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金手指-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耻犹之未雪。今金弱而胡强,与之盟约,必去一弱金而至一强胡矣,臣恐复有不忍言之事也。”

赵与莒慨然而叹:“诸卿休要争执了……”

他知道郑清之在后世历史之中,是赞成据关守河的坚守之策,为此甚至在失利之后几乎罢相。没有料想到的是,在金国尚未灭之前,郑清之便已经敏锐地发觉胡人的威胁。

他从御座上起身,转身看着挂在御屏上的地图,这地图已经换过了,比起原先地要精确得多,而且不仅有大宋疆域,金国、西夏、吐蕃、蒙胡、大理,尽在其上,甚至还帮括南边地李朝。赵与莒指着开封之处,叹息道:“徽钦二帝,过于文弱,所谋甚浅,故此有令人扼腕叹息之恨。金国虽为国仇,如今亦为屏藩,朕有意与金国言和,诸卿以为当否?”

这话他不敢放在大朝会上说,若是大朝会上说出来,必然会遭至群臣诟诘,最终一事无成。相反,摆在这时小范围内商议,更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在座之人几乎囊括朝中各派系大佬,能摆平他们,朝中之事大致便定下来了。

听得天子在连胜之后有意求和,诸臣再度吃惊。

仔细想来,当今官家亲政起做事没有不出乎众臣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比如一击扳倒史弥远,再比如说调流求与忠义军取徐州,还有弄出那《大宋时代周刊》来控制舆论,最近一次是明明不喜真德秀地情形下,还是委真德秀以大任。众人都明白,真德秀为中枢过迂,为地方官却是勤政爱民,兼之素有威望,以他为淮南总领,既可安抚黎庶,又可镇慑边将。

“诸卿为何不言?”赵与莒看了看众人,面上露出苦笑:“朕知道,这和议一出,天下必是群情汹汹,诸卿为声望富贵计,自是不肯担此骂名……那便由朕来担……”

“陛下不可!”

薛极又是第一个出来,他长跪在地:“臣愿一力主和,担此骂名!”

替天子担骂名,却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身为臣子的身家富贵,尽数出于天子,背个骂名,却换来一生富贵,如秦桧事,有何不可!

赵与莒赞许地点了点头:“薛卿果然为朕之忠臣,只是朝中如今还离不得卿……”

众臣心中嘀咕了一声,只怕是天子官家离不得薛极为他攻击那些违意之人吧。不过此时却不是指摘薛极之时,故此众人依旧沉默。

谁都知道议和为必要之举,也都知道首畅议和之人必遭斥骂,甚至有可能因此罢职,故此除了薛极外,便是魏了翁这般直臣,也闷声不语。

赵与莒眼睛扫了扫,心中冷冷一笑,群情汹汹?且看自家如何让群情汹汹起来吧。

注1:《诗经·柏舟》原是女子委婉拒绝父母安排婚姻之语,全部如下: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注2:庆元党锢是南宋中期着名的一次政治事件,理学一派人士,包括与他们走得近的人士,如朱熹、辛弃疾、叶适等,尽遭罢用。

注3:贾贵妃之名不可考,在此恶搞一下《红楼梦》,看官大大勿怪。

第四卷、擒贼先擒王 一六五、徐州虽治尚遗患

楚州经过李全之乱,民生凋蔽,原本是淮南大州,现在全城也不过只有六千余人。真德秀初至楚州城时,简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花了足足数日时间,才将破烂不堪的衙署清理出来。当他好不容易搬进尚可一住的衙署时,他的学生李仕民也到了。

“之政你来得正好,便在我幕下先委屈一段时日。”

李仕民在真德秀诸弟子中不算最出色的,但远水不解近渴,现在只要是人手,他便急需要了。

赵景云则未在楚州停留,事实上,当他见着此地破坏的模样,已经失去了游历的兴趣。他跟船长商议,补足了余款,随他们继续北上,十月十日这天便抵达了徐州。

本来赵景云想来,楚州尚且破败成那模样,同样经过大战的徐州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然而,到得徐州,他却吃了一大惊,与死气沉沉、还停留在招纳流亡阶段的楚州比,徐州不仅人口远为众多,而且展现出一股楚州所看不到的风貌。

