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吴三桂应了一声后举起了单筒望远镜朝少年所指的方向观望起来。或许是风雪影响了他的视线吴三桂除了看见几个模糊的影象外就再也没看清什么了。于是他放下了望远镜回头朝少年问道:“应雄,搞清楚对方有多少人马吗?”
“回父亲,对方营盘扎得紧,这几天风雪又大派出去的探子到现在都还没回来。不过父亲放心再没消息的话孩儿就亲自带人马前去打探。孩儿也想见识见识赤旗军究竟是何等货色。”吴应雄一个抱拳请命道。
“不,应雄你这段时间就给我乖乖的待在城里不准出去。至于打探军情的事就交给马将军他们去办。”吴三桂二话不说就给吴应雄泼了盆冷水。
“可是父亲,孩儿…”
“这事就这么定了。你就给我留在城中同你杨世叔一起负责修补城墙工事。你这小子要学的东西还多得很呢。”吴三桂打断了儿子请命。
“是,父亲。”眼见不能说服父亲吴应雄只好耷拉着脑袋抱拳令命道。吴三桂并没在意儿子的失望只见他回头朝着身后的部将们吩咐道:“马宝。”
“末将在!”
“命你速带小队人马严密监视严家村。务必探听清楚对方的番号及人数。一有动静马上来报。”
“遵命!”
“杨坤、郭云龙”
“末将在!”杨坤和郭云龙一个箭步出列领命道。
“从今日起你二人分别负责城南和城北的防务。要仔细检查各处城墙是否牢固,各处机关是否完好。特别是南北两门的水关一定要检查仔细。从今日起禁闭城门严查进城人的身份。没有本王的命令不许任何人出城。另外强粮仓和火药库等要处要加派人手严加看管。各个炮台要将炮膛清理干净随时做好待命准备。”
“遵命!”
“其他各部将回营后要严加操练手下人马。各司其职,不得懈怠,违令者军法处置!”
“遵命!”众将领异口同声的领命道。
看着自己手下精神抖擞的模样吴三桂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手下的将领们不是没见识过明军火枪火炮的威力。但他们依然相信关宁铁骑的实力,相信吴大将军的选择。这些人都是同吴三桂一起同过生死的患难兄弟。无论是入关也好,投靠满清也好对于吴三桂的决定这些部将们总是无条件的服从。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陕西、无论是投靠清军还是明军他们忠于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前的吴大将军。对于部将们的忠诚吴三桂很是欣慰。不过他自己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对手。虽然他并不希望同明军现在就交火。但以目前的情势来看战与不战已由不得他了。却见吴三桂思量了一下问道:“马宝有张家玉部主力的消息吗?”
“回王爷,据探子来报这张蛮子已经带着大队人马进入了商洛城。看来他打算将老营就设在商洛。”副将马宝恭敬的回答道。
“哦?张蛮子亲自到商洛了?好嘛,既然人家已经找上门了咱们就更要早做准备才行。”吴三桂冷哼一声道。张家玉的名号如今在中原可谓是如雷贯耳。出道才四年风头就已经盖过了吴三桂等宿将。成为仅次于孙露让清庭上下切齿痛恨的二号人物。按照习惯凡是善战的明军将领清军总会送上一顶“蛮子”的帽子。张家玉当然也不能幸免。不过吴三桂可不管满人的这种黑色幽默。他所感兴趣的是张家玉这个人。在吴三桂看来这位年仅36岁名将有兵有权又有威望本该拥有比现在更高的地位才是。要说是忠于皇室还勉强能让人理解。可张家玉肯屈居于孙露这样一个女子之下就让吴三桂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真的象外界传闻的那样孙露拥有绝代尤物般的魅力能迷惑男子为其卖命?想到这儿吴三桂不禁咽了口口水眯起了色咪咪的眼睛。
“王爷。王爷?”马宝的声音硬是将吴三桂从意淫中给拉回了现实。发现自己走神的吴三桂连忙咳嗽了两声又换做了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问道:“还有什么事吗?”
