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美色-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广问道:“难道我在你眼中,只有威严可讲?”
萧布衣不明所以,更不知道他的心意,只能微笑道:“当然不止是威严。”
“那还有什么?”杨广不动声色的问道。
萧皇后听到杨广询问倒是有些着急,自从她得知他是萧大鹏的儿子,认萧布衣为亲后,就盘算着怎么给萧布衣讨个官当当。方才李渊,李世民向她求情,让她救救高士廉,她却觉得不急,只是想等着杨广高兴的时候提及高士廉就好。可她对为萧布衣求官倒是不遗余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她心目中萧布衣地位的重要。
和杨广相处数十年,没有谁比她更了解杨广的脾气,那就是喜怒无常,她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只怕萧布衣应对不及,反倒不美。
萧布衣施礼道:“圣上,布衣本来是个草民,知道的事情不多。”
“就你知道的说,我很想听听。”杨广突然来了兴趣。他视力所及,都是奇珍异宝,锦绣堂皇,他所识得的人中,除了王公贵族,就是重臣显宦,听说萧布衣是草民的时候,突然有种很新奇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好像很久没有见过草民了。
“那草民就说了?”萧布衣见到杨广的好奇,只是在琢磨自己的措辞。
如果能够奉劝杨广下,让他少点奢侈,少点征伐,少点暴戾,让天下百姓少点疾苦,他倒是非常想劝劝杨广,可是就算要劝,他也要找个稳妥的方法去劝,他可不想去激怒杨广,掉了自己的脑袋。
“快说快说。”杨广脸上隐有兴奋。
“圣上造福后世,算得上功德无量的。”萧布衣先拍句马屁,听听效果。萧皇后有些讶然,杨广却是微愕,半晌才道:“怎么个造福后世的法子?”
“先说大运河吧。”萧布衣沉声道:“这大运河的开通,可以说是沟通南北经商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大隋经商的发展,而且使东都各地供应方便。大运河的开通,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布衣看来,甚至比长城的修建更为意义深远。”
杨广目光有些诧异,兴奋之意更浓,重重的一拍几案道:“说的好。”
萧皇后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也露出了微笑,虽然心中是不以为然,因为无论是大运河开通的前后,这都是个诟病,群臣私下对她这个皇后说的唯一一点就是,大运河劳民伤财,圣上失之武断。
见到萧布衣沉默起来,杨广口气多少有些急切问道:“还有呢?”
萧布衣心道,你就个大运河还算不错,我还真不知道你有什么别的功绩,让我如何拍马屁?
“圣上,微臣见识粗鄙,别的方面也不知道很多。”
杨广有些失望的表情,“那这东都的兴建,你又有什么看法?”
萧布衣想了半天,“东都富丽堂皇,是微臣所见的最繁华的城市。”
杨广叹息一声,喃喃道:“草民到底是草民,怎么知道我的想法之深远。”
萧布衣耳聪目明,听到了杨广的惋惜,不由脸红,认真想了下才道:“回圣上,以微臣的想法,这东都地理位置在中原居中,圣上迁都东都,可是为了均衡四方着想?”
