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后汉书-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昼漏刻:五十五八分 夜漏刻:四十四二分
昏中星 鬼四 旦中星:斗十一弱退二
◇清明
日所在:胃一度十七分退一 黄道去极:八十三少弱 晷景:四尺一寸
五分 昼漏刻:五十八三分 夜漏刻:四十一七分 昏中星:星四大进一
旦中星:斗二十一半退二
◇谷雨
日所在:昴二度二十四分退二 黄道去极:七十七大强 晷影:三尺二
寸昼漏刻:六十五分 夜漏刻:三十九五分 昏中星:张十七进一旦中星:
牛六半
◇立夏
日所在:毕六度三十一分退三 黄道去极:七十三少弱 晷景:二尺五
寸二分 昼漏刻:六十二四分 夜漏刻:三十七六分 昏中星:翼十七大
进三 旦中星:女十少进一
◇小满
日所在:参四度六分退四 黄道去极:六十九大弱 晷景:尺九寸八分
昼漏刻:六十三九分 夜漏刻:三十六一分 昏中星:角大弱 旦中
星:危大弱进二
◇芒种
日所在:井十度十三分退三 黄道去极:六十七少弱 晷景:尺六寸八
分 昼漏刻:六十四九分 夜漏刻:三十五一分 昏中星:亢五大退一
旦中星:危十四强进二
◇夏至
日所在:井二十五度二十分退三 黄道去极:六十七强 晷景:尺五寸
昼漏刻:六十五 夜漏刻:三十五 昏中星:氐十二少弱退二 旦中
星:室十二少弱进三
◇小暑
日所在:柳三度二十七分 黄道去极:六十七大强 晷景:尺七寸昼漏
刻:六十四七分 夜漏刻:三十五三分 昏中星:尾一大强退三 旦中星:
奎二大强
◇大暑
日所在:星四度二分进一 黄道去极:七十晷景:二尺昼漏刻:六十三八
分 夜漏刻:三十六二分 昏中星:尾十五半弱退三 旦中星:娄三大退
一
◇立秋
日所在:张十二度九分进一 黄道去极:七十三半强 晷景:二尺五寸
五分 昼漏刻:六十二三分 夜漏刻:三十七七分 昏中星:箕九大强退
三 旦中星:胃九大弱退一
◇处暑
日所在:翼九度十六分进二 黄道去极:七十八半强 晷景:三尺三寸
三分 昼漏刻:六十二分 夜漏刻:三十九八分 昏中星:斗十少退二
旦中星:毕三大退三
◇白露
日所在:轸六度二十三分进一 黄道去极:八十四少强 晷景:四尺三
寸五分 昼漏刻:五十七八分 夜漏刻:四十二二分 昏中星:斗二十一
强退二 旦中星:参五半弱退四
◇秋分
日所在:角四度三十分 黄道去极:九十半强 晷景:五尺五寸 昼
漏刻:五十五二分 夜漏刻:四十四八分 昏中星:牛五少 旦中星:井
十六少强退三
◇寒露
日所在:亢八度五分退一 黄道去极;九十六大强 晷景:六尺八寸五
分 昼漏刻:五十二六分 夜漏刻:四十七四分 昏中星:女七大进一
旦中星:鬼三少强
◇霜降
日所在:氐十四度十二分退二 黄道去极:百二少强 晷景:八尺四寸
昼漏刻:五十三分 夜漏刻:四十九七分 昏中星:虚六大进二 旦
中星:星三大强进一
◇立冬
日所在:尾四度十九分退三 黄道去极:百七少强晷景:丈 昼漏刻:
四十八二分 夜漏刻:五十一八分 昏中星:危八强进二 旦中星:张十
五大强进一
◇小雪
日所在:箕一度二十六分退三 黄道去极:百一十一弱 晷景:丈一尺
四寸 昼漏刻:四十六七分 夜漏刻:五十三三分 昏中星:室三半强进
三 旦中星:翼十五大强进二
◇大雪
日所在:斗六度一分退二 黄道去极:百一十三大强 晷景:丈二尺五
寸六分 昼漏刻:四十五五分 夜漏刻:五十四五分 昏中星:壁半强进
一 旦中星:轸十五弱进一
中星以日所在为正,日行四岁乃终,置所求年二十四气小余四之,如法为少、
大,余不尽,三之,如法为强、弱,以减节气昏明中星而各定矣。强,正;弱,
负也。其强弱相减,同名相去,异名从之。从强进少为弱,从弱退少而强。从上
元太岁在庚辰以来,尽熹平三年,岁在甲寅,积九千四百五十五岁也。
论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之分尚矣,乃有皇牺。皇牺之有天下
也,未有书计。历载弥久,暨于黄帝,班示文章,重黎记裕В笥χ贾
相验,准度追元,乃立历数。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
通用。故黄帝造历,元起辛卯,而颛顼用乙卯,虞用戊午,夏用丙寅,殷用甲寅,
周用丁巳,鲁用庚子。汉兴承秦,初用乙卯,至武帝元封,不与天合,乃会术士
作《太初历》,元以丁丑。王莽之际,刘歆作《三统》,追《太初》前卅一元,
得五星会庚戌之岁,以为上元。《太初历》到章帝元和,旋复疏阔,征能术者课
校诸历,定朔稽元,追汉四十五年庚辰之岁,追朔一日,乃与天合,以为《四分
历》元。加六百五元一纪,上得庚申。有近于纬,而岁不摄提,以辨历者得开其
说,而其元鲜与纬同,同则或不得于天。然历之兴废,以疏密课,固不主于元。
光和元年中,议郎蔡邕、郎中刘洪补续《律历志》。邕能著文,清浊钟律;洪能
为算,述叙三光。今考论其业,义指博通,术数略举,是以集录为上下篇,放续
《前志》,以备一家。
