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徐霞客游记-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滇游日记一
滇,即今云南省,境内有湖滇池,故用“滇”代称。
《滇游日记》所著最多,对其境内风景人物、民俗涉及颇广,且有详尽考备,是今之研究云南旅游资源以及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
《滇游日记》篇目最多,一共13章。
《滇游日记一》正文原缺,季会明、陈体静道其原由,似可信。
滇游记中,另有《游太华山日记》、《滇中花木记》、《游颜洞记》和《随笔两则》,还有《盘江考》、《永昌志略》、《近腾诸彝说略》三章。
《游太华山日记》即记游碧鸡山(俗称西山)。
碧鸡山为昆明市郊著名风景区。唐代、元代对其描绘文字虽较为生动。但都过于泛泛,徐霞客亲临眼见,对其山水之色、秀峰挺拔、寺庙建制、草木花香、溪流涧石都一一历数,并对其溪中特产金线鱼也有记载,极为难得。
《滇中花木记》很短,对云南特有的山茶、山鹃具述甚精。
《游颜洞记》则对建水县石岩山三洞进行描绘。三洞名为水云洞、南明洞、万象洞。徐霞客初游时只知有南明、万象,而水云则为无意中得之。水云洞中有水,石笋倒垂,旋转回合。
南明洞与万象洞相连,皆峻绝称奇,可惜记中描绘不详。
《随笔二则》正文未见分为二则,实可视为一篇,与《近腾诸彝说略》可称为徐霞客的政论文章,前者对社会政治大胆揭露,所采事件俱为史实,后者集中考察少数民族史的一段演变过程,其中有的说法尚可质疑,读者明辩。
《滇游日记二》至《滇游日记十三》共12篇。
2至3篇大致记录其在云南东部、东南部地区的游历,游记4为中部、西南部部分地区的游历,5至8篇为西、西北部之游历,9篇以后则为西南部集中记游。
《滇游日记》是徐霞客遗留下的文字中最丰富的部分,对云南风物、山川、特产、民俗等等的记叙最为详细。记游可分为几大版块:东、东南部以滇池、碧鸡山、颜洞、盘江为其重点,并著有《盘江考》专篇。中部仍以滇池为轴反复考察其水系山脉。西、西北部以洱海、点苍山(亦名苍山)、鸡足山为中心,向西北延伸至丽江、解脱林。
西南之游由大理西南,至永昌,至腾冲,跨越澜沧江、枯柯河、潞江、龙川江等水系。
《游记》后有《鸡山志目》和《鸡山志略》一、二,对鸡山之景观一一列出,并皆有说明,文笔点化甚精。
其后又列有《丽江纪略》和《法王缘起》二篇。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溯江纪源》。徐霞客经过自己精密的考察和大胆的推测,主要辨析了我国两条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发源、流域情况。
同时对其水系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察与说明,澄清了在此以前的种种误说与妄说,已具有了相当高的科学价值。
(季会明曰:乙酉七月,余宗人季扬之避难于舅氏徐虞卿处,顾余于馆,见《霞客游记》,携《滇游》一册去。不两日虞卿为盗所杀,火其庐,记付祖龙。是书遭其残缺,亦劫数也!原稿后又抢散,此集亦失而复得,危矣哉!幸矣哉!但全集今唯义兴庠友曹骏甫处有之。骏甫亦好游,慕霞客之高,闻变,诣吊,已葬,拜墓而去。后又来,欲求遗书校录,为刊刻计。子依以原稿付去,逾一年而返赵,云已誊录。
今其集必全。[小说下载网Jar电子书下载乐园—QiSuu。Com]