“回王爷,据悉山西布政使王元魁协同几个文官联名上书参了王爷本。说王爷纵容部将劫掠乡里,买卖官位。”马宝低声禀报道。
“哼,王元魁那个老王八蛋要他多嘴。没有弟兄们在这里替他挡着他早被赤旗军逮去点天灯了。”郭云龙听罢头一个跳起来叫骂道。其他几员部将也跟着骂骂咧咧起来。可吴三桂却显得镇定得很。只见他眉头微微一皱问道:“这事洪承踌知道吗?”
“回王爷,最后就是洪大人把那份折子给扣了下来。不过京城那边应该还是得到些风声了。”
“恩,算洪承踌这次聪明。哈哈,就凭那些货色想打老子的小报告还嫩着些。”吴三桂听罢朗声大笑道。他在陕西的所作所为都是得到多尔衮默认的。就算是英亲王阿济格都要让自己三分。更何况是这些酸儒。
“那王爷您看这件事该如何处理?”马宝小心翼翼的问道。
“该征的粮照征不误,该抓的壮丁也照抓不误。告诉胡守亮让他下次去山西‘打草谷’时给我把王元魁那老小子的左耳朵带回来。让他好好记住关中到底谁说了算!”吴三桂一脸煞气的命令道。
不错,他吴三桂现在就是陕西无冕的土皇帝。以他的人马和实力多尔衮在军事上是不得不仰仗他的。所以才会默认他在陕西的种种作为。吴三桂心里更清楚若是换做在南明自己现在恐怕就没那么风光了。从南方传来的消息看孙露那女人不但剥夺了各巡抚、总督的兵权。更是将南明原有的军队拆得连骨头都不剩。黄得功、秦良玉、郑芝龙等老将在她面前丝毫不敢有所造次。若是自己现在投靠南明估计结局比他们也好不到哪儿去。俗话说得好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只要有兵有权有地还怕在这乱世当中混不出个名堂来吗?想到这儿吴三桂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与此同时飘飘扬扬的大雪也将商洛城裹上了一身银装。街道上老百姓们象往常一样起早贪黑地忙着自己的生计。只有偶尔从街道上巡逻而过的一小队士兵以及城头上飘舞的军旗显示出这里是明军第二军团的司令部。此刻位于城东的明军校场上张家玉正负手站在高高的土台上看着底下战士们认真操练。校场上不时的回荡着战士们练习拼刺刀的喊杀声。他们口中呼出热气很快就凝结成白白的雾气。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雪花落在张家玉墨绿色的军装上象是披肩一般薄薄的积了一层。
张家玉喜欢这样的感觉。在加入义勇军的第一天起他就坚持每天到校场观看士兵们晨练。从炎热潮湿的岭南到寒冷干燥的关中张家玉从未间断过他的这一习惯。看着一支队伍在自己的手中渐渐成熟起来是一件让人愉悦的事情。况且这也能让张家玉同底下的战士更亲近。就在此时参谋长甄旭升匆匆的跑了过来敬了个军礼后将一份公文递给张家玉道:“报告军长,这是徐州送来的公函。”
张家玉回了个军礼顺手打开公文问道:“是什么时候送来的?”
“回军长,今天早晨卯时左右送来的。怎么军长出什么事了吗?”甄旭升关切的问道。这几个月几乎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密切关注着徐州城的态势。对于徐州传来的公文更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只是普通的公函罢了。看来是送迟了。”张家玉上下扫了一眼后将公文递还给他道。甄旭升连忙接过公文看了看底下标注的日期后不由会心一笑道:“是啊。真的是送迟了两天。”
一旁的张家玉眼见甄旭升大松一口气的模样他不禁打趣道:“旭升,这可不象你的风格啊。以前公文迟来一日我们的甄参谋长不暴跳如雷才怪呢。今天怎么突然转性子。”
“这几天风雪大得很公文晚来一两日也正常得很。”甄旭升一边收起公文一边敷衍着说道。然而张家玉却抬头望着有些阴霾的天空突然开口道:“旭升,你也很担心吧?”
