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仙域科技霸主-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边山谷妖兽最少,我们就先从这个山谷看起吧。先整理一部分人族传承的信息。”
“也只能这样了。”李贤叹了一口气,。老实说,能进入龙族的书库已经算是难得了,也不能奢求更多。
…………
松州郡,高斌正在犹豫中,忽然收到了广陵郡的信,送信的竟然是王川的儿子、王平。应该说,这诚意也足够了。
高斌打开信,看了之后立即沉默下来。许久,终于抬头看向王平,“不知广陵郡现在军火方面发展的如何了?”
王平自信的一笑:“火药已经能大规模生产,普通的火炮也能批量化生产。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而且内燃机技术已经能够生产五马力的,燃油暂时用油松熬制,咱是能够自给自足。”
稍后,高斌又问了不少细节,王平都对答如流,而且基本上都很真实。高斌思考好一会,终于做出了决定,“合作可以,不过我要和你父亲、以及孔东来面谈。”
“请。”
两人坐上飞机,飞往广陵郡。
下了飞机后,王川和孔东来亲自过来迎接;这次合作和谈判,涉及到三方的生死与未来,由不得不小心谨慎、严肃对待。
一番客套落座后,高斌率先开口、而且是开门见山:“不知道王川你是准备自立,还是继续保留三皇子的帝王名号?”(未完待续。)
第三五零章 曹家灭门,上
高斌这话问的很直接,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眼下,大皇子夏旭倒下了,二皇子顶着一个空头皇帝的名号,手下就只有月家的人,但早已经不成气候。月家的生意早就被安阳给冲击的七零八落,自顾不暇。
可以说,大皇子和二皇子已经彻底不用考虑了。只有三皇子,虽然是一个傀儡,但毕竟名义上还能控制广陵郡。
不过如今四年多时间过去了,三皇子也不是十一岁的小孩子,而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这个勾心斗角的环境中长大,三皇子更不是一般的孩子,现今的政治手腕等等,足以让不少成年人汗颜。
所以,现在王川也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第一,彻底舍弃大夏国的名号,合广陵郡、南阳郡、松州郡的力量建国。这样至少能将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生存下去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想要继续扩张,就要小心经营,如履薄冰。
第二,继续保留三皇子,保留大夏国皇帝的名头;这样还能得到很多政治上的优势,大家可以高举“恢复大夏”的旗号,以“英雄”的身份出现。至少,民间会得到很多的帮助;就算没有帮助,民间的力量也不会成为阻力。
但这样做也有问题,三皇子已经长大了,已经知道如何玩弄手段了;一不小心就容易“养虎为患”,引发很多无法预料的问题。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大夏国虽然已经灭亡,但三千多年的统治,造成的影响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至少还能坚持三十年。”孔东来如此说道。这意思很明显了,就是要将三皇子当成一个傀儡皇帝,众人依旧以大夏国自居。
高斌听了,立即赞同。“先用大夏国的名义试试看,不行再说;这样我们至少还能有一步退路。”
有一点孔东来和高斌没说,但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投靠三皇子,孔东来和高斌脸面上好看些,并且还能继续掌握自己的军队等;一旦事不可为,还可以“后退”。所以高斌才说“还有退路”,典型的一语双关。
王川见两人如此说,也只能暂时接受,依旧保持三皇子伪皇帝的名头,大家依旧高举“恢复大夏”的旗帜。
意见确定后,三方开始整合力量,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财政力量,甚至是工商业等等,都尽量配合、重新分配。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三家不得不通力合作;当然,肯定还会留有各自的底牌的。
当唐国和萧国还在消化刚刚扩张的地盘、当安阳还在巩固发展、当晋国等周围国家在开始尝试工商业的时候,广陵郡、南阳郡、松州郡也开始团结起来,并且趁着这个间隙发展壮大。
而后,这个“后大夏国”立即发出自己的声音:南阳郡并没有背叛大夏国,我们依旧在为大夏国奋斗;安阳还有李贤,你们把爪子给我收回去,否则我们要发动正义的战争了!
…………
蔡国,被舍弃的帝都上庸城,老太师曹国斌静静地远眺。没有人知道曹国斌在想什么。
忽然,一阵脚步声打破了宁静,一名亲兵走到曹国斌身边,“大人,宰相黄傅来了,要见大人。”
“黄傅?”曹国斌眉头立即就皱了起来,稍停一会才说道:“让他上城墙上来见我。”
“是。”
亲兵离开,但不一会亲兵脸上带着巴掌印回来了,“大人,那黄傅让大人去见他!”