况此册正入滇之始,奇遇胜游,多在其中,甚不可缺,访而得之,亦甚易也。又诗稿一册,仲昭付梓人陈仲邻;仲邻遇难,稿亦散失。然其诗另为一册,与记不相连属,缺之犹可;记缺其一,便不成集,当急求之。
陈体静曰:余尝考介翁于宜兴史氏购得曹氏底本,而此册中亦仅载游太华、颜洞数小记而已,其间自五月初九至八月初六,凡八十七日日记,仍不可得。想曹氏以其经行之略已见于《盘江考》中而概削之者,则知骏甫所录,先已非全文也。文章缺陷,信乎有数存焉,为之浩叹。
镇按:《滇一》日记,已为烬简,介翁蕞残补治,定知非辑缀假合也。或者一并汰之,直将《太华》数节,别作记外赘笔,而《滇一》则仍阙如,岂复成令丙耶?兹从陈本编正。)
……………………………………………………………………………………………………………………………………………………………………………………………………………………
游太华山记
太华山,又称碧鸡山,今俗称西山,因其山形酷似美人仰卧,又称睡美人山或睡佛山,为昆明市郊著名风景区。
对其秀丽景色的记载,在唐代已出现,元代也有详尽描述文章。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huán苇长成后的芦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又西十五里抵高峣qiāo,乃舍舟登陆高峣者,西山中逊处也。南北山皆环而东出,中独西逊,水亦西逼之,有数百家倚山临水,为迤西大道。
北上有傅园;园西上五里,为碧鸡关,即大道达安宁州者。由高峣南上,为杨太史祠,祠南至华亭、太华,尽于罗汉,即碧鸡山南突为重崖者。盖碧鸡山自西北亘东南,进耳诸峰由西南亘东北,两山相接,即西山中逊处,故大道从之,上置关,高峣实当水埠焉。
余南一里,饭太史祠。又南过一村,乃西南上山,共三里,山半得华亭寺。寺东向,后倚危峰,草海临其前。由寺南侧门出,循寺南西上,南逾支陇入腋,共二里,东南升岭,岭界华亭、太华两寺中而东突者。
南逾岭,西折入腋凑间,上为危峰,下盘深谷,太华则高峙谷东,与行处平对。然路必穷极西腋,后乃东转出。
腋中悬流两派坠石窟,幽峭险仄,不行此径不见也。转峡,又东盘山嘴,共一里,俯瞰一寺在下壑,乃太平寺也。又南一里,抵太华寺。寺亦东向,殿前夹墀chí台阶皆山茶,南一株尤巨异。
前廊南穿庑入阁,东向瞰海。
然此处所望犹止及草海,若潆潆浩荡观,当更在罗汉寺南也。
遂出南侧门,稍南下,循坞西入。又东转一里半,南逾岭。岭自西峰最高处东垂下,有大道直上,为登顶道。截之东南下,复南转,遇石峰嶙峋南拥。辄从其北,东向坠土坑下,共一里,又西行石丛中。一里,复上蹑崖端,盘崖而南,见南崖上下,如峰房燕窝,累累欲堕者,皆罗汉寺南北庵也。
披石隙稍下,一里,抵北庵,已出文殊岩上,始得正道。由此南下,为罗汉寺正殿;由此南上,为朝天桥。桥架断崖间,上下皆嵌崖,此复崭崖中坠。桥度而南,即为灵官殿,殿门北向临桥。由殿东侧门下,攀崖蹑峻,愈上愈奇,而楼、供纯阳、而殿、供元帝、而阁、供玉皇、而宫名抱一,皆东向临海,嵌悬崖间。
每上数十丈,得斗大平崖,辄杙yì小木桩空架隙成之。
故诸殿俱不巨,而点云缀石,互为披映,至此始扩然全收水海之胜。南崖有亭前突,北崖横倚楼,楼前高柏一株,浮空漾翠。并楼而坐,如倚危樯上,不复知有崖石下藉也。抱一宫南削崖上,杙木栈,穿石穴,栈悬崖树,穴透崖隙,皆极险峭。度隙,有小楼粘石端,寝龛炊灶皆具。北庵景至此而极。
返下朝天桥,谒罗汉正殿。殿后崖高百仞。崖南转折间,泉方渟tíng水积聚而不流通崖麓,乃朝天桥迸缝而下者,曰勺冷泉。
南逾泉,即东南折,其上崖更崇列,中止潆坪一缕若腰带,下悉隤阪崩崖,直插海底,坪间梵宇仙宫,雷神庙、三佛殿、寿佛殿、关帝殿、张仙祠、真武宫次第连缀。真武宫之上,崖愈杰竦,昔梁王避暑于此,又名避暑台,为南庵尽处,上即穴石小楼也。
