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路还可以运货,寻常的货物从杭州到宁波,不但耗费大量人力,而且花费的时间,怕也需半月之久,可是走水路,怕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
可是按道理,交通便利又如何,交通便利又不会有什么好处,无非就是节省路程而已,徐抚台之所以要花如此大的气力做这件事,怕是在这背后,还有一连串要做的事,这水路,还只是冰山一角,又或者只是其中的一环。
这个家伙的如意坊,确实是开历史之先河,一旦成了,浙江迟早要成为首善之地,刘瑜不动声色的喝了几口水酒,终于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凑到徐谦一边,低声道:“大人要拓宽河道,刘家愿捐纳纹银五万两,助大人促成此事。”
五万……绝对不是小数目,就算是刘家这样的大族,要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的银子出来也不容易,刘瑜显然在赌,又或者是释放一个信号,以后抚台大人要做什么大事,一定要记得给身边的小伙伴们参一股。
五万数目,若是在其他巡抚眼里,绝对算是大钱,不晓得可以弄出多少政绩出来,可是显然在徐谦的规划之中,并不算多,不过刘瑜既然表态,大家就算自己人了,徐谦颌首点头:“伯爷如此鼎力支持,本官代浙江百万百姓向伯爷道一声谢了。”
刘瑜最先表态,其他人有点坐不住了,刘家就是风向标啊,就算许多人没有领会到新任抚台的意图,可是刘家肯拿出五万,身家性命都敢砸进去,可见刘大财主是看好了此事的,有人开始动起了心思,只是暂时没有什么举动,大家各怀心事的吃了酒,到了子夜时分,酒宴结束,大家各自散去不提。
……
出了巡抚衙门,刘瑜刚刚上轿,便有人主动寻上门来,来的乃是明报编辑,目的只有一个,想探听一下酒宴内容。
本来这种事,当然是叫人赶走了事,身为浙江第一土豪,哪有功夫深更半夜扯这种淡,不过……坐在轿中的刘瑜心念一动,却是直接命轿夫去明报报馆。
和报馆中的编撰深谈到了半夜,刘伯爷才回到杭州的别馆住下不提。
次日清早,所有人都在焦灼等待消息,尤其是各级的官府衙门,原因无他,巡抚衙门订立出来的税制实在不合理,让他们执行就等于是得罪人,得罪人的事他们是不敢干的,昨个儿巡抚设宴,请各府各县豪强吃酒,大家都在观望,想看看这些豪强怎么个意思,假若豪强们反应激烈,各处衙门们少不得要小心一些,如果抚台大人说动了他们,事情倒是好办,上头既有严令,下头又无人反对,自然要立即贯彻上峰钧令,责无旁贷了。
不只是官府,便是寻常的升斗小民也在关注,毕竟官府许诺说免税,可是免税这种事实在不太靠谱,这历朝历代,也不曾听说过这样的事,说是一回事,到底怎么个免税法又是另一回事,若是明着免了粮税,实则却是加派各种杂税,说不准更吃亏。
大家都只听说是用大户的税去填平小户的税,这种说法很稀罕,大户肯填平小户的税吗?
结果当日报纸出来,大肆渲染抚台与士绅们相谈甚欢,酒宴很是热闹,甚至还有一篇专访,访问的正是青田豪族的刘瑜,刘瑜在报中盛赞抚台的新税制,大谈百姓疾苦,又说抚台欲行教化,深知仓禀足而知礼仪的道理,要教化,首先就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平民百姓人多地少,又苛以重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又当如何教化?而新税制大肆减税甚至免税,正是先求富民,再求教民,此善政仁政是也。
刘瑜的高度赞扬,透出来的自然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大户们显然对这个税制很是支持,很是拥护。明明新税砍得是刘家的脖子,可是刘瑜居然站出来给予了如此支持,甚至连开浙江百年太平的话都开了口,已不再是官话这么简单了,这是人家真心实意的支持这个税制。
明报报纸一出来,顿时杭州沸腾,继而浙江沸腾。何止是浙江一省,便是南京、福建、江西等地,俱都沸腾起来。
浙江官吏们现在松了口气,对他们来说,眼下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反正上头有了命令,大家照章办理,说不准还能跟着徐大人背后,混点儿政绩。毕竟这是开历史先河的事,怕是任何官员离任,本地的僧俗人等,都免不了要送一些万民伞。
而南京、江西、福建等地的官员则是傻了眼,据说江西巡抚听闻此事之后,半晌无言。这是坑啊,姓徐的这是断人后路,这是绝户啊。
