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族-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他人呢?你五叔和四叔他们,他们怎么不来?”

苏逊在京城附近还有两个族弟,血缘比较远,都是乡下的地主,两家的人口倒是挺多,平时也来往不多,只有逢年过节才来走一走。

苏翰昌平静地道:“父亲,今天的婚礼,我没有通知他们,我是让他们明天来参加回门酒宴。”

“为什么?”

苏逊的眉头皱成一团,这次婚宴虽然是在兰陵王府举行,但王府给了苏家两百人的名额,他大概算过,就算所有人都参加,也只有一百三十余人,名额足够了,可儿子为什么不让来他们参加。

苏翰昌的性格和父亲的书生意气以及三弟翰林的精明能干又有所不同,他骨子里的官场气很重,虽然父亲对这门婚事有点不满意,耿耿于怀,但苏翰昌却没有,他非常满意。

因为这门婚事给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父亲刚刚答应这门婚事,他就被提升为礼部侍郎,一步走上了有实权的朝廷高官,太子在前几天已经和他谈过,他之所以被提拔,就是因为苏家和凉王系的联姻。

虽然苏菡是他女儿,可至始至终,他都没有把这次婚姻看作是单纯的女儿出嫁,他更看重这门婚姻背后的政治利益,不仅仅是对他个人,也是对苏家。

苏家是靠文起家,两百年来,在齐州一直享有盛誉,到他父亲苏逊这一辈,更上一层楼,苏逊担任国子监祭酒达十年之久,使苏家桃李满天下,苏家的发展几乎到了一个顶点。

但作为新的一代人,苏翰昌的想法已经和父辈们不同了,他已经不满足于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目标是要让苏家成为清河崔家那样势力名门,成为真正的名门世家,不管任何朝代更替,苏家始终不倒。

这就需要苏家进行转型,从教育势力向政治势力转变,兄弟苏翰贞成为东海郡刺史,走的是地方路线,现在他成为礼部侍郎,走的是朝廷路线,下一步,他的目标是要向吏部侍郎迈进,然后拜相,他今年才四十五岁,完全有机会。

苏家只有出现两个以上的相国,他们才能成功转为名门世家,这是苏翰昌的理想,和凉王系联姻,这对苏家的转变将大有益处。

“父亲,今天婚礼都是三品以上的高官和权贵参加,不仅皇太后亲自证婚,甚至皇上都可能会来,我觉得让他们出席这种不合适。”

“你是嫌他们是土包子是不是?给你丢面子!”

苏逊有些不高兴了,他明白了儿子的意思,儿子是嫌两个族弟是乡下地主,给他丢脸。

“可这是婚礼,他们都是女方家人,来参加菡儿的婚礼,这有什么关系,连兰陵郡王都没有意见,你倒自己嫌弃了。”

苏翰昌摇摇头,他的态度依然很坚决,“兰陵郡王是客气,他不好说不行,可咱们要有自知之明,今天是苏家第一次在高官权贵云集的婚礼上集体露面,我不希望他们来影响苏家的形象。”

“你……你这还是在嫁女儿吗?”苏逊指着儿子,气得浑身发抖。

“父亲,婚姻本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明天回门,我会给他们解释清楚。”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锣鼓和唢呐声,大门外开始放鞭炮,这是迎亲的队伍到了,苏逊无可奈何,只得忍住气,对儿子道:“迎亲的队伍到了,你先去接待,我想一个人坐一会儿。”

苏翰昌向父亲施一礼,“父亲,孩儿是为苏家的未来考虑,请父亲理解儿子的苦心。”

说完,他匆匆出去了,苏逊一个人呆坐在大堂内,他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悔意,真不该把菡儿嫁给皇族,苏家两百年的清誉可能就会毁在这门婚姻上。

……

在一阵阵鞭炮声中,迎亲队伍围着苏府转了三圈,开始浩浩荡荡进入苏府大门,五百梅花卫军士没有进府,而是在府门外等候,几名家人用木轮车推来了满满几大筐用红纸包好的银两,银子是一两一块,一包有两块。

苏家的几名子弟开始给梅花卫军士们发放红包,军士们都知道这是迎亲规矩,一个个不好意思地收下了,皆大欢喜,接着,热腾腾的几大桶元宵也送来了。

无晋走进了苏府大门,但中门却关闭着,想要把苏家女儿娶走,就得想办法把门叫开,说白了,就是要塞红包,女方满意了,门自然就开了。

这是迎亲人的事情,赵谞拎着一只袋子,从旁边的小门洞内将一只只装有银票的红包塞进去。

“这里面有四张百两银票,够不够?”

