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也都歃血起誓入了伙。就连孔中榜也在犹豫了一下之后起誓入了伙。对孙露来说既然命运已经如此那就勇敢的面对吧。眼前的这些难民可以说就是最初的火种。可总有一天这星星之火将燃烧整个中国。

这次的恶战,总共消灭了所有三十一个马贼。难民死了三十四个妇女和八个男人。其他人都多多少少的带了伤。凤儿和福嫂这次都幸运的活了下来。李虎和六子他们这次都伤得比较重。幸好都是年轻小伙儿,休息几天后应该没事的。凤儿和一些受伤较轻的姑娘主动充当了护士忙着给大家处理伤口。特别是李虎那条受伤的手臂被凤儿包扎得象粽子似的。之后孙露让大家将马贼的财物收集起来,她将银票收起来等到了城里再兑换成现银。而将其他的碎银及财物平分给大家。至于马匹除了还能用的几匹用来驮行李外,其他的则剥了皮做奄肉。皮经过处理后用来做帐篷和毯子。

于是大家在当天晚上欢欢喜喜地庆祝了一下。大概是这两天经过太多的事情。虽然这次死了四十几个难民但死里逃生的众人们仍显得格外的高兴。从马贼的身上还搜到不少的酒,这下把男人们可高兴死了。当晚不少人都喝醉了。也包括李老疤,其实他的酒量没那么差的。孙露知道那是他想醉。

因为李老疤那时悄悄对她说道:“其实我以前根本不是什么驿卒。我是个当兵的,真正的当兵的。那年清兵入墙子岭、青口山,杀了总督吴阿衡。卢督师就带着我们在郊外誓师。我到现在还记得卢督师那天穿着白布袍打着草鞋的样子。我们知道这是在保家卫国,所以我们不怕死。”说到这儿李老疤感觉好象全身都热了起来,一把扯开了身上那件破袄的衣襟。

“可天杀的太监高起潜和那狗屁尚书杨嗣昌却扣了我们的粮草,还不给我们援兵。倒是畿南三郡父老们拿出他们仅有的粮食给我们劳军。看着那些粟米和枣子就连卢督师那样铁铮铮硬汉都感动得流泪。后来卢督师带着我们到了钜鹿贾庄。在那儿我们又遇到了清兵。那太监高起潜带着关宁兵就在距钜鹿贾庄五十里的鸡泽。督师向他求援,可他楞是没来救援。”说着李老疤又狠狠的灌了口酒。

“最后我们被包围了。这仗足足打了两天两夜,我们的炮弹和弓箭都用完了。没粮没援。那天下着好大的雪督师带着大伙儿突围,可那辫子兵太多了又都是骑兵。那一战真是惊天地,泣鬼神。整片的雪地被血染成了红色。就像是下起了红色的雪。”李老疤仿佛又看见那大块飞起的肉块,又听见了那刀砍在骨头上的声音。“督师砍死了几十个清兵后,终于力竭而死。杨掌牧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汉子一路砍杀出一条血路,抱着督师的尸体像个孩子一样放声大哭。我在砍翻了几个清兵。最后被一个骑兵砍中一刀面门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后来我被同乡救了回来,伤好了之后我被调去做了驿卒,朝廷又开始裁驿卒,我就回来了。自打那战之后我就很怕见血,真的很怕。你说的对我是个孬种,我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兄弟。”李老疤喝完了一整袋酒,对着孙露失声痛哭起来。孙露面对着这个可以做她父亲的哭泣着的男人什么话也没说。她知道这是不能用任何语言来安慰的。她也知道李老疤绝对不是个孬种,相反他是个有血性的好汉。可是他们拼死维护的明王朝已经行将就木,她腐朽的制度注定了她的灭亡。这不是靠某个英雄所能挽回的。无论是袁崇焕还是卢向升,悲剧的时代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局。不改变专制的制度这种悲剧在几百年后仍然将轮回下去。那自己呢,自己能改变历史的轨迹吗?还是成为这场悲剧的一员。想到这儿孙露不禁对着上天呐喊道:“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第5节 痢疾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孙露一行人终于走出了河南地界。在向当地村民询问后才知他们终于到了安徽临泉县的地界。但由于灾情严重不少村落都被荒废了。对于孙露来说作为一百多人的首领要学的事还真的不少。幸好有李老疤他们的帮助才没出什么大错。而除了凤儿、李虎这些和孙露混教熟的伙伴们叫她本名。其他人都开始称孙露为“孙姐儿”。这段时间孙露除了终于找到了些做领导的心得外。另一个收获就是在孔中榜的协作下整理出了小学阶段的教材。有了这些教材上起课来省了不少力。特别是孙露教的汉语拼音不久就让孩子们讲起了一口标准的官话。唯一的遗憾就是由于没有尺子和圆规等工具不能上几何课。看来只有到了大城市才能买了。而在教学过程中孙露不时的结合事例对大家进行革命宣传教育。

