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我没有,重罚曼娘么?”顾廷烨嗓子干涩,竟难说全一个句子。
“是否重罚,根本不打紧。”明兰缓缓摇头,眼眶红红的,“那回侯爷说,齐衡怎么样,你根本不在意,你只在意我心里怎么想。今日我也回侯爷一句,曼娘如何,我压根没放在心上。我在意的,是侯爷做的,想的。”
凉气渐渐蔓延进帐子,明兰放下蒲扇,轻轻摩挲着上头的蕉叶纹路。
“于曼娘的处置,平心而论,侯爷做的极恰当,既绝了外头人的闲话,不叫那有心人借机生事,又不使我为难。便是我事后反复思量,也没有比这更妥当的安排了。可是,你知道么,心里真惦着一个人,就会急中出错,所谓关心则乱。像祖母那样……”
她抬起头,湿润的大眼望着他,“一听到曼娘要撞死我,侯爷有没有慌了手脚,有没有乱了方寸,哪怕知道我无恙后,是否依旧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替我报仇出气?”
顾廷烨心头茫然一片,沉默无语。
明兰泪盈于睫,以袖捂面,哀哀道:“我知道,这么说不该,可是……我总觉着,真心所爱,不是看他做了多少聪明事,而是看他,做了多少傻事。”
顾廷烨不是齐衡,不是贺弘文,不是任何轻狂无知的少年,他经历过欺骗,背弃,几乎灭顶,正因如此,他的‘关心则乱’,才更显难能可贵。
像盛老太太,半生凄苦,受尽薄待,可她依然愿意去全心爱护一个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正是这驱使她奋不顾身,千万人吾往矣。
放下袖子,她满面泪痕,眼中竟是哀求:“我们会白头偕老,一生互敬互爱。我一定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就这样好好过罢。”
说完这句,明兰就朝里侧身躺下,闭上眼睛,不在说话。
顾廷烨倚床栏而坐,怔怔的看着她,蜷曲的身子柔软如柳,静静埋在薄毯中。
忽记起很久之前她说的一句话——俗世夫妻,纠缠太多容易伤,平静含糊的过完一生,才是最好的。
他拾起床边的蒲扇,轻轻替她摇起来。
201
第200回
蝉声阵阵中,日头渐暮,因午饭吃的险些噎死,盛紘使人来说他要埋头公务,在书房用饭,叫儿女们各自吃了,不必再聚。海氏似有预见,早将饭菜汤盅分成数碟,指挥婆子们安稳整齐的放入一个个食笼中,然后抬去各处。
忙活完了,她速步回自己屋,见丈夫已用完了饭,正坐在桌旁吹着一碗温茶,海氏默默走过去,低声道:“天色还亮呢,吃的这么急,仔细克化不好。”
长柏放下茶碗,站起道:“愈快了结愈好。”
海氏看他满脸疲惫,好生心疼,却不好多劝,上前替他整理仪容衣冠,迟疑道:“……今日外祖母叫咱们气的不轻,能听你劝么?”
长柏沉默片刻,道:“不听,我也有不听的法子。”
海氏手下停了停,又听长柏吩咐:“你用过饭后,去寿安堂服侍老太太,把六妹妹替下来。我瞧她脸色不好,像是乏的很。”海氏笑道:“这还用你说,我省的。回头把全哥儿兄妹俩都带去,叫老太太瞧瞧,没准一高兴,祖母就好了呢。”
长柏点一点头:“也好,不过祖母还病着,别叫孩子们闹。”
说完后,长柏大步走出屋子。二门外是早套好马车的老卢头,主仆俩另几个家丁一道出了门。此后一路向南,不到半个时辰,来到一座四扇枣色大门前,两旁是皂色漆木圆柱,正门匾额上书‘敕造王阁部府’,门房管事见来的是长柏,即刻着人往里报信,自己亲自引路。
王老夫人心绪不宁,晚饭没用几口,半躺在罗汉床上不住叹气,王舅父捧一碗燕窝粥在旁侍立,讪讪不知如何劝说。母子俩听长柏上门,面面相觑,一个赶紧直起身子,满面惊疑,一个忙放下碗盅,叫服侍在旁的婆子丫鬟都退下。
长柏进屋,深深作揖行礼。
王老夫人冷笑道:“你是青天大老爷,老妇人不敢当。莫非今儿白天教训的还不够,还要追着来骂!”