“恩?”被张家玉这么一问甄旭升不由楞了一下。却见张家玉回头重复道:“我是说你也很担心孙首相的安危吧?”
“是啊,现在都已经是十二月了。快临盆了吧。真是的,比自己做爹时都激动。”甄旭升低下头不好意思的扰扰头道。续而他又担心的问道:“军长,你说首相大人这次真的不会有事吧。毕竟是临盆这样的大事。因为过不了这关最后出事女子可不少啊。要是那样的话…”甄旭升说到这儿突然打住就不敢再问下去了。
张家玉知道甄旭升是想问要是那样的话军队将何去何从?而自己这几个月来何尝也不是这么扪心自问过。张家玉虽是儒生出身但他对政治上的事却很少过问。作为军队的统帅他始终克守着不干政的承诺。他也不想因为政治上的明争暗斗影响到自己在军事上的判断。毕竟在张家玉心目中早日驱除靼虏收复河山才是目前朝廷的首要目标。而孙露在军事上也确实给予了张家玉比其他将领更大的自主权。
孙露信任张家玉,同样的张家玉也信任孙露。作为一个受过几十年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张家玉在心底里对皇帝忠诚是不容质疑的。虽然孙露在南京做了不少违背君臣之道的事。但这几年孙露改军制、建军校、编制军队条例、培养下级军官、削弱各地军阀的军权等等一系列的军队改革。就是为了削弱军队对主帅的倚赖,加强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消除军阀割据的隐患。在张家玉看来作为一个军阀出身的权臣孙露这么做其实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她自己的实力。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无私表现张家玉才始终坚信孙露同自己一样忠于这个国家,忠于大明的皇室。只不过孙露使用的方法偏激了一些罢了。
但无论孙露怎么做要想在短时间里消除军中的山头主义都是困难的。就算旧的军阀被拆散新的派系又会出现。连张家玉自己在第二军团中都享有绝对的支配权。手下的将领就算被调去其他军团但在其他人眼中依然是“张系将领”。然而孙露对军队的重要性却恰恰体现在了军队的派系问题上。因为作为兵部尚书,陆、海总司令的孙露是现在隆武朝中唯一能压制住所有将领、军阀的实权人物。这一点就算是隆武帝本人恐怕都很难做到。包括张家玉在内的其他武将文臣就更加没这个威望了。
而弘光朝的教训至今还历历在目。就算是大明正统的弘光皇帝;就算是为官清正的史督师;就算是德高望重的世袭勋臣都压制不了“江北四镇”、左良玉以及郑芝龙等军阀。这些个军阀为了一己私利畏敌不前,互相拆台几乎就此断送了大明的江山。很难想象如果孙露现在真的撒手而去整个明朝军队是否会象弘光朝时一样再次四分五裂。这是张家玉决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也是史可法等内阁大臣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但作为主帅的张家玉还是不得不在心里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却听他沉吟了一声向甄旭升坚定的说道:“旭升,就象孙首相以前交代的无论发生什么事军队都只忠于国家。我们记住这点就行了。”
第21节 徐州雪夜(上)
与关中连续数日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不同。远在千里之外的徐州城直到腊月初二才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这雪不大淅淅沥沥的下了一天一夜才勉强在地上积起了薄薄一层积雪。暖阁中窗户微微开着。底下的小铜炉上正煮着一壶茶。偶尔飘落进暖阁的雪花一粘上铜壶就立刻化做了一缕水气。一旁的孙露倚在白狐毛铺就的软榻上静静的翻阅着一本蓝色封皮的图书。随着预产期的临近痉挛与阵痛的次数也开始频繁起来。这几日孙露更多的时候是待在这间暖阁中看书打发时间。只见她时而紧缩眉头时而又会心一笑。引得一旁负责警卫的博洛也忍不住好奇地偷偷瞥了几眼那书。
“怎么博洛将军对这书也很感兴趣吗?”孙露忽然抬头饶有兴趣的向博洛问道。这几日除了看书,找人聊天也成了孙露一大乐趣。其中又以与博洛聊天最轻松。因为她发现这个性格直爽的东北男人有时就象孩子般好奇。眼见又被孙露点名博洛连忙收回了目光酸溜溜的说道:“你们汉人写的书我可看不懂。”
