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初唐-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好觉得这家伙简直是虐待老婆长出来的肉,所以李好特别给他加了一个早上跑多少路的强制要求,跑满一个月后估计这分量应该能消下去不少。

李好也不知道张三的儿子还有没小妾什么的,所以特别交代张三要看好他儿子,这一个月期间不准近女色,不准喝酒,一个月后也只能和他儿媳同床,不准碰其他女人。张三一听李好说的很严肃,连忙答应了,为了张家的传宗接代一定会保证家里会这样严格要求儿子做到的,然后一番感谢后带着儿子儿媳告辞。

李好送走了张三然后把这个教堂的牧师和之前一起去手术室的那个小道士叫了过来,然后给他们讲了一些手术需要注意的地方,并给了他们一人一本自己印刷的手术全科,最后还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向道教推荐了他们两人去经济开发区那边进修手术这块,到时道教会派人过来暂时代替牧师的位置,等他学完回来后那人再离开,然后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早日学成手术这块,为更多的百姓服务,更好的宣扬道教。两人听了大喜,他们原本就有这方面的兴趣,现在得到大唐第一神医的指点还有一次去进修的机会,这实在让两人有点喜出望外的感觉。

忙完这些天已快黑了,然后同牧师打了个招呼没在这边吃饭就自己回大唐商会那边去了。今天他是一个人过来教堂办事的,所以回去稍稍晚点也没什么关系,已经跟身边的几个女人打过招呼了。不过他走了一会在街上就碰到自己家的几个护卫,看来家里几个女人怕自己出什么意外派人过来接自己了,有人关心牵挂的感觉就是好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七章 经济开发就是摸石头过河

李好在洛阳城停留了一个星期,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洛阳的官府才知道李好居然就在洛阳,于是所有在朝廷做官的人又跑来李好这里拜访一下。洛阳的父母官还邀请李好参观了洛阳的官府,顺便对洛阳的经济开发区给予一点的指点。对于这么一副做派李好不知是好笑还是好气,不过想想这个时代的人和政客应该还是很淳朴的,一心为公的,所以决定过去看看。要是后世的那帮孙子,李好觉得自己应该要病了才行的,后世的那帮孙子除了欺下瞒上往上爬,往自己口袋了捞钱,出卖国家利益,到处玩女人就什么都不会做了。那些人领导过来了就争先恐后的跟着领导屁股后面跑,求留笔墨啊,求关注,给领导看到的永远是光彩鲜艳的一面。

李好比较好奇的是自己是被李二撸掉官位的,这些人怎么就不担心自己的身份问题?其实这个是李好想错了,混政坛的人如果这点眼光都没有,都象他李好一样完全不懂揣摩上官意思那就不用混了,肯定给别人吃的连骨头都不剩。李好确实是被李二撸掉官位的,可是这撸的时机不对啊,明明都西征回来好久了才在朝廷官员的众愤下撸掉的,而且撸掉以后李二立刻就把他叫回宫里安抚。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好是得了李二欢心的,帮李二背了黑锅的,这种人现在是没职位在身,但是人家是入了龙眼的,随时都有翻身的机会的。

再说这个长安的经济开发区是李好一手成立并发展光大的。这位号称大唐财神爷的年轻人在经济开发区的兴起中功不可没。这全大唐做官的谁不眼热经济开发区的繁荣的?这要是自己管辖的地方也出来一个这样牛皮的地方,自己的政绩不就有了?升官上位指日可待啊。所以洛阳官府的人闻风而动也很正常,他们抱着结善缘的心态是真心来求李好指点经济开发区的工作的。

大唐朝廷早就公布了允许成立经济开发区的城市,洛阳就是其中一个,但是现在过去了这么久这大唐大城市中也只有吴王李恪督导的泉洲广州成立经济开发区,而且取得的成绩十分惊人。这大唐的官员谁不眼红,只是他们的经济开发区的规划和设想做了很多次了,都没从大唐朝廷那里通过,这实在是让人气馁啊。他们甚至怀疑朝廷是不是有人故意为难,做了这么多年官。从来就没听说过搞个什么项目居然还要做规划设想打报告。这真让人蛋痛啊。