长柏低头道:“今日是外孙无礼,外祖母要打要骂都是该当,然姨母之事绝不能更改。我已请顾侯爷去内务府递折子了,好尽快将人送过去,只请外祖母答应。”
慎戒司不能随意关押人,必要犯事女眷的婆家夫家一齐应请,方可成行。
王老夫人刚下去的火气又上来了,拍床大骂:“只要我还有口气,绝不叫你们糟践他大姑!要我答应,做梦!”
对这个反应,长柏并不惊异,柔声道:“姨母是外祖母所生,孙儿身为男儿,虽未经十月怀胎之苦,可每每见膝下小儿憨态,总想着叫他们一辈子不吃苦受罪才好,怎能不明白外祖母一片慈母心肠。”
王老夫人眼眶红了,犹自赌气的侧过脸不肯看他:“你说的好听!却死命的欺侮你姨母!”
长柏缓步上前几步,站到罗汉床一侧,叹声道:“那年祖父猝死,外祖父母也在京中,当清楚过往。”王老夫人侧身而坐,默不作声。长柏继续道:“祖母新寡之时,方二十出头,勇毅侯老侯爷夫妇尚在,徐家上下力劝祖母改嫁。”
王老夫人绷着脸,眼神却略有动容。
“…有些事,孙儿也是后来才知道。”长柏轻叹道,“其实,徐家已寻好了人家,时任闽浙巡抚的唐安年大人甫鳏,两榜进士,虽年纪稍大,但前头只两个嫡女一个庶子,祖母只消嫁过去,他日必能阖家美满。”
王老夫人依旧默声,王舅父却感慨道:“唐家是松江世族,盛老太太能为亲家老太爷守节,抚育妹夫,实是……”他看看母亲的脸色,半途打住。
“这几十年来,祖母不但替父护住祖产,还拿陪嫁替父亲多方打点,延请名师教授。那年父亲议亲时,勇毅侯府本有意示好,可祖母见不是旁支族女,就是庶女,品貌家底皆不如意。为着父亲的前程,她宁可和徐家彻底断了情分,也要寻一门好亲事。还有大姐姐,孙儿,几个妹子,祖母哪个不是当自己骨肉对待……这一桩桩一件件,盛家受祖母恩惠如山高海深,如果父亲和孙儿不为祖母讨回口气,那吾父子还是人么?!”
长柏以拳重重捶掌。
王老夫人忍不住长叹了口气。亲家老太太确是品性正直高洁,旁的都不计较。嫡母为庶子娶个娘家姑娘,既能维系娘家情分,又能拉拢庶子,简直天经地义。换言之,当初盛紘若娶了徐家女,盛老太太今日就不会遭这些罪了。
“孙儿知道外祖母心里气什么。孙儿为着一个无血缘之人,重惩姨母,顶撞外祖母,毫不在意真正骨肉血亲。”长柏定定望去,王老夫人重重哼了声,但脸色已不如之前愤怒。
“彼时,多少人劝祖母,非己骨血,养之不熟。不但世人如此,连姨母心底也是这么想的,是以才毫无顾忌的加害祖母,料定吾父子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罢!”
长柏忽然提高声音,厉声道:“举头三尺有青天,难道真要叫祖母在九泉之下悔不当初,方叫天地神灵都知这世上之人尽是忘恩背义之徒么?!”
王舅父不住暗暗点头,王老夫人终于哀哀叹了口气,缓缓转过身来,对长柏道:“我如何不知你姨母是大大错了!可…可她…终究是我的骨肉呀!”
“外祖母的骨肉,只有姨母一人么?”长柏十分冷静。
王老夫人怔住了。
长柏直视她的眼睛:“在幼时,娘常说王家叔公虽待她极好,可她最遗憾的,依旧是不能承欢于亲生爹娘膝下。与邻家孩童玩耍时,总不免被人欺负是‘爹娘不要,丢弃了的’。”
王老夫人心中酸楚,垂泪道:“我对不住你娘,总想着好好补偿……”
长柏道:“母亲在外头养了十几年,不曾得到父母慈爱,姨母可没半分心疼之意。”
王老夫人张了张嘴,驳不出理由。
“此回之事,姨母全然不顾亲妹子安危,甚至存心陷害。”长柏面露愤然,“外祖母口口声声血脉骨肉,可姨母焉有半分念及我娘也是她的骨肉至亲?!”
