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显然这些日子谈得最起劲,呼声最是响亮,行动为活跃的,当属那时常在会贤阁聚会的群英社。此社的社长便是去年冬至带头挡驾的杨光先。毫无疑问去年的那次“壮举”使杨光先在儒林的名望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地方上一些保守的缙绅视其为忠义之士,更有不少士子亦将其当作了自己的偶像。随着名望的逐步增加,杨光先本人也越发将自己视做一个人物起来。今年开春之时江南儒林的一些保守人士与北边来的一些落榜士子组成了一个社团取名群英社,并特意邀请杨光先出任社长。正在风头之上的杨光先在一番礼节性的推辞之后,便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头衔。也正在社团成立后不久,国会便跟着召开了。为给自己的社团制造声威,杨光先等人自是少不了在民间为自己所属后台鼓吹一番。至于他们的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如此时此刻,在会贤阁的一处雅室之中,群英社的一干成员照例又聚集在一起谈论起国会的情况来。此处的老板乃是松江商会的骨干之一,群英社的成员在此聚会不但不用花费分文,反而还能得到好酒好菜的招待。如此待遇,也难这些正日在四处游荡、吟诗作对的书生们能如此惬意地凑在一起大谈国事了。却见为首的杨光先清咳了一声,起身向众人略显激动道:“诸位,来自中原各地的议员已经在国会上狠狠地打击了粤党小人的嚣张气焰。这仅是一个开始罢了。我等身受圣人教诲,虽未能身处朝堂、位列国会,却也要以天下为己任。和国会的诸公一起除奸佞。”

“杨先生说得对。粤党嚣张跋扈,民间早已是天怒人怨。此次西北议员天下苍生为重,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实乃吾辈学习的榜样。”

“是啊,吾等在野之辈也不可落后于人。”

“先生您说吧,我们该如声援国会的清流。”

眼看着一干社员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杨光先得意地举手示意众人静一静。继而跟着开口道:“诸位请先少安毋躁。这次来自各地的忠义之士在国会上就各省赋税上供份额、专款配置、《地方条律法》、《帝国殖民法》、《枪支管理条例》等诸多问题与粤党对峙至今。粤党为了在民间给自己议案造势,请了一干枪手在各大报纸上大肆鼓吹愚弄百姓。我等身为读书人当然还是得用笔杆子同那些奸佞斗智斗勇。决不能让小人们把持舆论言路!”

给杨光先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顿时就来了精神。七嘴八舌的就将相关的议案贬低得分文不值。仿佛谁要是支持这些议案就是奸佞、就是判国贼、就是中华的千古罪人。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群情激奋。却见一个年纪稍长的社员就沉吟了一声说道:“不过,那粤党财大气粗,其宣传攻势可不是我等能比拟的。其下属的铁血社等社团十分能鼓惑年轻人。这样的情况对我们并不有利呢。”

“叔白弟,你太妄自菲薄了。什么铁血社,不过是一些跳梁小丑罢了。”杨光先不屑的说道。当然他嘴上虽如此强硬,但在心底深处还是不得不承认同是拥有大党派做后盾的民间社团,铁血社确实是群英社最为强劲的对手。正如那社员所言,以“铁血”为信条的铁血社在年轻人当中显然比群英社更受欢迎。然而不肯认输的杨光先对此并不介意。在他看来铁血社收纳的不过是一些工匠、农户、商贾之流的子弟。相比之下群英社麾下所召集的各个都是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正所谓贵精不贵多。因此,杨光先跟着便开口道:“不可否认,粤党的喉舌确实遍布天下。但有道是纸是包不住火的。只要他们的议案在国会中长时间被搁置,百姓们早晚会看出他们的本质。到时候他们之前的那些花言巧语也会跟着不攻自破!”

眼看着杨光先一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叫叔白社员不由皱了皱眉头,略带迟疑的开口问道:“光先兄,你认为这些议案真的会在国会上搁置很长时间吗?毕竟国会是有时间限制的。若是议案在规定期限内得不到解决,说不定女皇陛下也会跟着插手过问呢。”

给他这么一说在场的其他几人也跟着点起头来。确实,国会召开至今,女皇陛下始终没有对国会的事务有过过问。因此并不能排除最后由女皇出面解决目前分歧。如果是那样的话,自己是否要先揣测一下圣意再做打算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多数人很快就变得谨慎起来。可此时的杨光先却依旧固执的说道:“就算是女皇陛下出面调停。那也得以天下民意为重。如此一来,我等就更应该与那些奸佞小人斗。这既是与国会中的清流相呼应,更是为了让陛下听到民间的真正声音!”