“这不是汉人写的书。而是萨阿德阿尔丁父子撰写的奥斯曼帝国通史名为《历史之皇冠》。我让礼部的翻译官和几个传教士一起将这本书翻译成了中文。为的是让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伊斯兰世界。”孙露指着书的封面微笑着解释道。或许是欧美国家在后世占有强势地位的原因。孙露在后世所接触到的世界史几乎就是一部欧洲史。涉及亚、非、美等其他大陆的历史往往只有零星的几页东西。17世纪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更是成了主角中的主角。若不是孙露自己是中国人的话。估计她对这个时期东亚的历史同样也是知之甚少。而17世纪的伊斯兰世界对孙露来说就是象蒙着面纱的伊斯兰女子一般神秘莫测。
博洛对于这个世界的映象还只是停留在东亚的一隅之上。遥远印度洋上的奥斯曼帝国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虽然有些好奇但博洛依然以不敢兴趣的口吻应道:“那个奥斯曼帝国一定水草丰富吧?”
“也算不上水草丰富、土地肥沃。不过奥斯曼帝国更是跨亚,非,欧三洲。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南高加索,库尔德斯坦,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及北非。是伊斯兰世界最大的国家。那可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国度啊。充满了黄金、珠宝、香料以及美女。还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孙露指着书上的地图讲解。
被孙露三言二语这么一说博洛终于忍不住好奇的看着那地图问道:“那个叫什么奥斯曼的国家很大吗?有中原大吗?”
眼见博洛再次上钩孙露猛的把书一合狡诘的一笑道:“和现在大明的疆土差不多吧。不过等大明收复了黄河以北的疆土再加上你老家辽东。那我们的疆域就是奥斯曼帝国的一倍多。”
“那就恭喜首相大人又有新目标了?”发现自己又被耍了的博洛没好气的拱拱手道。在同孙露交谈过几次后博洛发现同她争辩辽东的归属问题简直是徒劳。按照孙露的说法就连捕鱼儿海子也该是明朝的领土。这女人对疆土的野心着实大得很。
然而孙露这次却没有象上几次那般自信的发誓要到贝加尔湖畔赏雪。而是抬头望着窗外的飘雪喃喃自语道:“那里的民族可不是能被轻易征服的。他们骁勇善战且拥有不逊于中华文明的伊斯兰文明。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要了解那些国家了解他们文明。这样才能分清楚谁是我们的盟友。谁又是我们的敌人。”
孙露说罢回头看了看博洛。只见他正困惑的看着自己。于是孙露晦涩的一笑道:“或许我的有些话你不能理解。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拥有同样的肤色同样的外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都接受华夏文明的熏陶。在其他国家眼中没有汉人、满人之分。我们都一样都是中国人。”
博洛确实搞不清楚孙露究竟在想些什么。眼前这个女子简直太特殊了。有时他都会怀疑孙露到底是不是汉人。就象博洛知道其他汉人私底下藐视的称他为蛮子、鞑靼。但对于被汉人视为异类他并不在意。本来汉人在对待异族时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傲慢姿态。可孙露却会说出“我们都一样都是中国人”这样的话语。偏偏这话从她口中说出还是那么的自然。真是的!再这样下去自己可真的要被这女人完全收买了。博洛在心中苦笑着想道。
“扑通”一声声响猛地打断了博洛的思绪。他连忙回头一看只见孙露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额头上也渗出了豆大的汗珠。她的双手慌乱的捂着自己的肚子,而那本《历史之皇冠》则早已跌在了地上。难以言喻的疼痛使孙露发出了一阵阵痛苦的呻吟声。面对这突如起来的变化一个侍女连忙上去扶住了孙露并为她擦去额头上的冷汗。另一侍女则慌忙的跑去叫大夫了。一阵又一阵的阵痛使得孙露的身体不禁痉挛起来。尖锐的喊叫声穿透了庭院。
博洛不知所措的站在那里看着象一条白蛇般不停的扭动着的孙露。突然他发现整间暖阁之中竟然只剩下了孙露、侍女和他三人。暖阁内外早就乱成了一片。一个声音不断在博洛脑中反复叨念着。这女人是大清最大的敌人。她的手上粘满了八旗子弟的鲜血。以后会有更多的族人死在她的手上。杀了她,杀了她!趁她现在没有反抗能力时杀了她。这样大清就能入主中原。你也能洗刷作为皇族被俘的耻辱。杀了她,杀了她!