王舅父摇头道:“大妹确是过分了。这回连我都觉着心寒。”
王老夫人看看儿子,再看看外孙,虚弱道:“那也不必重罚至此呀!那慎戒司……实在不能去呀。”
长柏道:“小时来外祖家顽,有回我和佑表弟爬树摘山楂,辛苦半日才摘了小半篓。外祖父却要我们将其中一半捡出来丢了。我怎么也舍不得,外祖父却教导我俩‘倘不将烂果子丢弃,那些剩余完好的,也保不住——为人处世,也是这个道理’;这句话,我记到如今。”
提起过世老伴,王老夫人肃容,艰难道:“你的意思是……”
长柏道:“姨母早就是个烂果子了,只会牵连家人。”
王老夫人怒道:“你怎可如此说长辈?!”
“这些年来,舅舅不断替姨母收拾烂摊子。不论外祖母如可苦心教导,姨母依旧我行我素,刻薄庶出儿女,虐待妾室通房,在内宅动辄打骂动刑,草菅人命……这回已不是姨母头回下毒了罢!”长柏看向王舅父,“为着替姨母善后,舅舅多少次豁出脸面去求人,走路子,使银子,做了多少不该之事,依舅舅资历,早该调任京官,可这十几年始终在外任打转。”
就算平级,京官也比外官高出半等,最早王舅父比盛紘官级高,盛紘进京时两人打平,此时盛紘已比王舅父官品高出半级,加上他是京官,就更高了。
想及官途,王舅父不禁黯然,王老夫人望了眼儿子,歉疚的低头叹气。
“不单舅父,还有佑表弟。元儿表妹之事,我也听说了。”长柏更进一步,“虽说我大堂嫂文氏也是数年才得娠,可也因有旁的子息。而外祖父一脉单传,拖耗至今,外祖母已十分对得住姨母了。”
对得住女儿,就是对不住王家,王老夫人想起亡夫,心头一阵阵发虚。
“佑表弟年岁渐长,外祖母也该替王家多打算打算了。”长柏轻悠的劝着,“可只要姨母在,王家就得继续替她犯难。今儿杀人,明儿下毒,何时才是个头?难道外祖母为了护着作恶多端的女儿,就不管舅父,佑表弟,还有几位表姐了么?他们难道不是外祖母的骨肉?”
王老夫人越想越心虚。
亡夫才能卓绝,功勋彪炳,灵位被抬至名臣阁,名动天下;儿子资质中等,虽不能青出于蓝,但还能守成,这些祖荫尚可庇护孙儿王佑,可孙儿之后呢?
眼看盛家兴旺之势逐渐明朗,子孙繁茂,各个读书科举,所联姻亲也大多清贵有势,相比之下,自家愈发不如了。何况,至今孙儿还没有子息。
“难道…非送进慎戒司不可…?”想及老实孝顺的儿子和孙子,王老夫人动摇了。
“非送不可!”长柏断然道,“姨母屡教不改,以前还只关起门在内宅来作恶。现下胆子越来越大,即使不算姻亲,盛家也是有头有脸的官宦人家,她居然也敢下手。拉亲妹顶罪,还有恃无恐的!姨母就是笃定外祖母会救她。这回倘不下狠手,下回闯祸怕更不可收拾。”
“可是,她再也出不来了呀……”王老夫人泣泪,心意渐渐转向。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多少清贵世家,管束子弟尤其严厉,就是怕祸起萧墙。”长柏轻轻扶住王老夫人的肩,劝道,“外祖母以后多关照康家表兄,也就是了。”想了想,又加了句,“倘若不送进去,康姨父定然休妻,那时表兄表妹怎办?”
王老夫人无声流泪,心意纠结为难。
长柏凑到外祖母面前,一字一句道:“即便拼却二十年仕途,我绝不会留姨母在外头的。”
王老夫人慢慢拭干泪水,心知外孙心意坚定,犹豫道:“你姨父也不见得会答应送慎戒司呀?”大女婿厌恶女儿已久,一旦得知此事,一定迫不及待的写休书。
“不,姨父定会答应。”长柏第一次露出笑容。
……
“他怎么会答应?”
