俱系封疆大臣、不思和衷协恭、互相讦参、殊玷大臣之职应将噶礼、张伯行、俱革职。但地方必得清正之员、方不贻累百姓。张伯行应否革职留任、伏候圣裁。得上□日、噶礼、著革职。张伯行、著革职留任。
○癸亥。上御畅春园内西厂。阅试武举骑射技勇毕。谕武殿试读卷官等曰、令兵丁读书考试、诚一美事。武职虽以骑射娴熟、人材壮健为要。若不知读书、则不知兵法。今提镇等官、俱简用学问优者。该管兵丁、令其教习、故为兵者、亦皆鼓舞而读书者多矣。
○上谕大学士李光地曰、尔曾以易数与众讲论乎。算法与易数吻合。朕凡阅诸书、必考其实曾将算法与朱子全书对较过。今人看正书者少。宋儒讲论性理、亦未尝不作诗赋。但所作诗赋皆醇厚。朱子以苏轼所作文字、偏于粉饰。细阅之果然。若看圣贤讲论性理诸书、虽赋性鲁钝、及至日就月将、定有裨益。
○甲子。傅胪。赐殿试武举李显光等九十九人、武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乙丑。宗人府题、贝勒海善、违上□日令太监李焕、在各处妄行、又不将实情陈奏。应将伊贝勒革退。得上□日、海善著革退贝勒令伊兄满都祐、袭替。
○丙寅。升工部左侍郎揆叙、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
○调漕运总督赫寿、为江南江西总督。升江西巡抚郎廷极、为漕运总督。
○直隶巡抚赵弘燮题、真定府属井陉县、秋被旱灾、请发仓赈济。得上□日、直隶各省督抚、每奏报年榖收成、朕必批令预筹积贮、以备小有灾荒、即行赈济。谕上□日甚明。井陉系小县、村落无几。偶遇小灾、便闻人民不得安堵。如果能遵前上□日、于丰年豫为贮积、何至艰食。此皆因地方官奉行不实、全无储蓄所致。嗣后地方官、须遵朕前上□日、实心奉行、务期有济民生。
○以翰林院编修周彝、为云南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查布扎纳为副考官。翰林院编修潘体震、为贵州乡试正考官。通政司知事常住、为副考官。
○调贵州提督王文雄、为广东提督。升山西大同总兵官张文焕、为贵州提督。|Qī+shū+ωǎng|
○升大理寺少卿李敏启、为太常寺卿。
○兵部议覆、湖广总督鄂海疏言、镇筸归顺新苗一百三十五寨、交原招抚之土百户等、分管约束。准与土百户职衔。应如所请。至所称每名给步粮一分、以为养瞻。查土司无食粮之例。应无庸议。得上□日、依议。土百户需用钱粮无多、著该督抚酌量给发。
○丁卯。旌表直隶烈女张氏、逼奸不从、完贞被戮、给银建坊如例。
○戊辰。免山东鱼台等四县、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己巳。命禁锢废皇太子允礽、于咸安宫。
○庚午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礼部题、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大庆。中外臣民、莫不欲竭尊亲之戴、上无疆之颂。臣等职任秩宗。应行典礼、谨会同大学士、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题。得上□日、朕御极以来、惟欲万国乂安。上则敬天法祖。下则垂令名于后世。孜孜然以至须发尽白、心血耗散。历尽忧勤、荡平险阻。自古帝王在位不久、享自不遐者、论者往往归于别故。而未谅帝王实不胜其难、实不堪其劳忧惧所迫以致享祚之不永也。朕反覆思维昔帝尧固辞华封之祝必似朕临莅年久之君、方能知圣人言之有实也余则断不能知矣。朕本凉德、惟赖祖考得国之正、积福之深、在位五十余年、寿届六十今忧劳倍增、血气渐惫。惟恐愈久而力不支、愿不遂、以至不全终始。一世勤瘁、俱属徒然。朕惟兢兢惕厉。并无留心祈求甲子之周也。览礼部请上□日之奏、悉属虚文、无有实际。朕惟愿臣清子孝、兄友弟爱、人人皆读正书、勉尽职业、国安民治、盗贼宁息、各以至诚实意、为朕六秩庆祝。朕即嘉纳。此外仪文、朕无所嗜、亦无所好。这所奏不准行。
○转工部右侍郎张格、为左侍郎。升内阁学士马进泰、为工部右侍郎。
○升湖南布政使佟国勷、为江西巡抚。
○辛未。以正红旗护军统领镇国公普奇、为正红旗满洲都统。
○壬申。以吏部右侍郎王顼龄、充经筵讲官。
○以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充日讲起居注官。