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穹壁覆云,重崖拓而更合。南绝壁下,有猗兰阁址。
还至正殿,东向出山门,凡八折,下二里抵山麓,有村氓数十家,但网罟gǔ织网为业。村南即龙王堂,前临水海。由其后南循南崖麓,村尽波连,崖势愈出,上已过猗兰旧址。
南壁愈拓削,一去五里,黄石痕挂壁下,土人名为挂榜山。再南则崖回嘴突,巨石垒空嵌水折成璺wèn裂缝,南复分接屏壁,雄峭不若前,而兀突离奇,又开异境。三里,下瞰海涯,舟出没石隙中,有结茅南涯侧者,亟悬仄径下,得金线泉。泉自西山透腹出,外分三门,大仅如盎,中崆峒,悉巨石欹侧,不可入。水由盎门出,分注海。海中细鱼溯流入洞,是名金线鱼。鱼大不逾四寸,中腴脂,首尾金一缕如线,为滇池珍味。泉北半里,有大石洞,洞门东瞰大海,即在大道下,崖倾莫可坠,必迂其南,始得逶迤入,即前所望石中小舟出没处也。门内石质玲透,裂隙森柱,俱当明处。南入数丈辄暗,觅炬更南,洞愈崇拓。共一里,始转而分东西向,东上三丈止,西入窈窕莫极。俱火炬不给,乃出。
上山返抱一宫。问山顶黑龙池道,须北向太华中,乃南转。然池实在山南金线泉绝顶,以此地崖崇石峻,非攀援可至耳。余辄从危崖历隙上,壁虽峭,石缝多棱,悬跃无不如意。壁纹琼葩瑶茎,千容万变,皆目所未收。素习者惟牡丹,枝叶离披,布满石隙,为此地绝遘gòu绝难遇见,乃结子垂垂,外绿中红,又余地所未见。土人以高远莫知采鉴,第曰山间野药,不辨何物也。攀跻里余,遂蹑巅,则石萼鳞鳞,若出水青莲,平散竟地。峰端践侧锷而南,惟西南一峰最高。行峰顶四里,凌其上,为碧鸡绝顶。顶南石萼骈丛,南坠又起一突兀峰,高少逊之,乃南尽海口山也。绝顶东下二里,已临金线泉之上,乃于耸崖间观黑龙池而下。……………………………………………………………………………………………………………………………………………………………………………………………………………………
滇中花木记
滇中花木皆奇,而山茶、山鹃杜鹃为最。
山茶花大逾碗,攒合成球,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省城推重者,城外太华寺。城中张石夫所居朵红楼楼前,一株挺立三丈余,一株盘垂几及半亩。垂者丛枝密干,下覆及地,所谓柔枝也;又为分心大红,遂为滇城冠。
山鹃一花具五色,花大如山茶,闻一路迤西,莫盛于大理、永昌境。
花红,形与吾地同,但家食时,疑色不称名,至此则花红之实,红艳果不减花也。……………………………………………………………………………………………………………………………………………………………………………………………………………………
游颜洞记
临安府颜洞凡三,为典史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jù鹿也。遂由省中南过通海县,游县南之秀山。上一里半,为灏hào穹宫。宫前巨山茶二株,曰红云殿。宫建自万历初,距今才六十年,山茶树遂冠南土。又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州异龙湖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
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隔江东北小路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由寺北循塘岸东行,塘东皆红莲覆池,密不见水。东北十五里,渡赛公桥。水自西北来,东南入泸。又五里,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
