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垦殖民地。而“私庄”则是由拥有“委任状”的商会组织开发的。不过无论这些殖民地以何种方式建立,都必须要承认中华帝国对其的最高统治权,并通过帝国任命的节度使进行统治。
由于弗吉尼亚离目前中华帝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相隔甚远,就算是将其抵押给中华朝廷,亦不可能将其牢牢控制。更何况当地的移民又怎么会轻易接受一个黄皮肤帝国的统治。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商会来接手这份特殊的抵押品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更何况出于詹姆斯私人的想法,他更乐意趁此机会在北美搞一块属于他自己的殖民地。
于是在同科克爵士会晤后不久,詹姆斯便马不停蹄地起身拜访目前已授命为中华驻欧洲大使的罗威。黑色的马车在暮色下穿梭于巴黎窄小的街道。两帝泥泞的小巷中虽时常有衣衫褴褛相貌不善的人闪过,却很少有人会去注意这辆外表普通的马车。更不会有人想象得到马车中坐着的乘客乃是堂堂的欧洲首富,是连国王见了都要谦让三分的神秘的邦德先生。
是的,“神秘的邦德先生”是欧洲上流社会给詹姆斯取的一个代号。当然除了香江商会与荷兰及威尼斯的上层外知道詹姆斯真实身份的人也不少,像已经去世的克伦威尔,像现在的法王路易十四等等。当然在这群达官贵人之中谁都想象不到这个叱咤欧洲上流社会的神秘英国人曾经只是一个海盗船上的小水手而已。事实上詹姆斯本人有时亦觉得自己的一生简直就是像一场戏,充满了传奇与不可预测的变数。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财富、冒险的欲望已经渐渐地淡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对自己未来的深深忧虑。
就大航海时代的标准来说,詹姆斯无疑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成功者,他所拥有的财富能直接买下欧洲的小公国;他身边的各色美女数不甚数;而只要他愿意,他能轻易地得到一个贵族头衔,男爵、侯爵任其挑选。然而詹姆斯本人却十分清楚这些风光表象的背后掩藏着怎样令人不寒而栗的危机。须知这十多年为中华帝国充当欧洲代言人的角色,一方面让他积累下了一份庞大的家产,可在另一边他亦成了欧洲各国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别是那次被克伦威尔点穿身份后,他更是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脆弱,不管是英王也好,法王也罢,只要这些欧洲的君主真的下定了决心,就算是中华帝国亦不能救得了他。那些君主能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让他这个“爆发户”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然后一股脑儿地将他的家产吞并干净。事后就算中华帝国想找他们算帐,自己也早已经去地狱向撒旦报到了。
当然如果詹姆斯加中国,那些欧洲君主自然也就打不到他的主意,毕竟再怎么说他都是拥有中华国籍的国民。但詹姆斯却并没有在中国定居的打算。这倒并不是说他不信任孙露,只不过每每看到身边的中国同僚们狡兔三穴地在各个殖民地购置地产,詹姆斯就敏感地意识到待在中华帝国也不是一个万全的选择。
