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波两府的议席。其中最为激烈的争夺发生在松江府。云间之地既是陈子龙等东林骨干的家乡,同时又是复兴党在浙江发展的桥头堡。一番争夺之下复兴党倒真的取下了上海县。然而帝国议会选举采取的是“胜者全取”的多数制。因此就算复兴党得到了上海、嘉定等松江府最为富庶府县的议会席位,但在数量上未占优势的复兴党还是没能博取松江府的议会席位。同样的,由于未能取得浙江省议会的多数席位,浙江国会代表的名额,复兴党还是没能挣过东林党。当然在两广、湖广等省份情况就恰恰相反了。
而今尚未分出胜负的省份只剩下了山东、安徽、直隶,以及河南四省。在这当子上惊报河南官员官商勾结、徇私舞弊、鱼肉百姓的案子,无论是对议会来说,还是对朝堂来说都将是一场不小的震动。而自己只要处理得当非但能得到为民做主的青天之名,到时候还能得到女皇的赏识。
越想越觉得有戏的候方域强忍住了心中的兴奋,欣然起身渡到刘富春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刘兄弟,你现在在京师举目无亲,不如暂时就住在我这儿,也好有个照应。我知道你很着急,但告御状的事情可不简单,咱得从长计议才行。”
“恩,一切劝凭大人做主。俺来京城能遇上大人您这样的青天大老爷,乡亲们这次可有救了。”刘富春说罢,扑通一声跪地朝着候方域“咚、咚、咚”就连磕了三个响头。
“刘兄弟,这可使不得,使不得。本官没做什么事怎能受你如此大礼。”候方域连忙上前扶起了刘富春。领受了三个响头,再回想刚才自己的想法,候方域不禁泛起了一股愧疚之情。而那声“青天大老爷”则让他找会了心中久违的书生意气。曾几何时,寒窗苦读的他也曾想过要做一个为民做主的青天。但现今的自己除整日钻营权术,还记得多少当年的志向。想到这儿,候方域深吸了一口气斩钉截铁的说道:“刘兄弟,我一定会为你讨个说法的!”
虽然在一时冲动之下候方域在刘富春面前排了胸脯做了保证。但在安置完这个一心想要个说法的固执老乡之后,他很快又恢复了冷静。无疑他现在已经插手了一件棘手的事件。他可以选择帮助刘富春联系他一心想要见的国会议员。也可以帮助刘富春的去司法院起诉杞县衙门。这样做的话,他很快就能置身事外。但这与他心目中为民做主的青天形象相差甚远。在他看来怎么着也该将此事写成奏折禀明女皇。
整个一天,候方域都在盘算该如何处理此事。权衡利弊之后,自知官衔低微难以抗下此事的他,最终还是决定将事情告知东林党的朋友。于是,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的他立刻登上了马车直奔枢秘尚书陈子龙的府邸。然而但当他抵达陈府之时,却不想陈子龙没碰上,倒是在陈府的偏厅遇到了同样来拜访的陈子龙的工务尚书方以智。
显然对于候方域突然的到来,方以智也显得颇为吃惊。特别是他那风尘仆仆的模样和一脸凝重的表情,让方以智忍不住大步上前率先询问道:“朝宗,你怎么来陈尚书府了?”
“啊,是密之兄啊。”不曾想到会在陈府遇上老熟人的候方域赶忙拱手行礼道。
“来,来,来。你先座下说话。刚才陈府管家说了,陈大人今日一早陪同陛下与达赖活佛前往红山昭庙上香去了,估计这会也该在回府的路上了。我也是刚刚到,没等多久。怎么?你也是来找陈大人的?”方以智一边熟门熟路的把候方域拉进了屋子,一边关切的问道:“瞧你面色铁青的模样,莫不是出什么大事了吧?”