杨广哈哈大笑,竟然站起来,走下了高台,缓步走到萧布衣的身边,目光灼灼的望着萧布衣,沉声道:“校书郎,你以前是个草民,可比那些大臣考虑的更符合朕意。”
“微臣愚昧,不敢和他们比较。”萧布衣只好道。
杨广冷哼了一声,“有什么不能比较的,你现在也是皇亲,怎么比不过他们这些愚昧之人?只是凭你方才的见识,已经比一些蠢臣高明了很多,不过你说的虽然不差,很多地方还是考虑的不足。”
萧布衣恭声道:“圣上英明,高瞻远瞩,布衣远远不及万分之一,当然很多地方欠缺考虑,还请圣上指点。”
他说的恭敬,其实内心倒觉得马屁实在已经拍的不轻,没有想到杨广居然还是不满意!他离杨广是如此之近,只见到他黑发如墨,只是眉间却是有着极深的皱纹,这种面貌之人通常都是一辈子发愁,萧布衣内心突然升起了莫名的感觉,他觉得杨广其实很寂寞。
杨广缓步前行,绕着大殿慢慢的行走,双眉紧锁,伸手虚指道:“这诺大的东都城并非奢侈,也非炫耀,而是我大隋的千古之基。大隋之前,中原割裂,纷战不休,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大隋建国伊始,仍是动乱频频,西京路途遥远,生产低下,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先帝甚至带着百姓到洛阳逃荒,百姓吃着都是豆屑杂糠,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当年西京运粮运物,每年耗费动辄以钜万亿计,东都建成后一劳永逸,实乃后代之福。”
萧布衣不知历史,只能沉默,他当然知道杨广没有必要和他说谎。
“洛邑自古之都,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杨广那一刻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自古君王,何曾没有留意此处富裕给足,只是不建都者莫不机缘不对,或九州未统,或钱粮不足,朕建东都,开千古未有之壮举,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自古之帝有哪个及我?”
萧皇后高高在上,望着丈夫的眉飞色舞,脸上有了敬仰之色,萧布衣不知道杨广说的很多都是当年营东京诏中的内容,却也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杨广口才极好,刹那间神情飞扬,倒是让他整个人变的生动起来。
萧布衣古语不行,却也多少明白一些,杨广说的就是西京偏远地穷,导致当年隋文帝甚至和百姓一块去逃荒,杨广说滑稽,萧布衣想想,也是觉得好笑。洛阳地理位置极佳,物产丰富,很多古代君王也想在这里建立都城,可就他杨广建了东都大城,那是极大的成就。
可他没有想到杨广还没有说完,“当年汉王叛逆,东都未成,关河悬远,兵不赴急,等叛乱消息传及西京,已过月余,叛逆荼毒山东,造的民不聊生。我建新都于此,只因大隋平定江南之前,中原有近四百年的分裂,民众甚苦,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若是失和,又必然是烽火连天。大隋开国之际,四次叛乱,均是在新统地区,南北无法融合,大隋甚危,我建都在此,恰恰南北融合交汇,无论对大隋还是对后世而言,都是功不可没。”
萧布衣听的有些瞋目结舌,望着杨广的神采飞扬,竟然很是陌生,这就是那个传说中荒淫无度的隋炀帝,他怎么说的自己都是想不到?
“你说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杨广喃喃自语,“萧布衣,就凭你说的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八个字,已经算我的知己。”
萧皇后大为诧异,有些吃惊,没有想到杨广以堂堂国君的身份,竟然把萧布衣引为知己,这是滑稽,还是调侃,认真,或者是,自己听错了?
厚德殿虽然没有了大臣,却还有宫人宫女,听到这话,差点丢了手上扇子玉如意,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圣上竟然说一个小小的校书郎是他的知己,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萧布衣也是一阵恍惚,只是说,“臣下不敢。”