曹国斌一见亲兵脸上的巴掌印,一股怒火就爆发了;所谓打狗还要看主人呢,这黄傅在曹国斌眼皮下打自己的亲兵,还是打脸,这和打曹国斌的脸没有什么差别。这是挑衅、是侮辱!绝对的无法容忍!
“走!”一生气,曹国斌也不拄拐杖了,竟是龙行虎步的走下城墙,来到城下临时的军帐中。
此刻黄傅坐在曹国斌统帅的位置上,大大咧咧的看着曹国斌走来,也不起身迎接,甚至目光都有些阴森。
一见这个样子,曹国斌更是怒上加怒:“黄傅!你是来惹事的吗!”
黄傅依旧坐在曹国斌的位置上,冷笑一声:“太师,你可知道陛下险些被萧国十万大军拦住?你可知道蔡国的十万精英险些被全数歼灭?你可知道陛下当时有多危险?”
上来就是这样的一段话,没有提示也没有开头,但曹国斌却听懂了。
听懂了是听懂了,曹国斌却并没有解释或者是接话,而是反问一句:“你是来做什么的?如果是扰乱军机,那么休怪我无情!
来人,刀斧手准备!”
旁边早就有愤怒的士兵围了上来,刀剑出鞘,寒光闪闪。
黄傅依旧冷笑,也不起身,“太师,陛下很愤怒;但念在太师劳苦功高的份上,陛下给太师一个解释的机会。
请太师随我去见陛下吧。”
曹国斌一听这阴阳怪气的话语,想着黄傅先前的话语,再看看现在黄傅的表情,心中顿时生气一点不妙;但随后愤怒就占据了上风。“好。但上庸城呢?”
“所有人员都撤到三川,上庸城放弃!最多三天后,陛下将会放开边关。所以,整个上庸城都要搬空,一粒粮食都不能留下!”
曹国斌看了黄傅好一会,才再次开口,“想要将上庸城搬空,至少需要一天时间。明天下午才能完成!”
“不,你现在就和我去见陛下;剩下的事情,几个军官就足以负责了。我身边带着的这几个随从就能完成。请吧,别让陛下等急了!”
曹国斌无法,只能即刻起身,身边只带了几个随从。
一路疾行,完全用法术飞行赶路;黄傅甚至选择性忽视了曹国斌老迈的事实。行到半路,曹国斌就有些撑不住了。不仅仅是老迈,还有连续几天休息不佳,加上眼下心事缠身、怒火满胸,终于到了极限。
但黄傅才不管这些,让曹国斌的随从背负着,急速赶路。如此,深夜时分就来到蔡国皇帝面前。
在蔡国皇帝面前,黄傅很是“温柔小心”的将曹国斌唤醒;再面色庄重的,当着百官的面问道:“太师,先前战争中有,众人有很多不解,还请太师解答。”
(中秋节还更新和爆发,赶紧订阅投票给点支持啊。)(未完待续。)
第三五一章 曹家灭门,下
黑夜为黑暗中行走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掩护。一团朦胧、难以辨别的阴影从曹国斌家眷的临时驻地蹿出,悄无声息。
阴影潜行几百丈之后,遇到了一个“意外路过”之人。
“东西都放好了。”
黑影就只有这一句话,还是灵识传音;而后黑影悄然返回。整个过程悄无声息,没有第三人知道。
…………
牛油火炬熊熊燃烧,将蔡国皇帝这里照的灯火通明;熊熊燃烧的火焰带来了温暖和光明,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粗犷与雄威。
但闪烁的火焰,也为现场蒙上了一层闪烁不定的阴影。
蔡国皇帝高坐在上,下方‘站着’略有摇晃的曹国斌,曹国斌右前方是宰相黄傅、左前方是大帅叶伟荣。周围文武官员列坐。
黄傅的话刚刚出口,叶伟荣忽然发话了,“宰相,在你问话之前,我想问下,宰相是否懂得军事?”
“常用的10部兵书,我都看过。怎么,大帅有疑问?”
叶伟荣声音低沉几分,似有嘲讽:“我担心宰相不懂军事,问了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士兵为什么多用刀、而少用剑。比如,为什么粮草运输中,谷粒不能脱壳。
先贤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光看书他不行啊!”