就这样又一连走了十几天。终于有一天,六子他们来报前面山谷里发现了一个村子。这是孙露他们这一个月来发现的第一个有人住的村子。大家兴奋的要命,因为水和食物并不多了。大家都希望着能在下面的村子里要到食物和干净的水。于是一行人急匆匆地赶到了村子。

就在大家要进村时却见村口出来了好几十人互相拉拉扯扯的。还有女人和孩子。其中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对着其中一个长得白白胖胖的年轻后生跪着企求道:“大少爷,求求您发发慈悲别赶我们走。孩子病得这么厉害。求求您了。”

可那个后生却一脚踹开了那妇女:“滚,你的孩子染上了瘟病。留在村子里会害死大家的。况且现在已经有别的孩子染上了。都是你们的错!”

“那是我弟弟传的吗?你家的老七也不是染上了。爹,他们凭什么让我们走”另一个黑瘦的后生一把扶起了倒地的女人对着一个面色黝黑的老人说道。

那老人干咳了一声对着那位大少爷说道:“大少爷,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给条活路吧。”

“刘大锤就是因为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所以才没把那小子烧死。你家老四染的可是瘟病啊!这病当然是你们这些穷鬼给带来的。”

那少爷这么一说,旁边的几个打手也开始附和起来将刘大锤家的衣物给扔了出来。刘大锤的二个儿子撰紧了拳头想冲上去和他们拼命。却被刘大锤一把拦住了。见此情景孙露示意大家先别进村原地休息。自己带着李老疤和李虎上去问个究竟。

“这位小哥发生什么事了?为何要赶他们走?”

“哪儿来的叫花子,管什么闲事。他们可是染了瘟病的!”那大少爷不耐烦的白了孙露一眼道。

“哦,瘟病?可否能让我看看?”说着孙露不顾李老疤和李虎的劝阻。仔细检查着那生病的孩子。只见那孩子脸色发白,因为腹痛一张小脸痛苦地扭曲着,还发着高烧。

“这位大婶,这孩子有什么症状吗?”

“从前天起,我家逢贵就突然发起高烧,接着又嚷着肚子痛。后来就一直拉肚子。昨天一天就拉了20来次。都拉出血了。”那妇人边说边大声哭泣起来。

“你儿子一开始拉的大便是不是绿色的?”孙露想了一下问道。

“是呀,是呀!就是绿色的。找了大夫抓了药也没用。”

“是痢疾!”孙露在幼儿园的时候曾得过这病。那时医生只给了些磺胺药、四环素或多粘菌素等对痢疾有效的药物没多久就好了。可没想到在这里痢疾竟然是这么严重的疾病。想到痢疾的传染性。孙露告诉李老疤要大家就在村外驻扎,不许吃这里的食物。饭前便后一定要用清水洗手。李老疤见孙露一脸严肃的表情知道事态严重于是马上跑去通知大家去了。