赞曰:象因物生,数本杪曶。律均前起,准调后发。该核衡璇,检会日月。
志第四 礼仪上
合朔 立春 五供 上陵 冠 夕牲 耕 高禖 养老 先蚕 祓禊
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
此谓大乱。大乱作,则群生受其殃,可不慎哉!故记施行威仪,以为《礼仪志》。
礼威仪,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历,有司、侍郎、尚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
朔前后各二日,皆牵羊酒至社下以祭日。日有变,割羊以祠社,用救日变。执事
者冠长冠,衣皂单衣,绛领袖缘中衣,绛裤袜,以行礼,如故事。
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
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
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
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
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五供。五供
毕,以次上陵。
西都旧有上陵。东都之仪,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公主、诸王大夫、外国朝
者侍子、郡国计吏会陵。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寝殿前。钟鸣,谒者治
礼引客,群臣就位如仪。乘舆自东厢下,太常导出,西向拜,折旋升阼阶,拜神
坐。退坐东厢,西向。侍中、尚书、陛者皆神坐后。公卿群臣谒神坐,太官上食,
太常乐奏食举,舞《文始》、《五行》之舞。乐阕,群臣受赐食毕,郡国上计吏
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国谷价,民所疾苦,欲神知其动静。孝子事亲尽礼,敬爱
之心也。周遍如礼。最后亲陵,遣计吏,赐之带佩。八月饮酎,上陵,礼亦如之。
凡斋,天地七日,宗庙、山川五日,小祠三日。斋日内有污染,解斋,副倅
行礼。先斋一日,有污秽灾变,斋祀如仪。大丧,唯天郊越绋而斋,地以下皆百
日后乃斋,如故事。
正月甲子若丙子为吉日,可加元服,仪从《冠礼》。乘舆初加缁布进贤,次
爵弁,次武弁,次通天。冠讫,皆于高祖庙如礼谒。王公以下,初加进贤而已。
正月,天郊,夕牲。昼漏未尽十八刻初纳,夜漏未尽八刻初纳,进孰献,太
祝送,旋,皆就燎位,宰祝举火燔柴,火然,天子再拜,兴,有司告事毕也。明
堂、五郊、宗庙、太社稷、六宗夕牲,皆以昼漏未尽十四刻初纳,夜漏未尽七刻
初纳,进熟献,送神,还,有司告事毕。六宗燔燎,火大然,有司告事毕。
正月始耕。昼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耕时,有司请行事,就耕
位,天子、三公、九卿、诸侯、百官以次耕。力田种各耰讫,有司告事毕。是月,
令曰:“郡国守相皆劝民始耕,如仪。诸行出入皆鸣钟,皆作乐。其有灾眚,有
他故,若请雨、止雨,皆不鸣钟,不作乐。”
仲春之月,立高礻某祠于城南,祀以特牲。
明帝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之礼。郡、
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祀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于是七郊礼乐三雍之义
备矣。
养三老、五更之仪,先吉日,司徒上太傅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
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也。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冠进贤,扶
王杖。五更一如之,不杖。皆斋于太学讲堂。其日,乘舆先到辟雍礼殿,御坐东
厢,遣使者安车迎三老、五更。天子迎于门屏,交礼,道自阼阶,三老升自宾阶。
至阶,天子揖如礼。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
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五更南面,公进供礼,亦如之。明日
皆诣阙谢恩,以见礼遇大尊显故也。
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