于是在再三权衡之后,詹姆斯最终还是将目光投到了殖民地上。以他目前的财力与影响力如果能在新大陆弄到一块属于自己的“业主殖民地”那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了。在新大陆天高皇帝远,想来任何一个君主都打不到他的主意,介时只要出些钱在自己的封地组织起一支强而有力的私家军队,那他詹姆斯就可以风风光光地在殖民地做个逍遥的诸侯王了。而这一次英王有意抵押弗吉尼亚在他看来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正当詹姆斯满心盘算着如何在弗吉尼亚挑一块水土丰厚的殖民地,以及日后在自己的城堡里要造一个怎样的中式花园之时,马车在行驶了半个小时后终于停在了中华朝驻巴黎的大使馆兼商务馆的门口。
第335节 闻买卖罗威巧周旋 历千辛法使回巴
话说詹姆斯这边兴冲冲地跑来大使馆想同罗威商量抵押弗吉尼亚的事。那边的罗威却正在商务馆的促裁庭中处理一桩商业纠纷。说起来整桩案情也并不算新鲜,大致就是一个本土的中华商人来欧洲作生意结果被人给“骗”了。而骗他的那个奸商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一个“同乡”。其实像这样“老乡见老乡,骗你没商量”的情节在华商之中时有发生。毕竟相比欧洲商人,来自本土的华商更富有也更容易轻信自己人。因此,凡是常年在海外谋生的华商都几乎都清楚在外做生意防自己人比防红夷更难。甚至这些年连欧洲的商人也都开始在私下里感叹中国人互相内斗的兴致远高于他们做生意的兴致。眼见这种不良风气在海外华商之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身为中华驻欧洲大使兼商务使的罗威自然不能再等闲视之。此案碰巧撞在枪口上,也难怪要被罗威亲自出面严处立威了。
“本官不管谁是谁的老乡,破坏规矩的人必须得到了严惩!”面对前来求情的当地华商代表,罗威冷冷地抛下一句话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仲裁庭。却不想一回办公室就碰上了早已等候多时的詹姆斯。
“詹姆斯叔叔,您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不叫人通报一声啊?”一见坐在太师椅上的詹姆斯,罗威脸上先前的杀气立刻就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哦,我亲爱的侄儿。你工作那么忙,我怎好意思打扰你工作呢。”詹姆斯满脸堆笑着上前同罗威拥抱着。
两人在一番看似热情实则客套的寒暄之后各自安主次就了座。中华朝驻巴黎的大使馆是座从里到外都透着标准中国风格的养眼建筑。这里提供的茶水点心自然也是全欧洲最正宗的中式茶点,不过此刻从端上的还是经过欧化的加奶红茶,因为詹姆斯虽在中国待过一段时间却始终难以适应绿茶的略微泛苦的味道。
“詹姆斯叔叔,今日前来莫不是又有什么生意要介绍给侄儿了吧。”罗威轻轻品了口奶茶后开门见山道。虽说化在名义上是香江商会驻欧洲的全权代表。可詹姆斯却是女皇指定的钦差特使。更何况其还是同罗威父亲同辈的叔父级人物。因此一直以来罗威对这位大鼻子的詹姆斯叔叔礼遇有加,就算是当初明知其与克伦威尔有接触,罗威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敬。
“那是当然。罗,这可是一笔大买卖。”詹姆斯一边往红茶里加着蜂蜜一边眉飞色舞着向罗威述说起了科克爵士先前来见他的经过。当然他本人也少不了对相关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润色好让罗威觉得对方是想同商会进行交易。
“哦,这么说英王是有意向我们抵押弗吉尼亚?”罗威微微皱起了眉头问道。虽然约克公爵此刻还没回到欧洲,具体的情况也不清楚。但据罗威所知其这次的南京之行颇为成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斯图亚特王室应该通过这次的中国之行解决其日益严重的赤字问题。可现在英王却突然跳开了约克公爵直接同香江商会联系。这一反常的举动让罗威下意识的觉得有些不对劲。