“不够!”里面哄笑道。

他索性取出一只最大的红信封,塞了进去,“这里面是一张千两的银票,够不够?”

门终于开了,男方迎亲队一拥而进,二十四人的大轿抬了进来,轿夫一起大喊:“请新娘上轿!”

二百五十

轿夫进门就大喊‘新娘上轿’,那只是男方的一种态度,表示新郎的急迫,对轿夫们则是一种玩笑,当然谁也不会当真,否则红包没拿,猪蹄没啃,他们怎么走得动?

迎亲队在女方家里大概需要呆一个时辰,吃饭休息,迎亲人还要和女方家的亲戚们谈话,把男方家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他们,当然,只限于指财产方面,别的方面,女方家也不感兴趣。

新郎则要和女方的父母好好谈一谈,他即将成为丈夫,他需要担起一个家的责任。

这些都是在女方家要发生的事情,在苏府也不例外,唯一稍稍和别人家不同的是,无晋没有和苏翰昌及周氏谈话,而是在和苏逊交谈。

苏逊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悔婚,他也丢不起那个面子,除非新郎是关贤驹,恰好这个时候又爆出他科举作弊的丑闻,在这种情况下,苏逊可以悔婚,但无晋不行,他是嫡系皇族,又是皇太后证婚,如果他苏逊悔婚,那就意味着苏家门风丧尽,只能回老家去做个小地主,等大宁王朝倒掉后,苏家才有翻身的机会。

苏逊叹了口气,缓缓道:“我在十年前就摸着九天的头想,将来我的第一个孙女婿会是什么样的人,当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年轻才俊,最差也要求是进士探花,倒不是我对孙女婿的要求严格,而是嫡长孙女婿是苏家的门面,极为重要,可我做梦也想不到,最后我的第一个孙女婿竟然是个将军。”

无晋歉然道:“我让祖父失望了。”

苏逊摇了摇头,“也谈不上失望,你也有优点,你虽是皇族,却没有纨绔习气,没有作恶,从不逛青楼,懂得上进,很有头脑,这些我心里都很清楚,所以我才会答应这门亲事,让你成为苏家的长孙女婿,我并不要求你现在开始拼命攻读,再去考进士,那不现实,坦率地说,我在文才方面已经不要求你了,我只希望你在德方面能严于律己,其实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也是一种才,你能做到德才兼备,那我也一样为你感到骄傲。”

无晋默默地点了点头,苏老爷子的要求并不高,他原以为苏老爷子会向他提什么要求,可一点都没有,只是要求他注重德行,看来这个老爷子确实是一个清高的文人,令人尊重。

或许是无晋的谦虚,使苏逊对这个孙女婿也有几分好感,使他刚才的悔意也稍微淡了一点。

他刚才想了好一会儿,他也意识到,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无晋身上,而是出在他儿子的身上,就算他答应了申国舅求亲的关贤驹,他儿子也一样会利用申国舅的权势去谋取权力,而不是学问。

苏逊和儿子苏翰昌的矛盾根源,就在于苏家的未来怎么走,是学问立族,还是权力立族。

苏逊也想通了,不能因为害怕儿子谋权,就委屈孙女,嫁一个无权无势的白面书生,他也不至于迂腐到那个程度,无晋这孩子人品不错,孙女又喜欢他,这是他们的缘分。

这时,苏府外的鞭炮声再次响起,这是出发的时辰到了,苏逊站起身,凝视着无晋地眼睛道:“好吧我对你也没有什么要求了,只要你以后好好疼爱菡儿,我也就放心了。”