书房里,父子俩隔桌对坐,桌上置一壶清酒,两个冷碟,另一盘子酱香浓郁的胭脂鸭信。
盛紘一脸愕然,“你姨父姨母虽是夫妻,但早成水火,现下有这么好的藉口,休妻还来不及,怎肯乖乖听话。”
长柏一手拂起袖子,替父亲斟酒,缓缓道:“姨父房内有位姓金的姨娘,颇有手腕,不但有儿有女,且宠爱十数年不衰。”
盛紘一愣,立刻道:“莫非,前阵子给老王爷为妾的,就是这位金姨娘的女儿?”
长柏点点头,放下酒壶,轻声道:“侯爷手下有人能牵线到金姨娘身边心腹。不论姨母是被休还是死了,姨父正房无人,必然续弦。若娶回位年轻美貌的,这位金姨娘该如何自处?”
盛紘缓缓接下去,“是以,这位金姨娘最愿见到的,就是你姨母这位正房夫人名存实亡,既免了新夫人进门,她又能在内宅当家,儿女受惠。”
长柏道:“送姨母进慎戒司,对外只说是去庄子养病了,可保三家颜面。”
盛紘笑了下,瞬即皱眉道:“可你姨父想休妻不止一日了,肯听妾室劝说么?”
“肯的。第一,金姨娘之女在王府颇受宠,姨父好些事得靠老王爷。第二,姨父会被如此告知——为了姨母下毒之事,王盛两家已吵翻了天。王家决意要保住姨母,而盛家……”长柏微微一笑,“快被说服了。”
盛紘了悟,笑道:“你姨父若不答应送人进慎戒司,这事就会被大事化小。”
长柏道:“而父亲会说,老太太毕竟醒了过来,休妻会祸及几个外甥,到底不忍心。”
“既不能休妻,到时,只怕你姨父还会卖力叫我不可忍让,定要将人送进去!”
康姨父没有人证物证,巴不得快些摆脱康王氏,只能入壳,盛紘抚掌而笑,夸道:“想不到我儿竟有陈平之才!”又调侃道,“你对康家内宅怎这么清楚?”
长柏正色道:“康家是祸患,迟早出事。舅父和父亲屡屡相助,我总觉不妥,早留了心。”
这么麻烦的事得以解决,盛紘高兴的连饮两杯酒,然后不忍的叹道:“到底是你嫡亲姨母,若非你妹子闹得这个地步,我也不愿如此狠心。”
谁知长柏肃穆道:“父亲此言差矣,哪怕妹子不闹出来,我也非要追究。”
盛紘愣了愣,扯动嘴角:“……这是为何?”
“莫非父亲想一辈子受要挟么?”长柏再为盛紘斟了杯酒,“这件事,此时发作,理在我们;以后再说,父亲也不免落个‘怠慢嫡母,凉薄忘恩’的名声。亏得此时闹开来,不然,待祖母百年之后,有人拿这说事。我们不死,也惹身膻。”
“此事已被捂住,谁会再提。”盛紘不解,康姨妈和王家巴不得把这事埋了呀。
“徐家可大有人在。”
盛紘失笑:“老太太和娘家断绝已久,徐家怎会来抱不平?”
“若是有人在后指使呢?”长柏淡淡道,“花红月好时,自无人提。可若盛家有了关口呢?若是我,就留着这把柄,要紧关头再插上一刀。”
盛紘笑声戛然而止,细想下,不由得冷汗淋淋——记起件往事,自己会试时那年,元阁老和宋阁老争夺首辅之位,两人旗鼓相当,先帝也好生为难,此时忽有言官上奏,参元阁老吞没亡兄家产,气死寡嫂。
其实元家长嫂素来体弱多病,又无儿无女,哀毁过度而亡也是有的,可她娘家跳出人来喊冤,还拿出许多似是而非的人证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元阁老就此败北。
“这事根本捂不住。”长柏沉声道,“别说康姨妈,她身边知道的人也不少。那些个管事,婆子,一天就能叫六妹妹拷问出来。何况有心人有意图谋。”
盛紘少年时就发宏愿要光大门楣,倘若将来儿孙有出息,位极人臣,怎能却叫此事拖累?听了儿子这话,越想越惊惧。
“不止如此。还有康姨妈,倘她将来以此要挟父亲呢?到时物证人证已不复可查,姨母咬住是母亲下毒,父亲为了官声名望,枉顾事实,掩盖真相。”
盛紘拍案大怒:“刁妇岂敢?”