杨广冷哼道:“有什么不敢的,我说你是你就是,旁人就算溜须拍马,又如何知道我的心思?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说的好,这八个字说的极好。”
杨广被这八个字振奋,放声大笑起来,一时间好像都有了癫狂,所有的人都是脸色大变,不知所以。
杨广笑了良久,这才止歇,沉声道:“但是你想得显然还是不够,没有说出我开通大运河的全部用意。”
“圣上的心意微臣怎能尽数揣摩。”萧布衣苦笑道:“微臣说了,我见识少,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圣上指点。”
“不是不对,是不全。”杨广纠正道,目光灼灼,带有狂热,像是看着萧布衣,又像是透过萧布衣的身体望向极远的方向。
“先帝在时,虽是四海安宁,可大隋统治并不牢靠。虽是统一,南北差异太大,不断的排斥,已是我大隋的隐患。”杨广目光执着,“四百年的分裂岂是短短的年限就能够消弭?南方水利通便,民生富足,北方却是土地贫瘠,多是穷困。南人视北人粗鄙浅显,都是杂种,北人却是觉得南人只被征服,胆小懦弱,两地仇视,几为异族。我当年不为天子之时,在江都甚久,一直都此事头痛。大隋形式虽然统一,但要融合,却需要一个沟通南北的脉络,那就是运河……”
萧布衣被杨广的侃侃而谈吸引,目光中已经带有了敬仰。这种敬仰并非敬畏产生,而是实实在在被杨广的分析所打动。他武学或者高明,见识或者有千年基础,可杨广的分析入理,实在看不出昏聩在哪里。
“运河开通,不但是物质交流方便,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在于精神的沟通。”杨广说及精神的时候,神色凝重,“运河开通后,大隋才算是真正的一统,血脉贯通,南北消弭差异,大隋才能国富民强。可笑那些粗鄙之人不明朕意,只说什么劳民伤财,却不知道若是不开通运河,我只怕庶民之苦,争乱之频,远远胜过开通运河的开销。”
萧布衣心中叹息,虽然对最后一句话持有保留意见,却真心道:“圣上远见,臣下如今才算明白圣上的良苦用心。”
杨广叹息一口气,“布衣你虽是粗人,可圣上今日这番话没有对皇后说,没有对百官说,只对你说,你可知道为什么?”
萧布衣摇头道:“臣下不知。”
“只是因为你不拍马屁,却说出朕的良苦用心,”杨广淡然道:“懂我的,我不用解释,不懂我的,我何须和他解释?”
萧布衣这才明白杨广的偏执,苦笑不语。(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建东都,通运河不过是我谋划中的最根本之处。”杨广说的兴起,旁若无人,看得旁边宫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
圣上从西京回来后,一直都是紧锁着眉头,烦躁不堪,哪里有如今日这般欢畅,这个校书郎真的有本事,也没有听他说什么,竟然让圣上恢复了昔日的神采。
“微臣恭听圣上所言,只盼再学些东西。”萧布衣恭敬道。
杨广微笑起来,竟然拉着萧布衣的手,走到一旁道:“来,坐。”
宫人们眼珠子差点掉了下来,萧皇后却是心中大喜,觉得夫君已经多年没有如此振奋的时候。
“我在江南之时,就曾考虑融合的问题,”杨广目露沉思,“我免陈土地之税十年,要求文官收集重抄各地佛经,以求教义化解南北暴戾,早日融合,僧粲高僧就曾过来帮我,只可惜他早早的过世,让人惋惜。”
萧布衣听过僧粲的名字,知道那是五祖之一,不由大惊,心想人家得道高僧总不是假的,他既然帮助杨广,肯定是觉得有意义,这么说最少以前来说,杨广做事还是不差的。
“可民无学不成,”杨广又道,双目光彩炯炯,像是说给萧布衣听,又像是喃喃自语,“我在江都之日,就让学者编撰书卷典籍,如今你在秘书省,应知道秘书省规模之宏,绝非一日之功。”
萧布衣知道这点不假,只是点头,现在杨广如同洪水决堤,他要做的不是堵,而是疏导,可是怎么来看,后世评价杨广的用语都是过于苛刻,不学无术,虚伪残暴,喜好女色,贪图享乐这十六个字基本就是杨广的一生评价,可萧布衣知道,眼下这个杨广不应该这么被诋毁。
“迁都和开河,再加上我这些年的苦心孤诣,已经很好的解决了南北排斥的问题。”杨广又道:“实行科举制度,让天下无论文人,或者是寒士草民,都有荣耀门楣的希望,岂不让百姓更是齐心?”