这个规划和设想不用说也是李好整出来的了,没错,这就是李好弄出来的,他自然知道搞这个规划审批的重要性了。如果没有一个规划。这天下的经济开发区都一窝蜂的跟着长安或者的泉洲广州的经济开发区一样搞。这不仅浪费资源也完全发挥不了经济开发区的作用的。而且长安。泉洲还有广州的经济开发区有他们独到的优势,这不是随便可以复制的。所以发挥本地优势制定的规划就非常重要了。而且规划审批以后,后面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来做的。如果遇到特殊原因需要改变的还必须向上面打报告登记备案的以应对以后的核查的。

李好随着洛阳的官员来到他们的府衙看了下他们做的规划和开发区的沙盘,如果他们是首先创造出来的,李好绝对要称赞下他们做的沙盘。可惜不是,这个沙盘的模式完全就是复制长安那个经济开发区的模式的。然后看他们的规划书,简直惨不忍睹啊,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比不上,全文到处可见之乎者也。李好越看越心量啊,这些古代的官员还需要解放思想啊。虽然经济开发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现在至少有了三处成功的地方,怎么就没人仔细的研究这三个地方成功的不同之处?

长安城那是靠李好的产业加上两个大学然后用钱砸出来的,可人家泉洲和广州可是没要朝廷一分钱办起来的,虽然当中有李恪向李好请教的一些方法,但是这些方案都有借鉴之处啊。而且这经济开发区必须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才能盘活整个地方的经济,然后以点带面发展起来的。

这洛阳的优势地方特色非常的明显,这些官员怎么就看不到呢?托老杨把前朝搞破产修了大运河的福,这洛阳就是大运河南北通向的中心点,然后背靠大唐首都长安,天下物质南北来往和运往长安都要经过洛阳,这里不就是一个天下物流集散中心点了?在这里搞一个纯粹的物流工业区简直就是天生的啊,到时再把周边的路修整好,还有那里能比这个地方更适合搞物流?这些官员简直就是守着金窝叫穷啊。

李好看着他们给的沙盘和规划书一阵摇头,不过他身边的那些官员都是聪明人啊,立刻就意识到自己做的这些有问题,于是一堆的称赞砸上李好,为的就是让李好指点下了。李好觉得有点好笑,他们就是不这样做的话李好还是一样会告诉他们的。

于是李好指着洛阳城的沙盘给在场的所有官员上了一场剽窃的经济课,教育他们要解放思想,格局和目光要放大点,胆子要再大点,步子要迈的再宽点。经济发展需要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们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路。这洛阳城的优势就是天下物流的集散地,那么就完全可以在大运河的码头附近搞一个物流中心嘛,至于这个物流中心是什么东西李好自然要跟他们解释清楚的。这个时代的官员不愧是优秀的官员,李好刚离开他们的官府,他们连夜就把规划重新做了一遍一大早就等在李好的门口让李好过目。

李好接过他们重新做的规划书点了点头,没有浪费自己给他们的那篇长篇谈话啊,这个规划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李好再指出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让他们修改下然后重新去等待上层审核,这个基本是能通过的,因为那些审核的人还是李好培训出来的,这个李好自己都觉得可以了的东西拿出审批也不过是走下流程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运河

被那些官员一挽留李好在洛阳多停留了几天然后他们起程去京杭大运河的码头准备坐船去杭州,李恪会在那里等李好的。在那里李好会停留很久的,然后把一家人在那安排好然后自己会去别的地方再去考察的,不过那时侯就不会象现在一样带着满家子人跑了。

李好离开洛阳的那天,洛阳道教的人,官府的人还有大唐商会洛阳分会的人都过来送行了,码头上的站满了送行的人,害得路过得人纷纷注意李好,还以为李好是什么相识满天下的才子。只是看到李好的样子一般后注意的人就少了不少,不过看到李好身边的几个俏佳人周围的人还是艳羡不已啊,感觉就象鲜花插牛粪上了。

