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懈怠。但庄太后毕竟一直深处内宫。此刻的她还不知晓如今满清的情势远比她想象中的要糟糕得多。
“恩,儿臣一定会向冯大学士等夫子好好学习治国之道。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顺治点了点头信誓旦旦的说道。看着儿子乖巧懂事的模样庄太后的眼中充满了慈祥与深情。只见她一把将顺治搂在了怀中,象一个普通母亲抚摩爱儿一般抚摩着年幼的皇帝,喃喃的说道:“额娘知道额娘的小福临总有一天会长成一个比雪鹰还勇敢,比猎豹还矫健的巴图鲁。”
难得一次感受到母亲温情的顺治连忙把头深深地埋在了母亲怀里。却听他一边蹭着母亲一边极其认真的发誓道:“到那时侯朕就会亲政。没人再敢欺负额娘和朕,就算是叔父摄政王也不行。朕还会率领大军扫平南京,打败那个叫孙露的妖女。”
第2节 鲁冀防线
在庄太后的一番苦口婆心的教导下顺治帝似乎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一场皇室婚姻的危机也就此得到了解决。与此同时蒙古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也已将顺治帝先前聘订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护送入京。在满清官员看来这场婚礼已是一切具备,只欠东风了。于是在卓礼克图亲王一行人抵达北京后的第三天,摄政王多尔衮便授权内务府和礼部制定了大婚诸礼仪和礼品清单。紫禁城中顿时呈现出了一派喜庆的节日气氛。
“呈纳彩礼!马十匹,玲珑鞍十副,甲胄十副,缎百正,布二百五,金茶筒一,银盆一……”太和殿上随着索尼响亮的禀报声,内务府官员将一匹匹布帛,一件件甲胄摆放在龙亭内,由銮仪卫校尉把龙亭抬到太和殿丹陛上,分左右停放,随带鞍辔的十匹文马也被依次排在丹陛下的两侧。明黄、大红、闪绿的绸缎顿时令原本庄严的太和殿满堂生辉。丹陛下那披红戴绿的文马更显得生气勃勃。如此丰盛的彩礼充分显示出了清庭对这次婚礼的重视。但与大臣们满脸红光的兴奋之情比起来龙椅上的顺治就显得有些如坐针毡了。说实话他还是第一次如此长时间的在龙椅上正襟危坐呢。
“吉时已到!”鸣赞官一声高喊终于解除了小皇帝身上的“缚咒”。大殿外立刻鸣鞭三响,韶乐大作。鼓乐声中,宣制官从殿左门人内,向站在东檐下等候的銮仪校尉以及授节大学士和王公大臣们高声宣读着:“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纳蒙古科尔沁国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后,命卿等持节前往皇后府邸行礼纳彩。”
于是正使持节下了丹陛,率内务府官员及校尉异龙亭下中阶,卫士牵文马随行,御仗前导,鼓乐齐鸣,从太和中门渐渐远去。此时的顺治也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忙不迭的在龙椅上活动起筋骨来。但一旁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冰冷而又严厉目光很快就让他老实了下去。不过顺治一想到自己过了今天就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强盛的自尊心让他立刻就摆出了一副九五之尊的模样。那种表情甚至还带上了一点幼稚的挑衅意味。
当然坐在龙椅旁的多尔衮是不会在乎皇帝耍的小孩子脾气。在他看来完成今天的婚礼就象是完成一桩公务一般。两个孩子拜了堂就意味着清庭与蒙古缔结了新的一轮联盟。这对目前的满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多尔衮急需漠南蒙古诸部的力量来帮其分担西北一线的压力。特别是盘踞在太行山中的姜镶部始终都是京畿的心腹大患。为此清军不得不增派更多的部队去剿灭那些无影去无踪的“流寇”。另一边却放任吴三桂等人在陕西日渐坐大。多尔衮倒并不在乎陕西的那点儿地方。能有一处同明军的缓冲地带对清军来说也算是好事。