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会购买英国出产的商品。正如英国的舰队能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港口,可伦敦的市场里却充满了劣质的布匹和瓷器。不为别的,只是因为这些货品都是英国货。这是一个自私的国家,为了垄断贸易,他们情愿用粗劣的国货,也不会去追捧优质的外国货。”

虽然从菲尔德的言词之中,亨利已然听出了反对求和的意思。但东、西印度公司之间历来就分歧不断。双方在暗地里的明争暗斗更是犹如家常便饭一般。因此亨利很难相信身为东印度公司的董事,菲尔德会在这个当口上为西印度公司说好话。于是他当下便忍不住试探道。“那依照菲尔德先生的意思,我们不应该接受英国人开出的条件咯?”

“不错,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困难,就轻易将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拱手割让给英国人。那样做无疑会毁了整个西印度公司。”菲尔德直截了当的点头道。

见菲尔德回答的如此干脆直白,一股感激之情在亨利的心中油然而生。事实上,自从荷兰海军总司令范·盖伦阵亡之后,三级议会便将向英国投降的事宜摆上了正式日程。而早被英国人垂涎已久的西印度公司更是被当成了砧板上的肉,谈判桌上的砝码,随时都可能被割让放弃。为了近早达成投降协议,三级议会曾不止一次暗示过西印度公司要接受事实,而肯为公司说句公道话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此刻菲尔德肯站出来公然呼吁保障西印度公司的利益,怎能不让亨利等西印度公司的股东感激不已。不过感动归感动,亨利心头可亮堂着呢。那菲尔德是何等人物,没有好处的事这老狐狸又怎会站出来丈义直言。

想到这儿,亨利当即把脸一苦道:“菲尔德先生,话是这么说。可是现在的情况容不得我们讨价还价了不是吗?说句丧气的话,荷兰已经战败了,无论英国提什么条件,我们都得接受啊。”

“哦,亨利先生,先不要如此沮丧嘛。荷兰在军事上确实已经败北,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输了外交。就算是投降也可以通过外交手段来减少损失的嘛。”菲尔德耸了耸肩道。

“外交手段?菲尔德先生的意思是想找其他国家来做调停人吗?”一直没发话的弗雷德里克眉头一皱问道。

“是的,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联合省急需一个实力强劲的国家作为出面调停与英国的谈判。”菲尔德极其肯定的点头道。

“菲尔德先生,这一点外交部不是没有考虑过。可现今又有哪儿一个国家够得上资格在荷兰与英国之间调停呢?或者说有哪儿一个君主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迫使英国人收敛起他们的贪婪?”弗雷德里克不无担忧的说道。

“是啊,就算能请到第三国出面调停,也很难保证对方能站在公平的角度上进行调停。现在的法国正深陷投石党战乱之中。为了对付孔代亲王与西班牙人的联盟,路易十四已经与英国结盟,并且还将敦刻尔克港作为礼物送给了英国佬。至于已同英国战得你死我活的西班牙人就更不可能充当中间人的角色了。而瑞典为了对付丹麦亦在不断地向英国人示好。甚至还答应将不来梅割让英国作为进攻基地,藉以统率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联盟,以便向哈布斯堡王朝进军。”亨利扳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忽然发现而今荷兰周围的国家几乎都已倒向英国。

“是啊,而今的瑞典已不再是古斯塔夫大帝时代的瑞典了。克里斯蒂娜女王不爱江山爱美男,把王冠丢给了自己的表哥。现在新任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十世处理凌乱的内政还来不及,怎会有工夫为联合省充当调解者。”有感于亨利对瑞典的介绍,一个荷兰官员阴阳怪气的说道。