无晋跪下,恭恭敬敬给苏逊磕了一个头,诚恳地道:“请祖父放心,我和九天一定会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随着出发的时辰到来,轿夫和吹鼓手都纷纷准备出发了,他们吃得酒足饭饱,腰间别了硬硬的银子,一个个精神抖擞,憋足了劲。

这时,新娘被两名伴娘扶了出来,苏菡头戴大红盖头,身穿绣有精美图案的大红喜袍,一步步地从后院走出。

两名伴娘,一名是妹妹苏伊,另一个是无晋的侍妾京娘,她们穿着绿色的长裙,也进行了精心的打扮,她们一左一右扶着新娘,另外,还有一个陪嫁丫鬟阿巧,她跟在后面,也穿着一件红色喜袍,手中抱着一包裹,包裹里是枣子和梨,这就是‘早立子’的意思。

在她们身后则跟着苏菡的母辈,周夫人、赵夫人等等,她们则每人端着一只小铜盆,盆中有水。

轿帘已经掀开,二十四人的大轿比普通轿子要大一倍,里面分为前后两排,前排是陪嫁丫鬟扶着新娘而坐,后排则坐两个伴娘,而庶民娶亲最多只能八人大轿子,坐两人,要另外准备一顶轿子坐伴娘。

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或者国公以上贵族的长子娶亲才能使用二十四人大轿。

四女上了轿子,轿夫头上前小心翼翼地将轿帘封死,这是防止风吹开轿帘,他一声高喝:“起轿!”

鼓乐声奏响,十六名乐手两人一排,吹奏出门,大轿缓缓抬起,开始出门了,来自男方的挑夫和女方家的挑夫,四人一箱,挑着五十一大箱新娘的嫁妆跟在后面,而新郎则骑马跟在新娘轿旁,现在傧相不能和新郎并排,而是要离轿一丈跟行。

五百名梅花卫士兵也已列队待命,当迎亲队伍从苏府大门出来时,他们便前后左右护卫,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而这时,苏家的女人们则端着铜盆将水泼出门去,这意味着女儿出嫁,已经不再是苏家之女了,而是皇甫家的媳妇。

十几辆马车也等候多时,苏家人将乘马车直接前往男方家参加婚礼。

迎亲大队沿着原路返回,鼓乐喧天,队伍浩荡,而两旁看热闹地民众比上午的人更多了,有了新娘,有了嫁妆,这才能吸引更多人来。

每经过一个坊门口,便有官员家人举牌贺喜:‘某某侍郎恭贺凉国公新婚大喜’,无晋骑在马上一一抱拳还礼。

亲迎是六礼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其中迎亲游街又是这一环中极为重要的一步,来回要耗两个时辰,它是向整个大众昭示这门婚姻,让每一个人都知道,兰陵郡王的孙子娶了国子监祭酒苏逊的孙女,这也是新娘的期盼,只有正妻才能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荣耀。

轿子里也并不安静,几个少女在悄悄说话解闷,宽大的轿内更像一个密闭的小房间,连窗子也没有,她们无法知道队伍到了何处?

“我不喜欢坐轿子,颠得心里一上一下难受,我更喜欢坐马车,还能看外面的风景。”

这是苏伊在小声抱怨,她又问:“京娘,你喜欢坐轿子吗?”

“我?”京娘摇摇头笑道:“说老实话,我也不喜欢坐轿,倒不是因为颠,而是没有窗子,我不知道到哪里了?心中觉得没底。”

“这个我倒知道,已经到绥福坊了。”苏伊笑嘻嘻道。

丫鬟阿巧惊讶地回头问:“二小姐,你怎么知道?”

“我会听呀!”

苏伊得意洋洋笑道:“刚才外面有人喊,刑部侍郎高恒贺喜,偏巧我知道这个刑部侍郎高恒家就在绥福坊,当然就知道到哪里了?”