○升左通政周道新、为太仆寺卿。
○癸酉。赠故原任威略将军福建水师提督吴英、太子少保。予祭葬如例。
○土默特多罗达尔汉贝勒马呢故。遣官致祭。
○以故喀尔喀多罗郡王盆楚克子格勒克颜木聘尔、袭爵。
○甲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自畅春园回宫。
○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绰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免江南海州、山阳等十二州县、并淮安大河二卫、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乙亥。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上幸畅春园。
○丙子。谕大学士等曰、吏部引见八月分掣签官员、内有行止不端、出身不正者、著九卿各据见闻陈奏。将所奏之员、即令原品休致。此等人员、不于此时查明、俟到任后、被上司参劾、致缺久悬、于地方甚属无益。嗣后月选官员、掣签后、某人得某缺、人品何如、行止何如之处、著问九卿具摺启奏。
○九卿议覆、山东总兵官李雄题、武举告降补用者、请先分与八旗教习、限满以千总补用。应不准行。得上□日、告降武举、遽以千把补用、不谙营伍事务、殊为无益。李雄所题亦是。将伊等分拨八旗、照汉护军一体学习、再行补用。
○升原任贵州按察使子牙河分司阿琳、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丁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董弘毅、为奉天府府尹。
○己卯。谕大学士等曰、刑部事件、人命攸关。故凡刑部所奏之事、朕尤细心详阅、一字不肯轻忽讹舛者、必改定发出。朕在热河驻跸、命内阁于本章到时将刑部本章次日送进、以便详阅。盖慎之又慎也。
○升正黄旗副都统噶尔弼、为正红旗护军统领。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一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十一月。庚辰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癸未。旌表山东烈女、张春女张氏、守节不辱、惨死完贞、给银建坊如例。
○甲申。九卿遵上□日议覆、现任提镇、以至守备、及丁忧革职提镇等官、俱不准在任所入籍置产。如违定例、令该地方官严查、催回原籍。得上□日、依议。如已经身故、不能回籍者、著该督抚另行具奏。
○乙酉。升工部郎中明安、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先是、福建巡抚觉罗满保、会同浙闽总督范时崇、列款纠参革职原任福建提督蓝理、贪婪酷虐、流毒士民。现在京师、应请拏究。上命兵部左侍郎觉和托等、将蓝理带往福建会审。至是、觉和托察审蓝理霸市抽税、婪赃累万。被害不止一家、流毒已极。应拟斩立决。得上□日、蓝理应依议处斩。但在台湾澎湖对敌之时、奋勇向前、著有劳绩。著从宽免死。调取来京入旗
○丁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己丑。授故奉国将军李生额子德伦、为奉恩将军。
○免江南沛县、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免浙江安吉、长兴、诸暨、三州县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辛卯。上谕大学士等曰、前原任四川巡抚能泰、曾具摺奏请开矿。后又奏称江中有银、派官监视捞取、以为兵饷。朕以此二事俱不可行、随朱笔批发、朕乃人君、岂有令江中捞取银两之理。观此二事、即知能泰必贪。尔等可传能泰问之。寻大学士等奏传问能泰、据云奏请二次、皇上皆朱笔批不准行。算开矿所用工费价值、亦无大益。上曰、以此观之、一面奏请、一面即行矣。督抚提镇奏摺一二次、朕即可知其行事也。
○广东碣石总兵官陆臣扬、陛辞。上谕曰、尔昔年出征、曾至广东。此乃熟悉之地。务训饬将卒、以尽职守。今闻彼地尚有海贼。尔到任之后、当严行查拏、不可怠忽。若入海巡察时、须多带人去。此系国家要务、当谨志遵行。