此时那妇女一把抓住孙露恳求道:“这位姑娘,求您救救我家逢贵吧!”说着便朝着孙露跪了下来。在一旁的刘大锤和他的儿子也跪了下来说道:“姑娘既然知道这是什么病,就一定有办法治这病。求姑娘救救我儿子吧!我刘大锤给您做牛做马都行!”孙露连忙扶起那妇女道:“大叔大婶,别这样我也是以前得过这病。现在身边还有些没用光的药不知还有没有用。虎子把我的包拿来。”

不一会儿李虎就把包拿来了。孙露从包里拿出那盒头包拉丁,取出一粒胶囊用水兑了喂给刘逢贵喝了下去。应该说现在的抗生素对痢疾是很有效的,就看这孩子是不是对青霉素过敏了。孩子吃了药后混混沉沉的睡着了。那个大少爷在一旁好奇的看了老半天。虽然看见刘逢贵吃了药但仍旧不让刘大锤他们进村。无奈之下只好和孙露他们一样在村口支下帐篷住了下来。

到了晚上孩子的高烧褪了,也没发生青霉素过敏的症状。刘大锤夫妇高兴的对着孙露又是谢又是拜的。而大家也觉得孙露简直是华佗再世,对她更加敬畏起来。弄得孙露很不好意思。孙露告诉大家痢疾主要是通过苍蝇运送粪便传播的。只要大家注意个人卫生就能预防痢疾。但是看着衣善褴褛的大家,孙露觉得在这个时代的人的个人卫生的知识是十分缺乏的。再加上大家现在的情况,要完全做好个人卫生还真有些困难呢。没有医生也没有卫生员,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也很有限。看来以后有必要找个医生负责大家健康。

在和刘大锤聊了半天后,孙露知道了原来这个村叫清水村,在往南十几天的路程地方有条官道,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经过。那里有个墩堡。这个村里的村长叫童谨文,是个举人。以前做过官后来辞官回到村里买了田地就成了村里最大的财主了。今天在村口赶刘大锤一家的是村长的大儿子童奎。可以说是整天的游手好闲家伙。而生病的则是村长的小儿子童霖。刘大锤是村里的铁匠,已经在村里干了十几年了。可这次村长赶他们出去竟然没一个人为他们家说话。这让刘大锤感到异常的心寒。说道这儿刘大锤希望孙露他们能收留他们全家。孙露爽快的答应了。以后建立根据地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特别是象刘大锤这样的工匠。

第二天,刘逢贵便醒了。烧褪了,也不再拉稀了。大概是知道孙露治好了刘大锤儿子。村里其他染病的人家也把孩子带来让孙露治疗。包括先前不可一世的童奎也来请孙露给他弟弟看病。虽然童奎很让人讨厌但孙露仍然把药给了他。当然他的药费是不可少的咯。这样又花费了孙露他们两天时间才开始起程。原本童村长因为孙露治好了他的儿子答应孙露他们可以留在清水村里住下。可是孙露考虑到以后安徽会首当其冲的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目标。无论是明军还是农民军到后来的清军都会给这里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这里地处偏远不利于以后根据地的发展。于是孙露婉言谢绝了童村长的邀请。最后童村长还是给了孙露他们一些银两、麦子和食盐。这些食盐让孙露他们高兴了好久要知道孙露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吃过有盐的食物。以前孙露并没感到食盐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才发现加了盐的食物是那么的美味。而因为长久没有食盐吃孙露他们身体都有些浮肿了。

在之后的几天,因为有刘大锤做向导,孙露他们再也不用到处乱窜了。从而节省了不少的路程。期间孙露向刘大锤请教了不少关于炼钢的问题。从刘大锤那里孙露知道了这个时代炼钢主要是使用灌钢法,在南方还出现了“苏钢”。冶炼业又以广东地区最为兴盛。

“那大叔你有没有试过用石墨坩埚炼钢?”