三个女孩你一句我一句,轿子里渐渐热闹起来,而新娘苏菡一直保持着沉默,就仿佛漫长的新婚之路对她没有任何影响。

她没有心思和她们聊天说笑,今天是她大喜的日子,也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步,她将从一个少女变成妻子,从前她是家中晚辈,从来不考虑家中之事,而现在她将成为一个家的女主人,将承担起一个家的琐碎与繁杂。

苏菡不由想起她第一次和无晋相见,那时,她因为父亲再娶而和父亲吵翻,一个人跑去维扬县找二叔,而她的舅舅也正好在维扬县,就在舅舅的书店里,她第一次见到了无晋,那时,她做梦也想不到,这个人将是她的丈夫,而且还这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

苏菡心潮起伏,成婚后,她将随无晋一同去楚州,她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买她喜欢的宅子,按照她喜欢的式样来布置,还有仆妇,一切都要由她来操办,她心中又是期盼,又有点担心,这些她都没有做过,她能做得好吗?

苏菡已经完全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以致于她身旁的女伴们叽叽喳喳说成一团,她都充耳不闻。

迎亲队已经浩浩荡荡上了桥,很快便过了洛水,又走了片刻,队伍终于进了归义坊大门,到了这里,众人的速度便刻意放慢,坊街两边更加热闹,人潮涌动,几乎整个坊人都出动了。

十几名家人在花轿前开始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轿子内,苏伊她们已经听不见彼此的声音,纷纷捂住了耳朵,连新娘也伸手捂住自己耳朵。

“新人到!”

王府门口有人大声高喊,数百梅花卫士兵排成人墙,将密集在王府门口看热闹的街坊民众们分开,鼓乐喧天、鞭炮炸响,新娘的花轿在百余人簇拥下抬进了王府,在气势恢宏的大堂前停下。

早有数十名宫女陪伴着皇太后和王妃在这里等候了,随着轿夫头将轿帘撤封,赵谞一声高喝:“新人下轿!”

两名喜娘将轿帘拉起,左右伴娘扶持着头戴盖头,穿着大红婚服的新娘从轿中出来,在喜娘的带领下,苏菡给太后盈盈施了一个万福,娇声道:“给太后请安给王妃请安!”

皇太后高兴得嘴都合不拢,“好好好孩子,快到后院去。”

众宫女丫鬟簇拥着新娘,缓缓向后院走去,这时,客人开始陆陆续续抵达了王府。

二百五十一

离婚礼还有半个时辰时,一辆马车在数十名侍卫的护卫下缓缓驶进归义坊,马车左边的灯笼上写着三个醒目的黑字,‘相国申’,不容置疑,这是申国舅的马车,马车内坐着申国舅和他的儿子申祁武,他们是来正式参加皇甫无晋的婚礼。

虽然请柬上写着请夫妇携子女一名参加,但申国舅还是没有把他的原配夫人带出来,申国舅的夫人姓秦,五年前因脸部中风,面容受到影响,所以申国舅无论参加任何宴会,都不会带她出来了。

申国舅闭着眼睛靠在车背上,他显得有些精神疲惫,这两个月他一直不太顺利,尤其是关寂最后被削职为民,礼部侍郎被太子夺走,这对他影响很大,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太子推荐苏翰昌为礼部侍郎,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申国舅心里很清楚,这正是太子的高明之处。

他把苏翰昌也拉为自己的人,这样不仅苏家全面投靠太子,而且太子通过苏家为纽带,把凉王系也拉拢了过去,这一仗,太子大获全胜。

这段时间,申国舅一直在调查关贤驹作弊的真相,他已经掌握了很多线索,关贤驹确实是从黄宏元那里搞到了试题,但绝不是他的书童泄露试题,书童的供词是陈直屈打成招。

申国舅已经肯定关贤驹中了圈套,问题就是出在黄府那个姓刘的管家身上,是他去和黄宏元联系,是知情者之一,但他在案发的前一天突然失踪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就不知究竟是太子,还是皇甫无晋下的手,申国舅知道,肯定是他们两人中的一人所为,对于皇甫无晋,关贤驹和他竞争苏家女婿,干掉关贤驹,他就是最直接的收益者,他有很明显的动机,而且这个圈套很像他的风格,利用对方的自身弱点来请君入瓮,但皇甫无晋手中没有人,这是一个问题。