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多尔衮打心底里不相信那些投降的汉将。一个人可以为了高官厚禄背叛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族人。那他也可以为了同样的理由背叛你。可惜满州八旗人口本就不多,连年的征战更是使得满八旗的兵源开始捉襟见肘起来。如今唯一能让满州贵族放心而又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势力就只剩下了蒙古诸部。好在与蒙古的联姻一切还算顺利。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同漠南蒙古诸部的亲王也都答应会出兵助清。
暂时缓解了西线问题并不意味着多尔衮就此可以歇一口气。明军的主力这几年虽一直在经营西线。但其在山东一线的兵力对满清来说仍是一大威胁。特别是明军舰队在水上有着清军难以企及的优势。加之去年南明又在三个月内解决了盘踞四川的张献忠部后更是解除了其北伐的后顾之忧。清庭上下均坚信南方的那个妖女一定在私底下磨刀霍霍的准备北伐呢。因此清军各部在各自的防区也都忙着修筑公事严阵以待。可是出乎多尔衮意料的是都快一年过去了,明军除了派兵收复了汉中一带零散的土地外,就没有任何军事举动了。数个月来整个中原突然间变得异常的宁静。简直就象双方已经默认了目前的疆土一般。
面对中原诡异的战局多尔衮和他的幕僚们心里清楚这决不会是南明满足于目前疆土的表现。至于那个傲慢而又固执的女人更不会轻易的放弃北伐。是的,傲慢而又固执,这不单单是指孙露,更是指整个隆武王朝。满清的贵族们原本以为只会耍小聪明的汉人会满足于历史上北宋的势力范围。更会象南宋时一般偏安一隅。因此开封一战后清庭便一直想同南明达成和解,以求形成南北分治的新格局。毕竟那时侯南明正遭受水灾。在范文程等汉臣看来那是南北达成和谈的最佳良机。为此多尔衮在与范文程商讨之后,特地在挑选了几个在北方颇有名望的汉人名士出使南明妄图和谈。可是南明强硬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了满清上层的意料。对方不但拒不接待清庭的使节,甚至还同崇祯朝时一样拒绝承认满清是一个国家。
南明的这种强硬态度绝对是多尔衮等满清统治者们所始料未及的。按照南明方面的说法隆武朝就连“清”的前身“后金”都不与承认,认为那都是伪国号。至于满清世居的关外龙兴之地乃是大明朝的辽东都司。更有甚者那些汉人还翻出了陈年老帐声称爱新觉罗家族只是世袭建洲卫指挥使。当年是努尔哈赤起兵谋反窃取辽东的。从堂堂的大清国皇帝一下子跌到明朝的臣属。不仅连“汗”的头衔都没了,还被扣上了一顶“叛贼”的帽子。据说南明现在对清军的称呼也由以前的“辫子军”改成了“叛军”。如此种种怎能不让多尔衮等人暴跳如雷。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爱新觉罗家族何曾受到过如此的奇耻大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你孙露如此欺人,那我多尔衮便奉陪到底。在明知南明不会妥协后满清的上层反而是就此省了这份心,不再去考虑什么和谈不和谈的了。倒是冯铨、刘正宗等汉官对于隆武朝的强硬态度唏嘘不已。
孙露那女人究竟在想什么呢?那些个汉人又在耍什么阴谋呢?多铎他们在山东的“鲁翼防线”又准备得怎样了呢?太和殿上虽是鼓乐齐鸣热闹非凡,可身处其中的多尔衮却渐渐地走起神来。他的思绪似乎也象着音乐一般飘出了紫禁城,飘向了遥远的山东。
与此同时身处山东济南的豫亲王多铎虽不可能听到来自北京的渺渺仙乐。但他却能感受到多尔衮此刻一定同自己一样心系着眼前的“鲁翼防线”。“鲁翼防线”以济南府为中心,东起灵山卫、安东卫,西至怀庆府。清军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在这条与黄河成三十度角的弧型防线上建立起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要塞、兵站、桥头堡。有些是以原有的县城为基础改建而成的要塞,有些则是根据实际需要新建的。虽然对面的明军这几年也将不少城池该成了欧式的大炮要塞。但或许是因为明军的战略思想一直是以攻为主。所以始终没能形成“鲁翼防线”这般的要塞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清军在荷兰帮助下建成的这条“鲁翼防线”号称远东第一要塞群。揆一等荷兰军事顾问更是连声赞叹“鲁翼防线”为东方的奇迹。