“噗嗤……”有人笑点低,竟是已经忍不住发笑了。
黄傅哼了一声,“谢谢大帅提醒,此恩铭记在心。”
叶伟荣似乎要嘲讽到底:“你还是忘记的好,被你记住了,我会有心魔的。”
对于黄傅这个权臣,叶伟荣自然不陌生;而黄傅似乎想要对曹国斌不利,叶伟荣也不会坐视。
只是现在叶伟荣也没有弄清楚曹国斌这里的具体情况,贸然插手只会让事情更糟糕;但却可以适当地敲打下黄傅,别问些“歪问题”。顺带也是提醒下皇帝,让皇帝心中有一个概念——有些问题是“傻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
黄傅似乎没有将叶伟荣的嘲讽放在心上,甚至有点轻蔑的意思——你一个只知道动手的武夫,如何了解‘问话’、‘刁难’、‘政治’这几门艺术。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军事角度询问,但也可以从政治角度询问!
或许从军事角度看,一个问题不成刁难;但有时候从政治角度看,一个看似简单的、甚至是看似愚蠢的问题,却能让武将脑袋搬家!
而且有些问题,只要让皇帝陛下认为“是问题”,就足够了!是,我不懂军事,可皇帝陛下也不懂军事啊!
几乎是瞬间,黄傅脑海中就转过这些念头。
在所有人关注下,黄傅问了第一个问题,“太师,你手中有八十万大军,是萧国大军的四倍,又处于我蔡国本土,至少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中的‘地利人和’,为何不出城作战?”
曹国斌皱眉,语气却很不客气:“号称八十万,实际上真正能出城作战的精锐,不足五万;剩下的人依城防守还行,主动出击只有死路一条!那些临时组织起来的士兵,连排兵布阵都做不好,如何冲锋陷阵!
况且天时地利人和的说法已经过时,军火的使用,让过去的很多战术思想都落后了。”
而在内心深处,曹国斌却有些叹息——现在的蔡国,还有‘人和’这种珍贵的东西存在吗?你没看到萧国大军不到两天时间行军一千八百里,要真有人和,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行军速度!
没有拦截、没有通风报信、没有背后骚扰和拦截粮道、没有主动战争的武将、没有忠诚于蔡国的官员将领;反而一个个望风而“降”。萧国大军的行军速度,就是最残酷、现实的证据!
只是这些话不能说出来,真要将这“真话”说出来,就是真真切切的“真话大冒险”了,而冒险的结果就是脑袋搬家。说真话,有很多时候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太多的时候,为了不违背良心,只能选择性隐藏不说了。正所谓“说话输说一半”。
但黄傅也不是笨蛋:“那不对吧。战争似乎还有一种叫做游击战的,完全可以用这种游击战来发挥八十万将士的优势。
就我所知、就我研究,游击战能极大地削弱军火的作用。而且游击战,能让敌人坐卧不宁、无法休息,是打乱敌人军事部署、军心士气的最好手段。
况且,这毕竟是八十万人呢!而且里面至少有三万御林军、几万的皇城守卫军,还有从各个家族、附近城池抽调的精英六十多万;还有英勇无畏的爱国勇士。
这些人中,竟然仅仅只有五万可战之兵?不知太师所谓的可战之兵是什么标准?”
这话问的可谓是句句诛心。那些家族支援的人员确实都是精英,因为黄傅将各个家族的嫡系人员都送到城墙上了,那些家族不得不将精锐派出。但这只是表面的,实际上这些家族的人根本就听调不听宣。
但这话,曹国斌不能说,一来拿不出什么有力的证据,二来皇帝还需要这些家族撑场面。而且曹国斌要是这样说了,只会将这些家族完全推到黄傅的阵营中。
况且,除了家族的人,还有几万御林军和皇城守卫军呢。但是……这些留下来的御林军和皇城守卫军,根本就是一群痞子,混吃等死、欺辱百姓倒是很行,一旦真的拼刀子了,他们只会做一件事——跑路。如果有更多,就是投降了。
然而这话也说不出口,这可是皇城守卫军呢,后面不知道牵扯了多少阴暗;曹国斌要是敢将这个事情揭开,曹家免不了要成为“严家第二”;而这一次,相信没有人能像安阳上次那样,救走曹家。
还有所谓的游击战,游击战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先不说对士兵本身的严格要求;仅仅说蔡国那些“好将军”,这要让他们去打游击,这些将军会“远走高飞”!