而太子的嫌疑更大,干掉关贤驹,既可以保住苏翰贞对他的忠心,又能同时除掉关寂和黄宏元,然后再将凉王系拉拢,可谓一箭三雕,但申国舅又买通了东宫的一名宦官,得到的消息是,太子也在查这件事,这就让申国舅也有点愕然了。

最后让申国舅找到答案的是皇甫武植,皇甫武植生了一场大病,但和他很好的朋友的却透露出了真正的原因。

皇甫武植是受到惊吓致病,皇甫无晋带领四十名梅花军士射马威胁皇甫武植,正是这个消息令申国舅豁然开朗,皇甫无晋不是没有人,他手下有梅花卫精锐,他可以轻易调出人手。

这就让申国舅肯定地推断出,关寂一案的幕后操纵者正是皇甫无晋,而且连太子也不知情。

想通这一点,申国舅便开始重新评估皇甫无晋的手段,他绝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对手,自己必须要对此人提高警惕,尤其他将赴楚州任职,自己更要小心。

但申国舅从这件事也看出了一点端倪,皇甫无晋至始至终都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太子,说明凉王系也不会和太子走得太近。

这时,一直沉默的申祁武道:“父亲,我不明白,皇太后为什么会这样喜欢皇甫无晋,就像皇甫无晋是她亲孙一样,我听说这次皇甫无晋成婚,太后不仅要做证婚人,而且还一力承担了全部婚礼费用,连给苏家的财礼也是她拿出,据说不下十万银子,这是为什么?”

“或许就是缘分吧我听说太后在慈云寺当居士时,皇甫无晋不知她的身份,主动替她扫地,感动了太后,太后没有后人,自然把他当做自己的孙子,连皇上也说了,只要太后高兴,皇甫无晋可以做太后之孙,你就不要去关注这种皇族内部的事情了,我觉得你更要花心思考虑一下自己的仕途。”

申国舅的语气有点不高兴,他不希望儿子去关注这种皇族内部之事,这种事和他没有关系。

这次科举虽然申祁武没有能拿到探花,但他却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江宁县县令,和状元皇甫惟明的维扬县县令同为从六品官,连榜眼马应初也只得了一个正七品的中县县令。

申祁武并没有因为父亲的不高兴就放弃他的想法,他依然想说服父亲,让父亲理解自己。

“父亲,皇甫无晋将为楚州梅花卫统领,同时又是楚州水军都督,我不可能不关注,如果皇太后成为他的后台,那他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楚州打压父亲的势力,他已经是我的对手了。”

停一下,申祁武见父亲没有说话,便以为父亲被自己说动,又低声道:“孩儿听到一个传闻,说皇甫无晋长得和晋安皇帝很像,而太后又这么喜欢他,会不会是当年……”

“你给我闭嘴!”

申国舅忽然暴怒起来,他抬手狠狠抽了儿子一记耳光,大骂他道:“你以为你是什么人,这种事情是你能谈论的吗?你不想活,我还想活,你再敢提这件事,我立刻让你去岭南为官!”

申祁武捂着被打得火辣辣的脸,吓得他噤若寒蝉,他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父亲对自己发这么大的火。

就在这时,马车停了下来,车夫恭恭敬敬道:“老爷,已经到了。”

申国舅狠狠瞪了儿子一眼,“你在马车里再呆一刻钟,冷静下来再进去,听见了吗?”

申国舅之所以恼火,是因为他心中很清楚,晋安之变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年,看似已经没什么影响了,但皇上的底线依然在,那就是不准将现在的皇族和晋安之变联系起来,更不准在公开场合讨论,一旦谁敢触犯到这条底线,就会被秘密抓捕甚至处死。

申国舅又低声训斥道:“皇甫无晋长得像晋安皇帝很正常,他本来就是嫡亲皇族,但这种传闻却不正常,明显是有心人故意传播,你太不懂事了,一旦你闯了皇上底线,那你就算不丢脑袋也要被罢官,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懂吗?你让我怎么放心你去江宁为官!”