以骑射起家的满清贵族们自然不会因为几个红毛夷的吹捧就轻易的接受这种陌生的要塞战。但随着清军与明军在山东拉锯战的展开。要塞加大炮的战法也开始越来越被双方统帅所接受了。正如在十五世纪的欧洲,火炮一开始使得堡垒很容易被攻陷。然而仅过了几十年优秀的建筑工程专家们很快就改进了要塞的形式,使之成为大炮要塞。于是要塞突然间变得难以攻陷了。要塞战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士兵、给养。现如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了华北平原上。明清双方在东线正是陷入了这种泥潭般的要塞战之中。而且相比之下做为攻方的明军在战斗中付出的代价往往要比清军大得多。于是要塞战便成了目前清军阻止明军步伐的唯一选择。想到这儿站在城头视察的多铎不由回头向一旁的揆一问道:“揆一将军,兖州要塞的那两门要塞炮铸造得怎样了?”
“王爷请放心。那两门大炮中的一门已经铸好了,很快就能运去兖州要塞。另一门大概还要花一些时间。”揆一连忙信誓旦旦的保证道。由于先前南明发现了巴达维亚同北京之间的秘密交易。清荷之间的军火路线也随着德川幕府的被“扁”就此被毁。如今清军只能自力更生铸造火炮了。但要塞炮的威力在于“口径的巨大”和“修长的身管比”。光是这两点就使得火炮的制造变成了一种灾难。加之满清的铸造水平本来就低下。因此虽有荷兰与传教士帮忙,满清火炮的成品率依然很低。
身位东线主帅的多铎当然也清楚其中的原由。但这已经是大清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对此多铎也只好点点头道:“关于火炮的事就拜托揆一将军了。将军若是还需要什么,尽管向本王开口吧。人力、火药、矿石…只要是本王能力所及一定满足将军的要求。”
“哦,王爷您给予我们的帮助已经够多的了。大清建成如此庞大的要塞群离不开您的功绩。王爷请相信我,现在的鲁翼防线比欧洲任何一条防线都要完美。按照你们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固若金汤。”揆一连忙奉承多铎道。他对于“鲁翼防线”的赞美倒不单单是在自夸自擂。在这些欧洲人看来愚昧的东方人能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建立起如此庞大的要塞群确实是个奇迹。更让揆一等人感到惊奇的是创造这个奇迹的既不是满清,也不是他们荷兰人。而是北方大地上千千万万的汉人老百姓。是他们在满清的皮鞭下一砖一瓦的造起了一个个牢固的要塞。也是他们用自己的血汗铸出了一门门泛着寒光的铁炮。这一切只是为了帮助侵略者阻挡自己的祖国。
“恩,鲁翼防线这些年的成绩朝廷是有目共睹的。这其中最功不可没的当属揆一将军你啊。凡是为我大清效力的人大清一定不会亏待他的。本王已经奏请圣上册封将军为我大清的亲王。”多铎一个劲的拉拢揆一道。
“能为大清帝国效力也是我的荣幸。”揆一潇洒的行了个礼。虽然现在的他已经被荷兰东印度公司除名。但在为满清效力的这几年揆一得到的财富却远远超出了他以前的收入。对于大清国的忠诚度自然是高了不少。
“揆一将军将军对我大清的忠心真是可昭日月啊。不过,南蛮子已经收复了四川解决了后顾之忧。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挥师北伐了。咱们也该早做准备才是。毕竟南蛮子的火炮比咱们多啊。”多铎望了望南方语重心长的说道。