“这倒没有,改天试试。呓,没想到孙姐儿对炼钢这么了解。”

“那里啊,我也只是以前见红毛番是这么炼钢的。他们还有一种炼钢的方法能将生铁直接炼成钢。”

“啥啊!将生铁直接炼成钢?”听孙露这么一说刘大锤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在刘大锤看来得一块好钢得要千锤百炼才行的。

孙露便将自己所知的平炉炼钢法说了一下,还随手花了个草图。听得刘大锤两个眼睛瞪得老大,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不过过了一会儿刘大锤象是反应过来似的吡呖啪啦的问了孙露一大队问题。象为什么死烟囱居然也能代替风站?那炉子的温度那么高炉子怎么能受得了之类的问题。这可把孙露给难着了。虽说她以前上中专时曾经参观过炼钢厂,但那也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而现在她所说的和画的平炉也只是依稀记得些书本上的知识。那些只是理论知识而已,离真的实际操作还差很远。面对刘大锤那种不信任的眼神,孙露也只好红着脸说自己也只是以前在海外瞧过红毛番这么炼过钢,至于具体的方法她这个外人怎能知道。对于孙露这种解释刘大锤勉强还算能接受,毕竟他也到外面做过工听说过红毛番能做各种有趣的东西。象是自鸣钟、火铳什么的。而且工匠的技术在那个时代也是要严格保密的。于是便答应孙露以后到了根据地要好好研究这种炼钢方法。

之后孙露又问刘大锤是否做过火枪。刘大锤拍着胸脯道:“火枪啊,这我做过。以前年轻时帮官府仿造过鸟铳。”说着还画了把鸟铳。

“这是火枪吗?”在孙露看来这只是把火绳枪。离孙露心目中最傻的火枪都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咋不是火枪!”

“火枪应该是这样的吧。”说着孙露在地上画了把燧发枪。就是以前看《爱国者》里的那种枪。她怕画得太先进的话刘大锤不相信。

“这是火枪?”刘大锤对着画瞅了半天摇着头说道:“你别骗我了,这连点火的绳都没有怎么会是火枪。”

“这是燧发枪,枪上安装有击锤和燧石,扣动这个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于是孙露比画着向刘大锤解释起燧发枪的原理来。“这种枪红毛番已经有了。你没见过?”

“没见过,我以前造的都是要用火绳点燃火药的。”刘大锤看着孙露画的枪不禁啧啧称奇。心想这小丫头不但医术高明,还这么见多识广。

看着刘大锤兴奋的样子,孙露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这个时代的政府也兴买人家二流的武器啊。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时代对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知识都很缺乏就更不用说弹道学了。虽然徐光启与利马窦合译《几何原理》经已广为人知。但是真正的应用却很少。而且据孙露所知那些传教士虽然带来了弹道学的知识但在关键数据上并没有将清楚而且因为各国度量单位的不同也造成了许多错误。买别人的武器技术容易。可要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系统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

炼钢和火器方面孙露进展的不尽如人意。但这段时间李虎他们倒给了孙露不小的惊喜。原来李虎和刘大锤的两个大儿子刘逢喜、刘逢庆看上了孙露的弹弓。这几个小鬼年龄差不多很快的成了好朋友。几个人合计着仿制了那把弹弓。后来又从孙露那儿拿到了那些体育用品说明书。孙露不得不承认刘逢喜和刘逢庆是对天才。竟然能只凭那些说明书就做出了一套攀爬用品和一把两用手弩。看来这两个小家伙是好苗苗。孙露在想是不是要给他们开小灶。这样一来或许还能培养出个莱特兄弟或爱迪生呢。当然刘逢喜和刘逢庆兄弟两并不知道孙露心里的发明家计划。这些天正和李虎他们兴奋地用那些攀爬器材满山遍野的晃悠。现在这些小鬼可练得个个都能飞檐走壁了。他们还兴奋的给这种攀爬器材取了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名字“飞天爪”。而那两用手弩则被取名为“孙氏弩”说是为了感谢孙露提供了这么多说明书。看来这些小鬼对于孙露还是蛮尊重的。