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騊为大洁。洁者,
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志第五 礼仪中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立秋 貙刘 案户 祠星
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士 朝会
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
祭灶。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
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衣皂,兴土龙,立土人舞憧二佾,七日一变如故
事。反拘朱索萦社,伐朱鼓。祷赛以少牢如礼。
拜皇太子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皇太子当御坐殿下,北面;司空当太
子西北,东面立。读策书毕,中常侍持皇太子玺绶东向授太子。太子再拜,三稽
首。谒者赞皇太子臣某,中谒者称制曰“可”。三公升阶上殿,贺寿万岁。因大
赦天下。供赐礼毕,罢。
拜诸侯王公之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光禄勋前。谒者引当拜者前,当坐
伏殿下。光禄勋前,一拜,举手曰:“制诏其以某为某。”读策书毕,谒者称臣
某再拜。尚书郎以玺印绶付侍御史。侍御史前,东面立,授玺印绶。王公再拜顿
首三。赞谒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除,谢。”中谒者报谨谢。赞者立
曰:“皇帝为公兴。”重坐,受策者拜谢,起就位。供赐礼毕。罢。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楙。其礼:以朱索连荤菜,
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
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
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
饰,以难止恶气。日夏至,禁举大火,止炭鼓铸,消石冶皆绝止。至立秋,如故
事。是日浚井改水,日冬至。钻燧改火云。
先立秋十八日,郊黄帝。是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黄。至立秋,迎
气于黄郊,乐奏黄钟之宫,歌《帝临》,冕而执干戚,舞《云翘》、《育命》,
所以养时训也。
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
礼毕,皆衣绛,至立冬。
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其仪:乘舆御
戎路,白马朱鬛,躬执弩射牲,牲以鹿麛。太宰令、谒者各一人,载以获车,驰
驷送陵庙。于是乘舆还宫,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武官。武官肄兵,习战阵之仪、斩
牲之礼,名曰貙刘。兵、官皆肄孙、吴兵法六十四阵,名曰乘之。立春,遣使者
赍束帛以赐文官。貙刘之礼:祠先虞,执事告先虞已,烹鲜时,有司告,乃逡巡
射牲。获车毕,有司告事毕。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餔之糜弱。八十九
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是月也,祀老人星于国都南郊老人庙。
季秋之月,祠星于城南坛心星庙。
立冬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皂,迎气于黑郊。礼毕,皆衣绛,
至冬至绝事。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绝事之日,
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绛,至立春。诸王时变服,执事者先后其时皆一日。
日冬至、夏至,阴阳晷景长短之极,微气之所生也。故使八能之士八人,或
吹黄钟之律间竽;或撞黄钟之钟;或度晷景,权水轻重,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或击黄钟之磬;或鼓黄钟之瑟,轸间九尺,二十五弦,宫处于中,左右为商、徵、
角、羽;或击黄钟之鼓。先之三日,太史谒之。至日,夏时四孟,冬则四仲,其