“王爷不用担心。要塞战中大炮的射击目标不是士兵,而是石墙和大炮。明军要想把我们要塞中的所有大炮射哑,是件几乎作不到的事情。可不把要塞大炮打哑,任何密集形式的进攻,就意味着惨重的伤亡。因为大炮要塞是由许多个孤立的,又相互支援的‘棱堡’组成。对于步兵来说,就算他们冲过了火炮的射程,越过壕沟爬上城墙,仍然要同棱堡中的守军进行肉搏战。之前明军的几次失败的进攻已经证实了这一点。”面对多铎的担心揆一毫不在意的侃侃而谈道。不可否认荷兰人在要塞战上有着一套独特的军事理论。大炮加要塞的战术让荷兰这个小小的沼泽之国不但打败了西班牙获得了独立。更使其熬过了漫长的欧洲三十年宗教战争。可以说西班牙在尼德兰德的统治和军事优势,就是给大炮要塞摧毁的。
“不错,南蛮子好象也吃到了些苦头,这几个月都没什么动静了。”多铎一想起前几次明军的无功而返顿时觉得轻松了许多。当然他也清楚自己要进攻对方同样也会付出惨痛的代价。不过能保持现在这种对峙状态不正是满清上层所希望的吗。不过一想到目前山东平静得有些诡异的战事却让多铎又不禁皱了皱眉头喃喃自语道:“南蛮子这次真的就此死了心吗?”
第3节 登陆旅顺
当多尔衮与多铎还在揣测着孙露的军事意图时,他们绝没想到此时此刻明军的一只脚已经踏上了辽东半岛。其实不止是多尔衮、多铎等人,就连旅顺城中的老百姓至今也没搞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先是城外海湾突然冒出的数十艘军舰,再是从城北掩杀而至的大军。放眼望去这黑压压一片的大军以及一排黑洞洞的大炮早就将旅顺的守军吓得魂飞魄散了。这些是什么人?他们从哪儿来?犹如惊弓之鸟般的清军不知所措地看着城外这群凭空冒出来的天兵天将。比起锦州、营口等辽东重要港口来小小的旅顺口历来就不是辽东的主战场。清军在入关后这里的守军更是少得可怜。两门土炮数百名的守军如何能抵挡得住明军来势汹涌的进攻。于是在几声试探性的炮轰后明军便顺利的使这座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城池挂上了红底金龙旗。
“旅顺。恩,这地名取得好。当年太祖皇帝收复辽东时,也是乘船渡海在此登陆。至此一路风平浪静的收复了辽东。相信我们这次一定也能从此地重拾先人的荣誉。”城头之上看着一队队士兵快速的穿过长街黄得功朗声长笑道。
“是啊,能如此顺利的就占领旅顺城还真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我军从登陆到攻克旅顺竟然没遇到过一次象样的抵抗。真让人怀疑这里到底是不是鞑子的老巢呢。”此时的李定国同样又惊又喜的感叹道。之前指挥部也进行过多次沙盘推演以及实战演习。明军在登陆前可谓是设想了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然而实际登陆旅顺时却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李定国甚至都觉得隐约有些失落了。
“怎么?李师长很希望咱们一上岸就遇上数万鞑子的热烈欢迎吗?”看着李定国有些失望的表情黄得功不禁哈哈一笑打趣道。
“哦,这倒不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我军在辽东半岛的头一个桥头堡当然是好事。我只是觉得叛军在此地的防守未免也太疏漏了。一个如此重要的港口竟然只布置了如此少量的守军。未免也太儿戏了吧?”李定国脱口而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这个只能说是鞑子没想到我们会从海上攻其老巢吧。李将军在加入我军之前也从未想到可以直接从海上进攻辽东吧。”黄得功微微一笑道。其实他本人在第一次接触到振虎行动计划时也曾惊讶不已。甚至在登陆的前一刻都在担心有意外发生。毕竟登陆战的先期总是最混乱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参谋部提供的情报所言非虚,满清确已外强中干。辽东虽是鞑子的老巢却同样也是鞑子的软肋。
“是啊。当初我听到首相大人的计划时也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啊。没想到咱们现在还真这么干了。”吃惊归吃惊,可一想到自己现在已经踏上了辽东的黑土地。甚至在不久之后就能兵指盛京直捣黄龙。一种莫名的振奋在李定国心中油然而生。只见他兴奋的一个抱拳高声请战道:“军长,我们既然已顺利取得了旅顺口。那我部集合完毕后是否即刻起程与刘师长他们回合啊。”