博洛咽了口口水鬼使神差般的将手慢慢的移向了自己的配刀。可就在这时孙露突然抬头望向了博洛。那双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此刻更是笼上了一层湿润的光泽。只见她艰难的伸出手,张着嘴巴好不容易的用那已经沙哑的声线开口道:“帮…帮…帮帮我。请…请…”
孙露话未说完她那臃肿的身子就一下子从软榻上滑了下来。说是迟那时快只见博洛一个箭步上前一把将孙露扶住。又将她扶回了软榻。就在这时刚才出去的侍女也带着李凤儿和几个大夫匆匆的赶回了暖阁。众人连忙鱼贯而入将孙露围在了中间又是把脉,又是观色的。而博洛因为是男人理所当然的被请出了暖阁。
有些魂不守慑的博洛来到院子中央楞楞的看着自己的双手。自己刚才究竟在做什么?!竟然没有拔刀而是冲上去扶了孙露一把。难道自己真的已经被那女人收买了吗。博洛不禁回头望了望身后的暖阁。只见此时暖阁外已经围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除产婆和大夫其他闲杂人等均不允许入内。就在博洛为自己刚才的举动矛盾不已时。他却没注意到此刻不大的院落中有数双眼睛正密切的关注着暖阁内的情况。
傍晚徐州城的雪忽然大了起来。原本摆摊的小贩们不得已早早的收了摊子。可大街上巡逻的士兵却突然多了起来。就连城门都比平时早关了半个时辰。面对这种架势城中百姓不但纷纷禁闭窗门更不敢随意的上街行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异样的气氛。
此刻在徐州城西南角的一处大宅子中王霖生、贾敏则同几个衣着华丽的乡绅商贾们焦急地等待着从首相府传出的消息。大厅中虽然没点暖炉可几乎所有的人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这些人在一个多月前就赶到了徐州城。首相府传出的没一份消息都牵动着众人的心绪。却见贾敏则焦虑不安地来回走了几步后厉声向跪在地上的一个仆从问道:“你能肯定会长今天就临盆?”