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
往例按君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
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托言洞东即阿迷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
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二里,则极东石壁回耸,如环半城,下开洞门北向。余望之有异,从之直下,一里,抵峡中。一又一里半,抵东壁下。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出后门,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而得之重崿绝巚间,且但知万象、南明,不复知有云津也,诚出余意外。遂瞰洞而下。洞底水从西南穴中来,盘门内而东,复入东南穴去。
余下临水湄,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但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
岭埠中东向一里,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乃导者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
又东二里,抵老鼠村,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即前所从下山处,洞甚深,历降而下,底与水洞通。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阳侯隔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斯为最厄阻碍矣!……………………………………………………………………………………………………………………………………………………………………………………………………………………
随笔二则
黔国公沐昌祚卒,子启元嗣爵。邑诸生往祭其父,中门启,一生翘首内望,门吏杖箠通捶,用棒打之。多土怒,亦箠其人,反为众桀奴所伤,遂诉于直指挺直不阿金公。公讳钆势粼仁栉芏嗍俊�
事下御史,金逮奴如故。
启元益嗔chēn生气,征兵祭纛dú大旗,环直指门,发巨炮恐之,金不为动。沐遂掠多士数十人,毒痛之,囊其首于木。金戒多士毋与争,急疏闻。下黔督张鹤鸣勘,张奏以实。时魏珰专政,下调停旨,而启元愈猖狂不可制。
母宋夫人惧斩世绪,泣三日,以毒进,启元陨,事乃解。宋夫人疏请,孙稚未胜爵服,乞权署名,俟长赐袭。会今上登极,怜之,辄赐敕实授。
即今嗣公沐天波,时仅岁一周支也。
普名胜者,阿迷州土寇也。
祖者辂lù,父子为乱三乡、维摩间。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广西郡守萧以裕,调宁州禄土司兵合剿,一鼓破之,辂父子俱就戳,始复维摩州,开三乡县。
时名胜走阿迷,宁州禄洪欲除之。