他的怪调立刻引起了众人一阵哄堂大笑。就在一个多月之前,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在乌普萨拉城堡的议政大厅举行了自己的退位仪式。据说这位28岁的女王在摘下自己的王冠之后就离开了大厅,立即骑上了一匹白马,女扮男装,仅仅带了几个男性随从,快马离开了瑞典。这个突发事件不但震惊了整个欧洲,更使瑞典王室成为了欧洲上流社会的一大笑柄。不过此刻荷兰的局势却容不得在场的众人有工夫去嘲笑别人。只见弗雷德里克两手一摊冲着菲尔德苦笑道:“菲尔德先生,你瞧,我们现在的局势就是这么糟糕啊。”

然而菲尔德却依旧是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却见他跟着便微微一笑意味深长的说道:“诸位,现在欧洲没有适合的调停者,却并不代表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充当这个中间人。”

“菲尔德先生的意思难道是说,要让奥斯曼帝国那样的东方国家来出面为荷兰同英国调停?”恍然大悟的弗雷德里克跟着追问道。

“噢,不,不,不。奥斯曼、萨菲尔、莫卧尔之类的穆斯林帝国虽然强大,但他们并不适合做这一次的中间人。更何况现在的那些穆斯林苏丹正日忙于应付后宫的美女和脔童,哪儿会有心思管欧洲的事务。”菲尔德像拨郎鼓似地摇头道。待见众人脸上满是疑惑,他又眉飞色舞着补充道:“我所指的理想调停人,是比那些穆斯林更往东的那个国家。那个马可·波罗笔下的黄金国度——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众人没想到菲尔德装腔作势了半天,给出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提议。却见弗雷德里克当即便鼓起了腮帮子警告道:“菲尔德先生,你的建议太不可想象了。中华帝国确实强大,但它远在地球的另一端,如何能出面给荷兰做调停?又有什么资格介入欧洲的事务?”

“哎,所谓的调停人并不一定真的需要有使者在现场调停。有时一封书信,几个声明都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菲尔德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在扫视了一番众人之后,又傲然的说道:“至于资格嘛。请问作为欧洲市场最大供应商的身份难道还不够吗?除非英国的上流社会不再想要茶叶、瓷器、丝绸、香料等等这些不可替代的东方商品了。否则的话,英国人必定得要乖乖座下来听中华帝国说话。”

果然菲尔德的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的眼跟着就亮了起来。先前的颓废气氛似乎也被一阵来自东方的清风吹得一干二净。不过,一旁的弗雷德里克在想了一下之后,还是略带疑虑的询问道:“可是,我们真能说服中华帝国介入荷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吗?我是说中华帝国有什么理由接手这样一件麻烦事。你又怎能保证中国人不会比英国人更贪婪,不会向荷兰提出更为苛刻的条件?”

“条件当然是有的,这世道没有好处事情谁会肯去做呢?不过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能让中华帝国心甘情愿的出面为荷兰出面调停。”菲尔德自信满满地说道。

“什么办法?”

“很简单,向中华帝国称臣。”菲尔德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自己的大计。不过这一次他的发言并没有得到周围众人的附和。相反先前还跃跃欲试的一干人等在答案揭晓之后,立即又失望了起来。不少人还就此指指点点着大声嚷嚷道:“这算什么鬼主意!还不如接受英国人的条件呢。”

“是啊,如果东印度公司想要亲吻那个东方女皇的脚尖我们不介意。但别拉上整个荷兰做这种恶心事。”

面对现场官员此起彼伏的声讨,这一次弗雷德里克却并没有再质疑菲尔德。在示意周围的同僚安静下来之后,又饶有兴趣的开口道:“菲尔德先生你应该知道,你的建议事关联合省的主权。你在建议欧洲最自由的共和国臣服与东方最专制的帝国。这可比接受英国人的不平等条约要严重得多。”