“回贾老爷,此事千真万确。是首相府中的内线刚刚传来的消息。”
“不是说离临盆的日子还有十天左右吗?怎么突然提前了。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一个乡绅模样的中年人担心的开口问道。那架势恐怕他老婆生娃娃时他都没这么心急过。
“回潘老爷,据说是突然阵痛了起来连大夫都没想到会这么快。不过,临盆的日子很难算得准。”那仆从恭敬的解释道。
“那首相府里现在情况如何。会长现在的情况怎样?”贾敏则一皱眉头问道。
“回贾老爷,这首相府里戒备森严那产房更是闲杂人等不得接近。小的们到现在还没新的消息传出。”仆从唯唯诺诺的回答道。
“那你还给我赖在这儿干嘛。还不快给我打听去!”贾敏则一脚揣倒了那仆从骂道。
“是,是。小的这就去。这就去。”仆从吓得连滚带爬着退出了大厅。却见贾敏则啐了口唾沫叫骂道:“真是群废物!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好了,好了。贾会长啊,你就安心的坐下来喝杯茶消消火。这天要下雨,娃娃要落地。你是急也急不来的。不如静下心来静观其变得好。”坐在太师椅上的王霖生品了口茶从容的开口道。
“你能静得下心。我可静不下心。万一会长出事我等也要早做准备才行!”贾敏则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嚷嚷道。贾敏则所谓的早做准备其实指的就是万一孙露出事众商会的走向问题。众所周知孙露不但是隆武朝的首相更是香江商会的总会长。势力遍部整个中原及南洋的香江商会是由孙露一手建立起来。从经营方式到经营理念无不烙着那女人的印记。而香江商会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靠的正是孙露以商资军,以军夺权,以权助商的运做方式。如果没了孙露这位首相大人站在背后香江商会就将失去它最有力的后台。商会如何找到新的靠山。又有谁能接替孙露继承如此庞大的商会。
“贾会长所言极是。听说那些广东佬早就已经蠢蠢欲动了。两个月前陈文豹和杨开泰还亲自从南洋调了五名高级干部来江南。摆明了想全盘接手江南的事务。”一个年长一些的商人提着嗓子道。
“这我早知道了。那两个老家伙是在为他们的儿子女婿铺路呢。哼,想得美。胃口不小就怕他没这个能耐!”贾敏则冷哼道。现在在新安一系的财阀中唯一有威望和实力接替孙露出任总会长之职的就只有南洋的陈家明了。可新安一系的财阀虽然拥有大笔的财富但他们大多只的商贾或海贼出身。身份和社会地位都不高。与之相对应的江南一系财阀则以儒商居多。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有缙绅的背景,有些人本身还拥有功名。这种传统的身份优势也使得江南财阀在心理上始终看不起爆发户般的闽粤财阀。更何况陈家明还不象孙露那样拥有兵权。贾敏则等人当然不会接受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子来做总会长。在他们看来这会长一职一定要让一个德高望重者接任。
“敏则啊,孙会长现在只是临盆保不定待会儿就会有一个大胖小子呱呱坠地。到那时候谁也轮不到。所以现在还没到谈那种事的时候。至于陈总督的实力说句实话在场的诸位自己心里也清楚。”王霖生漫不经心的说道。
王霖生的一席话果然让在场的众人立刻闭上了嘴。包括贾敏则在内的众人都清楚陈家明拥有着海军的支持。并控制着整个南洋的地区。更不用说陈家明同第二军团军团长张家玉还是同窗关系。若不是孙露这次亲自出面估计连倭国的市场也会被其夺去。可以说孙露这些年来一直都在权衡着双方的关系。甚至有些时候为了抑制闽粤财阀势力的过分发展孙露还会在不经意间偏向江南势力。可一旦失去了孙露的这种特意扶持。没有固定军事势力依靠的江南财阀确实显得势单力薄。于是有些不服气的贾敏则只得叹了口气问道:“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一个字‘等’!万一出事能合作最好。若对方真的一意孤行我们杭州商会和松江商会也不能听任人家任意鱼肉。”王霖生起身慢慢的渡到了门口。此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风雪也更大了。才清理干净的院子很快就被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只见王霖生抬起头望着漫天的风雪补充道:“别忘了皇上才是大明真正的主人!”