显然杀气腾腾的杨光先满心期盼着国会议员间的对立愈演愈烈,内阁议案的问题越拖越久。然而此刻的他却并不晓,在城里的另一头有一个人正与他唱着反调。因为那人正千方百计地想要消解议会中的对立,使内阁的议案能顺利通过。

第127节 为解分歧群策群力 各抒己见实业方略

虽说夏日的脚步尚未临近,酷热的天气却已在五月的南京初显狰容了。不过对于香江商会上层的老爷们来说,国会的情况远比窗外炎热的天气更能炙烤人的精神。事实上,打从这一届国会召开之日起与香江商会有关几项重要议案便接二连三地被国会否定。从未在国会上遇到任何阻挠的岭南财阀们自然是咽不下这口气。因而在中途休会期间,商会一边以坚决地态度力挺这几项争议颇大的议案,另一边则在私下里利诱拉拢。然而这钱是花不少,人情也没少卖,可得到的效果却是相差甚远。甚至目前的情况比之第一轮国会之时还差了不少。面对如此差强人意的结果,商会上层在处罚了相关责任人之后,商会在京城的所有骨干也在第一时刻齐聚在总号议事堂之中。

相比那日会见荷兰使节时的目中无人,此时此刻在坐的商会骨干的嚣张气焰早已被国会上的连续打击消磨掉了不少。不过虽然傲气被收敛了起来,但心理上的盛气凌人,却让绝大多数的财阀在会议上并没有反省商会本身的问题。只听他们忿忿不平地抱怨道:“这次的事情完全都是那些西北来的土包子害的!”

“是啊,国会召开之前咱们也给了不少好处给他们。却不想在关键时刻,这帮白眼狼竟然敢反水!”

“哼,我早就说了嘛。那些北佬根本靠不住。早知如此,北方议席就应该以商会为主。而不应该搞什么北人治北,把议席分给那些墙头草。”

“就是,真不知道去北方的那帮家伙在当地究竟是如何发展复兴党的。都已经入了党在国会上竟然还会向本党所提议案投反对票。真滑天下之大稽。如此反复无常之辈,早该开除出籍了!”

眼看着底下的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抱怨不断,坐在首位的杨开泰脸色也像那打了霜的茄子一般。其实他本人此刻又何尝不想骂娘。但事已至此就算骂娘也是于事无补。而今西北的议员俨然已同江南的那帮子人达成了一气。香江商会却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也说不出口,更不可能为了之前的那些“地下交易”跑去向女皇哭诉。于是抱定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咽的杨开泰在心中暗自长叹了一声之后,清了清嗓子向众人示意道:“诸位请静一静。事已至此,抱怨这,抱怨那,都不过是马后炮而已。今日老夫招诸位前来议事堂就是希望诸位能抛弃前嫌,同心协力找出办法,好让商会渡过眼前的危机。”

“恩,老会长所言极是。此次,西北议员在国会上的表现,既是出乎咱们的意料,同样又是早在意料之中的事。”坐在一旁的陈家明跟着附和道。眼见先前还七嘴八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他便跟着扫了一眼众人开口道:“正如诸位刚才所言,无论是复兴党还是商会本身其在北方的党员与会员的立场均显得极不稳定。不过就我个人看来,复兴党和商会这些年在北方的发展方向与手段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在北方发展当然就要入乡随俗。如果商会到了北方却还一味地重用南人,非但会影响商会内部的团结。同样也不利于商会在北方的发展。”

“可是陈总督,现在北人不可靠才是不争的事实啊!”一个财阀忍不住插口道。毫无疑问国会之事已经让不少财阀对北方人产生了不信任感。

然而陈家明却不以为意的说道:“所谓北人不可靠,说起来也是商会未曾顾及北方民心感受的结果。冷静想来类似的问题沿海诸省、商会内部也曾有过,却为何从未在之前的国会上爆发过。那是因为以前我们在向国会提议案事先往往都会与相应的势力进行协商。故而当议案被正式提交国会之时便不会再受到什么阻力。可这一次所涉及的诸多议案在国会之前显然都没有同北方势力通过气。也难怪别人会在国会上向我们大声说不了。”