萧布衣知道事情远非杨广说的那么简单,杨广开科举制度更深刻的用意却是打击近四百年来旧阀的势力,维护统一,不过他不说,想必也是不想说而已。这并没有让萧布衣对他方才说的大打折扣,而是觉得杨广不是昏君,可是他性格太求完美,决定了自行其是,不喜纳谏,这才有一帮溜须拍马的在他身边。
“分化安抚突厥,击吐谷浑,打通丝绸之路,哪件事情我不做的完善尽美?”杨广又道:“千古以来,能和我媲美的只有秦皇,汉武二人而已。”
萧布衣应了声,“圣上说的极是,我只怕秦皇汉武也不及圣上的。”
“你说的是真心话?”杨广有些失态,竟然一把抓住萧布衣的肩头,语气急切,在萧布衣眼中看来,如同一个急需被肯定的精神病患者。
“臣下说的的确是真心话。”萧布衣心中叹息,“秦始皇实现华夏统一,圣上也已经做到。秦皇修筑长城,圣上开通运河,长城耗财,运河聚财,这点秦皇已不如你,汉武穷兵黩武,经高祖,文景三帝百多年的积蓄,征讨匈奴,还是落下劳民伤财的骂名,圣上以短短不过十年的光景做到这些,所作所为其实远远超过汉武帝的能力,臣下说圣上超越秦皇汉武实在不足为过。”
杨广哈哈大笑,颇为满意的站了起来,伸手一划,“校书郎所说正切朕意,朕本天才,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只希望日月所照,风雨所沾,孰非我臣!高丽本是箕子所建的礼仪教化之邦,晋末分裂出去,本是我华夏一部分,朕既然效仿秦皇汉武之事,焉能让高丽不为我服,你说的什么江山大一统非常好,朕的江山现在大一统只差这最后一块,高丽王既然不肯朝拜,那好,我不久后就要四伐高丽,势建一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王朝,做一个夸三皇,超五帝,下视商周,使万世不可及的千古一帝!”
萧布衣愣住,望着神采飞扬,不可一世的杨广,久久无语。
※※※
PS:本节参照营东京诏一文,从地理和战略民生等角度考虑运河和东都的意义,对什么隋炀帝只为玩乐开通运河一说,只觉得谣言的可怕,诋毁的无聊。无意为隋炀帝平反,可也没有必要再去用花边来摸黑他一笔。
第一二九节 请命
萧布衣一直都在琢磨着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今天面对面的交谈终于让他大概的知道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
杨广聪明,杨广有才气,杨广想要做千古一帝。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主张和见解,萧布衣都是自认不如,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杨广不是不想,而是想的比太多人要远,他这个皇帝比太多皇帝想的都要多。实际上萧布衣知道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从来没有想到去做个帝王,千年后没机会想,就算到了千年前,他也从来没有这个念头。
做皇帝很不错,可如果要做个杨广这样的皇帝,萧布衣宁可去做个马贩好了,望着杨广说出千古一帝时炽热的眼神,萧布衣觉得杨广实在有点累。如果以他那个时代的分析来说,杨广算是典型的偏执性狂想综合症,其实他那个时代分析表明,很多发明家,有成就的人都有偏执的性格,几下不成就是颓然而返的人当然做不成什么大事。可杨广偏执的却是难以想象,以萧布衣这段时间观察所得,杨广若非征伐高丽,他稍微缓和下,他真的有可能成为千古一帝。因为就算建了东都,开通了大运河后,中原也没有烽烟四起,百姓还能承受的住,可就在杨广想要超越秦皇,追赶汉武,第一次征伐高丽为了最后的大一统的时候,国家出了问题,因为攻打高丽的兵役徭役量超过了前几年建设的总和,几乎是全国就役。
三次征伐高丽,只是为了他心目中的一个梦想,前面的太顺导致他第一次征伐的物质准备充足,但是心理准备不足所以失败。他太迫切的想挽回面子,太迫切的想要成为千古一帝,现在竟然有了四征高丽的念头?