“不。李师长你部当务之急应在旅顺先建立桥头堡以接应后续部队的登陆。我们虽已”黄得功摇了摇头果断的命令道。
“军长,属下倒认为我军现在还是应该趁着叛军还未来得极反应之机,迅速向整个辽东半岛进军。在旅顺只留一个团左右的兵力负责接应后续的登陆部队就行。”一直低头沉思的参谋长阎应元突然进言道。
“哦,阎参谋何以见得?按参谋部事先制定的计划我们第一批登陆部队的理应先完成旅顺口的工事并接应第二梯队啊。”一旁的监军梁权可侧头连忙向阎应元提醒道。
“梁监军,总参谋部下达给我们的是‘训令’而不是‘命令’。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实际战况由我们临机处置的。”却听阎应元冷静而又果断的解释起来:“兵归神速,以奇制胜是我军这次行动的宗旨。至少我们现在还不能肯定辽东的叛军是否真的象参谋部情报所言那样只有二万余人。而旅顺口也并不是辽东真正的重镇。之后我军还有营口、锦州乃至盛京沈阳等众多关外重镇要塞要攻克。万一在我军攻克这些关外重镇前,关内的叛军先得到消息入关增援的话。那到时候我军的进攻将受到极大的阻碍。”
“阎参谋说得是啊。攻城掠地,行军打仗士气是最重要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占领敌方重镇要塞,不但能打击叛军的士气,更能鼓舞我军将士的士气。机不可失,请军长三思啊。”正当李定国等人想进一步请命时。几个明军战士突然架着一个头领模样的清军上城头报告道:“报告军长,刚才四十一旅接手城中防务时搜查出到一个叛军头领。”
“哦?就是他吗?”黄得功上下打量了一番那人后沉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居何职?”
“快说!”旁边的战士挥舞着刺刀跟着威吓道。
“将…将军…饶…饶命,饶命啊!”早已吓得屁滚尿流的那个清军头领,一边作揖一边乞命道:“小…小人刘贵。是…是这里的守备。”
“守备?那你就是这里的守将咯?那城中原有多少守军?你若老实回答,我们就不杀俘。”黄得功傲然保证道。
“回…回将军,小的确是旅顺守将,城中上下原…原有守军200百来人。”或许是得到了黄得功的许诺刘贵顿时觉得安心了不少,连说话也变得利索了起来。
“胡说!旅顺乃是辽东海防重镇。城中怎么可能才留有200守军。该不会是你们存心设计什么圈套想算计咱们吧!”李定国怒目一瞪,故意厉声向那刘贵呵斥道。
“将军息怒,息…怒。小的就算有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算计您那。”刘贵犹如捣蒜般连连磕头求饶道。
“好了,好了。你老老实实的回答本将军。为何旅顺守军会如此少?你们在整个辽东的驻军分布又如何?”黄得功朝李定国使了个眼色后又宽声安慰道。
“是,是。小的一定照实说,照实说。”刘贵象是抓住了根救命稻草,随即献媚着回答道:“回将军,大清朝在关外分别设有盛京将军府(驻今辽宁沈阳)、宁古塔将军府(驻今黑龙江宁安)和黑龙江将军府(驻今黑龙江爱辉)统辖各镇。”
“什么大清朝!那是伪国号。你们就是一帮犯上作乱的叛贼!”梁权可狠狠瞪了一眼纠正道。
听梁权可这么一喝刘贵心中的疑惑就更深了。虽然不知道大清朝什么时候成了伪国号,更不清楚自己算是哪儿一国的叛贼。不过现在的他可不敢得罪眼前的这群凶神恶煞。于是他连忙附和着回答:“是,是,是反贼。咱旅顺口就隶属于盛京将军府管辖。以前也算是个热闹的港口。不过自从摄政王带着大军入关后,关外的老百姓大多都拖家带口着一起入关讨生活去了。您说这关外的冰天雪地怎及得上中原的花花世界呢?能跑的当然都跑去中原了。如今留在关外的就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和深山老林里的野人了。加上这些年中原战事不断,辽东的驻军差不多都被调去了关内。这几年城里的驻军自然是越来越少。若不是几位天兵天将突然从天而降。咱这旅顺口也差不多都给人忘了。”
听完刘贵的一番唠叨后黄得功等人不禁面面相窥起来。刘贵提供的情况与总参谋部的情报基本吻合。如果他所言非虚那现在的明军确实可以放心的向辽东腹地挺进了。却见此时的黄得功沉吟了一下又进一步问道:“那如今盛京将军府由谁统帅?又有多少人马驻扎?”