临安守梁贵梦、郡绅王中丞抚民,畏宁州强,留普树之敌,曲庇名胜。初犹屯阿迷境,后十余年,兵顿强,残破诸土司,遂驻州城,尽夺州守权。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抚臣王伉忧之,裹毡笠,同二骑潜至州,悉得其叛状,疏请剿。上命川、贵四省合剿之。
石屏龙土司兵先薄漾田,为所歼。三月初八日,王中丞亲驻临安,布政周世昌统十三参将,将本省兵万七千人,逼沈家坟。贼命黎亚选扼之,不得进,相持者二月。
五月初二日,亚选自营中潜往为名胜寿,醉返营。一童子泄其事于龙。龙与王土司夜劫之,遂斩黎;进薄州城,环围四月,卒不下。时州人廖大亨任职方郎,贼恃为奥援,潜使使入京纵反间,谓普实不叛,王抚起衅徼jiǎo求功,百姓悉糜烂。于是部郎疏论普地不百里,兵不千人,即叛可传檄定,何骚动大兵为?而王宫谕锡衮、杨庶常绳武,各上疏言宜剿。事下枢部议。先是王抚疏名胜包藏祸心已久,前有司养疽莫发奸,致成难图蔓草,上因切责前抚、按。
而前抚闵洪学已擢zhuó提升冢宰,惧勿能自解,即以飞语怂恿大司马。大司马已先入部郎言,遂谓名胜地不当一县,抚、按比周,张大其事势,又延引日月,徒虚糜县官饷。疏上,严旨逮伉及按臣赵世龙。十月十五日,抚、按俱临安就逮。
十二月十八,周世昌中铳chòng一种火器死,十三参将悉战没。五年正月朔,贼悉兵攻临安,诈郡括万金犒之,受金,攻愈急。迨十六,城垂破,贼忽退师,以何天衢袭其穴也。天衢,江右人,居名胜十三头目之一,见名胜有异志,心不安,妻陈氏力劝归中朝,天衢因乞降,当道以三乡城处之,今遂得其解围力。后普屡以兵攻三乡,各相拒,无所胜,乃退兵,先修祖父怨于宁州。方攻宁时,洪已奉调中原,其母集众目,人犒五金、京青布二,各守要害,贼不得入。后洪返,谓所予太重,责之金,诸族目悉解体。贼谍知,乘之入,洪走避抚仙湖孤山,州为残破。岁余,洪复故土,郁郁死。贼次攻石屏州,及沙土司等十三长官,悉服属之。志欲克维摩州南鲁白城,即大举。鲁白城在广南西南七日程,临安东南九日程,与交趾界,城天险,为白彝所踞。
名胜常曰:“进图中原,退守鲁白,吾无忧矣。”攻之三年,不能克。七年九月,忽病死。子福远,方九岁。妻万氏,多权略,威行远近。当事者姑以抚了局,酿祸至今,自临安以东、广西以南,不复知有明官矣!至今临安不敢一字指斥,旅人询及者,辄掩口相戒,府州文移,不过虚文。予过安庄,见为水西残破者,各各有同仇志,不惜为致命;而此方人人没齿无怨言,不意一妇人威略乃尔!
南包沙土司,抵蒙自县;北包弥勒州,抵广西府;东包维摩州,抵三乡县;西抵临安府;皆其横压之区。东唯三乡何天衢,西唯龙鹏龙在田,犹与抗斗,余皆闻风慑伏shè慑于威势而屈服。有司为之笼络,仕绅受其羁欤洙礴稚饧词芷淇刂普撸司拧M踟云粜票淮笕斯肚腋Ь郑俣绱耍⒖晌接腥撕酰》蜇铮谖笥弥苁啦悔媳至拢帽渖5笔敝挂嗽鹌涑伲舨咂浜笮АA俚幸姿也豢桑峋途写嗵跻印`岛酰〕⒂诙饔帽率氯绱耍欢牢髂弦鸵玻 �
滇游日记二
戊寅(公元1638年)八月初七日余作书投署府何别驾,求《广西府志》。是日其诞辰,不出堂,书不得达。入堂阅其四境图,见盘江自其南界西半入境,东北从东界之北而去,不标地名,无从知其何界也。
初八日何收书欲相见,以雨不往。
初九日余令顾仆辞何,不见;促其《志》,彼言即送至,而终不来。是日,复大雨不止。
初十日何言觅《志》无印就者,己复命杀青矣。是日午霁,始见黄菊大开。菊惟黄色,不大。又有西番菊。
广西府西界大山,高列如屏,直亘南去,曰草子山。西界即大麻子岭,从大龟来者。东界峻逼,而西界层叠,北有一石山,森罗于中,连络两界,曰发果山。东支南下者结为郡治;西支横属西界者,有水从穴涌出,甚巨,是为泸源,经西门大桥而为矣邦池之源者也。
通海从穴涌出,此海亦从穴涌出。
然此海南山复横截,仍入太守塘山穴中,尤为异也。广福僧言,此水入穴即从竹园村北龙潭出,未知果否?