“弗雷德里克先生,我知道我自己在说什么。诸位可能误会我的意思了,也可能并不了解东方独特的朝贡体系。我所谓的臣服中华帝国,其实只是一种礼节上的臣服。依照那些亚洲国家的做法就是在名义奉中华帝国为‘上国’,并定期向这个‘上国’交纳一笔贡品。作为礼节‘上国’会回赠一笔相应的赏赐。虽然在名义上向中国人称臣,但不少藩属国的内政、法律、军事、外交等等主权依旧保持独立。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也分好几种,其独立程度以及享受帝国最惠国的待遇也各不相同。联合省现在只需致函中华帝国要求做最粗浅层次的藩属国就行了。就算是那样荷兰在东亚也能享受到其他欧洲国家难以比拟的优惠待遇。”菲尔德滔滔不绝的向众人兜售道。

“你是说联合省在向中华帝国称臣之后,依旧能保持主权的独立?可是你又如何能保证中国人真的不会就此干涉联合省的内政?还有中国人真会为了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者,出面与英国人对峙?”觉得菲尔德说的比唱的好听的亨利,毫不松懈地责问道。

“我知道大家同亨利先生一样,现在心里也存在着同样的疑问。但我在这里可以向上帝发誓,就算联合省现在真的做了中华帝国的一个行省,处在地球另一头的中国政府也根本没有办法来管理尼德兰。据我所知在中华帝国的东北方向上还存在着一个叫朝鲜的半岛国家和一个叫日本群岛国家。他们的国土加起来都没有中华帝国的一个行省大。但这两个藩属国数百年来却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状态。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国王、自己的法律、甚至还可以自行制定税赋,无须向中国人请示。所以在欧洲的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会被中国人吞并。而处于东方人的‘面子’,或者按中国人的说法为了‘天朝的颜面’,帝国是绝不会坐视自己的藩属国别人欺负的。此外,对于英国人颁布的《航海条例》中国人也有着诸多不满。因此无论是出于商业利益,还是出于帝国的面子,中国人都会为联合省出面的。”菲尔德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其实菲尔德说到这种程度,无论是弗雷德里克与亨利,还是在场的其他人,在内心深处都被他的这番建议给说动了。事实上有关东方中华帝国的富庶与强盛,众人早就如雷贯耳了。而前一次中华使团的造访,更是让联合省对这个东方大帝国充满了憧憬。如果真能像菲尔德描述的那样,联合省只要在名义上奉中华帝国为所谓的“上国”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光是为了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的利益也值得一试。若是能就此挑起中国人与英国人的冲突,那对荷兰就更为有利了。

越想越觉得有利可图的荷兰官员们眼中立刻就闪起了贪婪的光芒。不过表面上弗雷德里克还是以一副颇为为难的表情回应道:“咳,菲尔德先生,就算我们能接受你的建议。三级议会也不一定会同意向中国人称臣呢。”

“这无所谓。我只是提一个建议罢了。至于是将新大陆的利益拱手让给英国人?还是在名义上臣服于中国人以换取在东方的贸易特权和与英国人谈判的砝码?这完全取决于三级议会自己的选择。不过,我在这儿还是要提醒诸位一句。要作决定最好快一点儿。因为中国人的五年一度的全国议会将会在一年之后召开。如果想要中国人接受荷兰做藩属的话,联合省最好是在这一年之内将信函发往中国。”菲尔德神色淡然的提醒道。

第92节 历艰辛访欧使回国 迎亲人总督摆盛宴

当菲尔德在阿姆斯特丹以一副中国通的架势极力鼓吹联合省上层向中华帝国称臣之时,作为这项计划真正始作俑者的龚紫轩却正站在张骞号的甲板上沐浴着东南亚明媚的阳光。事实上,若是没有龚紫轩那次在荷兰的介绍与暗示,菲尔德跟本就不可能想到用向中华帝国臣服这一招来解决荷兰现在的窘景。如此说来在英荷战争之初便预计到了现在的结果并适时给对方以相应的资讯和暗示,龚紫轩在这一点上确实做到了未雨绸缪。然而龚紫轩本人却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过人之处。在他看来自己在欧洲的活动之所以能如此顺风顺水完全得益于女皇陛下的指点。正因为女皇在使团出发前就已推测到了英荷之间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更精准地预测到了现今荷兰的惨败,这才使得中华使团的这次欧洲之行总能处处占得先机。试问在当时的情况下又有哪儿一个国家会相信作为“商业上国”的荷兰海军会惨败于刚刚结束内战的英国人之手呢?