陈家明的一席话说得在场的众人当即就没了气焰。就算有的人在心里觉得不服气,却也碍于陈家明的威势,不敢开口辩驳。见此情形,杨开泰却显得十分满意。说起来这些年随这香江商会的不断扩张,底下的那帮董事、股东也变得越发桀骜起来。除了将入古稀之年的杨开泰外,商会之中实在是缺少一个能压得住场面的人。而此次陈家明的到来无疑是为杨开泰减轻一大部分的担子。若非陈家明目前身负南洋总督的要职,杨开泰甚至都有了就此退位将权杖交给自己这个女婿的打算。

不过姑且不论这个打算能否实现,对于杨开泰来说眼前首要的大事就是解决国会上的纠纷。想到这里杨开泰回头便向陈家明问道:“家明,那依你看来要如何解决国会上的死结?毕竟老是那么僵持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啊。”

“老会长所言甚是。一味为了面子而赌气,到最后谁都捞不到好处。在下虽不是议员,但是作为一个局外人,在下还是想劝诸位一句。退一步海阔天空啊。”陈家明向众人劝慰道。

“退一步?大人的意思是要我等向那些北佬低头吗?”一个财阀不服气的反问道。

“不,在下是建议诸位‘生财’,和气生财。”陈家明意味深长的说道。

“可是,连《殖民法》都被否决了,叫我们如何生财!”

“是啊,总不成为了和气,让我等破财吧。”

“对,咱们还没同那些北佬算之前的欠帐呢。这到好,又让他们占了个便宜!”

面对众人众说纷纭的抱怨,陈家明依旧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却见他微微一挑眉毛反问道:“诸位真要是肯在国会上退一步,到时候谁占谁便宜还不知晓呢。从前没有《殖民法》我们还不是照样纵横四海。同样的商会在西北地区也有着不少投资。西北诸省能得到的好处,商会同样也能分到一杯羹。既然如此又为何要执着于非此即彼呢。”

陈家明的话音刚落,先前还一副水火不容模样的财阀们立即就变得犹豫了起来。于是在沉默了半晌之后,其中一个中年财阀带头试探着问道:“那依照大人的意思我等在国会上该如何退这一步呢?”

面对着眼前一双双期盼而又带着几分疑惑的眼睛,陈家明神定气闲地从怀里取出了一份文书,向众人一字一顿的展示道:“诸位可以在之后的国会上提出这份《西北实业方略》。”

“《西北实业方略》!”

会贤阁之中,一干西北议员正以同样惊讶的表情看着眼前一份蓝色折子。这折子并不算厚,封面也并不起眼,然而却在第一时刻便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眼球。而它的持有者,乔承云则以兴奋的口吻向众人介绍道:“不错,正是这份《西北实业方略》。众所周知,此次南北议员之所以会在国会上分歧不断。最主要的一条原因就是出于对朝廷在南北两地开发政策上存有不满。而这份《西北实业方略》正是为我等西北诸省量身定做的。其中涉及的诸多条款都直接关系到西北地区的切身利益。可以说丝毫都不会比《殖民法》来得逊色。如果此项议案能在国会上被通过的话,那我们就不用再但心沿海商会财阀会利用《殖民法》来西北钻空子了。”

“啥,真有这么好?”

“那如果这《西北实业方略》能被通过的话,那俺们陕甘地区持枪的规矩能更松些吗?”

“是啊,朝廷会否向我等的省份下发更多的专款?”

耳听乔承云将《西北实业方略》介绍得如此诱人,在场的西北议员一个个都跟着跃跃欲试起来了。然而就在乔承云想要解答众人的疑问之时,却听一旁的严员外冷不丁地就插口反问道:“乔庄主的这份《西北实业方略》究竟从何而来?莫不是从灵谷寺上香求来的吧。”

面对严员外话里有话的质问,乔承云却显得十分坦然。却见他当即就如实地回答道:“严员外,这《西北实业方略》并不是出于在下之手。乃是南洋陈总督交给在下的。”

众人一听此方略出自南洋总督之手,眼神中立刻就流露出了警惕的目光。陈家明的身份,以及他与香江商会的关系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由这样一个特殊人物所撰写的所谓方略真的会是在为西北诸省着想吗?还是说岭南的财阀们又在谋划什么新阴谋了。总之在众人眼中不管怎样眼前的这份《西北实业方略》都是有问题的。