“回将军,如今驻守盛京的乃是镶白旗的苏克萨哈将军。至于盛京到底有多少人马,小的就真的不知道了。”刘贵苦着脸回道。
“不知道?你小子该不会是想隐瞒什么吧!”李定国一把楸起刘贵大声吼道。
“不,不,小的,小的真的不知道啊。小…小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守备啊。”刘贵哭丧着脸一个劲的比划道。
“李师长放了他吧。看来他也只知道这些了。”黄得功撇了刘贵一眼,朝李定国挥了挥手道。李定国见状这才将刘贵一把推倒在地,鄙视的问道:“你是汉人吧?怎么给鞑子做起了狗!还留起了这么条猪尾巴!”
“小的,小的是汉人。可谁叫辽东是满人的天下呢。只要留了辫子汉人、满人在辽东还不都一样吗。”爬在地上的刘贵不由老脸一红支支吾吾的解释起来。可一想起这几个人说的是汉语且来势汹汹刘贵不禁又好奇的抬头问道:“就…就不知几位将军是哪国人?”
刘贵的提问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逗乐了。难道搞了半天他们连自己的身份都没搞清楚吗。还傻傻的问自个儿是哪一国人。强忍着笑意的阎应元不由蹲下来向刘贵解释道:“我们是大明朝的军队。是来收复辽东,解救辽东百姓的。”
“将军,您说笑了吧。小的以前是金州卫的千户,好歹以前也给大明朝卖过命的。这大明朝的兵勇绝不是穿成你们这样的。哪儿有这么好的衣裳,这么多火铳啊。那时三九严寒天咱们辽东的弟兄还穿着单衣呢。更别说火铳这玩意儿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用的。”刘贵惊讶的嚷嚷道。其实不止是刘贵,包括旅顺城里的老百姓也没意识到占领城市的是明军。因为无论是从装束上,装备上,还是从纪律上,人们都很难将眼前的这支人马同以前的明军联系起来。
“我们确实是大明朝派来的,来收复辽东。我就是以前开原的黄闯子。”黄得功点头肯道。虽然离开了辽东多年但他始终是出自这片土地的。面对如今辽东荒凉的面目以及辽东百姓木纳的表情。黄得功打心眼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
“黄闯子?你是黄得功黄总兵!这么说大明朝真的又打回来了啊?”刘贵惊讶的叫道。眼见周围众人严肃的表情他这次真的相信大明朝又回来了。可他的表情却依然木纳得很,丝毫没有欢迎同族解放者的兴奋。过了半晌才反映过来的刘贵连忙朝众人信誓旦旦的保证道:“我该死,我有罪。刘贵我先前鬼迷了心窍才会投靠了鞑子。从今天起我一定效忠于大明朝。”
可是黄得功却不耐烦的朝一旁的战士挥了挥手,示意将此人给“请”下去。眼见着刘贵被士兵架下城楼的背影阎应元感慨颇声的长叹道:“咳,看来辽东百姓受鞑子统治时间太长了。他们似乎并不为我们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啊。”
阎应元的感慨无疑是道出了众人登陆后心中出现的阴影。就象阎应元所说的那样明军在登陆辽东半岛后并没有受到想象中的热烈迎接。老百姓在面对他们这群“解放者”时流露出的大多是疑惑和木纳的表情。难道真的才过了几年的时间这里的人们就忘记了大明朝了吗?正当众人疑惑不已时,却听黄得功果断的开口道:“无论辽东老百姓还认不认大明朝。我们都必须完成这次的任务。记住辽东的战果将直接关系到中原的战事。诸位还是放弃不必要的杂念,专心于辽东的战事吧。”