○壬辰。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周起渭、充日讲起居注官。
○广州副都统汪世臣、以病乞休。允之。
○癸巳。吏部尚书兼管仓场总督事务富宁安奏曰、九江兴武等七处、回空漕船、至东光阻冻。此皆因量兑装载过闸、以致迟误。此等船只、若俟明年解冻去而复来、则又必至于迟误。臣请行文总漕、查在何处迟误、即令伊等之力运至。上曰、漕运迟误皆有故。朕南巡时、知之甚悉。漕船难于在江停泊。由江左来者、过江自仪徵至宝塔湾停泊。由江右来者亦过江自瓜洲至宝塔湾停泊。虽有先到宝塔湾之船、亦必俟未到之船、按次挨帮而行、故尔迟误。并非量兑装载过闸迟延之故。若一到即行、不但漕船不致有误、而于商民亦有裨益。上谕大学士等曰、今年河道平隐。所报黄水清水、势力相当。其先清水不能抵黄、每每倒灌。自朕指示筑堤、引清水由北岸流去之后、黄水始不倒灌。又将杨家闸处修理、所以大得利益。朕以河道关系甚要、故将河图置于座右、不时详阅。即小处地名、亦皆留意也。
○甲午。户部议覆、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疏言。皇上施恩天下、将地丁银两、俱皆蠲免。请将陕西潼关卫、及山西大同府所属、徵收米豆草束、一体蠲免。应不准行。得上□日、潼关卫、大同府所属、康熙五十一年应徵米豆草束、已经徵完。今虽蠲免、无益小民。明年应徵米豆草束、著蠲免。
○乙未。上自畅春园回宫。
○以废皇太子允礽、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告天祭文曰、嗣天子臣玄烨敢昭告于皇天上帝曰、臣缵承鸿业。祇迓天庥。夙夜忧勤、惟以社稷苍生乂安为务。向以允礽狂惑成疾、难以负荷丕基。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特行废黜。嗣以臣体违和、因念父子之恩、冀其悔悟自新、遂从宽释。允礽亦自立誓、痛改前非、因而复行册立。讵意数年以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臣念太祖太宗世祖缔造艰难。付托不易。如允礽者、罪咎滋深、断难承祀。爰行废黜、用加禁锢。昊天上帝俯鉴臣衷。谨告。其告祭地坛、太庙、社稷文同。
○调正黄旗蒙古副都统发福礼、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升步军总尉晏布、为正黄旗满洲副都统。护军参领宗室善寿、为正黄旗蒙古副都统。
○升甘肃永固城副将张自兴、为山西大同总兵官。
○丙申。大学士等、以秋审情实罪犯五十人请上□日。上将刑部重囚招册、逐一详阅、反覆审定、勾者三十二人既毕谕大学士等曰、明代决囚、俱于西四牌楼。其时秋决之囚亦甚多。崇祯时、偶遣内侍往觇、有鸣冤者否。俄有一人鸣冤。即归奏闻。乃遣太监袁本清传谕、将此人暂停处决。时禁城不许乘马。而袁本清习于安佚、两人扶掖、逾时方至。其人已典刑矣。袁本清不得已、将应决人犯尽释。崇祯怒。杖袁本清。臀肉俱尽。朕昔亲见袁本清、言之甚详。此皆不慎之于平时、以致临期舛错也。故朕于招册、皆细加研勘。此情实五十人、即尽诛之并无冤枉。而犹必反覆详究、于无可生之中、求一线可生之路。无非矜慎民命之意也。
○丁酉。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兵部议覆、广东广西总督赵弘灿疏言、广东和梢山为翁源曲江英德三县要区。应于后山添设千把总各一员、领兵一百名驻防。又翁源县龙眼峝、亦应设千把总各一员、领兵一百名驻防。此添设官兵、即于臣标提标下拨给。应如所请。从之。
○戊戌。以吏部郎中裘君弼、为四川乡试正考官。礼部主事赵守易、为副考官。翰林院编修查嗣瑮、为广东乡试正考官。礼部主事邹琯、为副考官。吏部郎中郭晋熙、为广西乡试正考官。内阁中书卢弘熹、为副考官。翰林院检讨谢履忠、为福建乡试正考官。工部主事董之燧、为副考官。
○先是、镇国公景熙、首告托合齐父子、于该王服内宴会并贪婪不法各款。上命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四子雍亲王胤祯皇五子恒亲王允祺、皇七子淳郡王允祐、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内务府总管赫奕、署理内务府总管事马齐、海章、会同宗人府察审、至是奏称、景熙首告各款俱实。应将托合齐、即行凌迟处死。伊子舒奇、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奏入留中。