恐龙潭自是锡冈业坞水,此未必合出也。
矣邦池俗名海子,又曰龙甸。
此泸江非广中泸江也。
泸江在南,而此水亦窃其名,不知何故。矣邦池之南,复有远山东西横属,则此中亦一南北中洼之坑,而水则去来皆透于穴矣。此郡山之最远者也。
发果山圆若贯珠,横列郡后。东下一支曰奇鹤峰,则学宫所托,西下一支曰铁龙峰,则万寿寺所倚;而郡城当其中环处。城之东北,亦有一小石峰在其中,曰秀山,上多突石,前可瞰湖,后可揽翠。城南濒湖,复突三峰:东即广福,曰灵龟山;中峰最小,曰文笔峰,建塔于上;而西峰横若翠焉。
即名翠屏。
此郡山之近者也。
秀山前有伏波将军庙,后殿为伏波像,前殿为郡守张继孟祠。
张,扶风人,以甲科守此。壬申为普酋困,城岌岌矣。张奋不顾身,固保城隍,普莫能破,城得仅存。先是张梦马伏波示以方略,后遂退贼。
二月终,亲莅息宰河招抚焉。
州人服其胆略,贼称为“舍命王”云。
新寺即万寿寺当发果西垂之南,其后山石嶙峋,为滇中所无。其寺南向,后倚峭峰,前临遥海,亦此中胜处。前有玉皇阁,东为城隍庙,但在城外。
泸源洞在城西北四里。新寺后山西尽,环坞而北,其中乱峰杂沓,缀以小石岫,皆削瓣骈枝,标青点翠。北环西转,而泸源之水,涌于下穴,泸源之洞,辟于层崖,有三洞焉。
上洞东南向,前有亭;下洞南向,在上洞西五十步,皆在前山之南崖。后洞在后山之北冈,其上如眢yuān干枯井。从井北坠穴而下二十步,底界而成脊,一穴东北下而小,一穴东南下而廓。此三洞之分向也。其中所入皆甚深,秉炬穿隘,屡起屡伏,乳柱纷错,不可穷诘焉。
十一日大霁。
上午出西门,过城隍庙、玉皇阁前。
西一里,转新寺西峰之嘴而北。
又北一里,见西壑涨水盈盈,而上洞在其西北矣。由岐路一里抵山下,历级游上洞。望洞西有寺,殿两重,入憩而瀹水为餐。余因由寺西观水洞。还寺中索炬,始知为洞有三,洞皆须火深入。
下午,强索得炬,而火为顾仆所灭,遍觅不可得。遥望一村,在隔水之南,涨莫能达,遂不得为深入计。聊一趋后洞之内,披其外扃jiōng门,还入下洞之底,探其中门而已。仍从旧路归,北入新寺,抵暮而返。
十二日早促何君《志》,犹曰即送至;坐寓待之,拟一至即行;已而竟日复不可得。
晚谓顾仆曰:“《志》现装钉,俟钉成帙,即来候也。”
余初以为广西郡人必悉盘江所出,遍征之,终无谙者。
其不知者,反谓西转弥勒,既属颠倒。其知者,第谓东北注罗平,经黄草坝下,即莫解所从矣。间有谓东南下广南,出田州,亦似揣摩之言,靡有确据也。此地至黄草坝,又东北四五日程。余欲从之,以此中淹留日久,迤西之行不可迟,姑留为归途之便。
广西府鹦鹉最多,皆三乡县所出,然止翠毛丹喙huì嘴,无五色之异。
三乡县,乃甲寅萧守所城。
维摩州,州有流官,只居郡城,不往州治。二处皆藉何天衢守之,以与普拒。
广福寺在郡城东二里,吉双乡在矣邦池之东南,与之对。
而弥勒州在郡西九十里。
《一统志》乃注寺在弥勒东九十里,乡为弥勒属,何耶?
岂当时郡无附郭,三州各抵其前为界,故以属之弥勒耶?然今大麻子哨西,何以又有分界之址也?
十三日中夜闻雷声,达旦而雨。初余欲行屡矣,而日复一日,待之若河清焉!