而面对众人急转直下的态度,乔承云当即跟着解释道:“陈总督的身份诸位想必都不陌生。但是并不能因为他与香江商会的特殊关系而怀疑陈总督在这件事情上的诚意。我在此可以我的人格保证,陈总督提出《西北实业方略》完全就是为了帝国着想。而不是出于其私人的利益。这是打破目前僵持的最佳方法。诸位请先抛弃成见,以国事为重吧。”

“乔庄主,老夫并不怀疑你的人格。至于陈总督嘛。乔庄主可知他在南洋有个绰号,叫马六甲之狐。老夫很难保证这个狡猾如狐狸一般的男人,不会是下好了诱饵等咱们往里头钻。”严员外不置可否的说道。而他这番话语也立即就得到在场议员们的一致附和。毕竟在这种敏感的时期,谁都怕在这个时候被人从身后捅刀子。

然而就在众人对乔承云和《西北实业方略》将信将疑之时,却听门外忽然响起了一个英气勃勃的声音道:“诸位既然不信任陈总督,那可否信一下在下这个议长呢?”

这个听上去略带熟识的声音让在场的众人齐刷刷地就将目光投向了门外。却见门口站着的赫然就是一席藏青长袍的王夫之。而先前还陷入被动之中的乔承云则像是看到了救星似的赶忙上前行礼道:“王议长,您怎么来了?”

“在下刚刚才拜访过陈议长,听乔议员你正在这里同西北的议员商讨《西北实业方略》一事。所以在下也就跑来凑凑热闹了。”王夫之礼貌的回礼道。可他与乔成云的一唱一当却直看得一旁的众人一头雾水。只见那严员外当即就上前向王夫之疑惑的问道:“王议长,您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呢?”

“严议员,其此事十分简单。不错,这《西北实业方略》确实是陈总督交给乔议员。不过此项方略却是复兴党的陈议长与在下一同起草的。”王夫之微笑着解释到。

“您是说这方略是您和陈议长一同撰写呢?”严员外略带狐疑的求证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眼前这份《西北实业方略》还真是成分复杂呢。

“那里,说起来此方略的真正撰写者应该是在场的诸位。众所周知,此次国会之上来自各地的议员在议案上都有着许多不同的见解。而内阁在之前的议案之中也没有充分顾及到西北诸省的名义。因此陈议长在与在下商量之后决定将诸位之前在国会上提出的诸多看法收集起来,再根据帝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起草了这份《西北实业方略》。希望能以此补足朝廷在西北方面的诸多缺失。当然由于时间紧迫,有些内容可能还有不足之处。故尔陈总督才将方略交给了乔议员。希望诸位能对此份方略多提建议。”王夫之以谦逊的口吻说道。

或许是因为王夫之乃是东林魁首又是国会议长,亦或许是出于他本人魅力。总之王夫之的这番话语彻底打消了众人对《西北实业方略》的种种疑虑。就算是严员外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随大流地开始认真审视起面前的这份折子来。毫无疑问,就内容上来说《西北实业方略》确实是一份充满诱惑的折子。于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众人很快就沉浸在了其中各抒己见,一直畅谈到了深夜都不肯散去。

见此情景,乔承云即是欣慰,同时也钦佩王夫之等人的审时度势,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就草拟出一份这么有力的议案来。想到这里乔承云不由向一旁的王夫之低声叹服道:“王议长,你们可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妙计妥善处理国会的分歧。”

然而这一次,王夫之却微笑着纠正道:“乔议员看来你是误会了。想出用制定《西北实业方略》来缓解国会矛盾的人,并不是在下和陈议长。而是给你方略的陈总督。不可否认,陈总督虽不身处国会,却比你我这些国会议员更了解国会呢。”

第128节 化纠纷国会终冰释 扬国威敖广抵江口

弘武六年农历五月十六日,由以乔承云为首的众西北议员向国会递交了《西北实业方略》。正如王夫之、陈子状等人所预计的那样,该项议案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国会绝大多数议员的一致认可。不仅是这样,在之后的会议上《西北实业方略》与之前的《帝国殖民法》俨然就成了一对孪生子,终于使内陆省份与沿海省份在国会上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因而《西北实业方略》就像是一阵春风一般让先前那些冰封国会的分歧逐一得到了溶解。于是经过利益的权衡,《帝国殖民法》、《枪支管理条例》等存在争议的议案便在稍加修改之后,也陆续地被国会审核通过了。