气至焉。
先气至五刻,太史令与八能之士即坐于端门左塾。大予具乐器,夏赤冬黑,
列前殿之前西上,钟为端。守宫设席于器南,北面东上,正德席,鼓南西面,令
晷仪东北。三刻,中黄门持兵,引太史令、八能之士入自端门,就位。二刻,侍
中、尚书、御史、谒者皆陛。一刻,乘舆亲御临轩,安体静居以听之。太史令前,
当轩溜北面跪。举手曰:“八能之事以备,请行事。”制曰“可”。太史令稽首
曰“诺”。起立少退,顾令正德曰:“可行事。”正德曰“诺”。皆旋复位。正
德立,命八能士曰:“以次行事,间音以竽。”八能曰“诺”。五音各三十为阕。
正德曰:“合五音律。”先唱,五音并作,二十五阕,皆音以竽。讫,正德曰:
“八能士各言事。”八能士各书板言事。文曰:“臣某言,今月若干日甲乙日冬
至,黄钟之音调,君道得,孝道褒。”商臣、角民、徵事、羽物,各一板。否则
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皂囊,送西陛,跪授尚书,施当轩,北面稽首,拜上封事。
尚书授侍中常侍迎受,报闻。以小黄门幡麾节度。太史令前白礼毕。制曰“可”。
太史令前,稽首曰“诺”。太史命八能士诣太官受赐。陛者以次罢。日夏至礼亦
如之。
冬季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先腊一日,大亻难,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
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
执戈扬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
漏上水,朝臣会,侍中、尚书、御史、谒者、虎贲、羽林郎将执事,皆赤帻陛卫,
乘舆御前殿。黄门令奏曰:“侲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侲子和,
曰:“甲作食,胇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详,揽诸食咎,伯奇食梦,
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凡使十二
神追恶凶,赫女躯,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
作方相与十二兽儛。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
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府位定,大鸿胪言具,谒者以
贵人、公主、宗室妇女以次立后;皇太子、皇子在东,西面;皆伏哭。大鸿胪传
哭,群臣皆哭。三公升自阼阶,安梓宫内珪璋诸物,近臣佐如故事。嗣子哭踊如
礼。东园匠、武士下钉衽,截去牙。太常上太牢奠,太官食监、中黄门、尚食次
奠,执事者如礼。太常、大鸿胪传哭如仪。
三公奏《尚书顾命》,太子即日即天子位于柩前,请太子即皇帝位,皇后为
皇太后。奏可。群臣皆出,吉服入会如仪。太尉升自阼阶,当柩御坐北面稽首,
读策毕,以传国玉玺绶东面跪授皇太子,即皇帝位。中黄门掌兵以玉具、随侯珠、
斩蛇宝剑授太尉,告令群臣,群臣皆伏称万岁。或大赦天下。遣使者诏开城门、
宫门,罢屯卫兵。群臣百官罢,入成丧服如礼。兵官戎,三公、太常如礼。
故事:百官五日一会临,故吏二千石、刺史、在京都郡国上计掾史皆五日一
会。天下吏民发丧临三日。先葬二日,皆旦晡临。既葬,释服,无禁嫁娶、祠祀。
佐史以下,布衣冠帻,绖带无过三寸,临庭中。武吏布帻大冠。大司农出见钱谷,
给六丈布直。以葬,大红十日五,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部刺史、二千石、
列侯在国者及关内侯、宗室长吏及因邮奉奏,诸侯王遣大夫一人奉奏,吊臣请驿
马露布,奏可。
以木为重,高九尺,广容八历,裹以苇席。巾门、丧帐皆以簟。车皆去辅轓,
疏布恶轮。走卒皆布褠帻。太仆驾四轮辀为宾车,大练为屋幕。中黄门、虎贲
各二十人执绋。司空择土造穿。太史卜日。谒者二人,中谒者仆射、中谒者副将
作,油缇帐以覆坑。方石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
大驾,太仆御。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楯,立乘四马
先驱。旂之制,长三仞,十有二游,曳地,画日、月、升龙,书旐曰“天子之柩”。
谒者二人立乘六马为次。大驾甘泉卤簿,金根容车,兰台法驾。丧服大行载饰如
金根车。皇帝从送如礼。太常上启奠。夜漏二十刻,太尉冠长冠,衣斋衣,乘高
车,诣殿止车门外。使者到,南向立,太尉进伏拜受诏。太尉诣南郊。未尽九刻,