内心的怒火已经在熊熊燃烧,曹国斌心里很明白,黄傅每一句话都问到了‘点子’上,而曹国斌却找不到更好的反驳理由。有些事情还不能点破,否则曹家上下都要罹难!
尤其是,曹国斌的一切军事行动,已经是不可更改的、铁证一样的事实!
然而黄傅并没有结束刁难。“好吧,就算这些不算;那么在萧国已经撤军、撤销包围,并北伐的时候,你为什么不出兵?
这时候就算八十万大军都是新兵,出兵也能拖住萧国的军事行动吧。至少,拖个半天总没有问题吧!就算八十万大军站在那里不动,任由敌人砍杀,也要砍半天吧!
有了这半天时间,陛下就不必要冒险了!”
黄傅的话,句句在理——但这所谓的句句在理,是从政治角度看的!而且似乎是在为皇帝陛下考虑呢。
旁边的叶伟荣终于看不下去了,“宰相你这话有失偏颇。战场上一旦失利,士兵溃败的速度是超乎想象的。有时候三十万人,也只需要一刻时间就能溃不成军。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来衡量战争!”
黄傅脖子一梗,“但如果是普通人的话,至少会尝试进攻一下。哪怕只要稍微进攻一下,怎么也能拖慢萧国的行军脚步吧!”
这话有点毒;普通人都能想到,你太师就想不到?你是不是心怀不轨啊?
这看似不同的话说出来,蔡国皇帝眼神猛地收缩。皇帝这个位置,注定要多疑,尤其是考虑到蔡国眼下的局势,皇帝的疑心更重!而黄傅,就是抓住了这点。
这一连串的问话下来,黄傅处处都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相比之下,黄傅似乎反而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了!
曹国斌气的乱哆嗦,黄傅这些问话,全都是“门外汉”的问题,没有一件涉及到军事的核心。比如尝试攻击的馊主意,这能随便尝试吗,如果尝试几次都失败之后,八十万杂兵肯定崩溃;而当时的情况,主动出击,失败率是百分之两百!
但不好意思,皇帝陛下也是门外汉,还就是能将黄傅的话听到内心里。
叶伟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宰相,照你的说法,这领兵打仗的将领什么的,不需要特别选拔,只需要从民间随便抓一个普通人过来就好了?”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黄傅心中冷笑,“叶大帅你这就不对了,我可并没有这样说。我的意思是,太师之前的表现:连、普通人、都、不!如!!!”
这话一出,等于是宣告曹国斌死罪。
就在这时,黄傅身后,忽有一人出列,“陛下,太师一生为国,劳苦功高,忠心不二,此次必有我们所不知道的隐情。可否给太师几天时间,让太师将所有的事情都交代清楚?”
此人这话一出,皇帝陛下眼睛豁然闪过一丝杀机!这人的话,听上去是好话,但仔细一听,却是字字机心,每一个字都扣准了皇帝的心性。
黄傅眼神闪过欣喜,果然是自己的贴心人啊。
这话听上去是好话,但再稍微一分析就能发现问题:一生为国、劳苦功高,就是“功高震主”;从来都忠心不二,此次有我们所不知道的隐情,就是——这老家伙有二心了。而“给太师几天时间”,却是有一锤定音的效果——不能给这老家伙时间,要快刀斩乱麻,迟恐生变啊陛下。
然而,听到这话之后,叶伟荣竟然还向这人点头示意,很是赞赏。
黄傅见此,内心更是冷笑不断:统帅又如何,行军布阵我不如你,但玩弄权术,你连门槛都够不着!这话一出,曹国斌想要活着都难!
曹国斌却是政治上的老人了,一听这话面色狂变;就准备辩解,这时候,就算是将所有的阴暗面都揭开也在所不惜。
可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陛下,抓了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审问后发现,竟然是曹家的侍卫头领!从他身上搜出了这个。”
一封似乎被撕碎、又被小心粘好的信,摆放在木盘上,送到皇帝陛下面前。
所有人都将目光扫来,在灵识关注下,信的内容被所有人看到了;虽然信已经有些残破、部分字迹模糊残缺、甚至还有涂改,但大致内容却很清楚,这是一封求救信,一封向安阳的求救信!
一封曹家准备送给安阳严家、严泽安的求救信!结尾处还有印章,曹国斌的印章!
“这不可能!”曹国斌终于爆发了,这是一个阴谋。
蔡国皇帝看着那个印章,终于开口,“请太师拿出印章来对比一下,可好?”