时值八月,在翻过一座小山之后,孙露他们终于到达了刘大锤所说的那条官道。远远的就能看见矗立在平原上的那座墩堡。再往前约莫一个月的路程就能到阜阳城了。大概是很久没见这么象样的建筑物了,不少人都激动的哭了起来。连孙露都觉得感动的很。终于可以见到城市了。

第6节 杨家大少爷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不朽的名句。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马背上的杨绍清细细的回味着前些日子游历天中山的情景。仍被这天下最小的名山所倾倒。

“大少爷,翻过这山前面有个墩堡。不如大家就在那过一夜吧。”一旁的管家杨忠打断了杨绍清的神游。

“啊,就由您决定吧,忠叔。”一下子被拉回现实的杨绍清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杨绍清,字祖润,广东新安人。他的父亲杨开泰是当地有名的乡绅。这次是他第一次出来做生意。说实话杨绍清对做生意并不感兴趣。他所热爱的是这些山川名胜。最大的愿望就是游遍天下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不过他的志向在他父亲看来是没出息的表现。虽然前年中了贡生。但他父亲还是果断的决定让自己的儿子选择经商之路。在他父亲看来在现在这个乱世做官不如经商。

看着身边心不在焉的大少爷,管家忠叔无奈的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小时候的大少爷是那么的聪明可爱。可是现在的大少爷却变得难以理解。原本这次买卖结束后从官道转海路直接回广东。但是大少爷偏偏要去游览什么名胜古迹。于是忠叔只好让杨福带着货物先回广东。而自己则带着几个家丁和书童陪着大少爷战战兢兢的游历了大半个河南。要知道现在的世道乱的很,到处是叛贼和土匪。幸好现在到了安徽地界了,前面又有重兵把守的墩堡。想到再过几日就能到阜阳了忠叔安心了不少。

一行人终于在晌午时分到达了坐落在官道旁的这座墩堡。这条官道并不是什么交通要道平时很少有人经过。但是今天这里却热闹的很。不大的墩堡周围围坐着不少人。这些人衣衫蓝缕、蓬头垢面。一看就知道是河南来的难民。今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些情景杨绍清这一路上已经见过许多了。但面对眼前的情景他仍然感到一阵心酸。正当他要让管家忠叔给这些难民施舍些钱粮时。从寨门口传来一阵吵闹声。只见几个难民正和守门的官兵争执。于是便下马带着忠叔和书童杨安上去看个究竟。

“滚开!你们这些刁民!到别处去!”一个守门的兵丁拿着长矛驱赶着门口的难民。

“凭什么赶我们走。我们只是待在外面又没影响你们。”一个穿蓝布衣裳的蓝衣女孩不服气的辩驳道。

“呀,你这小妞。军爷是你们我们这么叫的吗!凭什么赶你们。就凭军爷我高兴!”另一个军官盛气凌人的说道。

“难道你就高人一等吗你还有没有王法!”

“王法?老子就是王法。军爷我倒觉得你们像是暴民。不会是和闯贼一伙的吧。来人啊!把这小妞抓起来。我倒要审审她和闯贼有什么关系。”说完便笑容猥琐地抓住了那蓝衣女孩的手。

蓝衣女孩猛地咬了那军官一口。哇的大叫一声那军官一把将蓝衣女孩推倒在地。周围的难民连忙上去扶起了蓝衣女孩。几个年纪较轻的后生都紧拽着拳头想上去和那军官拼命。

“他妈的,死丫头,敢咬老子。看老子怎么教训你。”说着举起鞭子向那蓝衣女孩抽去。

“住手!”在一旁的杨绍清再也看不下去了一把抓住了那军官的鞭子大声呵斥道:“你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不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却在这里当街调戏良家妇女。你就不觉得羞耻吗!”