这种风貌在流求倒是不罕见,那便是纪律性。

少量穿着自卫队制服的人成行成队地在街上巡逻,制止一切与法纪不容的行径,大多数则都是普通衣饰但明显是流求来的人,带着一些面黄肌瘦神态木然的淮北人士,匆匆从一个工地赶往另一个工地。赵景云到时,【。52dzs。】恰好看到他们修葺完城墙。

徐州原本的城墙在上次攻城中摧毁了一段,固此不得不重新修葺。水泥地应用加快了这一进程,而富有纪律与组织能力的流求基建队则在这件事情上发挥了骨干作用。当然,新修起的城墙只是看上去坚固了,实际上徐州如今靠的不是城坚,而是城头上炮利。

“曼卿兄,你是广梁介绍来的,又去过流求。自是知道咱们火炮之威。”忙得团团转的李邺还是抽空与赵景云见了个面,寒喧几句之后。便提出一个禁令:“城墙上的炮台,非护卫队不得接近,除此之外,徐州各处你尽可游玩,小弟军务繁重,便不奉陪,还望海涵。”

“汉藩兄尽管自便。”赵景云望着这个年轻英挺地将领。心中颇为感慨,他如今是淮北总管,虽只是武官,品秩也只是可怜的正八品——便是赵景云这般看不起武官地儒生,也觉得有些委曲了,但他却做得英姿勃发。

他却不知李邺与赵与莒的关系,李邺始终记得自己在郁樟山庄时逃走的经历,若不是赵与莒给了他最后的机会。他哪里会有今日。而且,义学六期少年中,他是目前唯一有品秩的,其余诸人中,能力比他强、功劳比他大的大有人在,只是天子暂时还不得机会将他们提上来。天子在给他和其余一些义学少年的信中提及此事。反复告诫李邺,须得为义学少年争口气,做出番事来堵住朝中那些朽木顽石地嘴巴。

李邺要防备的不仅仅是金国,还有北方的胡人,这一年多以来,胡人已经不再用抢掠来的百姓与石抹广彦交易,相反,他们采纳史天泽的建议,设置州郡,辟儒生为官。虽然还做得很无章法。却已经展现出与此前不同之处了。

告辞了李邺,赵景云独自行在街上。望着奔波往来的人,心中开始有些怀疑,真德秀所治的楚州,是否真能争过这座徐州来。

如今徐州的粮食物资,都不是官府拨来地,而是以徐州今后三年煤铁利润的一半为抵押,自流求银行贷来。据赵景云所知,贷款总额高达流求币五十万金元券,这相当于大宋铜钱五百万贯,实在是一笔不小的钱。以徐州如今这情形,赵景云不太相信三年内煤铁利润能达到这个地步。

事实上,如今大宋一年收入,也就是五至六千万贯,以徐州一地,想要还起这笔钱,只怕难上加难。

固此,他又去拜访了徐州屯田使刘全。

“三年五百万贯算得了什么?”听得他的疑问,刘全哈哈一笑:“平均算来,每年也不过是一百余万贯罢了,你知道流求如今一年购铁的款项要多少么?”