官员一般有两个印章,一个是私人的、一个是官印;而眼下这求救信上的印章就是私人的印章。
曹国斌想都没想就解下自己腰间的私人印章;旁边有侍卫递上。皇帝陛下亲自在信上印章旁边,再次盖印。
印章拿开后,结果两个印记完全一样,包括缺口、包括笔画粗细、包括一些特别的花纹断纹等等!
还有,每一个私人印章都是法器,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和光芒,而就连这也都一模一样。不用说,这根本就是同一个印章盖的印记!
“不!这怎么可能!”曹国斌目光呆滞,简直难以相信,竟然会有这样的事情。
黄傅冷笑,“因为篆刻印章的手段、方法、材料等等不同,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能复制一个完全一样的印章。至少,在我蔡国内,我还没有听说有这方面的事情发生。”
蔡国皇帝拿着信和印章反复对比,每对比一次,眼神就凌厉一分;终于啪的一下将东西扔到曹国斌脚边。“太师,你自己看吧!”
曹国斌哆嗦这拿起印章和信,第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两个印记根本就是一个印章盖出来的!
这下子,就算是叶伟荣也有些呆愣的看着曹国斌,眼神中全都是挣扎。难道……难道……太师真的已经与安阳暗通款曲?
但这里面似乎还有很多不解之处。如果是暗通款曲,太师应该篆刻新的、不同的印章才对,这样必要的时候可以假托是别人私自刻印、栽赃陷害。以曹老太师的智慧,不会想不到这点。(未完待续。)
第三五二章 动荡
可没有时间让叶伟荣考虑了!在黄傅的连番挑拨之下,前几天埋下的怀疑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怒火中烧的蔡国皇帝终于下了决心。“剥夺曹国斌一切职位,在家反省!没有命令,不得出门!”
总算皇帝还算念旧,并没有被怒火烧掉所有的理智,总觉得这事情有些怪异,留了几分;而且曹国斌毕竟是太师,毕竟对蔡国有重大贡献,蔡国皇帝也要顾及到影响力。
但黄傅怎么会给曹国斌这个机会呢;那曹国斌毕竟不是笨蛋,只要有时间,肯定会慢慢掰回来的。政治上的交锋,最忌手软,该下手的时候就要下狠手,打倒政治上的敌人之后,还要踩一脚,让敌人永世不得翻身!
而且蔡国皇帝也不是完全的迷糊蛋,经过这次金蝉脱壳之后,蔡国皇帝似乎在灾的刺激下,正在一点点苏醒、一点点醒悟。这次金蝉脱壳的行动中,蔡国皇帝表现出来的果断和理智,让黄傅不得不谨慎了。
所以,黄傅立即提出建议:“陛下,小心安阳,严家可能已经在着手准备呢。前车之鉴不可不防;而今安阳更加强大,可是有能力、有很多方法和手段救人的。”
是啊,小心安阳,小心再出来一个严家;如今安阳可是有能力插手救人的!而且,严家已经给安阳的发展带来那么多好处了,要是曹家再逃到安阳,后果不堪设想啊!
蔡国皇帝终于还是下了杀心!别的不说,一个“功高盖主”,就已经要了曹国斌的八成命。南边大夏国的状况,就是蔡国皇帝最直接的借鉴!那些造反的,各个都是“功高盖主”之辈。
再加上这些怀疑,曹家被满门抄斩。斩草就要除根,有了严家这个先例,这次蔡国皇帝毫不手软。这个事情,是连夜执行的!
天还没亮,曹国斌一家就已经成了历史。但这件事情,却也给蔡国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后蔡国皇帝就下令撤回西部、西北边关的所有守军。传递命令的飞机在黎明时分就抵达边关。因为这些将领的家人都在三川,这些将领也只能带领大军撤退,撤到三川。
…………
蔡国西边,天亮十分,陈国边关将领陈广宜看着东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怎么没有炊烟了呢?”军师一语点破关键!
陈广宜顿时恍然,“派人前去查看,小心些。”
立即就有金丹期高手飞到半空侦查;也有大量的斥候全面出击探寻。仅仅盏茶时间,就有信息传回——蔡国的边界,已经空无一人!所有的锅碗瓢盆等等都扔在原地,但全都被砸毁了;而水井等都被填上。此外带不走的牛马牲畜等都被斩杀。
“再探!”陈广宜面色凝重,这是怎么回事?事出反常必有妖!