“小子,你是谁?敢管你爷爷的闲事!”军官恼羞成怒的转而要打杨绍清。

忠叔见此情况连忙上去劝阻道:“军爷,息怒。军爷,息怒。小孩子不懂事还请军爷多多见谅。“说着将一锭银子塞在了军官手里。

“吴德贵,下面怎么了。这么吵!“此时一个穿玄色衣服的军官在城墙上大声喊道。

“禀大人,这些刁民聚众闹事,怎么也赶不走。这小子还防碍下官办事。”

“不是的大人,晚生是看这人在此调戏良家妇女。才出手制止的“杨绍清连忙解释道。

“哦?你又是谁啊?”

“晚生,广东贡生杨绍清。与家人路过此地。见此不平事才出手相助的。望大人明查。”说着对着那当官的作了个揖。

“哦,是杨公子啊。本官王集堡总旗王诚。来人啊,将这吴德贵给我拿下,先打20军棍。本官治军不严,还请公子多多见谅。“说着便让手下将吴德贵绑了起来。全然不顾吴德贵大叫冤枉。

“那里,王大人明察秋毫。晚生佩服不已。“看着恶首得到惩罚,杨绍清觉得还有天理存在的。

“天色已晚,这里前不着店,后不着院的。公子今天就屈尊在王集堡里住一夜吧。”

“这……”

“那就多谢大人了。”还未等杨绍清回答忠叔就先答应了。

“不过晚生有个请求,还请大人成全。就是这些百姓……”

“公子放心,这些百姓爱住哪儿住哪儿,本官决不干预。”

“那就谢大人成全了。“看来这世道还是有好官的杨绍清在心里这样想到。

“谢青天大老爷成全。“杨绍清身后的难民也一起向那官员道谢。

杨绍清又告诉忠叔要他向难民分发些粮食。就在他回头时,又看见了刚才的蓝衣女孩。四目相对,杨绍清忽然觉得自己脸一热,连忙又把头别了回去,跟大家一起进堡了。

“孙姐儿,那我们回去吧。”见官兵们不再赶他们走。其中一个难民对着蓝衣女孩恭敬的说道。

“啊,好吧。看来能待在外面就已经很不错了。”蓝衣女孩无奈的叹气道。这个蓝衣女孩正是孙露。

原来,当大家伙来到墩堡时发现并不能进去住。非但如此,堡里的兵丁还出来驱赶难民。于是孙露便带了猴子等几个人上前同他们理论,就发生了先前的一幕。幸好在刚才那位公子的帮助下大家仍旧可以在墩堡周围过夜。而孙露则对这个时代的官兵失望的很。算了,本来就没指望他们什么。毕竟刚才的那个总旗还算公正。抱着这样的想法孙露回到了营地。此时已经接近申时,营地里大家伙儿正忙着生火做饭。猴子一到营地便将先前的事情将给了大家听。当下李虎他们就吵着要找那个调戏孙露的官兵算帐。但都给李老疤和孙露给截下了。不久忠叔带着几个家丁给孙露他们带来了写粮食。于是大家伙对着忠叔他们千恩万谢着收下了粮食。

吃过晚饭后,孙露在帮凤儿她们洗碗时发现了一座小丘。从小丘上涣涣的流出一条小溪。孙露好奇地沿着小溪爬上了小丘,只见四周怪石嶙峋,奇异非凡。小丘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夕阳穿过树梢照在像地毯般铺在树根上的苔藓上。在湿滑的苔藓上零星的点缀着几朵野花。小溪的尽头是一个小石潭。清澈的溪水就是从这参差不齐的石缝中缓缓的流出。小溪旁有一株野生的海棠花,那雪白的花瓣一片片的飘落在石潭中。眼前的美景,让孙露想起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若是在以前自己一定会兴奋不已的在此拍照留念。可是现在的孙露并没有这份心情。