但中华朝的女皇陛下却在遥远的中土将这一切运筹在了自己的帷幄之中,光凭这一点龚紫轩现在对女皇的钦佩就已经不是能用言语来表达的了。当然此时的他若是知道菲尔德在联合省上层以及三级议会中的一系列活动的话,估计对孙露的崇敬就该上升到神人地步了。不过龚紫轩虽然还未将孙露视做神人,但这艘船上的另外几人却早已将弘武女皇陛下当作了东方的女达芬奇了。

原来使团自从进入东印度洋之后,杨绍清皇夫的身份便随之被曝光了出来。如此惊天的大内幕当然是让博雷利等欧洲学者们惊愕不已。虽然杨绍清在欧洲隐瞒身份的举动使得那些性格直爽的欧洲学者一开始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不满。但在杨绍清一番诚恳的致歉和龚紫轩详尽的解释之后,博雷利等人很快就将这个不愉快丢在了脑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对杨特使夫人中华女皇陛下的好奇。一个统治东方大帝国的女皇究竟会是怎样一个奇特女性呢?在她的身上又发生过怎样传奇的故事呢?抱着这些零零总总的八卦问题,船上欧洲学者们可没少打扰我们的皇夫殿下。而杨绍清在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自己妻子的同时,也十分坦诚地告诉欧洲学者自己先前所涉及的不少科学理论都是由自己的妻子率先提出的。这当然是更加剧了船上学者们对弘武女皇陛下的景仰与好奇。众人无不巴望着舰队能快点儿到达中华帝国,好让他们能早日一睹那个东方女皇的神秘芳容。

或许是得到了船上欧洲学者们的心灵感应,连老天也似乎帮起了他们的忙。船对在进入孟加拉湾之后,海上的天气就一直风和日丽至今。使团在安曼稍加补给之后,便在印度洋季风的护送下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了马六甲海峡。此刻眼看着四周熟悉的风景,龚紫轩的脸上不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因为他知道舰队已经到达家门口了。

其实不只是龚紫轩,当远处的港口在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清晰之时,船上的水手们亦迸发出了震耳欲聋地的呼喊声。这呼喊声显然惊动了先前还在舱内休息的中国使节和随行的欧洲学者。不一会儿他们便纷纷从船舱内涌上了甲板,同四周的水手一起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龚大人,这前方就是新加坡港了吧?”望着前方海鸟飞舞、白帆点点的港口,激动于回家感觉的杨绍清涨红着脸的问道。

“是啊,殿下,我们终于回到帝国的南大门了。瞧,那里耸立着的不正是帝国南海海关灯塔吗?”由于激动一向冷静的龚紫轩此刻回答的声音亦不由地颤抖了起来。

“哦,这么说我们现在已经到中华帝国了?”站在一旁的惠耿斯教授附和着问道。其实不用证实什么,光是看周围的中国人不分身份地都在像小孩子一般高声欢呼,在场的欧洲人多少都能猜出个一二了。

“恩,教授你瞧,穿过前面的海峡我们就正式进入了我中华帝国南洋宣慰司的地界。之后舰队将转风北上直达帝国首都南京。沿途所经过的所有海域、陆地、岛屿均是帝国或帝国属国的领土。”说到这里龚紫轩不由回头向着身后站着的欧洲学者神色庄严地宣布道:“诸位先生,欢迎你们来到中华帝国!”