“她连到亲戚家下毒都敢了,何事不敢?”
在长柏看来,康姨妈早就神智不清了,歹毒疯狂至不可思议,按照她的狂妄逻辑,凡是得罪她的人都得吃苦,凡是挡在她路上的都要消灭,几年前就该关起来了。
“为长远计,就要快刀斩乱麻。到内务府过一趟,将来有人提起,父亲就都有底气了——祸首已伏法,太太也在家庙忏悔多年,老家众人皆可为证。然后外祖母再拿了身契,把姨母身边的人清理干净,此事妥帖矣。”
盛紘呆呆看着儿子,心里又欣慰又骄傲。愈看儿子愈像过世的老泰山。平素跟锯嘴葫芦似的,可一旦说起来,又如头头是道,情理俱通,直叫你心服口服外带佩服。
虽说跟次子长枫更气味相投,但他最倚重信任的还是长子。无论做人为官,论老练精干,两个小的都远不如老大,将来自己归老,家族还要靠长子支撑。无论王氏有多少不好,能得这么个能干儿子总是大赚。
“是以,父亲决不能让步,这几日一定要顶住。”长柏反复叮嘱
盛紘坚决心意,重重一拍桌,咬牙道:“非要将康王氏关起来不可!”
长柏缓缓松了口气。他了解父亲远胜于父亲了解自己,盛紘在感情上从来左摇右摆,只有实际利益,才能最坚定他的决心。
从书房出来,迎着夜晚的凉风慢慢走着,不知不觉踱步到母亲院落前,长柏思忖片刻,摇手叫沿路丫鬟婆子噤声,轻轻走到母亲窗前,正要开口叫,忽听里头有低低的哭声。
“……我的好太太,别哭了。”刘昆家的劝道。
王氏哭道:“我不去,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十年哪,还不如索性给我把剪子了断才好!那个孽障,我怀胎十月生了他,他也忍心!”
刘昆家的轻轻叹了口气,“太太还是去罢。大哥儿,也是为着你呀。”
“…这话,怎么说…我瞧他一口心全在寿安堂,全忘了他亲娘!没良心的兔崽子!”
刘昆家的道:“太太你想想,你不是姨太太,可以甩手就走。待老太太好起来,你还要在她跟前服侍的呀。以后老太太再怎么说,怎么做,你就只能千恩万谢的受着。所以,还不如狠狠受一顿罚。待几年后回来,事情过去久了,您也认错了,受罚了,总能抹平了。”
王氏抽泣了半天,迟疑道:“…说实话,我也觉着见老太太十分难堪;可…若回来后,她还是为难我怎办?”
刘昆家的笑道:“我瞧老太太不是个心硬的。何况,只要您受罚了,老爷和大哥儿心里就有数了。更何况……”她苦笑一下,“您若不去,大哥儿可要辞官的。”
王氏气怒道:“他爱辞就辞,居然拿这个来要挟老娘!”
刘昆家的赶紧劝道:“太太可别这么说。太太也瞧见了,不论王家,还是老爷,太太这后半辈子的体面,还得靠大哥儿。如今枫哥儿可日夜苦读呢。倘若大哥儿真拗了性子,那以后盛家岂不全仰仗枫哥儿?没准林姨娘还要回来呢。”
一听林姨娘三字,王氏立刻不哭了,骂道:“那贱婢做梦!”
“太太明白就好。咱们去宥阳乡野,就当去保养身子。说句实话,只要大哥儿官运亨通,前程大好,老家哪个敢慢待太太,哪个不恭恭敬敬的。便是堂房大太太也得敬着您不是?”