萧布衣不知道如何是好,难道就是凭借他的几句话,就是鼓舞起杨广的斗志,想要四伐高丽?那杨广还没有成为昏聩之君的时候,自己恐怕就已经成为了千古罪人。
厚德殿很是沉寂,萧皇后听到四征高丽的时候,终于也有了不安,她虽然不理政事,可也知道打一次高丽,大隋的起义就频繁一次,夫君还要征伐高丽,那江山恐怕都是很危险的事情。
“怎么,你不同意我的想法?”杨广炽热的眼神冷酷了下来,脸色也有些阴沉,死死的望着萧布衣,等待他的回答。
萧布衣终于发现杨广也是个人,偏执的难以想象的一个人,如果真有个当代医生诊断的话,很可能说杨广属于轻度的精神分裂。就算萧皇后的不安都表明,她也不认可丈夫的做法,惊惧以后的发展,杨广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又被什么蒙蔽的失去了起码的理智?
“回圣上,想高丽本是箕子所建的礼仪教化之邦,圣上想要高丽回归大隋实在无可厚非。”萧布衣微笑道:“我支持圣上再伐高丽。”
杨广大喜,一把又抓住了萧布衣,放声笑道:“萧卿家真乃朕之知己,想那帮朝臣都是反对,无知至极,萧卿家,朕若四伐高丽,定要让你为大将军,随朕出征。”
萧布衣吓了一跳,心想人家都说连升三级已经算是好大的机遇,自己一个校书郎如果到了大将军,那不是连升五六级?杨广随口封自己一个大将军,那大将军也太不值钱了。
“圣上抬爱,布衣诚惶诚恐。”萧布衣知道这时候的杨广不能劝,只要自己说征伐高丽不成,估计就算不和斛斯政一个下场,成为大将军的指望也是镜花水月了,“如今天寒地冻,圣上辛劳已久,我倒觉得不急于一时,等到开春之际,校书郎好好的和圣上商量下征伐高丽的事情,不知道圣上意下如何?”
他说的有些托大,想要和圣上商量,那实在是以前朝臣前所未有的举动,那些宫人都是诧异,心道这小子不知死活,杨广听了却是大喜,“如此也好,如今天寒,运河冰封,物质供给不畅,我现在就要下诏,让全国之民准备。”
萧布衣微笑道:“圣上不用急于一时的。”
杨广皱起了眉头,“萧爱卿你不知兵法,不识征伐,要是讨伐高丽的话,出兵要在开春之后,可物资的集结却要早早的准备。高丽难打,我们要水陆并进才好,东莱造船,江南送戎车,民夫送米,赶制铠甲,哪一个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萧布衣心道这位人生最后的目标就是征伐高丽,对这些准备倒是轻车熟路。
“圣上,我知道准备是要有的,可能否让我给你先讲两个小故事听听?”
杨广一愣,“你要讲什么小故事?”这也就是萧布衣,而且是顺着他征伐高丽的意图,要是别人在这关头要说给杨广讲故事,估计早就拖出去大棍子打了。杨广当天子多年,身边虽然少有谏言,虞世基,裴蕴,宇文述,包括纳言苏威,大将军张瑾都是不敢多话,可他要是征伐高丽,群臣竟然出奇的都是反对,这让他心中很不舒畅,能找个萧布衣这种和他商讨征伐高丽的人,实在也不容易。
“其实每个人都有目的,圣上贵为天子有,那就是成为千古一帝,臣下虽然卑微,却也有个目的,当然是加官晋爵。”萧布衣微笑道:“臣下粗鄙,还请圣上见谅。”
“加官晋爵每人都想,你这算不了什么粗鄙。”杨广虽然只是和萧布衣认真的谈话一次,却觉得此人大对脾气,了解自己远大的理想,还积极为自己出谋划策,简直比那个宇文化及要强上百倍。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宇文化及只能算是个马屁虫,这个萧布衣却算是他的知己。萧布衣一味的说自己粗鄙,杨广反倒觉得他很实在,一个劲的给他开脱。
“圣上真的英明。”萧布衣赞叹道:“可目的是目的,臣下就算想加官晋爵,却还是会享受下生活。奔着目标奋进的时候,不忘记看看沿途的风景。”
杨广露出沉思的表情,“沿途的风景?”