大鸿胪设九宾随立,群臣入位,太尉行礼。执事皆冠长冠,衣斋衣。太祝令跪读
谥策,太尉再拜稽首。治礼告事毕。太尉奉谥策,还诣殿端门。太常上祖奠,中
黄门尚衣奉衣登容根车。东园战士载大行,司徒却行道,立车前治礼,引太尉入
就位,大行车西少南,东面奉谥策,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太常跪曰“进”,皇帝
进。太尉读谥策,藏金匮。皇帝次科藏于庙。太史奉哀策苇箧诣陵。太尉旋复公
位,再拜立。太常跪曰“哭”,大鸿胪传哭,十五举音,止哭。太常行遣奠皆如
礼。请哭止哭如仪。
昼漏上水,请发。司徒、河南尹先引车转,太常跪曰“请拜送”。载车著白
系参缪绋,长三十丈,大七寸为輓,六行,行五十人。公卿以下子弟凡三百人,
皆素帻委貌冠,衣素裳。校尉三百人,皆赤帻不冠,绛科单衣,持幢幡。候司马
丞为行首,皆衔枚。羽林孤儿、《巴俞》擢歌者六十人,为六列。铎司马八人,
执铎先。大鸿胪设九宾,随立陵南羡门道东,北面;诸侯、王公、特进道西,北
面东上;中二千石、二千石、列侯直九宾东,北面西上。皇帝白布幕素里,夹羡
道东,西向如礼。容车幄坐羡道西,南向,车当坐,南向,中黄门尚衣奉衣就幄
坐。车少前,太祝进醴献如礼。司徒跪曰“大驾请舍”,太史令自车南,北面读
哀火弃雒水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亻难人师讫,设桃梗、郁儡、苇茭毕,
执事陛者罢。苇戟、桃杖以赐公、卿、将军、特侯、诸侯云。
是月也,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
飨遣故卫士仪:百官会,位定,谒者持节引故卫士入自端门。卫司马执幡钲
护行。行定,侍御史持节慰劳,以诏恩问所疾苦,受其章奏所欲言。毕飨,赐作
乐,观以角抵。乐阕罢遣,劝以农桑。
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其仪: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及贽,公、
侯璧,中二千石、二千石羔,千石、六百石雁,四百石以下雉。百官贺正月。二
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之乐。百官
受赐宴飨,大作乐。其每朔,唯十月旦从故事者,高祖定秦之月,元年岁首也。
志第六 礼仪下
大丧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
不豫,太医令丞将医入,就进所宜药。尝药监、近臣中常侍、小黄门皆先尝
药,过量十二。公卿朝臣问起居无间。太尉告请南郊,司徒、司空告请宗庙,告
五岳、四渎、群祀,并祷求福,疾病,公卿复如礼。
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百官皆衣白单衣,白帻不冠。闭城门、宫门。近
臣中黄门持兵,虎贲、羽林、郎中署皆严宿卫,宫府各警,北军五校绕宫屯兵,
黄门令、尚书、御史、谒者昼夜行陈。三公启手足色肤如礼。皇后、皇太子、皇
子哭踊如礼。沐浴如礼。守宫令兼东园匠将女执事,黄绵、缇缯、金缕玉柙如故
事。饭唅珠玉如礼。槃冰如礼。百官哭临殿下。是日夜,下竹使符告郡国二千
石、诸侯王。竹使符到,皆伏哭尽哀。小敛如礼。东园匠、考工令奏东园秘器,
表里洞赤,虡文画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牙桧梓宫如故事。大
敛于两楹之间。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将,各将所部,执虎贲戟、屯殿端门陛
左右厢,中黄门持兵陛殿上。夜漏,群臣入。昼漏上水,大鸿胪设九宾,随立殿
下。遏者引诸侯王立殿下,西面北上;宗室诸侯、四姓小侯在后,西面北上。治
礼引三公就位,殿下北面;特进次中二千石;列侯次二千石;六百石、博士在后;
群臣陪位者皆重行,西上。策,掌故在后,已哀哭。太常跪曰“哭”,大鸿胪传
哭如仪。司徒跪曰:“请就下位”,东园武士奉下车。司徒跪曰“请就下房”,
都导东园武士奉车入房。司徒、太史令奉谥、哀策。
东园武士执事下明器。筲八盛,容三升,黍一,稷一,麦一,梁一,稻一,
麻一,菽一,小豆一。瓮三,容三升,醯一、醢一,屑一。黍饴。载以木桁,覆
以疏布。甒二,容三升,醴一,酒一。载以木桁,覆以功布,瓦镫一。彤矢四,
轩輖中,亦短卫。彤矢四,骨,短卫。彤弓一。卮八,牟八,豆八,笾八,形
方酒壶八。槃匜一具。杖、几各一。盖一。钟十六,无虡。镈四,无虡。磬十六,
无虡。壎一,萧四,笙一,{⺮虎}一,祝一,敔一,瑟六,琴一,竽一,筑一,
坎侯一。干、戈各一,笮一,甲一,胄一。輓车九乘,刍灵三十六匹。瓦灶二,
瓦釜二,瓦甑一。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瓦案九。瓦大杯十六,