王氏心意动摇,左思右想,伏桌哭道:“我真不想去呀…那里人生地不熟,就我独个儿…”
“我陪太太去。”
王氏又惊又喜:“你……”
像她这么体面的管事婆子,居然肯离开繁华的京城,跟她去乡下冷清的庵庙?
“我儿女都成家了,没我也能过。他爹替太太管着庄子,我就陪太太去念经吃斋。”刘昆家的笑道,“再说了,太太怎好少了我这个狗腿子!”
王氏扑哧笑了出来,满脸泪水糊住了脂粉,哀泣的感动道:“好姐姐,我不但猪油糊了心,眼睛也是瞎的。你先头劝我的好话,句句都是良言,我居然没听进去!”
长柏站在窗下,里头只是母亲和刘昆家的之间的絮叨,或哭或笑,听了会儿,他默默离开;走到院门外头,深吸了一口凉凉的空气。
他本性寡言,今日说了这许多,已是十分疲惫,拖着缓慢的步子低头走着,月光柔和,淡淡撒了层银色在园子里,走到半道,却见小厮汗牛正等在那儿,满脸焦急。
“大少爷,您总算回来了,大奶奶等你半天了。我去门房,说您去寻老爷,我去书房,几个小厮又说你去寻了太太。”汗牛笑着赶到长柏身边。
长柏点了点头,眼睛看了看前方,汗牛明白这是‘回屋’之意,立刻把灯笼支在前面引路;走了一会儿,来到池子边,忽见池塘对面又一双人影在缓缓走动。
一高一矮,看似一男一女。
长柏停住脚步,因夜色朦胧,瞧不太清楚,他摇了摇头,嘴朝对面一努,汗牛会意,道:“这是六姑奶奶和姑爷,适才我满院子寻您时碰上过。今儿夜里凉快,月色也好,侯爷和姑奶奶散步消食呢。”
观当时情形和只言片语,似乎六姑奶奶懒的很,只想回屋睡觉,顾侯却觉着吃饱就睡不好,硬拖了她出来的。
长柏看了眼对面俪人,好不闲情逸致,他闷声了半响,俯身在池边大石坐下。
汗牛怔了下:“您先不回屋了?”
长柏点头。
汗牛为难的问:“那大奶奶处该怎么回话呢?”
长柏拍拍身边大石,再抬头看天上明月。
汗牛发挥多年所学,勇猛猜测:“爷的意思是…请大少奶奶也来,呃…那个赏月?”
长柏再伸左脚,点点地上石块。
汗牛纠结肚肠,继续努力理解:“……呃,还要散步?多披件衣裳?”
长柏终于点头,挥手放行。
汗牛满头大汗的跑着离开——完了,主子今日说话太多,不知要几日才能还回来。
大奶奶,您真神人也。
202
第201回
此后两日,康姨父和王老夫人先后上门。长柏使人给明兰传话:前头的事有你父兄和夫婿呢,你好好照料老太太即可——以上完整句子属于汗牛和海氏共同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明兰亦非好事之人,当即从善如流,老老实实待在寿安堂,陪老太太说些傻笑话,在床头读两卷佛经,只不时询问探来的消息。
据小桃来报,这两日老爷盛紘表现甚佳。
康姨父来时,他一脸蔫了吧唧,口口声声息事宁人,说总不好真叫王家出个被休弃的女儿,那叫王家怎么做人呢,还请康姨父把康姨妈领回去。康姨父吓的不轻,生怕那个极品的老婆第N次绝地重生,指天咒誓的主动要求送入慎戒司,随即一溜烟跑了。
王老夫人来时,盛紘一副义愤填膺,开口圣人道理闭口天地良心,引经据典,直说的声泪俱下,几要与王家决裂,也非要重惩康王氏不可。
尤其关键的是,王氏昂首挺胸的出来,如烈士般表示愿意十年家庙念经,以示悔过。王老夫人还想多说两句,女儿已神情冰冷的离去,看都不愿多看老母一眼。
王老夫人百般无奈,知此事已无可挽回,终于点头答应。
盛夏白昼,盘桓在门口窗下是十分辛苦之事,趁中场休息,小桃请汗牛小哥吃冰镇绿豆汤时,顺手套了些长柏夫妇的近况。