“不错,”萧布衣点头道:“一些人只是为了达成目标,穷其心力,臣下有的时候却觉得,奋斗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快乐。目标的达成不过是瞬间,快乐短暂,奋斗的快乐才是一生相随。”
杨广缓缓坐了下来,双眉又是紧锁起来,不过这次是沉思,而不是阴沉。
“圣上还是先听听我的两个小故事如何?”萧布衣问道,放开了眼前这个人是君王的念头,耐心道。
“你说吧。”杨广喃喃道:“我不知道你脑袋是什么构造,怎么总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我倒想听听你给我讲的故事想要暗示什么。”
萧布衣知道这个杨广一点不笨,只是有的时候被偏执所碍而已,“从前有两个兄弟,砍柴为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顿饭吃上两个白面馍馍都很开心,要是能再夹上一块肉吃,那已经是天大的幸福。”
杨广有些好笑,“这世上有没有这么穷的兄弟,吃两个馍馍都很开心,我怎么不觉得?萧布衣,你到底还是在讲故事呀。”
萧布衣也不分辨较真,只怕弄巧成拙,只是笑,“故事就是故事,不用太认真的。”
“你接着讲下去。”杨广说道。
“两兄弟生活困苦,却也自得其乐,”萧布衣继续讲道:“有一日天寒地冻,两兄弟不能上山砍柴,只是围着火炉吃烤白面馍馍,香喷喷的满是享受。老大就问了,老二呀,斧头我们明天要找铁匠铺去修修了,我们这一辈子穷苦,真想知道皇上成天做什么。”
杨广来了兴趣,“老二怎么说?”
萧布衣笑道:“老二看了一眼破烂的斧子,满是期冀的说道,我想皇上天天是用金斧头砍柴吧,那斧头就不用每天去修理,还能省点钱的。老大却是骂老二蠢材,说什么皇上怎么会去砍柴,我想应该是天天在家守着炉火烤白面馍馍吃才对。”
杨广微愕,转瞬放声大笑:“老大老二实在有趣,不过也是蠢的,当皇上怎么会去砍柴?当皇上还要守着炉火烤白面馍馍吃?布衣,你这故事编造倒是有趣。”萧皇后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过来,在一旁坐下,微笑道:“我想这种人也是有的,圣上,当年我也是辛苦过来,知道很多人很多时候,一文钱也要计较的。圣上,当年我也是贫穷如斯,只是想着衣食无忧就好,哪里曾想到过和你在一起?”
萧皇后说的轻松,伸手缓缓的握住杨广的手掌,“圣上,方才布衣说的,奋斗中沿途的风光也是我一直向往的风景,只是可惜,最近这种风景少了呢。”
她帮助萧布衣说话,轻轻握住杨广的手,口气中若有深意,杨广拧起眉头,却是想着什么,半晌才道:“萧布衣,你不是说还有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好像是书中记载,倒也简单。”萧布衣说道:“有臣向一个皇上奏曰,天下大荒,百姓没有粮吃,很多饿死,而皇上问道,那为什么不吃肉呢?”