国会的冰释不仅让陈子壮等人孤悬多日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更让帝国首相陈邦彦长舒一口气大呼老天保佑。毫无疑问,对这位年近花甲的元老重臣来说,这短短十多天所遇到的压力,远甚与他之间所遇到过的任何一次危机。因为无论是甲申事变、神策门事件、还是之后的庚寅事变,每一次危难之际女皇陛下总能以其不凡的见识和雷厉风行的手腕指引众人度过难关。然而这一次,女皇却至始至终都没有插手过国会事宜。甚至都没有像从前那样给众人一些相应的提示。当然陈邦彦等人从情理上也并好意思去一再地打扰女皇陛下。毕竟从古至今可没有皇帝为臣子解决麻烦的说法,为皇帝分忧才是臣子的职责。

此外此次国会另一个让内阁投鼠忌器的原因就是国会的情况太过复杂。而造成这种复杂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会中的那些中间派议员。就目前的情况看来,无论是复兴党还是东林党都拥有着一大批并不稳定的党员。其中又以西北地区尤为显著。这些议员并不在乎党派间的宿怨争斗,他们所关心的是那些关系各省切身利益的议案和政策。因此在国会上,无论这些议员顶着什么党派的帽子,都极有可能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而转投他人的怀抱。如此一来原本泾渭分明的两党阵营,顿时就变成了一潭混水。弄得复兴、东林两党的士大夫们一阵手忙脚乱。小人、伪君子的帽子跟着就此满天飞。反倒是国会内的商会议员思路清晰,在第一时刻调整了方略。这才没让弘武朝的国会陷入虽然国会最终靠《西北实业方略》重新理清了关系,将相应的矛盾与问题一一化解。但是此届国会留给复兴、东林两党的教训却是极其深刻的。在国会召开之前,复兴党和东林党都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了党争之上。可在经历这将近半个月的变故之后,两党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这两年“为了党争而党争”的争斗实在是没什么意义。而那些关系社稷民生与各方利益搏弈的政策、战略才是国会的真正精髓。脱离了这些内容,任何党争都是在豪无意义地浪费精力。就算假借这些手段此暂时搏得绝大多数的议席,也不可能真正控制住国会。

为此有消息称,东林党已经开始就这一次国会上所发生的问题对其内部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作为党首脑之一的陈邦彦也打算在黄宗羲抵达京城之后,再召开会议总结这一次的教训与经验。不过就目前而言,陈邦彦的心情还是极为轻松愉悦的。因为正所谓好事成双,在国会冰释前嫌的同时,长江口也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就在《西北实业方略》提出后的第三天,由威海船厂负责建造的4000吨巨型战舰“敖广”在渤海湾下水后,便随即一路南下赶来为即将结束的国会献上一份晚到的祝福。可由于敖广号体型过于巨大。进入长江水道势必会影响长江水路的正常运营。为此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朝廷最终还是没有允许敖广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至南京城。不过这一点倒是没有影响弘武君臣们勃勃的兴致。因为在孙露看来惟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才陪衬出龙舰那的傲人气势。

却说这一日,久位露面的孙女皇率领着百官和各国使节一起摆驾长江口,等待一睹这“中华第一舰”的尊容。而沿途的府县衙门更是将此事视做了头等的国家大事。不仅在包括码头在内的方圆百里张灯结彩,更是在女皇到来的前一天就将整个长江口清理得干干净净。别说是可疑船只了。就连寻常的商船、渔船、乃至小舢板都一律被责令在这一日禁止出现在海面之上。因此此刻从休息室内的窗外望去,女皇陛下除了能看见几艘停泊在港口的海船和几只自由翱翔的海鸟之外,就只剩下了水天一色的大海了。

面对如此清闲海港,孙露在心知肚明之余,也忍不住向一旁的陈邦彦半开玩笑道:“陈首相,看来咱们的敖广号今天是不愁没地方停靠了。你瞧这地方上的官老爷们可为它特意留出了那么一大片海域呢。”

“回陛下,地方官员此举其实也是为了陛下您的安全着想。却不想矫之过正,成了扰民之举,实属不该。臣这就去提醒当地的官员。”陈邦彦赶忙应和手道。

“好啦,陈首相,这次的事就算了吧。一惊一乍的反倒是会让老百姓更为困惑呢。”孙露笑着摆手道。

“是,陛下英明。”陈邦彦恭敬的拱手道。

“爱卿今天显得生疏得很啊。怎么有什么心事吗?”觉得陈邦彦有些异样的孙露随口反问道。

“回陛下,臣这次在国会事情上的处理多有不当之处。没能及时解决国会间的矛盾,更让内阁在舆论上陷入了被动境地。让陛下担忧,使下属迷茫。臣至今想来都深敢惶恐,更觉得羞愧难当。因此将公赎罪之下,臣不敢有半点的懈怠。”陈邦彦紧低着头告罪道。事实上,这些话他早就想向女皇说了。今日好不容易眼见女皇陛下如此龙颜大悦,陈邦彦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检讨的大好机会。