眼见方以智如此热情的拉着自己,候方域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好了。他没曾想到方以智这个时候也会出现在陈府。虽说两人同为“复社四公子”,又是多年的莫逆之交。可谁都知晓,方以智早在十年以前就在岭南的云山学院任教了。严格划分起来应该是复兴党一系的。弘武朝官吏派系虽没有明末时那么渭泾分明,但候方域所要通报之事毕竟关乎商会、农村公社,也算是与复兴党有着莫大的干系。正当候方域犹豫之时,方以智却把脸一唬冲着他不满的嚷嚷道:“朝宗,你还当我是你的结义兄弟吗。有什么天大的事不能当着我的面说!”
“咳,密之兄,这事确实不便与你道来啊。”候方域长叹了一声,最后还是决定合盘脱出了。
第74节 聚陈府三臣论上书 访河南专员谏外察
“岂有此理!朗朗乾坤之下竟会发生如此这般令人发指的事!”方以智猛地一拍桌子豁然起身道。候方域的一席介绍犹如三天的一盆冰水直浇得他浑身打颤。继而难以遏制的怒火又似反噬的烈炎一般直冲方以智的脑门。却见他涨红着脸在房里来回渡了几步过后,心急火燎地决定道:“朝宗,走!咱们这就联名上书向皇上禀告此事。如此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之辈,不惩办不足以平民愤怒。”
眼见方以智反映如此强烈候方域不禁也被感染了。可就在他想点头答应之时,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声苍老而又沉稳的声音道:“什么事让咱们的方尚书急着要联名上书女皇陛下啊?”
候方域与方以智连忙抬头寻声望去,这才发现屋子的主人陈子龙正笑吟吟的站在门口。却见官衔低微的候方域赶忙上前拱手行礼道:“陈大人您好。”
“呦,今天是什么日子来着连侯大人也来啦。”陈子龙客气的回礼道。白天陪同女皇陛下与达赖活佛上香的他,刚一回府便得知工部的方尚书和礼宾司的候大人到访,正在偏厅里等自己。陈子龙心知方以智造访是为了河工之事。可那候方域深夜突然到访就不知是为何事了。照理说,礼宾司归属内务部,候方域若是有事也该去找内务尚书史可法才对。怎么反倒是来找自己这个枢秘尚书了呢。难道说是为了东林党的党务?颇为纳闷的他连官服都没来得及换,便先到偏厅来见自己的同僚了。却不想才刚到门口就听见方以智在里头怒气冲冲地叫嚷要“联名上书”。
“陈大人,下官这么晚来打搅您实在是唐突的很,还请大人您见谅。不过,下官目前遇到了一件棘手之事。此事事关社稷,下官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该来找大人您商量。”候方域停顿了一下恭敬的说道。
“哎呀,朝宗这事都十万火急了,你还这么吞吞吐吐的。”看不惯候方域温吞样的方以智一把抢过话题,单刀直入的坦言道:“陈大人,今天侯大人在礼宾司衙门外遇到了一个进京告御状的人。”
“什么告御状!?”陈子龙一听惊讶的叫道。他只道方、侯二人来找自己是有要紧事,却不想竟是“告御状”。神情凝重的他赶忙拉着两人回了屋,顺手把门带上后,关切的询问道:“方大人、侯大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
见陈子龙如此重视,候方域与方以智面面相窥了一下后,便开始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向其道明了。同候方域、方以智一样陈子龙在听完刘富春的故事后,脸色当下也变得铁青起来。出于为官多年的经验他隐约觉得此事正如候方域所言确实棘手。特别是中间还牵扯了河南的百官以及商会势力。却见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向俩个同僚开口道:“我中华朝立朝不过五年,却不想,竟会发生如此令百姓心寒之事。侯大人,那刘富春现在身在何处?”
“回大人,下官已经找一了一处干净的旅店安置刘富春。他此刻的情绪还算稳定,也没再叫嚷要去找国会议员了。”候方域如实回答道。
“恩,侯大人这事做的在理。”陈子龙满意的点了点头,继而又将话锋一转突然反问道:“那是史大人让大人来找老夫的咯?”