前来送行的官员其实还希望李好诗兴大发,赋上一首给在场的人以后名传千古也好啊,毕竟李好还是才华冠京华的一代才子啊。可惜李好没那个心思,这段时间在洛阳天天忙的脚不沾地的,身边的几个女人都快有怨言了,感觉他没做官比做官还忙了,他还那有那个心情吟诗?跟在场的人一一道别后直接带着家人上船走了。

清晨的洛阳城外,一条宽敞的运河从这座繁华的古代国际化大城市边缓缓流过,河面上飘着一层薄纱般的轻雾,朦朦胧胧。漫步在空气清新、绿树成阴的运河两岸,伴随着小鸟清脆的歌声,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河面上波光粼粼,银光闪闪。远看大运河,犹如一条绮丽多姿的星光大道。又像一条蜿蜒曲折的碧玉带。风光无限。河上来来往往的客船正在告诉河边的人民这个国家的繁荣和这条河的繁忙。可惜当初把一个国家搞破产修这条河的老杨同志看不到这条河的繁忙了。还让他背上了一个千古骂名,但谁又真正的了解这条河给这个国家带来千年的好处呢?老杨是太急迫了点,他要是慢慢分段来,然后再从国外抓多点俘虏来开挖的话也就不会落得那样一个悲剧的下场了。

隋朝修运河的设想分几个步骤:先从洛阳西苑到淮河南岸的山阳,开通了一条叫“通济渠”的运河,即从洛阳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引黄河水入淮河;再从山阳到江都,疏通并凿深、加宽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叫“邗沟”的运河。即将淮河和长江连接了起来。这样一来,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十分便利了。此后,又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到涿郡,开通一条叫“永济渠”的运河;接着,从江都对面的京口到余杭,开通一条叫“江南河”的运河。这四条运河连接起来,就成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

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这已经成了一盘布局天下的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位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所以从整个华夏历史来看李好觉得老杨同志开挖大运河其实是功大于过的,只不过后来接替他的王朝把他黑的太厉害了,让人家遗臭万年啊。

而且大运河的开通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西安、北京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洛阳)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华夏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而且通过大运河还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带到了南方,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李好的武侠情结

上了船后行驶在大运河中李好就空闲多了,他会不时的和自己几个女人吟诗几句,或者陪两小孩玩玩,或者就是指点下自己带来的几个小的弟子的功课,或者和武月探索下一下自然奥秘什么的。然后就是打打麻将玩玩棋,晚上就是噼里啪啦炼神功。

有时候李好也会去船头走走,练练枪法耍耍大刀,或者高歌一首没人能听的懂的神曲,逗的船上围观的人忍俊不禁的。比如他现在吼的就是:“书上侠客万般神通,说个成人童话美女爱英雄,你脚下踏雪无痕,我心中侠骨柔情。。。。。。”他吼的很起劲,歌曲也不难听,可人家听的人都有点莫名其妙,感觉这神曲太深奥了,似乎有点听不懂啊。

李好吼了一阵觉得有点郁闷,穿越者的共病,知音难求啊。李好无语问苍天,天上只有白云悠悠漂过,最后只有无奈的吼一段:“我手拿流星弯月刀 喊着响亮的口号,前方何人报上名儿 有能耐你别跑。”旁边经过的船只还以为这边的船只想打劫赶紧加速越过他们远远的溜了。逗的自家船上的人哈哈大笑,尤其以李好的两个小孩笑的最欢了。李好感觉好无奈,他还想继续吼呢,那个“我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酒里乾坤我最知道,江湖中闯名号从来不用刀,千斤的重担我一肩挑,不喊冤也不求饶。对情意我肯弯腰。醉中仙好汉一条”可是他以前最喜欢吼的呢。现在自己好象成了耍猴卖宝的了。

好吧,这个不能玩了,那咱讲故事吧,李好可是有很久没有讲故事了。一听说李好要讲故事,周围的人都纷纷围坐李好身边听他讲故事,李好讲的故事可精彩了。李好见人来齐了就开始讲了,自从离开长安以后李好心里总有一股仗剑行侠江湖的心理,所以这次他讲的故事自然和武侠有关了。