自省至临安,皆南行。自临安抵石屏州,皆西北。自临安抵阿迷,皆东北。自阿迷抵弥勒,皆北行。自弥勒抵广西府,皆东北。
十四日再令顾仆往促《志》,余束装寓中以待。乍雨乍霁。上午得回音,仍欲留至明晨云。乃携行李出西门,入玉皇阁。阁颇宏丽,中乃铜像,而两庑塑群仙像,极有生气,正殿四壁,画亦精工。遂过万寿寺,停行李于其右庑。饭后登寺左铁龙峰之脊,石骨棱棱,皆龙鳞象角也。
《志》又称为天马峰,以其形似也。既下,还寺中,见右庑之北有停枢焉,询之,乃吾乡徽郡游公柩也。游讳大勋,任广西三府。征普时,游率兵屯郡南海梢,以防寇之冲突。四年四月,普兵忽乘之,游竟没于阵。今其子现居其地,不得归,故停柩寺中。余为慨然。是晚,遇李如玉、杨善居诸君作醮jiào道场寺中,屡承斋饷。僧千松亦少解人意。是晚月颇朗。
十五日余入城探游君之子,令顾仆往促何君。
上午,出西门,游城隍庙。既返寺,寺中男妇进香者接踵。有吴锡尔者,亦以进香至,同杨善居索余文,各携之去,约抵暮驰还。抵午,顾仆回言:“何君以吏钉《志》久迟,扑数板,限下午即备,料不过期矣。”下午,何命堂书送《志》及程仪至,余作书谢之。
是晚为中秋,而晚云密布,既暮而大风怒吼。
僧设茶于正殿,遂餔餟búchùo吃喝而卧十六日雨意霏霏,不能阻余行色。而吴、杨文未至,令顾仆往索之。既饭,杨君携酒一樽,侑yoù佐吃以油饼熏凫,乃酌酒而携凫饼以行。从玉皇阁后循铁龙东麓而北,一里,登北山而上。一里逾其坳,即发果山之脊也,《志》又谓之九华山。盖东峰之南下者为奇鹤,为学宫所倚;西峰之南下者为铁龙,为万寿寺之脉;中环而南突于城中者,为钟秀山;其实一山也。
从岭上平行,又北三里,始见泸源洞在西,而山脊则自东界大山横度而西,属于西界,为郡城后倚。然泸源之水,穿其西穴而出,亦不得为过脉也。从岭北行,又五里而稍下,有哨在坞之南冈,曰平沙哨,郡城北之锁钥也。其东即紫微之后脉,犹屏列未尽;其西则连峰蜿蜒,北自师宗南下为阿卢山;界坞中之水,而中透泸源者也。由哨前北行坞中,六里,有溪自北而南,小石梁跨之,是为矣各桥。溪水发源于东西界分支处,由梁下西注南转,坞穷而南入穴,出于泸源之上流也。
又北六里,有村在西山之半,溪峡自东北来,路由西北上山。一里,蹑岭而上,二里,遂逾西界之脊,于是瞰西坞行。坞中水浸成壑,有村在其下;其西复有连山自北而南,与此界又相持成峡焉。
从岭上又北四里,乃西北下西峡中,一里抵麓。复循东麓北行十五里,复有连冈属两界之间,有数家倚其上,是为中火铺,有公馆焉,按《志》,师宗南四十里有额勒哨,当即此矣。饭,仍北行峡中。其内石峰四五,离立峥峥。峡西似有溪北下,路从峡东行,两界山复相持而北。坞中皆荒茅沮洳jùrù沼沼,直抵师宗,寂无片椽矣。
闻昔亦有村落,自普与诸彝出没莫禁,民皆避去,遂成荒径。广西李翁为余言:“师宗南四十里,寂无一人,皆因普乱,民不安居。
龟山督府今亦有普兵出没。路南之道亦梗不通。
一城之外,皆危境云。“龟山为秦土官寨。
其山最高,为弥勒东西山分脉处。
其西即北属陆凉,西属路南,为两州间道。向设督捕城,中渐废弛。秦土官为吊土官所杀,昂复为普所掳。今普兵不时出没其地,人不敢行,往路南澂chéng江者,反南迂弥勒,从北而向革泥关焉。益自广西郡城外,皆普氏所慑服。即城北诸村,小民稍温饱,辄坐派其赀以供,如违,即全家掳掠而去。故小民宁流离四方,不敢一鸣之有司,以有司不能保其命,而普之生杀立见也。北行二十里,经坞而西,从坞中度一桥,有小水自南而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