容三升。瓦小杯二十,容二升。瓦饭槃十。瓦酒樽二,容五斗。匏勺二,容一
升。
祭服衣送皆毕,东园匠曰“可哭”,在房中者皆哭。太常、大鸿胪请哭止哭
如仪。司徒曰“百官事毕,臣请罢”,从入房者皆再拜,出,就位。太常导皇帝
就赠位。司徒跪曰“请进赠”,侍中奉持鸿洞。赠玉珪长尺四寸,荐以紫巾,广
袤各三寸,缇里,赤纁周缘;赠币,玄三纁二,各长尺二寸,广充幅。皇帝进跪,
临羡道房户,西向,手下赠,投鸿洞中,三。东园匠奉封入藏房中。太常跪曰
“皇帝敬再拜,请哭”,大鸿胪传哭如仪。太常跪曰“赠事毕”,皇帝促就位。
容根车游载容衣。司徒至便殿,并{殸车}骑皆从容车玉帐下。司徒跪曰“请就幄”,
导登。尚衣奉衣,以次奉器衣物,藏于便殿。太祝进醴献。凡下,用漏十刻。礼
毕,司空将校复土。
皇帝、皇后以下皆去粗服,服大红,还宫反庐,立主如礼。桑木主尺二寸,
不书谥。虞礼毕,祔于庙,如礼。
先大驾日游冠衣于诸宫诸殿,群臣皆吉服从会如仪。皇帝近臣丧服如礼。
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醳小红,服纤,醳纤,服留黄,冠常
冠。近臣及二千石以下皆服留黄冠。百官衣皂。每变服,从哭诣陵会如仪。祭以
特牲,不进毛血首。司徒、光禄勋备三爵如礼。
太皇太后、皇太后崩,司空以特牲告谥于祖庙如仪。长乐太仆、少府、大长
秋典丧事,三公奉制度,他皆如礼仪。
合葬:羡道开通,皇帝谒便房,太常导至羡道,去杖,中常侍受,至柩前,
谒,伏哭止如仪。辞,太常导出,中常侍授杖,升车归宫。已下,反虞立主如礼。
诸郊庙祭服皆下便房。五时朝服各一袭在陵寝,其余及宴服皆封以箧笥,藏宫殿
后阁室。
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
主铜楼。诸侯王、贵人、公主、公、将军、特进皆赐器,官中二十四物。使者治
丧,穿作,柏椁,百官会送,如故事。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
画。公、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朝臣中二千石、将军,使者吊祭,
郡国二千石、六百石以至黄绶,皆赐常车驿牛赠祭。宜自佐史以上达,大敛皆以
朝服。君临吊若遣使者,主人免绖去杖望马首如礼。免绖去杖,不敢以戚凶服当
尊者。自王、主、贵人以下至佐史,送车骑导从吏卒,各如其官府。载饰以盖,
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中二千石以上有辎,左龙
右虎,朱鸟玄武;公侯以上,加倚鹿伏熊。千石以下,缁布盖墙,鱼龙首尾而已。
二百石黄绶以下至于处士,皆以簟席为墙盖。其正妃、夫人、妻皆如之。诸侯王,
傅、相、中尉、内史典丧事,大鸿胪奏谥,天子使者赠璧帛,载日命谥如礼。下
陵,群臣醳粗服如仪,主人如礼。
赞曰:大礼虽简,鸿仪则容。天尊地卑,君庄臣恭。质文通变,哀敬交从。
元序斯立,家邦乃隆。
志第七 祭祀上
光武即位告天 郊 封禅
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豺獭知祭祀,而况人乎!故人知之至于念
想,犹豺獭之自然也,顾古质略而后文饰耳。自古以来王公所为群祀,至于王莽,
《汉书·郊祀志》既著矣,故今但列自中兴以来所修用者,以为《祭祀志》。
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祭告天地,采用元始中郊
祭故事。六宗群神皆从,未以祖配。天地共犊,余牲尚约。其文曰:“皇天上帝,
后土神祇,睠顾降命,属秀黎元,为民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咸曰王莽篡弑窃位,秀发愤兴义兵,破王邑百万众于昆阳,诛王郎、铜马、赤眉、
青犊贼,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
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曰:‘皇天大命,
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里,依鄗。采元始中故事。为圆坛八陛,
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青帝位在甲寅之
地,赤帝位在丙巳之地,黄帝位在丁未之地,白帝位在庚申之地,黑帝位在壬亥
之地。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有四通道以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
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