这个赵景云着实不知,刘全也没有告诉他,只是叫他放心。

无论是刘全还是李邺,甚至远在临安的赵与莒,对于徐州都是信心满满。原因很简单,与当初流求开拓相比,徐州所在地淮北至少有好几个优势。第一便是人力上的优势,根据赵与莒的计划,自流求分阶段抽调两千名基层人员来徐州,这些人至少可以管住十万人,与流求开拓时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劳动者都捉襟见肘相比,这已经是个极了不起的优势。第二便是钱粮上的优势,流求初开拓时,粮时都要自陆上运去,损耗与风险可想而知,而且当时赵与莒虽说有钱,还需要不停周转才能维持,哪象如今,流求一地的年收入,几乎抵得上大宋一国!第三个是资源上的优势,虽然流求如今可以自琼崖运来铁矿,但对于几乎整个东亚市场来说,大受欢迎的流求铁制品、钢制品依旧是供不应求,徐州有大宋南渡之前最重要的铁矿产地利国监,既有煤又有铁,极适合就地开采冶炼。第四是地理上的优势,比起流求,徐州靠接中原,无论是招徕人手还是运销货物,都更为便利。第五是技术积累,这是赵与莒最为欢喜地一个优势,经过近十年开拓,流求地冶铁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只需照搬过来便可,几乎是拿来即可用,用之即获利。第六则是徐州本身的基础尚在,攻破徐州之时,因为事起仓促,金国并未来得及破坏原先地矿山。那些矿工也都在。

最重要地是,在赵与莒的战略中,徐州是让他积聚多年的力量正式步入大宋朝堂的一个跳板。因为不经过科举,又不是恩荫,无论是义学少年,还是耶律楚材这样的北地豪杰,要想按正常途径进入大宋官场。是件极困难的事情。稍有这般意向,必然遭致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而这些人掌握了舆论话语权,虽然赵与莒已经通过报纸来与他们争夺这话语权,但报纸所行之地毕竟有限。在徐州则不然,四战之地,若不是有火炮这一战争王者,赵与莒也没有信心能守住这个地方。

还有一点便是,流求实行地制度。要想在大宋照搬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今日他赵与莒说要按流求之制治国,明日朝堂群臣就会扶出一个宗室与他对抗,他此前隐忍所得地大义名份,一朝便尽数失去。而在徐州与淮北,照搬流求之策,大臣的反对之声会小得多,就象他们容忍李全、彭义斌在京东半割据一般。他们认定淮北是边远战区,便是行流求之策,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赵与莒却对流求之策极有信心,一个并不大却有效率的政府,一支坚强忠诚有纪律性的部队,一群服从纪律、可经组织起来的产业工人队伍。再加上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他们现在还只是推销他们的商品,待得日后,他们要推销地,便是他们的制度了。流求虽好,对于大宋百姓而言却是远在海外,而淮北不同,就在他们身边,他们不能蒙住眼耳装作没看到没听到,不能以为这一套制度只适于海外而不适于大宋。

或许这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赵与莒却不急。如今他已经有自信。面对胡人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能用越长时间夯实基础。那么他将在大宋建起的制度,也将更为完善,更为持久。

赵景云几乎转遍了徐州,甚至连利国监也去查看过,回来之后,他又专门求见刘全:“刘屯使,徐州有一患,不知屯使可有解决之道?”

听得他这话语,刘全一愣:“何患?”

“水患。”赵景云斩钉截铁地道:“若是黄河有大汛,只怕徐州不保!”

大宋绍熙五年(西元1194年),黄河改道侵泗夺淮,自此流经徐州,徐州水患由是而始。几乎五年一大灾三年一小难,护卫队夺取徐州时日尚短,刘全又不是徐州本地之人,故引并不清楚这三十年前的旧事,闻言大惊:“果真如此?”

“绝不敢大言欺世。”赵景云心情有些沉重,经过流求之行,他对于流求的印象极佳,不象留在临安的其余太学生一般,视流求为岛夷。故此,对官家信任重用流求官吏军队,他是打心眼里赞成,而对官家力排众议暗渡陈仓,夺下这徐州之地,他更是极为支持。但了解黄河水患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攻下徐州,未必便是个好局。

若水患处理不慎,徐州、淮北之地得而复失事小,只怕损兵折将,至流求元气大伤。

“当初苏子瞻治徐州时……”赵景云定了定神,又继续说下去,但才说了一句,刘全摆了摆手:“这苏子瞻是何许人也?”