第22节 徐州雪夜(下)
北风卷着雪花洋洋洒洒地下着。入夜后整个徐州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街道上难觅行人的踪迹就连打更的更夫也不见了踪影。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城东灯火通明的首相府。这间大宅子的女主人终于要生产了。虽然众人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可临末了整个首相府邸依然是一片手忙脚乱的景象。毕竟这产房中的产妇决非普通人能比。她和她孩子的生死将对这个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此刻的芝兰正手提着一壶热水迈着小碎步行走在昏暗的长廊上。深邃的长廊两边挂着一排鹅黄色的纱灯在北风吹拂下忽明忽暗的。摇曳着的灯光下芝兰的脸也象这雪地一般阴冷不已。远处的庭院里不时的传来产妇痛苦的叫喊声。每次听到那种撕心裂肺的喊叫声芝兰的心中就会有种莫名的快意。她打心底里就在诅咒。诅咒那女人和她的孩子就此难产死在产房之中。因为她恨,恨那女人夺去了她曾经拥有的一切;恨那女人拥有她最想要的东西;更恨那女人至今没有得到老天的惩罚。
芝兰的眼中忽然闪过了一丝交织着痛苦与愤恨的复杂光芒。她怎么也不会忘记两年前的那个夏日父亲临出门时的情景。那几天不知为何父亲总是沉着脸唉声叹气的。直到那个闷热的早晨父亲忽然显得兴致特别高仿佛即将有什么喜事降临一般。芝兰还清楚的记得他在临走前告戒自己要在家乖乖的练习书画。等他参加完喜筵后会来检查自己的功课。但父亲那晚终究没有回来。来的是第二天的官兵。父亲死了,不但是曝尸在南京城一条简陋的小巷中,更背负上了汉奸、判国者的骂名。芝兰平静幸福的生活也在那个潮湿的夏日被扯得支离破碎。她不再是官家小姐,也不再拥有父母双亲。
让芝兰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些人对父亲的污蔑。她决不相信一向洁身自好的父亲会通敌卖国,会投靠他最为不屑的靼虏。都是那女人的阴谋。是那女人诬陷并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最后还无耻的夺去了父亲最为珍视的“名节”。仇恨就象附骨之蛆一般啃食着她的心。芝兰心里清楚这次是老天爷给她的绝佳机会。她一定要让那女人为她所做的一切付出应有的代价。为此她不惜陪上自己的性命。想到这儿芝兰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袖子,那里藏着一把一寸长的匕首。芝兰从未见过接生场面只是听说孕妇在生产时极易出事故。有时往往一个小差池都能让母子丧命。芝兰不知道自己待回儿是否能成功的做手脚。如果实在不行她将使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来了却这段恩怨。现在的她也只有企求父亲在天之灵能保佑她报得大仇。
不知不觉中芝兰已然来到了长廊的尽头。拱门后面的庭院中孙露的不少亲信大臣们正簇拥在外等待着。孙露分娩的产房则在这间庭院的尽头的暖阁内。面对如此多的人焦虑不安地守在产房外芝兰不禁开始有些害怕起来。就在她犹豫不决时杨绍清的身影忽然映入了她的眼帘。象许多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的父亲一样此刻的杨绍清也是一副忐忑不安的表情。只见他正撮着双手在院子里来回渡着步,并不时的朝暖阁里头张望几眼。丝毫不介意雪花将他的蓝色长衫打成了白色。
看着杨绍清焦急关切的表情芝兰心中又燃起了杀死孙露的欲望。她不明白为什么象杨绍清这样的男子会是那女人的丈夫。更不能理解仁慈得象菩萨一般的凤姐姐怎么会是那女人的金兰姐妹。仇恨、嫉妒、不甘交织在一起压制住了芝兰内心深处对死亡的恐惧。于是她再次鼓足了勇气低下头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迈进了院子。可是她的心却在那一刻剧烈的跳动了起来。从拱门到暖阁其实只有几十步远可在芝兰走来却象是有几千里长一般。
就在她好不容易接近暖阁时却不小心撞上了一个人。或许是虚心,亦或许是太紧张了芝兰藏在袖子中的匕首竟然被撞得掉了下来。匕首直接掉在了厚厚的积雪上几乎没发出什么声响。但毫无疑问眼前的这个人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幕。刹那间芝兰的脑中一片空白。她想跑可是腿脚已经不听使唤,想叫可却怎么也发不出声响。她只是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