要讲武侠小说那就离不开金老先生的书了。只是他的书都有历史范围的,要讲还得修改下才行的,这个就留着自己修改好了再讲吧。眼下讲的必须得是那种放什么朝代都可以的小说才行的,想来想去李好想到了《仙剑奇侠传》,可以讲这个,虽然是仙侠,但是用来讲故事还是不错的。这不连那两小屁孩都似乎听的津津有味的,虽然他们不懂,可是他们会看大人的表情啊。看周围的那些人个个都很安静的听着,还很感动的样子。他们两也难得安静下来了。

旅程是无聊的,再美的风景一直看下去也会累的。但是船上有了李好以后这船上就一点都不无聊,他会不时的搞搞笑,讲讲故事,或者带几人在船停泊的时候垂钓钓两尾鱼上来打打牙祭。每一次靠岸的时候都会带着船上的人上岸去转转,然后品尝下当地的小吃或者参观下当地的各种名胜风景。这一路走走停停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累,还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大好河山。

船过汴州的时候,李好带着一帮子人在汴州停留了好几天,还是做着和洛阳相同的事情,不过却没帮汴州的官府搞什么经济开发区了,汴州官府的人也不知道李好已经到来这里了。李好只是看了下自己的产业和道教的分店,然后在汴州游玩了几天就离开了。李好在汴州这里停留的时间比较长是因为他知道这里后世曾是大送的京都,号称当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李好在这里来只是缅怀一个朝代,一个没有血性的朝代最后跳了大海导致一个民族的血性消失的朝代。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汴州只不过是大唐运河边上的一个大城市而已,完全与国际化都市挂不上钩。而且李好觉得自己在有生之年必须尽力把离大唐境内较近的胡族全部给他收拾同化干净,以免这个民族到时又陷于那些危机里面去。只有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安全的,当然王朝的统治政策同样也重要,这些都是李好以后准备要做的工作。

从汴州上船后李好他们就碰上了从后面追了过来的张三,张三原本是要同李好一起去杭州的,只是因为有点事耽搁了。没想到他晚李好几天出来还是很快的追上李好他们了,两人相见自然感觉特别亲切。尤其是张三,李好帮他儿子治病没收他一分钱呢,最后他硬是要塞给李好东西的时候,李好象征性的收了一个古董,其他的全部以张三的名义捐给教堂去了。这让张三对李好越来越敬重,所以事情一办完就匆匆的赶了过来。只是没想到李好他们走的真慢,走了这么久居然还只是到汴州。等他和李好并行一段时间后,他明白了李好他们为什么会走的那么慢了,他们这那是远行,简直就是一路在游山玩水。张三过去杭州是答应李好去给李恪帮忙的,李好不赶他也就不赶路了,一路看看风景也不错的,何况还有故事听。

李好从汴州上船后就已经结束了《仙剑奇侠传》了,现在给他们讲的是经过他修改过的《射雕英雄传》。讲这本书的时候李好不禁想起自己小时侯这本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演的时候万人空巷的场景,那时候自己也是非常沉迷于这部小说,金老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更始成了经典。李好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汴州上来后就想讲这本书,然后带着心底的冲动讲了这本书。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尚武之风还是很盛的,文人士子,下至百姓都是很尚武的,不象大送一般被阉割了,把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捧上了天还自废武功偏偏还处在群狼环绕之中。

这本书在这个时代还是很能吸引人的,连张三每天晚饭后都要过来听上一段才回自己的船上去睡觉。而李好身边的人更是听的津津有味的,武顺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习惯,把李好讲的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到时一印刷肯定能在大唐热销起来,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章 玉人何处教吹箫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是一本彻底的白话文小说啊,比起之前的《三国演义》还彻底,这本书被普通百姓或者讲书人接受的程度可能比文人士子还要高一点,不过这些李好现在完全不在意了,对这点小钱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他只是兴趣来了才和身边的人讲讲这些故事,至于大唐其他人能不能接受根本就没在他心上,他也不知道他现在写点东西在大唐有多火。