给陈子龙这么一问,候方域不由楞了一下。说实话,他不是没有想到过自己的顶头上司史可法。然而这位史阁部在名义上虽是东林党最有权威的元老,但在这些年他却一直保持着明哲保身的态度。对于朝堂上、议会中复兴东林两党的明挣暗夺视若枉闻。候方域觉得这事若是告诉了史可法,及有可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之。因此他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东林党中素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另一个尚书陈子龙。当然,候方域也知道自己这么做与情与理都不怎么妥当。此刻面对陈子龙的疑问,候方域只能深吸了一口气,坦白道:“大人,此事下官并没有告知史大人。”
“哦,这是为何?史大人可是侯大人你的顶头上司啊。侯大人这么做恐怕不妥吧。”陈子龙眉毛一挑追问道。而一旁的方以智也颇为不解的附和起来道:“是啊,朝宗,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先和史大人商量一下呢。”
面对陈、方两人的疑问,候方域却以理直气壮的口吻解释道:“两位大人,下官知道下官这么想,这么做可能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但是下官还是以为此事先不宜告知史大人。以史大人一团和气的脾气,保不定就会先去同其他大臣们商议。正所谓人多嘴杂,此事在尚未禀告女皇之前就会传得沸沸扬扬,难保不会打草惊蛇。下官以为眼下当务之急应该连同朝中梗直之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联名上书将此事奏明圣上。”说到这里候方域抬起头,一脸诚恳的向陈子龙说道:“所以,下官脑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来府上找大人您啊!”
面对着候方域坚定的眼神,陈子龙端详了半晌后,欣然开口道:“咳,侯大人,老夫虽知你没有恶意,但你实在不该如此卤莽行事啊。算了,现在还是要先处理刘富春的事要紧。至于史大人那里,改天就由老夫登门解释吧。”
“下官卤莽,给大人添麻烦了。”候方域表面上虽低着头唯唯诺诺地道歉,心里头却又是另一番美滋滋的味道。他知道陈子龙肯这么说,就表示他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诚意。
一旁的方以智虽觉得两人话里有话,但此时的他一心都扑在“刘富春事件”上,也就没有再多想。却听他当下跃跃欲试的说道:“既然两位大人都这么想。事不迟疑,那不如就由吾等三人联名上书向女皇陛下禀明此事吧。”
眼见作为“粤党”一系的方以智比自己俩个“东林”还要热心上书一事,陈子龙与候方域都在心中哑然失笑了起来。与方以智有莫逆之交的候方域知其脾气向来梗直。却不想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尚书阁老,这股子直来直去的驴脾气一点儿都没改变。感叹之余,候方域跟着便善意的提醒道:“密之,这事可不简单呢。表面上看是杞县的官府勾结当地奸商鱼肉百姓,变卖国家的公田。可这姓周的奸商却不简单,不但是杞县数一数二的富商,还是当地县议会的议长。此外,我还听那刘富春介绍说,这个所谓的周议长在香江商会河南分号中也有份差事啊。”
果然,候方域一提“香江商会”,方以智当即就楞了一下。而座在他对面的陈子龙则不失时机的补充道:“当然我们并不是说香江商会与此事一定就有直接关系。正所谓树大招风,偌大个商会难保不会出现一两个宵小之辈。但鼓励地方官府支持商业发展,可是女皇陛下一直强调的国策。而这农村公社亦是陛下当年一手创建起来的。若是我等贸然上书,恐扫了皇上的兴致啊。”