赵景云大窘,道:“便是苏轼,苏东坡,字子瞻。”

“哈哈,我还以为苏轼字东坡,原来是字子瞻……”刘全大笑了声,丝毫不觉尴尬。

赵景云苦笑着继续道:“苏子瞻治徐时,熙宁十年秋,便遇大水,以他之才,亦耗时四十日,方得大水退去,徐州东门之外黄楼便为此事之志。”

刘全闻言皱眉,让他组织生产,有流求十年的经历,那是毫无问题的事情。可是让他治水,在流求也有水患,只不过一向是方有财等应付,与他关系不大,叫他如何去应对?

“赵曼卿,你既知此事,想必有治水之法?”他抓住赵景云地手:“还请教我!”

“晚生却是不能……黄河夺淮,上游乃在金国,我在下游,确实无计可施。”赵景云叹道:“不过好在此时方是十月,若有水患,也得来年六月,还有半年可备。当初苏子瞻说土实制水,高筑堤、固城墙、浚河道,无外乎此也。”

刘全顿了顿足,略一沉吟,他又道:“无妨,方有财这老奸在流求治过水,待我寄封信与他,问他当如何做,反正我手上有的是人力!”

刘全此言非虚,忠义军与护卫队连手攻破徐州之后,彭义斌算是见识过忠义军与护卫队的战力差距,特别是火炮这等利器,已经明白护卫队根本不将自己这点实力放在心上。而且他盘算着自家与护卫队算是同一渊源,还想自护卫队处要些火炮去,故此放人手上极为大方,李全裹挟的数十万众,竟然大部分给了护卫队。这些人虽然还停在淮南,每日吃嚼也是一个大负担,固此刘全早打发他们去疏浚运河、修建道路去了。

“水患若除,徐州无忧矣。”赵景云还是有些不放收,他想了想又道:“此事我会载入游记之中,发给临安的报纸,看看天下英雄,有没有能治水的办法。”

他提及临安地报纸,却不知此时临安报纸最关注的,并非徐州前线,而是另一件事:皇宫中新近流行的羽鞠。

赵与莒将这后世的羽毛球弄出来,原是为杨妙真解闷的,她好动,但身为皇妃现在又不能整日耍枪弄棒,搞搞体育运动,也可以让她发泄一番。新选入宫的宫女三十六人才进来,便被杨妙真组织起来,每日上午便是羽鞠、秋千,下午则是跟着杨太后、韩妤识字算数,反倒是学习规矩、侍候天子之类的事情被放了下来。朝中各派大臣费尽心机,向宫里派出的这些青春少女,竟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赵与莒,更别提成为妃子与杨妙真、韩妤争宠了。杨太后虽是瞩意谢道清,但一来谢道清刚刚入宫,二来她也不愿因此太伤了母子和气,故此只得暂缓。

很快,这羽鞠便自宫中传出,成为临安一项新的娱乐活动。大宋之时,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都是喜好游乐的,多了这一项规矩简单、又没有太多限制地玩法,哪有不流行地道理。一时之间,除了《大宋时代周刊》之外,临安新兴的小报纷纷登载有关羽鞠地玩法、规则,而一些原被流求的丝绸挤迫得近乎停业的织坊,也迅速转产羽鞠来。

《大宋时代周刊》起初对此事并不关注,但当羽鞠以极快的速度风行临安之后,《周刊》上登载了一个极让临安百姓兴奋的消息:群英会酒楼为贺天子御宇一年,悬彩千贯,组织一场羽鞠大赛。

注1:苏轼治徐州水患之事,可见于苏辙《黄楼赋》,原文过长,不再赘记,只是在此叹息,苏轼实经世之才,惜哉与王安石、司马光同时而晚,故不得用之。

第四卷、擒贼先擒王 一六六、淮北有意来金使

“荒谬!堂堂天子,如何能整日嬉游!”

太学之中,有士子愤愤地将报纸摔在地上,大声疾呼道:“诸君,如何……”

“叭!”

那士子话尚不曾说完,一只不只自哪儿飞来的羽鞠击在他的嘴上,他忙不迭地将羽鞠吐了出来,见着那头部沾着的黄泥,他呸呸地连吐几口,怒吼道:“是谁?”