“是!”众人立刻收起心思异口同声的喝道。
“恩,不错。这才象是咱们远征军的气势。阎参谋长把地图拿来,咱们商讨一下下步的计划。”黄得功满意的点点头向阎应元命令道。
“是,军长。诸位请看。目前我军第十五师已经顺利登陆金州卫,并占领旅顺口以及其外围的大孤山、小孤山。而刘师长的第十骑兵师也已在金州貔子窝登陆。就此我军已经完成了振虎行动的第一阶段。按照总参谋部的指示振虎行动的第二阶段便是配合第二舰队水路并进攻占营口!”阎应元指着地图上浑河入海口上的一个小红点道:“我和李将军的意见一样。认为我军该即可北上与第十师回合攻取营口。如若我军能在叛军得到消息前占领营口。便可趁此机会迅速逆流而上攻其老巢盛京了。”
“好!就照阎参谋长和李师长的意见办。李师长你部留下一个团四门大炮为后应以接应后续的登陆部队。并负责监视整个四周海域。其余各部随我等即可起程。目标——营口!”
“得令!”
隆武五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明第四军团顺利登陆辽东半岛占领旅顺港。之后又连下金州、盖州诸镇。并于二十日进抵营口外围的黄土岭。与此同时明第二舰队也于十八日穿越渤海海峡进入辽东湾。至此,明军历时三年预谋的振虎行动终于拉开了序幕。
第4节 燃烧的营口
滚滚的浓烟遮蔽了红日,隆隆的轰鸣掩盖了撕杀声。营口要塞上清军仅有的十二门大炮此刻均已通体炽热似乎立刻就要爆炸一般。炮台旁原本高耸的望楼此刻已然化为了废墟,到处是残砖断瓦。炸得血肉模糊的尸体被草草的堆在了一旁,渗出的鲜血很快就在瓦砾间积成了一个个赤红色的小水洼。然而炮台上还活着的兵勇似乎并没有在意这些。他们搬运着一箱箱炮弹,一包包火药漠然地跨过了同伴的尸体。已然杀红了眼的炮手更是专心致志地重复着清炮膛、添弹药、点火的机械程序。豆大的汗珠子从被熏黑的脸颊上滴落在通红的炮身上立刻就化成了一缕清烟。
此刻手持宝刀,矗立在炮台上的富拉克塔看着眼前的种种一切不由悲从心生。在他西面的海湾上是十艘气势汹汹的战舰。在他的东南方是从天而降的数万明军。虽然战斗已经持续了一天一夜可富拉克塔至今还没弄清楚这支大军究竟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在他的影象当中此时的明军应该还在中原的南方同摄政王的大军对峙才是。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明军突然合围营口。当然富拉克塔之前也不是没有得到预兆。其实关于金州卫出现不明身份人马的消息早在两天前就传到了营口。可是身为固山额真的富拉克塔当时却并没在意这个消息。毕竟在那时侯若是有谁说明军会从江南直接进攻辽东,定会被人当作疯子看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千里之外的明军总参谋部偏偏就是制定了这么一个“疯狂”的计划。
因此当富拉克塔意识到问题严重时,明军则早已兵临城下将整个营口要塞围得水泄不通了。之后已经五、六年没有经历战事的营口要塞便迎来了它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一次考验。一时间数以百计的炮弹一股脑儿的就全都投在了营口要塞上。特别是海面战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