正如龚紫轩所言,整个访欧使团连同随行的三百多名欧洲移民在新加坡港最大码头上受到了一场盛大而又极富中国特色的欢迎仪式。事实上使团穿越好望角之后,其情况就一直都处在南洋宣慰司的掌控之中。为了保证使团的安全南洋舰队更是在这大半年内都时刻处在高度戒备状态下。而今盼星星盼月亮之下,总算盼来了访欧使团的回归,南洋宣慰司的大小官员们这一年多来一直悬在嗓子眼的心也总算可以放下了。

此刻码头上喧阗的锣鼓、怪异的舞蹈以及那些看上去有点恐怖又有点神秘的动物造型(舞龙舞狮),在这群初来咋到的欧洲人眼中这座并不算大的海港中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散发这奇特的异域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迥然不同的奇幻世界之中。好在在码头上欢迎众人的不仅有身着奇装异服的东方人,还有不少穿礼服长靴、带礼帽、持手杖的欧洲人。他们大多是听说了访欧使团带了众多欧洲人来中国,为了不让自己的同胞在踏上异域时受惊吓过度,特地跑来迎接的。当然这群高鼻子红头发的绅士的出现显然与这场中国式的接风有些格格不入。但这也正体现了新加坡的特点。因为这里是缓冲地,是衔接两个世界的缓冲地。

与那些一上岸就像相巴佬一般来回张望的欧洲人不同。久违故土的使团成员在下船时,无一例外都是热泪盈眶的。不少在当地有亲人迎接的成员更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众与家人抱头痛哭起来。这也难怪中国人向来对家庭极为重视。家人外出远行往往被视做是一种生离死别。而今亲人得以再次相会,怎能不让人感动万分呢。其实在新加坡受到家人欢迎的不仅有少数南洋籍成员,皇夫杨绍清在码头上也遇到了自己的至亲之人。

这不杨绍清才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张骞号,人群中立刻就冒出了一阵红色旋风,猛地一把搂住了他的脖子,大声哭泣道:“哥,你总算是回来了!大家都快想死你了!”

“好了绯儿,我这不是完好无损的回来了吗。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像个小孩子似。瞧,把妆都给哭化了。”杨绍清一边柔声安慰着,一边则仔细打量起自己这个将近五年没见面的亲妹子来。却见眼前的杨绯儿头输桃花髻,身着一套月白色的薄纱孺裙,低低的粉荷色胸衣若隐若现,并绝妙地衬托出了她那丰满的成熟身材。可那张熟悉的脸庞却依旧带着少年时的热情与俏皮。不可否认,这十年来杨绯儿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而让她得以保留下如此纯真神韵的,除了南洋开放自由的风气外,还得益于她身后那位开明的夫君。想到这儿,杨绍清不由牵其妹妹的手来到陈家明面前道谢道:“家明,这些年辛苦你照顾我妹妹了。”

“殿下一来就这么客气,臣可承受不起哦。再说在臣当年可是在陛下和你的面前信誓旦旦保证过要照顾绯儿一辈子的,哪儿敢食言咯。”陈家明裂嘴一笑打趣道。

“是啊,为什么说是相公照顾我呢?应该说是我照顾了相公这么多年嘛。”杨绯儿不服气的嚷嚷道。说到这儿她还从一旁拉来了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娃娃,指着自己的哥哥得意洋洋的说道:“来小南,快叫大伯。”而那孩子倒也不怕生,像他母亲一样十分干脆地张口就叫了声大伯。

眼见杨绯儿不仅相貌没多大变化,就连早年那股子泼辣劲也丝毫没有消退,杨绍清也只得在心中苦笑了一下。但听妹妹这么一说,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小家伙来,他便不由惊奇的问道:“家明,这莫不是…”

“殿下当年出发去欧洲后不久,内子就怀上了。家父和老丈人商量之后决定为他取名为定南。现在都快四岁了,不过娃娃长得结实比其一般大小的孩子能高出半个头呢。要不怎么说臣家里功劳最大的就是内子呢。”陈家明一提起自己的夫人言语中立刻就流露出了怜惜与自豪。