“永康陈安平。”掷出羽鞠之人傲然而立:“你这厮出言不逊,辱及君父,有道是君辱臣子,拿羽鞠打你算是轻的,若不是碍着国法,我不揍得你满面桃花开,你还不知道花儿为何这般红!”

先前那士子一进语塞。

这位永康陈安平,也是名门之后,近来在临安太学生中风头正健,直逼此前太学生三领袖中的谢岳。他不唯与谢岳一般慷慨任侠,而且比起谢岳来更要直接,谢岳管闲事只是出言讥讽,他却是屡次三番挑起事端,先后已将数名太学生饱以老拳了。

这厮年纪不大,虽是读书人,却有着一身力气,打起架来又极有经验,远胜过那些在脂粉堆里打混的风流才子们,以一对三都是只胜不负,何况他还有一个帮手,也是那种打惯了架的。

“陈易生,我不与你这厮计较。”那士子面色红一阵白一阵,见着陈安平一脸挑衅模样,知道自己若是真与他较真,少不得要吃一番打。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又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那士子忍下这口气:“斯文败类,斯文败类!”

“哼,国家正图匡复之时,大丈夫理当带三尺之剑,横行天下。岂有如你这厮一般。整日蝇营狗苟,若非你这等人太多。官家又为何要畅羽鞠忍国仇?”陈安平身后一人冷笑道:“厮文败类?总比你这厮要好些!”

“石子房所言不错!”整日跟着陈安平的李石也上来说道:“与这等妇人女子尚且不如地无用之辈有何可说,咱们先走,也去报名试试!”

他们之所以争论,是因为前些时日,天子明文在《周刊》上发布诏书,说是如今徐州已复,中原门户大开。须得厉兵秣马,准备北伐事宜。只是国家积累多年,民风文弱,恐骤然出兵,不利于国。故此令民间多习武健体,以为长久匡复之计。

在天子钦定的健体之术中,便有羽鞠之一项。

“陛下畅羽鞠,所谋仅健体一事么?”禁宫之内。博雅楼之中,岳珂笑着问道。

赵与莒闻言也是一笑:“自是不只,朕见民间,好赌之风极盛,斗鸡赛虫,既无益于民生。又有损形体。倒不如蹴鞠之类,尚可强身健体,只是蹴鞠所求甚繁,非人人得可,故以羽鞠代之。”

“陛下所谋深远。”岳珂叹道:“本朝太祖之时,遴选禁军尚有样兵,皆为健壮大汉,如今臣执掌兵部,观阅卷宗,有当初样兵之体魄者。十中无一矣。太祖时兵强。故所攻无有不克,如今兵弱。故屡战屡败。”

他这番话说得便有些迂了,赵与莒知道他只是文人,远没有乃祖之韬略,故此只是一笑。

“陛下既是要与金人议和,为何迟迟不曾派出使者?”顿了一顿之后,岳珂又问道。

“朕已经在《周刊》上释出善意,金国君臣中,岂无智者?”赵与莒微微一笑:“朕料想金国必有间细在临安之中,《周刊》载有我大宋时政,他们应当会将此送往金国。若是朕派使者去金国,那是朕向他求和了,若是他遣使者南来,则是他向朕求和。如今我强敌弱,是金国求我,而再非我求他了。”

岳珂闻言颔首,天子所虑极是细微,只不过,金国真会派遣使者来么?

大宋宝庆元年十一月十六日,赵景云结束他的徐州之行,正准备回同样搭乘轮船招商局的客船回临安之时,一个消息让他大吃一惊。

徐州城外来了一队金国人马,带队的自称为金国使节,名字叫乌古孙弘毅。这个消息并不出乎李邺与刘全意料,事实上,在赵与莒颁布诏书的同时,密信便送至他二人手中,提醒他们有可能会有金国使节自此经过。

宋国与金的交界之处有数千里,之所以判断是自徐州经过,一则因为只有徐州地方官吏才是赵与莒真正信得过地心腹;二则是因为换了他吃了这般大亏,也必要经过徐州,看看是否有机可乘。

“郑兄为太学生领袖,可愿与我一起会会这位乌古孙弘毅?”带来这个消息的李邺端坐在赵景云面前:“我才疏学浅,早就弃文从武,若是在言语上吃了这位金国使臣地暗亏,有所咱们大宋体面。”

赵景云这才明白,为何这种事情李邺会拉上自己。不过难得有与北方世敌交锋的机会,这让他极是兴奋,吸了口气之后,他慎重点头:“敢不效力?”