申祁武这才明白父亲的深思,他羞愧地低下头道:“孩儿知错!”

“你知错就好,记住,千万不要随便谈论晋安之变,做官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惜言。”

申国舅推开车门下去,立刻听见他的笑声传来,“令孙新婚大喜,恭喜王爷了。”

王府大门前站满了接待客人的宦官和家人,但真正迎接客人的,只有兰陵郡王夫妇二人,儿子和女婿都不在京城,另一个孙子据说也不学好,兰陵王爷没有后辈可以依靠,他只能亲自来迎接客人。

好在客人不多,都是身份高贵者,大部分客人都能体谅王爷的年迈,没有和他纠缠多说,打个招呼就跟着宦官进去了。

兰陵王爷有些疲惫,他刚喝了口水,申国舅便下了马车,他连忙回礼笑道:“我知道国舅爷日理万机,朝务繁忙,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就是给我面子了,快请!”

这时,背后又传来太子皇甫恒的笑声,“我说那辆马车怎么有点眼熟,果然是申相国,见我在后面,为何不肯停下等一等?”

申国舅一回头,只见十几名宫女簇拥着太子和太子妃,太子皇甫恒就站在身后笑眯眯地望着自己,申国舅忽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果太子想杀自己,此时他完全可以一剑从后面捅了自己。

念头只是一闪,他连忙施一礼苦笑道:“我一直在闭目小憩,确实没有看见太子殿下,请殿下见谅!”

他又向太子妃深施一礼,“申溱参见太子妃!”

太子妃姓裴,是太原府尹裴敬之女,嫁给太子已经十年,育有两子一女,裴妃也向申国舅点头笑了笑,“相国不必多礼!”

皇甫恒又连忙向兰陵郡王行礼祝贺,兰陵郡王是嫡皇叔,也就是太子的祖辈,在兰陵郡王面前,皇甫恒不敢摆太子的架子,虽然用不着下跪,但他要行晚辈之礼。

“多谢殿下亲自前来参加婚礼,殿下请进!”

兰陵郡王给王妃使了个眼色,王妃立刻上前和太子妃说话,带太子妃进了王府,皇甫恒却和申国舅走在后面,一边走一边交谈。

皇甫恒叹了口气道:“关寂之事我也很痛心,其实我也知道,那是关寂之子关贤驹私下所为,和关寂并不知情,在父皇盛怒之下,他也被儿子连累了。”

申国舅淡淡一笑,“不管和他有没有关系,但儿子犯法,他作为父亲,有教子不严之过,他应该承担责任,我认为皇上仅仅只是将他贬为庶民,就已经对他是宽恕了,太子不必对他痛心。”

“虽说如此,但朝廷也失去一个人才,不过,朝廷年轻俊杰辈出,这次新科进士个个都有治国之才,令郎初次做官,便出任江宁县令,令人刮目相看,这也是相国的荣耀啊!”

申国舅听出皇甫恒的语气中带有讥讽,他便冷冷道:“新科进士为故乡之官,一向是朝廷的惯例,这次是皇上钦准,准许吏部授予前四名县令之位,那马应初也是初次为官,便任枣阳县县令,崔瑄同样也是初次为官,也任清河县县令,别人不说,太子殿下一向器重的皇甫惟明不也同样是初次为官,就能出任大宁财税第一县的维扬县县令吗?我儿是江宁县人,他去江宁县为官,又有什么不妥?如果殿下觉得他出任县令不妥,那我明天就启奏皇上,贬他为主簿,殿下觉得这样是不是就妥了?”

皇甫恒呵呵笑了起来,“相国多心了,我没有说不妥,我对相国只有祝贺,大家都会关注这批新科进士,我也不例外,我也同样会关注令郎在江宁县的为官之道,看他如何做好一任父母官?”

说完,皇甫恒仰头一笑,快步走进大堂,只听宦官一声高喝,“太子殿下驾到!”