“不错。从科克公爵的传话听来,英王确有此意。而且内阁那边恐怕是比英王还要着急这件事情。”詹姆斯搅拌着手中的红茶加重了语气说道。
“詹姆斯叔叔的意思是英国的内阁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才急着要筹钱?”罗威琢磨着对方的话语反问道。
“可能是吧。反正我们都知道国王的开销向来大得很。”詹姆斯不以为然地端起了红茶喝了起来。
“但是英王不是已经派遣其弟约克公爵前往中原洽谈贷款一事了吗?如果英王此刻转而同商会进行交易,那约克公爵的中原之行又算是什么呢?”罗威随之提出了异议道。
罗威的追问显然并没有让詹姆斯觉得有什么为难。却见他从容地将杯子往紫檀木的桌子上轻轻一搁道:“我的侄儿,这事的关键不是在英王,而是在内阁。这一方面是庞大的赤字令流亡内阁无法负担,另一方面可能在内阁大臣中亦有不少人不希望看到约克公爵成为斯图亚特王室的救世主。”
“叔叔是说内阁忌惮约克公爵?可是约克公爵终究是英王的亲弟弟啊。”罗威连连摇头道。整个欧洲上流社会都知道查理二世对其兄弟的信任。因此若说查理二世会为了臣下的几句进言就怀疑自己的兄弟那是很难让人相信的一件事。
“亲弟弟又怎样。正是因为约克公爵的这个身份才让他成为了内阁忌惮的对象。要知道查理二世至今都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詹姆斯眉毛一挑道。
“詹姆斯叔叔。查理二世怎么会没有继承人呢。英王的‘博爱’可是人所共知的。”罗威半开玩笑着说道。正如其所言查理二世虽一直处于流亡之中,可其身边却是佳丽如云。在众多的情妇之中亦不乏为其诞下王子公主的佼佼者。以至于他的臣子都在底下戏言,“国王爱民如子,因为他的子民都是他的私生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说查理二世没有继承人,实在是让罗威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然而詹姆斯却悠然地一笑道:“就算查理二世有一万个私生子又怎样。只要不是王后所生,那就没有一个能继承王位。罗,你不明白,这涉及英国的习俗、英国的法律,就算是国王也不能将其撼动。”
虽然罗威对詹姆斯这席话觉得将信将疑,但他也知道没有名份的私生子在欧洲是不能继承父辈财产的。不过作为一个中国人,他始终觉得欧洲人在这方面太过死板。只要正室认私生子为自己的儿子那一切不都能解决了吗。毕竟在中国妾的孩子从一出生在名义上就是正室的孩子。这样做无疑是为家业的继承省去了不少麻烦。当然此刻的罗威并不知晓日后恰恰正是因为查理二世没有“合法继承人”从而给英国王位的继承带来了一系列的变数。而他也无意再在这一问题上同詹姆斯有过多的纠缠。却听他跟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英王的这一举动倒也情有可缘。”
“是啊,不过不管怎样这事对我们来说都是个天大的机会,不是吗?”詹姆斯凑上前鼓惑道。
“恩,的确诱人。”罗威微微点头道。可还未等詹姆斯来得及暗自高兴,他又跟着补充了一句道:“不过此事终究事关重大。侄儿以为还是应该先向朝廷禀明情况才是。”
“哦,罗,我的好侄儿。这里可是欧洲。等南京那边来消息,黄花菜都凉了。依我看英王这边连几个月都等不了。如果我们不尽快给他们答复的话,这笔生意很可能就此从我们面前溜走了。”詹姆斯苦着脸道。
眼见詹姆斯如此做派,罗威不禁在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不过在表面上他还是摆出一副为难的表情劝说道:“詹姆斯叔叔,并不是侄儿不想做这笔生意。只是此事实在过于重大,侄儿现如今又是朝廷命官实在不敢自做主张。当然此事如果就此作罢也着实的可惜。依侄儿看不如叔叔先将此事给应下来,待到朝廷那边有了回复再做打算如何?”