乌古孙弘毅是个年过四十的男子,他在金国官为侍御史,虽说不算位高权重,却也是有身份的了。当见到迎接他的大宋官员年轻得只有二十余岁时,他心中一动,年轻便易毛躁,毛躁便会出破绽,故此他故意傲慢地道:“大宋无人乎,竟以小子为州牧!”

“非是我大宋无人,实是应付下等之敌,自然由我们这些毛头小子来。国中宿儒重臣,年长德高,岂是蛮夷之辈可见得?”赵景云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说道。

“哼,嘉定议和,我大金为宋之伯,宋为我大金之侄,小小竖子。有何能为,敢对伯国大使?”

“向闻肉食者鄙,原有存疑,今日得见贵使,方信之矣。”赵景云毫不示弱,背后有流求护卫队为后盾,也无须示弱:“贵使于贵国。可献计破胡人否?可提兵收失地否?可经世否?可济民否?”

这一连串的可否,夹枪夹棒地向乌古孙弘毅问去。让乌古孙弘毅面红耳赤,讷讷了两句然后“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徐州迎接他也谈不上什么礼仪,总之就是将他接入了城中,在城下之时,他还专门驻足,与下属们仰望城头上地炮台。那粗壮地大炮,让他神情很不自在。李邺看了看他身边一眼,身边人中有一个神情最为专注,李邺猜想,此人不是能工巧匠,便是出色画师,显然是要偷学这大炮了。

只不过大炮技艺,却不是只看着外表便能学去的。铸造技术跟不上去,造出来的大炮只会成为送自家士兵上天的破烂货儿。

故此,李邺也不揭破,事实上揭破也没有用,相信如今金国已经有了这大炮外形的图画了。

金使在徐州呆了两天,恰好轮船招商局的一艘船到徐州。因为天气变冷地缘故,这艘船也将是年内最后一艘客船,再往后,河水便要封冻得不宜船行了。金使对这艘船极是好奇,当得知他身为使臣,乘这船也须按价缴钱时大发脾气,颇有若要缴费便是有辱国体立刻转身回去的意味。只可惜,此处为徐州,为淮北,军事上李邺是第一人。政务上刘全是第一人。这二位都是不在乎金国地,刘全干脆没露面。理由是“我是红袄军见着金国大官便想杀了,还是眼不见为净”,专心致志去修他的河堤去了。

轮船招商局的背景,其实是胡福郎。流求开港之后,他在定海的生意便有些难做了,这些年他在为赵与莒赚得海量铜钞时,也为自家积攒了巨额财富。赵与莒亲政之后,便对他暗授机宜,令他揽上几个相熟的扬州富商,建了这个轮船招商局。局中股份,皇家暗中占了一半,而胡福郎占四分之一,其余几个扬州富商共占四分之一。到目前为止,轮船招商局的客运还是在赔钱,但是,货运之上却已经大赚,自流求来地物资,纷纷由运河转上楚州、徐州,仅仅是军需一项,便让这些扬州富商乐得合不拢嘴。

自然,流求在这上面并不吃亏,不仅海运损耗大为减少,而且节约下来地人力物力,足够让他们去赚更多的财富。而且一般来轮船招商局的,是流求海岸护卫队退役之人,或者是义学刚毕业有志进入海岸护卫队却需要积累经验的人,若是需要,这些人随时可以转为现役,换言之,轮船招商局实际上是在为护卫队培养人才。