陈子龙的一席推心置腹之语,让候方域和方以智都沉默了下来。是啊,扶植商会、推行农村公社,哪儿一样不是女皇陛下的精心之作。别说作为提倡者的女皇会难以接受,就连朝中的文武大臣也会为此进行辩驳。毕竟一直以来这两项政策也确实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显然此刻的候方域立刻变得沮丧起来。本来是想向女皇上书告发地方官员贪赃枉法之事,却不想这么做极有可能会惹恼皇帝。
方以智当然也想到了这些,但比起候方域来他对孙露更有信心。发自内心的崇敬与多年来的相处让他坚信,女皇陛下绝不会是一个刚愎自用之辈。更不相信女皇会袒护商会而无视百姓的生计。想到这里,方以智神色一正傲然的说道:“陈大人此言差矣,只要吾等臣子所言属实,分析在理,皇上一定会接受。吾等只要如实汇报就行,何必在此瞻前顾后呢。难道说陈大人怕了商会不成!就算此事真的会惹怒圣容,又有何惧怕。有道是武死战,文死谏,这本是吾等臣子的职责。”
“方大人你误会了。老夫没有阻止你们上书的意思。相反老夫认为此事不宜拖延,应该立即拟写奏折上呈圣上。那刘富春想来在礼宾司门口也晃了多日,想来外界应该也会有些风声。若是让人抢先一步告知皇上,那可就弄巧成拙了。”陈子龙微笑着摆手道。
“那陈大人的意思是?”方以智紧锁着眉头反问道。
“老夫的意思是,这折子不能直截了当地呈给皇上,最好是夹杂在其他奏折之中递呈。”陈子龙用食指敲了敲桌子建议道。
“那该夹在哪儿份折子里头呢?皇上看了这折子真的不会动怒吗?”候方域忧心忡忡的问道。
“这不就有一份现成的折子吗?”陈子龙带着笑意向方以智含首道。
“陈大人的意思是说,把这事夹在工部河务的折子里一起上呈皇上。这真是个好主意啊。此次黄河河务恰巧包含了河南段。一但开工势必会要求河南诸府县的百姓出工服役。若是河南等地的农村公社均有这些弊端,无疑会影响到河务整修的进程。嗯,就这么写。至于有关刘富春的事,就有劳朝宗你来提笔了。”方以智一拍大腿点头道。
听了陈子龙与方以智这番分析,候方域觉得这事又有了希望。早已跃跃欲试的他当下起身,一个抱拳保证道:“好,密之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
当候方域、陈子龙与方以智在陈府商讨上书一事时,刚刚回宫的弘武女皇孙露也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两位从河南回来的两名廉政司专员符晓秦与周子衡。从两人略带疲倦的神情来看,显然他们一回京城便马不停蹄地入宫来报告了。依照女皇陛下的命令此二人自去年起便被分配到河南核查当地地方官员的财产数目。而河南诸府在得到消息后更是在第一时间便摆开了架式热烈“欢迎”京城专员的到来。不过他们最终迎接到的仅仅是符晓秦符专使。至于周子衡则早已乔装打扮混入民间进行暗访了。
经过这一年不到的明、暗两线察访,孙露最终得到了面前摆放着的两份报告。却见她先翻开了符晓秦的报告仔细的看了一番。接着又面无表情地翻阅起周子衡的报告来。然而她这次尚未看到了一半,便脸色铁青地合上了报告,沉声问道:“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回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臣等所察绝无虚言。”周子衡跨步上前叩首道。
“那符大人你对此事有何看法?你与河南官员接触之时,他们又是如何应对周大人所言的这些情况的。”孙露回头向符晓秦询问道。她很想了解底下百姓过着这等生活,这些地方官员如何好意思还心安理得的座在现在的位置上。
“回陛下,这些情况臣都没看见过。”符晓秦老实的回答道。
“噢,你都没看见过?那你在河南看见了什么?”孙露面色不善地反问道。
“回陛下,臣在当地官员陪同下所看见的是一些富庶的村镇。村里户户住瓦房,里头却没多少人影。村里学堂的娃娃个个张得白白胖胖,臣问他们有没有玩过蛐蛐没有。他们里头十个有八个都朝臣摇头。村里头农妇不但衣着干净,有几个还裹了脚。这就是臣看到的东西。”符晓秦不紧不慢的报告道。