听罢罗威如此这般的建议,詹姆斯也跟着在心里嘟囔了一句“小狐狸”。什么叫“叔叔先将此事给应下”,还不是摆明了想诓自己把钱先替商会给垫上。不过你个小狐狸又怎猜得到老子心里的计划。想到这里詹姆斯当下爽快地答应道:“行,这事就这么办吧。罗,你可得快点向女皇禀明此事啊。”
虽说对詹姆斯如此爽快的态度多少有点疑虑。但罗威自付此事如此处理并没有有什么不当之处。因此他跟着将这事一口给应了下来。此时窗外的夕阳已然西坠,罗威便开口邀请詹姆斯留下来吃饭。刚刚达成目的的詹姆斯心情大好。自然是恭敬不如从命地留了下来。
当天使馆的厨子为两人置办下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詹姆斯一直痛饮到深夜才酒足饭饱地坐马车离开。然而对于罗威来说他这一天的工作却并没有就此结束迹象。这不前脚才送走詹姆斯后脚就迎来了使馆的探子。在喝了一口侍从送上的解酒茶之后,罗威打发了闲杂人等直接在自己的官邸听取了探子的报告。
“禀告大人,卢浮宫那边来消息说科尔贝尔回巴黎了。”探子凑上前轻声报告道。
“哦,什么时候的事?”罗威一边用冷毛巾敷着脸一边随口问道。先前的饭桌上他可没少喝。不过海盗出身的詹姆斯酒量明显高于罗威。
“回大人,大约是今天凌晨。”探子恭敬地回答道。
“那怎么现在才有消息。”罗威眉头一拧追问道。
“回大人,那科尔贝尔一回巴黎就立即赶去面见了法王。双方秘谈了很久。所以现在才得消息。”探子谨慎地解释道。
“原来如此。”罗威将毛巾一搁端起了一杯热茶沿着书房渡了两步之后回头问道:“那瑞典人那边有消息吗?”
“回大人,至今还没有消息。”探子抵着头回答道。
听下属这么一说罗威那因酒精泛红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嘲弄的微笑。此时的他完全能想象到瑞典东印度公司的拉肯男爵这会儿是何等气急败坏的表情。当初他可是信誓旦旦地保证要让科尔贝尔永远留在波兰。此刻对方却完好无损地回到了法国。看来这一次瑞典人的如意算盘算是彻底打破了。不过罗威对此却并不觉得沮丧。毕竟在这件事上他这边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但探子带来的这个消息对罗威来说还是异常重要的一个信号。于是他跟着又问道:“那知道科尔贝尔同路易十四都谈了些什么吗?”
“这……”探子迟疑了一下回复道:“大人,这……小的这边也不太清楚。卢浮宫那里只说科尔贝尔向法王禀报了奥斯曼那边的情况。”
耳听下属这么一说,罗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算没有进一步的情报他亦能判断出奥斯曼那边已经出现了变化。而如果欧洲战场出现了变故,那势必也会对印度洋战场产生震动。种种迹象又显示法国人有意插手东欧战场。一系列的事件交杂在一起非但没让罗威觉得头痛。反倒是让他觉得一下子来了精神。就连先前的酒劲也似乎没有了踪影。他心里十分明白战场上的较量并不是决定势力分配的关键。外交上的斡旋才是胜负所在。就这一点来说身处欧洲的罗威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因为他在欧洲的一举一动都极有可能牵动帝国在海外的整个部署。而欧洲与中原相隔甚远,这又给了罗威以极大的自主余地。如此契机对于一个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官员来说乃是一份无上的殊荣。
作为香江一系的年轻一代。罗威一直以来都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当初才特意选择远离父亲的庇佑来到陌生的欧洲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在其他同龄人还在向人吹嘘父辈的功绩时,却竭力同身为工商尚书的父亲保持距离。于是在经过数年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之后,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而今他已经由一介商贾一步步爬上了商会乃至朝廷在欧洲的第一把交椅,其在欧洲的影响力甚至都超过了殖民司司长龚紫轩。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罗威俨然已经成为了香江商会年轻一代中最为出色的一员佼佼者。不过在罗威本人看来他现在的所取得的成绩还不足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如果这次能为帝国在欧洲谋取最大和利益,那不仅能巩固其在欧洲的地位,还能进一步加强其在本土的影响。