申国舅望着皇甫恒的背影,眼中充满了忧虑,他已经感觉出来,皇甫恒下一步就是要对楚州下手了,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

二百五十二

申国舅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来,专门伺候在一旁的宫女上前给他倒了一杯酒,申国舅端起酒杯向四周望了一圈,尽管他位高权重,但今天参加婚礼的基本上都是从三品以上高官和权贵,没有像中低级官员那样围绕在他身旁,这让申国舅倒有了难得的清静和悠闲。

众人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话,申国舅忽然发现在最靠边的一桌,单独坐着一人,正是齐家长子齐瑁,他一个人坐在桌前,也没有和旁人说话,就一个人默默地喝着闷酒。

申国舅笑了笑,便端着酒杯走上了上去。

齐家是除女方苏家以外,唯一不是高官或者权贵的客人,虽然请柬上是邀请齐老太爷参加,但齐老太爷已经不在京城,只能由长子齐瑁代父前来出席无晋的婚礼。

自从上次齐家寿宴后,齐家便完全采纳了无晋的建议,积极寻找直接靠山,低调淡出权贵圈,他们准备了四份厚礼送来申皇后、申如意、马公公和皇太后,包括将齐瑞福山庄送给申皇后。

送礼的效果非常显著,三天后,齐老爷子便被皇帝重新封为郡男爵,再次获得爵位,重新步入贵族行列。

与此同时,齐家也开始了南归之路,将齐瑞福总部搬到江宁府,齐老爷子去江宁府,而京城这边留长子齐瑁坐镇,虽然名义上京城齐府依然在,但齐家的重心已经开始南移,齐家开始低调做人,不再张扬,包括后来几次朝廷权贵请客,他们都只送礼,而没有出席。

出于对皇甫无晋的感激以及对皇太后的讨好,这次无晋的成婚,齐家出了前所未有的重礼,不仅送给无晋一座江宁豪宅,而且还送了一盏由一百零八颗鸽卵大的夜明珠镶成的夜光灯,是齐家二十年前花八万两银子从一名南洋大商人手中购得的奇珍,现在已是无价之宝。

这种灯天下一共只有两盏,另一盏在皇宫,被申皇后使用,齐家的出手阔绰得到了皇太后的赞赏,就在刚才齐瑁被皇太后专门召见,这比上次专门送礼还要让皇太后高兴,她命人将这盏灯挂在新人的洞房之内。

齐瑁并不像旁人看的那样郁闷,他心中激动,在细细地回味着太后召见他的那一刻。

“齐长公子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喝酒?”申国舅端着酒杯笑眯眯走了上来。

齐瑁慌忙起身施礼,“参见相国!”

“我们同为宾客,就不用多礼了,请坐!”

申国舅坐下,端起酒杯笑道:“我要敬齐家一杯酒,祝贺齐家恢复爵位。”

齐瑁连忙端起酒杯回敬道:“多谢相国,恢复爵位,齐家已期盼了十年。”

申国舅对齐家总堂迁回江宁府很满意,江宁府是他的老家,也是在他的控制之下,只要齐家回楚州,太子就得不到齐家的财力,齐家财力最终被他所用。

他又笑眯眯问:“听说齐瑞福总堂南迁到江宁,是临时南迁,还是以后就长久在那里?”

齐瑁叹口气道:“主要是父亲年迈,思念家乡,所以齐家决定南迁故土,这次南迁,至少二十年内不会回来,齐家准备在楚州扩大产业,力保朝廷第一大税户。”

“这个我欢迎!”

申国舅拍了拍他肩膀,赞叹道:“我是户部尚书,大宁王朝的税赋情况我比谁都清楚,齐家每年要向朝廷纳税五十万两以上,比一个郡纳税还多,前几天皇上还在朝会上公开表态,要保护好齐家这样的缴税大户,这是大宁王朝的财源之本,以后你们有什么难处,尽管告诉我,我一定替你们解决。”

“多谢相国关心,齐家会尽好商人本份,稳定缴税,每年都会有所增加。”

齐瑁心中也感叹,还是无晋看得高明,齐家一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