萧布衣说到这里,还是脸带微笑,杨广却是霍然站起,怒不可遏道:“此为惠帝纪记载,那是个昏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无知之辈,你提起他来,可是在讥讽我不知民众疾苦吗?我即位之日,就是大赦天下,免除天下全年租税。我才一登上天子之位,就实施圣人之治,推心待物,每从宽政,我重修大隋律,取消了先帝晚年制定的全部酷刑,你萧布衣难道不知?你若不知,大可去看看历代律历,哪个有我制定的宽宏大量?罪不及嗣,既弘于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历代哪个君王有我知道的清楚?我在位多年,宽免减降租税数不胜数,月余前大赦天下你难道见不到?我煞费苦心,只为大隋一统,南北融合,华夏扬威,四海统一,你把我和晋惠帝比较,无知至极。”
萧布衣辛苦打的知己底子一下变成了无知至极,倒是面不改色,只是见到杨广气愤失望的样子,没有惶恐,居然有点歉然,“回圣上,臣无此意。臣想说的是,百姓不知道圣上的心思,圣上有时候也不会知道百姓的心思。圣上想着大业,百姓却只为吃一两个馒头就很开心兴奋。正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圣上志向远大,百姓如何知晓?可百姓和布衣一样,就是因为不知道不理解圣上远大的心思,这才有所怨言……”
杨广听到这里,已经脸色缓和下来,萧皇后也是跟着站起,轻声道:“圣上,布衣是个粗人,没有那些大臣的花花心思,你多想了。”
杨广冷哼了一声,拂袖离去,萧皇后慌忙跟随,要走时候,回头向萧布衣笑笑,轻轻的摆摆手,好像让萧布衣放心的样子。萧布衣站在那里,想说的话没有说完,有些无奈,觉得自己有些失败,可宫人们却都是为这个不知死活的校书郎捏了一把冷汗,他们从来没有见到圣上如此开心的时候,可也很少见到圣上如此暴怒,可圣上如此暴怒竟然对校书郎没有责罚,也算是极为罕见的事情。
※※※
天气日寒,道上行人稀少,不得已出门的也是行色匆匆,为生计奔波。
萧布衣漫步在东都古城,只想让纷飞的大雪清醒下稍微有些发热的头脑。
他被杨广的一顿斥责说的哑口无言,无可置辩,他只能重回秘书省,暂时的放下鹰狗之书,看看大隋的历史。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了杨广,此人奢侈铺张,穷兵黩武,好大喜功,不顾民生死活,还要妄想征伐高丽,可杨广训斥他的话让他有些触耳惊心,让他觉得自己对这个杨广还是雾里看花而已,这实在是个很复杂的人。对于史书他并没有看的过于详细,可他粗略的看看后就已经知道,杨广并没有夸大其词,他说的竟然都是真的。
杨广的确想实施圣人之治,文帝杨坚在位之时,原来的大隋律过于严格,不要说连坐,就是盗边粮者,一升已上皆死,家口没官这条可见刑法苛刻。文帝晚期甚至发展到盗一钱都是死罪的地步,让世人莫不人心惶惶。杨广即位后,新大隋律已经宽容了太多,暂停执行十恶之条,废除连坐之罪,重新修订新律说什么,朕虚己为政,思遵旧典,推心待物,每从宽政就是表达了仁政的思想。杨广怒喝萧布衣所言,竟然基本都是正确的。
至于大赦天下,减免钱粮,修撰典籍,恢复隋文帝晚期已经基本废弃的儒学,发展科举制度等等的措施,都算是英明之举。这还不包括众所周知的开运河等壮举,从这些小事都可能看的出来,杨广此人也曾向往着仁君明君之路,而且很是积极的付诸实际,不过萧布衣注意到了一点,所有的一切如果在大业五年戛然而止的话,这个杨广绝对算得上千古名君,仁政不过是到了大业五年,后来的事情就有了转变。
所有的一切从征伐高丽开始变了模样,萧布衣想到这里,心中叹息,缓缓的摇摇头,心中有股悲凉之意,不知道为杨广,抑或为世人,还是为自己?
杨广说三日后殿试,过了升官,如今已经过了两天,萧布衣知道他的随心所欲,倒也没有太指望什么,秘书省的工作对他而言,已经可有可无,去了和没去一样,众人都是畏惧的眼神望着他,除了虞世南外,倒很少有人和他攀谈。
大雪纷飞下,胖槐长睡不起,杨得志却是早早的去找袁岚询问经商方面的事情,萧布衣发现杨得志做生意方面也有一套,倒是放心他和袁岚交流。他这次却是去寻找李靖,过了封冻的洛水后,突然见到一个有些熟悉的身影前面晃动下,入了一旁的慈惠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