一想到这些,罗威的心头立即就有了谱。却见他果断地向下属下令道:“让卢浮宫那边继续打探情况。务必要搞清楚科尔贝尔向法王的报告。另外让波兰那边加紧对奥斯曼人的监视,一有动静立即来报。好了你可以下去了。”
“遵命,大人。”那探子领命之后悄无声息的就退出了房间。而罗威则品了一口暖茶坐在了太师椅上闭目养神起来。此时的窗外早已是漆黑一片,黑洞洞的苍穹看不到半点的星光。可年轻的大使心头却想是闪烁着一颗北极星指引着他处理变化无测的局势。
第336节 会奥帅法使得答复 奉皇命钦差下江南
话说罗威在自己的官邸闭目养神之际。在离中华使馆仅三条街区之隔的一幢宅邸内科尔贝尔刚刚从松软的大床上醒来。在经过白天数个小时的睡眠之后,先前因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劳已经随着梦乡一扫而尽。取而代之的是肌体急需补充能量的信号。不同于寻常的法国贵族。科尔贝尔并不是一个喜欢坐在床上吃饭或是思考问题的人。他认识呆在床上根本不能让自己进入工作状态。惟有洗漱干净换上整洁的衣衫坐在餐桌前享受完一顿丰盛的餐点之后这一天才算真正开始。于是这位刚刚苏醒的法王宠臣顺手拉响了身边的铃铛。在叫来管家吩咐其准备晚餐后,便翻身下了床穿着睡衣拐进了一旁洗漱间内。
所谓的洗漱间不过是由一道屏风隔出的一小块私密空间而已。在法王身边的众多官僚之中科尔贝尔还算是作风比较朴素的一位。洗漱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镶有银质花边的镜子。底下架子上摆放的也只是一只普通的铜质脸盆。而非寻常贵族普遍喜好的陶瓷盆。其间唯一算得上是奢侈品的物件可能就是角落里的那只陶瓷抽水马桶了。这种一拉绳索就可以自动冲水的半机械式马桶是从中华朝那边传来的高级货。一经在欧洲出现便立即得到了欧洲王公贵族们的一致青睐。而今只要是稍有地位的贵族都将拥有一只中国的陶瓷马桶视做证明其身份的象征。喜好奢侈的路易十四更是在卢浮宫的每一间厕所内都装上了专门从中国定制的陶瓷马桶。科尔贝尔当然不是一个为了显示财富与地位而疯狂购买奢侈品的人。他之所以会花大价钱买下这个中国货,一来是出于他对私人卫生的重视,二来则是他目前主持的瓷器厂还没能力烧制出如此复杂的陶瓷制品。
搀有薄荷香精的肥皂让科尔贝尔的精神为之一振。他随手取下了架子上的白色毛巾,在擦干净脸上的水珠之后,镜子里反射出了他那双充满干练与睿智的眼眸。其大脑也像是补充了能量一般开始迅速的动转起来。
就在十多天前科尔贝尔在维也纳近郊附近的一处军营内会见到了奥斯曼军队的统帅艾哈迈德。这位让欧洲君王们闻风丧胆的年轻将领显然对科尔贝尔的到来觉得有些意外。但当他得知科尔贝尔是代表法王来为东欧诸国进行斡旋的特使后。立即又对科尔贝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在之后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对话之中科尔贝尔更是在心中证实了自己先前的猜想。那就是奥斯曼人确实有退兵的意图。
须知之前奥斯曼大举入侵欧洲除了出于宗教上的狂热之外,很大程度上为了从陆上给威尼斯施加压力。因为正是威尼斯的舰队一直阻挠着奥斯曼人收服埃及。不过就目前来看这一军事行动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诚然艾哈迈德以其高超的指挥手腕在欧洲战场上接连取得大捷,却依旧不能解决埃及方面的问题。而在另一边奥斯曼的舰队则在印度洋上接连败给了中华帝国的舰队。至于去年年底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那场政变更是给奥斯曼本土的政局带来了诸多变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艾哈迈德本人是个极度疯狂的军事至上主义者。此刻亦不得不考虑起收兵来。