果然女皇在听完他的陈述之后,当即便不以为意地一笑道:“朕当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呢。原来爱卿还在为国会的事情耿耿于怀呢。不是说国会的分歧大多都已经协商解决了吗。内阁也开始就国会的提议与情愿对原先的五年计划和财政预算进行相应的修改。都已经这样了,卿家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回陛下,国会对议案的审核虽已接近尾声。但是臣面对之前混乱时的无力表现,还是辜负了陛下的期望。臣恳请陛下治罪。”陈邦彦依旧紧低着头道。

“卿家此言差矣。朕可并不认为卿家之前的表现真有那么糟糕。相反朕倒是认为卿家在内阁议案被国会否决之后所采取的克制态度十分正确。”孙露说到这儿,嘴角不由露出了一丝自嘲似的微笑继续道:“其实,说起来,朕本人对国会这次所发生的事情也很是迷茫。好在诸位卿始终都保持着比较冷静克制的态度。才使得国会上的分歧没有进一步扩散到朝堂,乃至演变成大规模的党争。当然此次国会上士人议员的表现明显要比商会议员差得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总的来说,内阁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

“陛下……”陈邦彦很想说,其实内阁在此事上并没有出多大的力,只是在最后顺水推舟接纳了国会的建议而已。但他的话尚未出口,便被女皇打断道:“朕知道国会的事让内阁这次很是尴尬。而内阁却能始终保持克制的态度,并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以权压人,这一点正是朕颇感欣慰的地方。至于五年计划与财政预算上所存在的问题,卿家现在应该比朕更深有体会了吧。”

“陛下圣明。经过此事,臣等也算是对国会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相信无论是内阁还是国会,在日后面对同样的问题时,会更有经验,也更有把握。”吃一箭长一智的陈邦彦信誓旦旦的说道。

“不错,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治国之策,只有最适合的治国之法。因此在磨合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这才是朝廷治国的正途。想必爱卿等在经历了此次的磨合之后,也会萌生出更多的感悟来。”孙露点头说罢,又跟着回头问道:“不过朕倒是想知道爱卿如何看待此次国会对帝国海陆国策的倾向?”

给女皇突然这么一问,陈邦彦赶紧在心里头快速整了一下思绪后,以略带迟疑的口吻回答道:“陛下,请恕臣直言。臣个人认为此界的国会并没有解决帝国的海陆国策问题。”

“哦,爱卿何以会有这种看法?”孙露扬起头反问道。

“回陛下,从这次各地国会议员的反映来看,无论是经营海权,还是维护陆权都有为数不少的拥护者。而且就呼声与势力上来说,双方也是势均力敌。事实上,此次国会分歧中的不少内容也都与此有关。虽说陈议长和王议长最终依照陈总督的建议用《西北实业方略》来与《帝国殖民法》相照应,以平息海、陆之间的分歧。但这并不算是解决了问题,因为国会至今也没有明确地表示是‘海权’为重,还是‘陆权’为重啊。”

“爱卿此言差异。国会怎么会没有给出答案呢。正如爱卿先前所言,《西北实业方略》代表着内陆势力对西北陆权的呼声;而《帝国殖民法》则代表着沿海势力对帝国海权的渴望。如今国会同时通过了《西北实业方略》和《帝国殖民法》。其意图岂不是再明显不过了吗。”孙露悠然地说道。

听女皇陛下这么一说,陈邦彦不由楞了一下。待他反应过来后,当即便惊讶地追问道:“陛下难道您的意思是海陆并重?!”

“不是朕要海陆并重。而是帝国的现状选择了海陆并进。”孙露跟着纠正道。

“可是陛下,这海陆并进的口号叫起来响亮,可要真做起来就难咯。以帝国目前的财力谋求海权、陆权中的任何一项都还算是绰绰有余。可要说这两项同时都要抓,其所要付出的物力和财力就不是帝国现在的财政状况所能承受得了的。更何况夺取海权、陆权不仅要靠军事力量,还要有外交、宗教等等诸多因素在一旁相辅相成才行。如此一来朝廷所要付出的精力更是难以想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