“……这两日,大少爷在屋里只说了五句半话。”汗牛痛陈工作之艰辛,“大奶奶身边的玉燕说,再三四日就好了,我觉着没十天半月好不了。”这日子没法过了!呜呜呜。
到第三日,三家齐聚盛府,说定一应事项。王老夫人答应送女入慎戒司,康姨父再三保证绝不亏待元妻所出儿女,盛紘再三保证将对几个外甥厚待如昔。
当日下午,众人就套齐马车,专捡那冷僻小道绕路去了内务府。分掌慎戒司的内宦见多识广,加之顾廷烨早两日就打点好了,他也不问康王氏犯了什么过错,只叫娘家夫家一齐在文书上用印签花,然后阴阴宣布事便落定,再不可更改。
康姨妈被塞嘴后五花大绑丢上马车,经过一条荒草杂生的窄细破陋的甬道,两边是高耸的青砖厚墙,远处依稀可见朱红黄瓦。
她还不知出了何事,直到被几个干枯漠然的粗服婆子叉进一扇偏僻的黑漆大门,来到一个简陋阴森的屋子里,她才低叫着挣扎起来,王家人不放心,在后头跟着进来。
王老夫人泪眼婆娑道:“孩子,这里是慎戒司,你在这里好好的,我会常来……”
直如一个闷雷在耳边响起,后面的话康王氏听不清——慎戒司是什么地方,自己从小养尊处优,怎能过这种猪狗不如的日子?!
她疯狂的呜呜叫起来,身旁婆子刚扯掉她嘴里的布头,她就疯了似的嚎叫:“你怎能把女儿送进这种地方?!你算什么母亲?你又算什么哥哥?!你们要我死么?好狠的心,看着盛家富贵,你们就不管自己亲骨肉死活了!”
她双眼充血,疯癫欲狂,仿佛一只要撕人皮肉的凶兽,把王家母子吓的齐齐退了一步。
“你不肯救我,何必把我生下来!自己把我爹看的严严实实,却总叫我贤惠妇道,我不如你的意,你就舍弃我!你不是我娘,你这个狼心狗肺的……”
小女儿憎恨自己,大女儿也这般怨毒,王老夫人终于抵受不住,咳出一口暗红的血,软软倒下,王舅父一把扶住,连连呼叫,见母亲人事不省,面如金纸,怒而对妹妹道:“母亲为你操碎了心,你却这般伤她?我不是你兄长,好好好,从今往后,你也不是我妹子了!”
说完,背起老母就往外走,一时里外一团混乱,好容易人走干净了,一个素衣的中年女官缓缓从屋角走出,阴恻恻道:“这般忤逆不孝,是该好好管教管教了。”
康王氏开口欲骂,那女官伸手就狠狠扇了她两个耳光,直打的她两耳发鸣,她犹自不服,才骂两句‘贱婢’,那女官接过身边婆子递过来的薄木板,照康王氏面颊用力抽下去,一连抽了十几下,打的康王氏两颊充血,高高肿起,嘴角破裂流血。
“你嘴巴再不老实,我就继续打。看你的性子硬,还是我的板子硬?”那女官面无表情。
康王氏半张脸痛的发麻,几欲晕死过去,偏绑的牢固没法动弹,只能咬牙道:“要我受你们的糟践,我宁可去死!”
那女官丝毫不动容,冷漠道:“我劝你别来寻死觅活这套,这儿死的人多了,多你一个不多。”当然活着更好,可以多一份供奉。
说着转身出去,三四个糙陋粗壮的婆子一拥而上,迅速把康王氏里外扒了个干净,收走绫缎后,扔下一套粗布衣裳,康王氏羞愤难当,却也没胆子光着身子出去,只得强忍脸上疼痛,边暗暗咒骂,边恨恨穿上那散发着霉味的布料。
四边门窗紧闭,静的叫人发慌,康王氏越来越害怕,难道自己下半辈子真要困在这个鬼地方,不不,她不会的,一定得出去,前半生遇到多少险关,她总能渡过,这次也行!谁也别想欺侮她,她是兰溪王家的嫡长女!
这时一声吱呀,门开了一半,缓缓进来一个中年妇人,康王氏眼睛一亮,赶紧冲上去握住她的手:“好嫂嫂,你终于来了,我…我…”
王舅母轻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