正是基于以上的分析。科尔贝尔在艾哈迈德面前充分发挥了他在外交方面的过人天份。使对方相信东欧诸国有意尽快结束目前的战局。并且结束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而艾哈迈德似乎也一直在等待这一顺手推舟时机的来临。于是双方在颇为和谐的气氛下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然而对于科尔贝尔来说整桩任务最为凶险的阶段却是从这一刻才刚刚开始。就在他满心喜悦的赶回波兰报告会晤结果之时。一张以其性命为目标的阻击大网正在东欧的平原上悄然展开。若非科尔贝尔身边有皇家侍卫保护,以及有人暗中通风报信,恐怕此刻他的尸骨早已躺在了某处的不知名的树林里。
神秘的暗杀者,神秘的告密者。科尔贝尔这些日子以来不止一次考虑过两者的身份。当然这两者也可能有共通之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暗杀者之中有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影子。这些瑞典人在谋略上的表现明显要逊色于其在战场上的天份。而对于对方的动机科尔贝尔猜想多半还是为了军火生意。事实上瑞典人这些年欧洲做的那些个买卖早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作为一个重商主义的信徒科尔贝尔也完全能理解瑞典人想要延长战争的意愿。让他真正感到困惑的其实是中国人的态度。就以军火贸易一事来说,任谁都不会相信中国人与那一系列暗杀没有半点关系。可科尔贝尔又隐约觉得给自己通风报信的神秘人同中国人那边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个些东方人真是令人琢磨不透啊。科尔贝尔在心中忍不住如此感叹道。其实不仅是他许多同中华帝国打过交道的欧洲外交官都有着相似的感受。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含蓄的性格以及彬彬有礼的态度让人难以琢磨其意图。而科尔贝尔内认为无论中国人的意图如何,这些小眼睛东方人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欧洲。相比奥斯曼人执着于军事、宗教上的统治,中国人对欧洲的入侵显得更为隐蔽也更为的广泛。经济、文化、军事,在而今的欧洲事务中几乎每一次都能看到中华帝国的影子在背后若隐若现。科尔贝尔甚至还曾在路易十四的面前毫不忌讳的称中华大使罗威为撒旦的使者。因为按照欧洲人的传统观念。战争、动乱、瘟疫都是撒旦的使者在人间作祟的缘故。毕竟只要是有那个年轻东方人出现的地方也总是闪动着战乱与阴谋的影子。
想到这里科尔贝尔脑中立刻浮现出罗威那张永远挂着微笑的年轻脸庞。以及莫日利的日本工匠对中华帝国的“独特评价”。那是一个以权谋、计策为荣的国度。擅使谋略的人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尊敬与崇拜。“不战屈人”又是谋略之中的最高境界。科尔贝尔完全相信现在罗威在欧洲的一举一动都是围绕着这一原则进行的。
换上了舒适的居家便服。科尔贝尔迈着轻松的步伐走下了楼。此时早已等候在餐桌前的管家见状立即必恭必敬的行了个礼迎接主人的就坐。当看见满桌子丰盛菜肴后科尔贝尔立刻就将先前的种种杂念抛到了脑后。对于他来说眼前最重要的事还是先美美的吃上一顿。然后回书房就此次的波兰之行写一份详尽的报告。
如果说中华朝在海外的一系列活动充满了阴谋家气息的话,那此刻其本土的政治氛围却可以用来开明、务实来形容。中华朝的开明虽不能与后世言论自由的时代相提并论。但在这个尚未启蒙的时代。在欧洲君主还在搅尽脑汗的想要关闭那些“下流”的戏院剧场以防止“诽谤”政府的言论在民间传播之时,中华朝能允许民间私人办报也算是难得之极。
说其务实,是因为中华朝在建立之初就本着商人“物尽其用”的原则设立了一套比之前几个朝代都要简练的行政体系。其中光是言官与诸多礼仪性官职的删减。就极大的精简了天朝臃肿的官僚系统。事实上对于中华朝来说这些具有“天朝特色”官职原本就是可有可无的过时品。正如曾经被统治者视为监视百官的耳目的“言官”而今已经为议会与报纸所取代。而中华朝亦不再需要通过天朝烦琐而又慷慨的礼数来使外夷归化。