“陛下,您听,这分明就是在弄虚作假。臣在河南所见与此实乃天差地别。臣恳请陛下下令对河南官员进行外察,以清其吏制,也好给各省官员一个警示。”周子衡语气强硬的进言道。
“外察?”孙露微微一皱眉问道。
“回陛下,这是前朝考核官员的一种重要制度。分京察和外察,京察即京官考察;外察即考核地方官吏。京官六年一察,四品以上官员,一律上奏皇上,自陈得失,由皇上决定升降去留,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联合考察,称职者留用,不称职者一律裁汰。外官则三年入朝一次接受考察。”底下的符晓秦说到这儿,又跟着补充道:“不过,地方官都负有牧民之责,若同时进行考察,势必引起混乱,可能导致州县不宁。臣以为,此事还是应该就是论事,将证据递交司法院进行起诉审判。”
可周子衡却依旧毫不松口的坚持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不能就此了之。仅凭臣等手中的证据起诉不了多少人。但臣可以以人头向陛下保证,河南省中有舞弊之举的官员远不止这些人。同样的,其他省份亦存在类似的情况。陛下若不严惩恶吏贪官,如何能威慑百官!”
第75节 惩舞弊好友起争执 睹恶行女皇怒招臣
周子衡义正严辞的进谏并没有引起一旁符晓秦的共鸣。虽与周子衡私下里是莫逆之交,可对于其“外察”的建议,他却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恰当的处理方法。这不,周子衡的话音刚落,符晓秦便跟着摇头道:“陛下,臣以为外察一事还是应该慎重考虑才行。诚然,考察是为了督促官吏清廉称职,整顿地方吏制,但历史上也不乏主持考察之官员借机党同伐异,打击政敌。更有甚者,非考察之年行考察之事,以达到其清除异己的目的。而今河南事件仅从表面上看是部分地方官吏收受贿赂,并与不法商贾勾结徇私舞弊。在未查清事实真相之前,若贸然‘外察’很可能会让整个事件更为复杂化。因此,此事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符大人,你这话算什么意思。什么叫外察会使事件复杂化。地方上发生这种事情就该一察到底,绝对不能姑息养奸。难道大人是怕外察之后会牵连甚广,因而投鼠忌器吗!”周子衡神色一拧反驳道。在他听来符晓秦这完全是在为河南的官员开脱。情急之下他也顾不得私人友情,直接就将话给抖落了出来。
面对周子衡咄咄逼人的责问,符晓秦只好放缓了口气,婉转的解释道:“周大人,在下不是说这事不要察,而是觉得用外察的手段来处理河南的问题很不妥当。”
“那赶问符大人,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河南官吏贪赃舞弊一案?”周子衡冷哼一声反问道。这次在河南的暗察让周子衡愤怒不已,恨不得立刻就从女皇手中接过上方宝剑将那帮贪赃枉法之辈一一铲除。然而同是从河南巡视回来的符晓秦却一直都显得很冷静。周子衡不明白符晓秦在知道真相后如何还能保持那样冷静。于是连带着也对他的这位好友产生一些怀疑。而这些怀疑,在此刻仿佛变得更清晰了起来。
“陛下、周大人,下官的意思是将河南官吏贪赃舞弊一案交由司法院通过司法途径处理。案子一桩归一桩,有证据就起诉,察出几人就起诉几人。最好是将这些案子公开审理,即能给百官以警视,也能给天下百姓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符晓秦一个抱拳进言道。事实上,从河南考察回来的他,心情一点都不比周子衡轻松到哪儿去。而他也不是没想过“外察”甚至“京察”。但这些念头最终还是被他一一否定了。