很快,天空侦查的金丹期高手就传回更确切的信息,蔡国边关守军二十多万人,已经全部撤退!正犹豫间,就有人来报,有蔡国使者送来的信件。
陈广宜打开信一看,顿时愣了;这才几天时间,蔡国竟然发生如此变化?信中说的还算明白,蔡国已经龟缩防守,三川以外的广袤土地,送给陈国了。
“真大方啊,就这样送给我们了?”陈广宜冷笑,“不知道我们北方的邻居郑国是否也收到了这样的信件呢?”
军师当即给出建议:“将军,此刻我们应该先将蔡国的边关控制了,将险要之地握在手中;再向帝都通报此事。而后派出斥候侦查更具体的情况。
还有,通过在安阳的大使馆探查这件事情的始末和具体情况。我想,安阳那里肯定能得到详细的信息!”
“不错,就这样做!”陈广宜当即采纳军师的建议。
与此同时,在更北方的郑国、鄧国也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就只有陈国、陈广宜这里比较谨慎,只是占领蔡国的边关,将险要之处把握在自己手中,就没有继续进军。而郑国和鄧国两国边将却是在确定情况之后,竟是直接出兵了。
…………
夜幕降临,李贤一行人从龙宫出来了。
但此刻李贤却有些叹气:“龙宫的藏书状态虽然有些糟糕,但好东西却是不少;我们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整理这些东西。但暂时,我们似乎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没有人说话;等了一会肖玉泉开口道:“或许我这里有一个方向。”
“哦?”李贤看了过来。
“邙山修真道场!”肖玉泉语气带有肯定,“我之前曾多次联系过道场;道场几个元婴期高手都有些心动,想要来安阳。但他们有些莫名其妙的担心,不敢确定。”
莫名其妙的担心?李贤用膝盖想想就知道他们所谓的担心是什么——利益而已。投靠安阳能获得什么样的利益,这自然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而这方面,安阳又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因为修真者太多、形形色色,天下间就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想了想,李贤说道:“整理龙族资料的事情,这是安阳最核心的事情之一,必须要保密。
这样,青青,你从学校中抽调部分师生,方世靖,你从集团中抽调部分精英,一起组成专门的‘考古队伍’,暂时负责这方面的事情。但学校和集团中缺少元婴期高手,邙山修真道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严泽安、袁庸,你们两人和肖玉泉去趟邙山修真道场,谈谈看看。
能让他们有机会研究龙族的藏书已经是恩赐,不用答应他们更多的条件;如果他们不满意,不要也罢。如今我们这里元婴期高手也越来越多,不愁找不到有才能又可靠的人才!”
“明白。”严泽安应了一声,“肖玉泉,我们明天出发吧。今天晚上先休息下。”
肖玉泉犹豫了一会,“少爷,我今天晚上就赶回邙山吧,我先劝说下。”
“也好。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可以给邙山修真道场一点保证;他们可以从安阳这里获得足够的资源、包括功法技术商业等,发展他们的道场。”
肖玉泉大喜,这确实是很丰厚的条件。对于邙山修真道场来说,他们本来是一个门派,后期因为各种资源、国家崛起等问题,不得不转变成为道场的形式。如果安阳能提供足够的资源,那么邙山修真道场将有希望恢复几万年前的“门派”,继续传承下去。
对于一个门派来说,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肖玉泉连夜离开了,准备和自己曾经的道友们讨论下,或者说是提前去劝阻。
这边,李贤一行人该回青云山谷的回青云山谷,该回城主府的回城主府。但当李贤刚刚踏入城主府之时,焦急等待许久的陈金兵就追了过来,“少爷,大事不好。飞机侦查到了最新的消息。蔡国依旧龟缩防守在三川,并将西部边防所有的军队都撤走了,放陈国、郑国、鄧国入关。
如今,陈国已经占领蔡国关卡,向内五百里之内再无险地。
郑国和鄧国已经出兵,暂时两家互不干扰。”
李贤顿时一愣,“我们都没有继续攻击了,蔡国竟然还如此做?”
许仁微微沉吟一会,“看来蔡国也有明白人,知道断尾求生的道理。并没有被眼前的利益所吸引,已就放弃了上庸城,放开了大片土地,依旧执行驱狼吞虎的策略。”
李元明紧接着分析道:“以后西北的局势将会成为一锅烂粥。陈国、郑国、鄧国、萧国、唐国,五国争霸啊。”
严泽安也在思考,但就在这时,又有人进来,是王聪,李贤身边的另一个亲兵。“少爷,从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