眼见陈家明与杨绯儿总算是有了子嗣,作为大哥的杨绍清也很是欣慰。因为之前两人虽结婚多年,但杨绯儿却始终没能为陈家生下一男半女。这在陈、杨两家看来并不是什么好兆头。如果不是介于杨家身份特殊,就算陈家明再怎么坚持,陈家为延续香火都会逼迫他纳妾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陈家的香火,更关系到南洋达的稳定。不管怎样现在的陈家明已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洋王。无论是为安抚岭南财阀还是为了保持南洋稳定,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总督的位置依旧将由他的子嗣继任。从这一点上来看,陈文豹与杨开泰给眼前的这个小娃娃取命“定南”其意义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一想到妹妹看似幸福的婚姻,背后也隐藏了如此多的利益瓜葛,杨绍清顿时便觉得索然无味起来。况且他也受不了自己幼时最好的朋友而今对着自己一口一个“臣”字的自称。却见他不知从哪儿掏出了一小块麻糖递给了自己的外甥,一边又跟着向陈家明沉吟道:“家明,我们又不是外人。就不要一口一个‘殿下’、‘臣’的叫了,听着怪生疏的。还是像以前直乎姓名不是更自在。”

“那好吧,我就不自称为臣了。不过还得称你为殿下。咱们两个各让一步如何?”陈家明眨了眨眼睛打起了圆场道。

听陈家明这么一说,杨绍清只觉往日那种坦荡的兄弟之情已然被隔上了一道鸿沟。待见一旁小外甥正一脸天真的将整块麻糖塞进嘴里,这不由地让他想起了自己留在南京的一双孩儿。如果三个孩子这会儿碰面还会不会像自己与家明小时候那样无拘无束结为伙伴呢。还是从一开始便受到大人身份的影响分起了贵贱。想到这些杨绍清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了黯淡之情。而这一切当然是逃不过陈家明的眼睛的。却听他跟着试探道:“杨兄不满意我的这项建议?”

给陈家明突然这么叫了一声“杨兄”,杨绍清不禁楞了一下,但他随即又淡然一笑道:“尊卑称呼岂可越界,家明你想怎么叫就怎么叫吧。刚才我只是一走神想起了家中的轩儿和华儿。”

“原来殿下是想念两位皇子了啊。这也难怪殿下此去欧洲一去就是五年有余,算起来两位皇子也都快满八岁了吧。”陈家明点头附和道。

“八岁了?这么说来也该有这么高了吧。”杨绍清举起手粗略地笔划了一下道:“时间过得可真快呢。”

“是啊,这几年女皇陛下既要处理国事又要教育两个孩子可真不容易呢。不过好在殿下现在终于回国了。陛下和两位殿下也终于可以一家团圆了。”陈家明说着便将目光又投向了杨绍清的身后道:“殿下,这几位想必就是你在信中提到的从欧洲来的学者吧?”

“啊,瞧瞧我这脑子,刚才光顾着叙家常了。倒是怠慢了来自远方的贵客。来,来,来,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南洋总督陈家明大人。这几位分别是来自威尼斯的博雷利教授、来自荷兰的惠耿斯教授、来自英国的玻意尔教授…”杨绍清立刻给众人一一介绍起来。

而陈家明则以用熟练的拉丁语向杨身后的博雷利等人招呼道:“欢迎你们来到新加坡。希望这个小港口能为诸位留下美好的印象。”

可谁知惠耿斯却突然冒出了一句汉语道:“总督大人你好,见到你很高兴。龚大人说这里是帝国最富有的海关,能来这里我们很高兴。”

虽然惠耿斯的汉语说得模糊不清,但他(:文:)能说用(:人:)汉语说(:书:)出这么(:屋:)一长串话来,着实让在场的中国官员大为惊叹了。却见陈家明故作不满的说道:“龚大人,在背后揭人老底可不是君子所为。”

“那里的话,在下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谁都知道老兄治理下的南洋宣抚司富得流油。我等难得讨扰一次,总督大人可别让我们失望啊。”龚紫轩大言不惭的说道。