因为之前明朝历次京察、外察的经验告诉符晓秦,这么做最多仅能起到暂时的威慑作用。而且更多的时候京察与外察给朝廷带来的只能是残酷的党同伐异。其中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明嘉靖丙辰的那次京察与外察。当时的权臣严嵩就是靠京察和外察将朝堂内外的异己一一铲除干净。而今的中华朝虽没有严嵩之流玩弄权势,但同样存在着党派之争,加之现在有又了国会之争。很难想像一次自上而下的外察,会给中华朝的政局带来多大的冲击。因此在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符晓秦觉得比起外察、京察之类的行政手段,还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事,才是最稳妥最公证的选择。
然而符晓秦想法显然不能让周子衡接受。在他听来,符晓秦所谓“察出几人就起诉几人”的说法简直就是在隔靴扰痒,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于是他当下便不甘示弱的反驳道:“符大人此言差矣。这些贪官污吏就像是地里的蛀虫。若是依照符大人的意思捉一个算一个,那未等我们捉完这群蛀虫,地里的菜早就被他们吃光了。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下一剂猛药,洒上石灰将地里的蛀虫全都药死,这样才能保全菜地。”
“周大人,贪官污吏不是蛀虫一药就死,他们会躲、会藏、会反咬。朝廷也不是菜地,洒完一次药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周大人,朝廷现在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让河南省政务恢复清明,让河南的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进一步扰乱河南府县的政务。”符晓秦语重心长的强调道。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职责只是察访地方吏制情况。但一想到河南等地的情况他更是为当地百姓的生活揪心。
“符大人怎么能说外察会扰乱地方政务呢。正因为外察扫除了贪官污吏,地方吏制清明了,自然也就政通人和了不是吗?”周子衡连连摇头反问道。
“周大人,你想得太简单啦。如若朝廷贸然下令在河南进行外察,河南的官员为应付上头官员的考核势必会挖空心思的展示自己的政绩。甚至为此不惜弄虚作假。到时候苦的还不是底下的老百姓。况且外察是由内阁指派专门部门进行的内部联合考察,其资料、证据都不向外公开。官员的留用与裁汰很大一部分得取决与考察他的官员。如此一来势必会在考察期间滋生新的留弊。相比之下由司法院起诉固定的几个嫌疑官员,其打击力度看似没有外察来得有力,但却比外察来得公开透明。”
“符大人若是不相信内阁的人。外察大可交由廉政司负责。在陛下直接指导下,试问谁还敢党同伐异,徇私舞弊。”周子衡据以力争道。
两位臣子互不相让的争论,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对此孙露在心中亦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在感情上她同周子衡一样对河南所发生的事深恶痛绝。但心中的理性告诉她此事还是应该通过司法途径处理。却见她沉吟了一声,打断了周、符二人的争论道:“两位卿家所言均有一定的道理。朕看这样吧,先将之前调查的材料移交司法部审理。河南那边的情况廉政司也要继续收集证据。此外,你们两个再根据自己在河南调查的心得各写一份报告给朕。至于是执行外察,还是交由司法部处理,待朕再做定夺。”
听女皇下达了总结性的命令,周子衡与符晓秦也不好再在女皇面前多做争论。只好暗自在心中盘算回去写一篇详尽的报告能说服女皇陛下接受自己的意见。于是两人当下便一个拱手齐声领命道:“遵命陛下!”