○己亥。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大臣官员等公奏、钦惟我皇上至圣至神。允文允武。道贯三极。勋配两仪。御极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圣敬日跻、乾行不息、宵衣旰食、励精图治者、五十余年。厚泽深仁、向风被化者、千百余国。论功、则超越三王。语德、则包涵二帝。荡荡巍巍。麟麟炳炳。自生民以来聪明天亶、学问性成、笃敬纯孝、仁至义尽、声教暨讫、幅<⿰巾员>广大未有如我皇上者也。是以运际昌期。一人有庆。天锡纯嘏。万寿无疆。率土咸宁。兆民永赖。洵乎德福兼隆、成平极至。臣等曾率文武大臣官员军民等、屡表请上圣神文武大德广运尊号。我皇上圣德谦冲未蒙俞允。今欣逢万寿六旬正诞。礼部请上□日庆贺、又未蒙俞允。臣等何敢再奏。惟是圣德崇隆。臣民爱戴。万方普庆千载一时。敢竭愚忱、吁恳我皇上俯顺舆情、允上尊号。纶音特沛、钜典聿昭则臣等幸甚天下幸甚。得上□日、朕临莅日久、每于读书鉴古之余、念君临天下之道、惟以实心为本、以实政为务。若侈陈功德、加上尊号、以取虚名。无益治道。朕所不喜。前诸王大臣等屡有奏请、朕曾手书批示、谕以断不允行。前上□日甚明。所奏知道了。
○以故喀尔喀镇国公巴穆子诺尔布、袭爵。
○庚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差往江南审事户部尚书张鹏翮疏言原任江南布政使宜思恭叩阍案内、原任江南江西总督阿山、江苏巡抚宋荦、索取节礼、查审是实。应交该部议处得上□日阿山宋荦、俱系年老大臣。著从宽免。
○癸卯。冬至祀天于圜丘。上亲诣行礼。
○停止次日朝贺。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甲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李光地曰、张鹏翮疏奏福建水师甚要。朕思台湾澎湖之地、关系甚大。海坛、南澳二处、不甚紧要。李光地奏曰、海坛实无紧要。闽安是一要口。海坛总兵官、移驻闽安、方善。上曰、顷总兵官李雄、率领舟师、追赶海贼、报称至登州海面适遇风波、几至危殆。今值冬季、北风正多。李雄入洋以来、朕甚以为念。又闻海中商船、三日即可到尽山花鸟。伊等用船胜于北人远甚。若言乘马、不但汉人远不及满洲、即汉军亦不足论。乘船则南人为善。皆由熟练之故耳。江海中行甚险。朕意欲令投诚海贼、指引路迳、乃有益也。
○上谒暂安奉殿、孝陵。命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禄、皇十七子允礼、随驾。是日启行。驻跸南苑。
○兵部议覆、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疏言、自兵有顶名之事、然后官有侵饷之弊。盖兵之召募者为新收、事故者为开除。今召募食粮、悉顶旧名、则新旧无从辩别、而粮饷易致侵蚀矣请嗣后通饬直隶各省督抚提镇严查、凡营兵顶名食粮者、速报改定。事故兵丁、即行开除造册。召募新兵、年貌籍贯、按季造册、并出具印结送部。如有兵丁冒替食粮、混行造报者、该管官及兵丁、皆从重议处。应如所题。从之。
○赐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和硕裕亲王保泰、和硕诚亲王允祉、和硕雍亲王胤祯和硕恒亲王允祺、多罗淳郡王允祐、多罗敦郡王允<⿰礻我>、银各五千两。多罗贝勒允禩、固山贝子允禟、允祹、允禵、苏努、银各四千两。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多罗安郡王华<⿰王巳>、多罗贝勒延寿、镇国公景熙、吴尔占准达、登色、额尔图。阳桑阿普奇、纳墨孙、鄂飞、塞勤、银各二千两。
○赐领侍卫内大臣侯巴浑德等三人、银各二千两。领侍卫内大臣公海金等七人、银各一千两、近御侍卫哈达那等十二人、银各二百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