“龚大人放心,我那儿一次让你失望过。今天的宴会包你们满意。再说我这次还得与你们的张骞号结伴回京城呢。不先在此好好招待一番咱们的龚正使怎么行呢。”陈家明拍着胸脯保证道。

“哦,怎么陈总督要去京城?”龚紫轩怔了一下问道。

“恩,离我朝头一界国会召开的日子快不到一年了。此次的国会事关重大,想来我这个南洋总督也不得不出席啊。”陈家明望了望遥远的北方点头肯定道。

第93节 贤亲王爷回乡祭祖 南洋总督欣然赴宴

正如陈家明保证的那样,作为东道主的南洋宣抚司为远到迩来的客人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无论是受邀参加在总督府盛宴的博雷利等人,还是被安置在临时驿馆的那三百余名欧洲移民都在这一晚享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这些欧洲人绝难想象在如此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岛之上竟然能聚集有如此众多的世界美味。丰硕的物产甚至让到访的客人误以为他们又回到了欧洲,而不是正身处太平洋上一处小岛。不过这样的全欧式的招待也仅限于新加坡而已。三天后随着使团与南洋总督的联合船队一起扬帆起程北上,这些来自地球另一端的欧洲移民彻底进入了一个与欧洲文明迥然不同的东方古文明圈。

借着由赤道方向吹来的海洋季风,满帆疾驶的船队仅花了十二天的时间便抵达了中华帝国的发祥地——广州。不过回归的访欧使团和南洋总督的同时造访显然大大出乎了广东官员们的意料。一个是贤亲王,一个是南洋总督,都是当朝最有权有势的人物。那广东省政使怎敢有丝毫的怠慢。却见他一边着人火速草拟公文向南京以及沿途各省通报访欧使团及南洋总督上京的消息,一边则亲自指挥手下的一干官吏好生接待这群突然降临的尊贵人物。虽说事出突然又时间紧迫,但广东的官员们接待工作却做得堪称滴水不漏。甚至连亲王殿下和总督阁下两人喜好的膳食菜单他们都摸得一清二楚。面对广东官员们如此“无微不至”的接待,向来朴素的杨绍清还真是觉得有些不习惯。不过让他感到更为惊讶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由于在事隔多年之后衣锦还乡的杨绍清与陈家明夫妇都有心回乡祭祖告慰先人。因此船队特地决定在广州多逗留几日,好让他们能有充裕的时间回老家祭祖。杨绍清原本以为此事用不着惊动当地官府,他与陈家明夫妇只需带些随从回到新安简单办了仪式,然后宴请一下家乡父老就行了。可谁知两天后的一个清晨,正当杨绍清打算低调出行时,眼前的情景却让他再一次目瞪口呆了起来。

“家明,他们这是干什么呢?”望着眼前齐刷刷地两排人马,以及面前那辆装饰华丽的马车,杨绍清以难以置信的表情瞪大着眼睛问道。

“殿下不是说要回乡祭祖吗。这些官吏就是特地来接我们的啊。”一旁衣着鲜亮的陈家明满不在乎的回答道。

“可是,可是,我们回乡祭祖用得着这么大排场吗。这些官吏难道今天就特地陪我们去一趟新安?”明白了这番排场的原由之后,杨绍清不由皱起眉头道。

“哎呀,我说哥啊。你怎么还是像以前一样是个死脑筋呢。你现在可是堂堂的贤亲王爷,是女皇陛下的丈夫。以如此尊贵的身份回乡祭祖,当然得要有符合你身份的排场才行。再说你若是不声不响地就那么回去,一点排场都没有,不是同寻常百姓没两样了吗。如此寒酸要是传出去不仅是丢杨家的脸,更是丢女皇陛下的脸面啊。”见自己哥哥一脸的酸相,杨绯儿忍不住笔划着开导起来。

“那也不用这么多官员一起来啊。这衙门里的事情怎么办。咱们这不是在滋扰地方吗。家明你说呢?”杨绍清还是觉得如此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