一路行走数日连在几个城市登岸游玩后,下一个城市就是扬州了,这个城市其实李好挺有心情去帮他们把经济开发区建起来的,只是它现在属于李泰所辖,所以李好只有打消这个念头。还是和之前的城市一样去上面见见道教的人看看自己的产业然后顺便游玩下就好了。要说古代扬州这个地方可是李好向往已久的一个城市啊,“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啊。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越灭吴,扬地属越:楚灭越,扬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为了改善和巩固民族关系。元封六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乱,数次变为芜城。但由於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兖州一带的移民南迁广陵一带。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隋唐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在此修建迷楼,并於618年死在这里。

有唐一代,中国国力鼎盛,扬州也达到了极盛的巅峰,曾是大唐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门户。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不仅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时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扬州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长安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作为对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专设司舶使,经管对外友好往来。

唐代扬州和大食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大食、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高丽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日本遣唐使来扬州和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大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唐末五代,军阀混战,扬州遭到严重破坏。杨行密在扬州建立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破坏之中。

扬州在唐朝主要重要性在于它的漕运,主要是粮食的运输,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由京杭大运河运输到洛阳长安。还有盐运,淮盐西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所产官盐在此集散,然后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销售。城内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和大批盐商;富有的盐商在新城南河下一带和西北郊瘦西湖沿岸修筑许多精美的园林,当时公认的说法是:“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其次就是金融,由於扬州是全国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大量盐商聚集於此,因此带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以帮助盐商的周转投资,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后世世界之东京、伦敦、香港;所谓“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丽,莫盛苏扬”。

最后一个就是它的娱乐业、服务业了,自隋唐以来就是娱乐业就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歌舞、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从业者不计其数。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为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新旧二城之间的河道被辟为专供旅游的河道,称为“小秦淮”,着名的扬州瘦马天下有名啊。这里也大概就是最早的允许公开的有名的红*灯区了。

李好很想见识下这个以风月着称的城市的风月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在道教和自家的事忙完了,然后带着身边的人在扬州城游玩够了才在一个晚上和张三两人勾肩搭背的去见识下扬州的青楼去了,张三是这里的常客,所以对这里的一切很清楚的,由他带路正好。

李好是怀着一棵学习探索的心去的,这是真的,他就是想看看扬州的风月跟他后世见识的那些到底有什么不同,还想看看玉人吹箫的。虽然是背着老婆去的,但是他是请过假的,理由是要和张三去考察下扬州的盐业什么的,见识下一些盐商什么的。他的几个女人不虞有假,还真以为他是去见盐商去了,因为李好来唐朝后还真没去青*楼找妹子的例子。所以这老实人干坏事随便找个理由都会有人相信的,这要是李好之前没有积累这么好的记录的话他要去看扬州瘦马估计武氏和春三十娘要联合上阵先榨干他再说。(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一章 扬州青*楼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是唐朝大诗人杜牧题为《遣怀》的一首七绝,无疑是他在扬州当官时的去青*楼寻欢作乐的写照。与杜牧《遣怀》一样,因逛青*楼有感而写下的唐诗有很多,白居易的《宿湖中》便是其中一首:“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这是白居易在苏州做官时的狎*妓诗。白居易和杜牧都是唐朝着名的大诗人,同样经历过青*楼妓*院的风*流洗礼。只是这些哥们都是盛唐以后的牛人,不知初唐的青*楼到底会是啥样呢?带着好奇的心态李好随着张三走进了初唐扬州的青*楼。

说起来,青*楼业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最为悠久的产业,尽管名声历来饱受微词,但是业绩无疑是辉煌的,不仅创造出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成为历朝历代的城市窗口,当然,在解决封建王朝的财政税收经济问题更是功不可没。当时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小城,青*楼都是最为人群最为聚集的地方,当时的各种资讯消息,都是通过青*楼妓*院进行传播的;各种文艺诗词歌赋,也是通过妓*女们的吟唱而传诵的。可以说,那时候,无论诗人也好,词人也罢,都是青*楼的常客。如果不会逛青楼,不会招得妓女们的垂青,就成不了名人,当不了大家。如果要找到一个绝色名*妓作为红颜知己。那更是可以一夜成名天下知了。

可以说。青*楼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一个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诗经中有大约十三首诗词出自青*楼。司马迁《史记》中描写青*楼的就有二十一处。唐朝宋代是诗词的百花园,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