从小丘放眼望去,远处的墩堡在一片荒凉的平原上显得那么的凄凉。听李老疤说这个墩堡应该是属于田屯的。可眼前荒凉的情景却说明这里的官兵已经很久没有执行他们的职责了。这样的军队像这样吓吓老百姓还行,要是打仗的话。想到几年后满清的入关孙露不禁苦笑起来。现在大概也只有她会相信北方的那个小小的游牧民族会在几年后征服整个大明帝国吧。自己真的能改变历史吗?从到明朝的第一天起,孙露就不停的问自己这个问题。虽然自己身边已经有了这些追随者,但是这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完成心中的计划她需要更多的人的帮助。他们中或许有志同道和者、或许有相互利用者、甚至是自己的敌人。

如果是林峰他会怎样呢?孙露又不自觉的想起了林峰。不得不承认自己女子的身份会在日后的行动中给自己带来诸多阻碍。这个时代女子的地位是十分底下的。凤儿的身世就是最好的例子。难道女人注定是要依附于男人的吗?不,是女人又怎样!有许多的伟大的女子她们的功绩不亚于男人。林峰已经不在自己身边了。现在的一切问题都要靠自己解决。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躲在林峰身后的小女生了。看着眼前的海棠花孙露不禁吟起秋瑾的《秋海棠》来。

“栽植恩深雨露同,一丛浅淡一丛浓。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好,好个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

突如其来的赞叹声打断了孙露的思绪。她回过头发现原来是先前帮助自己的那位杨公子。

“原来是杨公子啊。小女子这相有理了。”孙露不伦不类的道了个万福。

“啊,对不起,小生刚才卤莽,打扰了小姐的雅兴。”杨绍清对着孙露深深的做了个楫。其实他是听说这里有个小丘乱石林立十分有趣。才耐不住性子跑来看看。谁知却发现先前的那女孩竟然也在这儿。眼看佳人处立在小溪边映着雪白的海棠花杨绍清不禁看痴了。待到孙露吟出那首《秋海棠》时,杨绍清觉得此诗气魄非凡便禁不住赞叹了起来。

“公子见笑了,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那里,此诗足见小姐的胸襟不逊于男儿。可小生见小姐,谈吐不凡莫不是官宦人家的女儿。如何会沦落至此。”这话一出杨绍清马上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了。这不是挑起人家的伤心事嘛。

孙露看了杨绍清一眼,心想你还真是个乌鸦嘴啊。当下叹了口气说道:“小女子,自幼和父母旅居海外。这次父母带小女子回老家省亲。可谁知在半路上遇上了强盗。父母,父母都被强盗所害。只有小女子一人侥幸脱险。幸得山下大叔大婶搭救,才幸免遇难。”原本孙露还想挤出几滴眼泪。可是发现自己道行不够只好作罢了。

“没想到小姐身世如此凄凉。小生刚才唐突了。咳,当今朝廷奸臣当道。民间则天灾不断,盗贼横行。北有鞑子虎视眈眈。更可恨的是那些流寇蛊惑人心,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害得朝廷不得不疲于奔命。”听到孙露凄惨的身世。想到自己一路的见闻杨绍清也感叹起时局的纷乱。

“杨公子,真的认为那些流寇十恶不赦吗?那些人原本也只是些老老实实的农民。就像山下的这些难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只要给口饭吃你就可以榨干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滴血汗。可是你看现在他们连吃一口饭的权利都没有了。当看着自己的亲人因为苛捐杂税而饿死时,你能指望他们怎样呢?”孙露心痛的指这下面忙碌着的难民。

“咳,朝廷征收重税也是迫不得已。为了缴匪朝廷的军费是一涨再涨。”

“是啊,税越加越多,匪越缴也越多。是什么原因呢?”

“这?”

“船已经破了,再补也没用了。”孙露在留下这句话后,径直下了坡。只留下杨绍清一个人在溪边思索着那句话。

回到营地已经是酉时了。大家都点起了篝火。孙露一到营地就被李虎拉到了李老疤那儿。只见李老疤神秘西西的朝四周看了看说:“孙姐儿,刚才虎子他们告诉我件大事。我得和你商量一下。”

“什么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