行政、司法、外交结构的巨大变动所带来的自然是“政治游戏规则”的变更。对于信奉中庸之道的中国官僚来说。在尚未完全吃透新规则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愿意轻易的尝试政治投机。不过这也是仅就行政系统而言。须知政客本就是这世界上最善于钻营的人物。当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他们就会在第一时间在别处挖一扇窗来。当意识到凭借传统的党争手段已经难以在新制度下讨得便宜。那些帝国朝野间的风云人物们很快就将阵地转移到了相比朝堂而言更为宽松的国会之上。并再一次的如鱼得水起来。
当然政治投机活动阵地的转移。并不意味着衙门里的“官老爷们”肯就此安安份份的做一枚帝国行政机器上的“螺丝钉”。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官员普遍都对政治活动有着强烈的宿求。他们需要轰轰烈烈的表演舞台。需要引起天下人的注意。需要得到皇帝的常识。特别是在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看来默默无闻的一直工作到退休的生活根本与流放没什么差别。而这种情绪在不少年轻官吏的身上更是带着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只不过朝廷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
就这一点来说。姚启圣无疑是弘武十五年最令人羡慕的青年官吏。由于其被首相黄宗羲推荐并任命为观察使专职负责监督《股例》在京畿、江南等地试行状况。因此在许多人眼里这位弘武五年的状元郎俨然已经成了手捧尚方宝剑的钦差大臣。而对相关地区的地方官员来说。这位从京师来的姚大人与其说是朝廷威严的象征。不如说是令人垂涎的机遇的代名词。
话说姚启圣来到松江府时已是早春二月的时节了。在此之前他在京师刚刚度过了出仕十年来最为繁忙的一个新年。去年岁末《股例》的颁布给整个京畿的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惊慌失措之下不少毫无底气的股票纷纷落马。卷款潜逃之类的闹剧自然也是时有发生。这期间司法院与京师警备府固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作为观察使的姚启圣亦得紧随左右认真调查。不过虽然没能陪家人过个团圆的新年。但姚启圣的辛勤努力还是为其在官场上博得了不菲的清名。此外在京师办理的一系列案件也算是他为自己南下地方进行的热身活动。
率领松江府官员为姚启圣接风的乃是松江知府应廷吉。曾经出任上海知县的应廷吉无论是在品级上,还是在资历上都高于姚启圣。不过就算是如此。这位应知府在这位比自己小上十岁的钦差面前还是表现得极为的恭敬。却见他一见姚启圣从马车上下来。便立即上前深深的做了个揖道:“松江知府应廷吉见过姚大人。”
给应廷吉大庭广众的这么一拜姚启圣心中顿觉有些尴尬。毕竟论品级自己不能同堂堂的松江知府相提并论。姚启圣虽然年纪不大,可也算是在官场混了十年的人。于是他跟着也摆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拱手回礼道:“应大人,何需行此大礼。真是折煞下官了。”
眼见对方身负朝廷重任却丝毫没有持骄嗜宠的意思。应廷吉在感叹朝廷知人善命的同时,亦在心中暗自提高了警惕。其实姚启圣若是一上来就大摆官威,或是做出一副洁身自好的模样。应廷吉心里或许还能有些谱,可对方此刻却偏偏是亮出了一副低姿态。这在应廷吉多年为官的经验来看可不是一个好兆头。想到这里他便依旧态度谦和的向对方说道:“姚大人,此次身负朝廷重命前来松江监察《股例》试行一事。我等身为地方官员配合大人办差乃是职责所在。所以大人请放心,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
面对应廷吉一副水火不侵的架势。此刻的姚启圣也在心中暗自赞叹这位应知府果然名不虚传。须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