故此,这艘客轮的船正根本不将乌古孙弘毅放在眼中,见他还嚷嚷不休,“哼”了一声便下令起锚,而李邺也向乌古孙弘毅下了最后通牒,要么跟着这船去临安,要么便回金国。乌古孙弘毅心中极是郁闷,他原本与同僚去西夏,金国与西夏再度盟好共抗蒙胡,若是他去西夏,少不得好生招待。结果因为在徐州城下连败两阵,又自宋国的《大宋时代周刊》中得知大宋新君也有和意,故此他这个倒楣鬼便被遣来探看大宋虚实。

金国如今是正大二年,天子为完颜守绪,今年年方二十八岁,也是一位极英武有为的天子。甫一登基,便更改先帝之策,与夏、宋通好,全力对抗蒙元。在乌古孙弘毅来之前再三交待,要他好生与宋国交涉,故此虽说恼怒,最后乌古孙弘毅还是掏了钱。

船经过楚州时泊了一夜,赵景云借机上岸去拜会真德秀,这一个多月过去,楚州总算安稳下来,城中也恢复了些生机,原本不过六千余人,如今已经超过万人。而且直德秀正一封又一封地将信件发出去,延请各地理学名家来楚州,言辞极为恳切,这短短时间内,他原本空荡荡的衙署里已经多了二十余人,都是大儒及其弟子。

因为忙碌,真德秀只与赵景云见了个面,便由李仕民陪同,李仕民有些闷闷不乐,赵景云奇道:“如今宿儒云集于此,淮南又是百废待兴,正是施展拳脚之时,之政为何不乐?”

李仕民苦笑了一番:“舞雩咏归方吾志也,宿儒云集,言必称名教,行必合理学,虽说……唉,不知为何,总觉得不如咱们在流求时那般自在。”

他只了这一句,然后握拳振作道:“不说这废话,真公难得受天子信重,有此施展拳脚地机会,只可惜我才疏学浅,帮不上什么忙。曼卿,你才学远胜于我,留在此处一试平生所学,岂不较之回太学中浑浑噩噩要有意义得多?”

“这却不是朱子之学,而是陈龙川功利之说了。”赵景云开了他一句顽笑,随着《大宋时代周刊》中对陈亮叶适地介绍,他二人地学说,如今传播得极广,已经隐隐有与朱晦庵、陆象山鼎足之势了。

“曼卿兄!”李仕民拱手苦笑道:“留下吧!”

“这可不成,我……我当初只凭一腔气血行事,如今再想来,只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自家学问太不够。”赵景云有些歉然地道:“谢岳留在了流求,你来楚州,我准备回临安,一则用心苦学,好早日能解心头之惑,二来也靠近天子,可就近看着风云变幻。之政兄,我总觉得,我们……似乎如《周刊》所言,正处于一个千五百年未曾有过的大变局之中。这大变局地中心,不在流求,不在徐州,不在楚州,还是在临安!”

听他去意坚决,李仕民也不好多挽留,只得叹息道:“人各有志,只好如此。不过曼卿兄,与你同船而来的那位金使还老实么,要不要小弟去大骂一番?”

“路上已经被我骂过不下十回,如今都骂厌了。”赵景云哈哈大笑:“如此良机,我赵景云岂会错过!”

他二人依依惜别,却不知自此一分手,再见面时已经是数年之后,当初在临安太学中意气风发志同道合地太学生三领袖,却走上各不相同的道路。

告别李仕民之后,赵景云回到船上,因为离别的缘故,少不得又去寻乌古孙弘毅斗嘴。乌古孙弘毅得金主亲睐,选拔为使节,原本也是饱读善辩之人,只是二人年纪身份都极悬殊,赵景云辩输了可以耍赖,他只要稍有漏洞便被赵景云穷追猛打,故此每次都是气得哇哇大叫。

可是哇哇大叫的同时,也不禁暗暗钦佩:“南朝何其多人也,一介太学生,也有这般见识学问,只不知那临安城中,还有些什么样的人物在等待着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