送走了周、符二人,已是三更深夜,孙露却并没有就此入寝。依旧是独自留在自己的御书房又一直工作到丑时才休息。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因为这些工作必须得在当天完成,而是为了应对那时常在深夜中来袭的欲望所带来的失眠。因此往往眼睛还没合多久天就又蒙蒙亮了起来。久而久之,她也渐渐养成了半夜工作到丑时,白天再补睡一个时辰的习惯。
翌日,仅睡了一个时辰左右的孙露在洗淑一番之后,照例回到了御书房阅览内阁递呈的最新报告。事实上,自从孙露登基之后她便将自己以前执掌诸多权限下放给了内阁。对于内阁上奏的奏章她总是认真回复,并且通常都会尊重内阁做出的决定。至于内阁没有上奏的事宜,她也很少过问。总之现在的孙露更多时候是以顾问的方式引导内阁,而不是以一个独裁者的身份命令内阁。可饶是如此,每日从内阁和司法院递交皇帝御批的奏章仍是层出不穷。这时如果当日没有早朝,孙露往往会先是粗略地阅览一番,然后将比较重要的紧急的折子单独挑出做批示。至于剩余的折子则被留到晚上再行批阅。在处理完这些事宜后,再回寝宫补个回笼觉。
不过此刻阅览完奏章的孙露却丝毫没有回去睡回笼觉的念头。却见她脸色铁青地注视着眼前的两份奏章,过了好一会儿才以温怒的口吻向外命令道:“来人啊!传朕口谕宣内阁十二部尚书、司法院左、右督御史、礼宾司卿候方域、廉政司专使周子衡、符晓秦即刻入宫!”
难得一次见到女皇发脾气的侍从们当下便战战兢兢地将皇帝的口谕一层一层地传了下去。才不一会儿的功夫,陈邦彦、沈廷扬、史可法等一干内阁重臣便齐聚英武殿报到了。对于女皇突然传口谕召见自己入宫,众人大多显得颇为纳闷。瞅着女皇陛下尚未出席,几位内阁尚书不由在底下低声地窃窃私语起来。
“陈相,你看陛下今天会有什么要事如此急着召见咱们啊?”最先沉不住气的张煌言偷偷凑上前向陈邦彦探问道。身为陆军尚书的他实在是想不出哪儿出事了。然而,回答他的却不是陈邦彦,而是一旁坐着的外务尚书李启新。却听他便小声地嘀咕道:“莫不是哪儿的官员贪赃枉法了吧。瞧,连廉政司的人都来了。”
其实不用李启新提醒,众人在进来时目光就已经聚焦在了周、符二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大殿中的气氛始终充满着一种尴尬而又不安的气氛。此刻这些身居极品的大臣们不少都在心里一边叨念千万不要是自己的手下闯祸给廉政司逮到了小辫子;一边则在偷偷观察着对面座着的萧云等。不过他们所能看见的除了军务尚书那张招牌式的扑克脸外,便再也读不出什么内容来了。与萧云一样陈邦彦、史可法、沈犹龙等几个内阁元老也始终是一副漠然的模样。不过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他们中的某些人也有些座不住了。却见沈犹龙环顾了一番四周之后低声询问道:“哎,怎么没见枢秘部陈大人和工务部的方大人呢?不是说召内阁十二部尚书一同入宫的吗?”
“是啊,陈大人和方大人一向惜时如金,更何况这是皇上亲下的口谕呢。”汤来贺跟着附和道。
“陈大人和方大人此刻该不会正和陛下在一块儿吧?”海军尚书陈奇策随口插了一句道。可正当众人想要进一步探听消息时,门外突然响起了侍从洪亮的通报声:“枢秘部尚书陈子龙大人,工务部尚书方以智大人,礼宾司卿候方域大人到!”
一瞬间大殿内十数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了门外姗姗来迟的三人。此三人之中陈子龙眼中随带着血丝,却显得最为神定气闲,一进门便客气的向自己的同僚客气的打招呼。方以智看上去最疲倦,那通红的眼睛和苍白的面容似乎都在告诉别人他昨天熬了夜。至于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跟在最后头的候方域。无论是品衔还是职位,照理说他都没资格参加这种会议。因此当他出现在英武殿时,周围立即就响起一阵指点之声。却听沈犹龙当下便冲着对面的史可法玩味地问道:“史大人,没想到你手下的小差役也有资格进英武殿啊。”
沈犹龙这话说响不响,说轻又不轻,恰好传到了候方域耳朵里。此时的他刚想找个位置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