要知道,做官都不免要表现出一点悲天怜悯出来,比如大旱了,做官的要出来求求雨,道几句百姓何辜,道几句若是上天要罚,便罚本官。如此,下头的人见了,才会觉得老爷恩泽无双。
可现在出了个徐抚台,自此江南再无好巡抚,你演再多的戏,再如何折腾,再如何感怀民间疾苦,人家会瞧得上眼吗?人最怕的就是比,人家是免除赋税,人家是分文不取,你呢,你有本事也有样学样看看。
事实上,浙江有其特殊性,徐抚台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特殊省情决定的,这一点自然毋庸自疑,谁要是学浙江,明天你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因此,你不能学。
不能学又当如何?不能学人家就是一骑绝尘,天下只知徐赴台,绝不会识你张王赵钱孙。
各省抚台们很无语,也很是憋屈,仿佛一下子,就比别人矮了一截,现在何止是浙江,这各省治下的僧俗百姓,哪一个都不在议论浙江的事,江南不比其他闭塞的地方,这儿是考霸聚集地,如今明报又兴起来,使得消息总是传播很快,传播的快,舆论也就比以前更沸腾,于是乎,诸位抚台们就感觉到压力了,和姓徐的一样,大家都是巡抚,可是现在下头的人言必称徐抚台,张口是忧民所忧,闭口就是劳民所苦,至于其他人,自然就成了路人甲乙丙丁,谁认得你来着?
江西巡抚张鉴也算是个好官,看浙江出了这么个条文,也是立即召集幕友,关门琢磨了几天,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扯淡,扯淡的意思就是浙江是在扯淡,浙江怎么执行,如何安抚士绅他们不晓得,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是知道,江西绝不能效仿,最后的结果,自然是依旧还是老样子,该催粮的时候就去催粮,该怎么办还怎么办。只不过,这官府催粮的压力显然比之从前大了许多,从前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官府催粮是理所应当,现在有了浙江的例子,不免有人要痛骂,读书人没有利害关系,催粮催不到他们头上,可是他们要跳起来骂;涉及到了自身厉害的升斗小民也跟着骂,全省上下,骂声不绝,骂的张抚台火了,不得不命人抓几个骂的厉害的,打一顿板子,才把事情压下去。
第五百二十九章:空前绝后
大户们还在杭州没有走。既然来了,自然得在杭州别院住一些时日,因此拜访走动的人也多,不管认识不认识,递上一张名刺上去,某某拜谒,人家多会出来走一圈,道一句幸会。
这种交流的方式说好听点叫海内存知己,说不好听就叫串联。
串联的意义不只是交流,而在于强强联手,身为土豪的他们,难免寂寞,土豪不找几个土豪做朋友,也实在说不过去。
巡按周昌也爱交朋友,交朋友也算他的工作之一了,明报消息传出来,他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不对劲啊,怎么可以这样,你们难道不应该去抗争,不应当去反对,不应当去破口大骂,不应当和姓徐的拼命吗?
有阴谋,一定有阴谋,是了……周昌开始自行脑补,一定是这姓徐的威逼,可怜的土豪啊,你们怎会如此悲剧,被人加了几倍的税,分明着就是抢你们的银子,还得被人把刀架在脖子上,强颜欢笑,一起笑中带泪的大喊抚台的政策亚克西。
是可忍,孰不可忍,无耻,太无耻了!
周昌不知是恼羞成怒,还是正义感激发出来,他觉得自己身为巡按,不能这样坐视不理,这徐抚台是在玩火啊,他这是在作死,居然连本地土豪都敢威胁,太没有把纪检官员周老爷看在眼里了。
周昌发了一阵脾气,然后就开始交朋友,想要捣蛋,必须得放低姿态,和土豪做好朋友,好了好朋友,才可以让他们放下包袱,让他们大倒苦水,倒了苦水,才能激励他们不要害怕,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利,朝廷站在你的身后,巡按周老爷也坚定不移的站在你的身后嘛。
周昌决定先从熟人入手,他曾在慈溪巡查的时候,就住在慈溪的刘家,刘家是慈溪土豪,良田万亩,偌大的家业,这也是此次税制受害最大的人之一,周昌到了刘家别院,让人递上了名刺,结果门子回道:“我家老爷不在,去见客了。”
周昌坐在轿里皱眉,等轿夫来报,便道:“问了几时回来吗?”
轿夫道:“那门子说,这个却是不知。”
周昌大感郁闷,只得让人起轿,刚准备要走,谁晓得这时又有一个轿子停下,却是有人拜访,那门子直接将此人迎了进去,依稀还听见几个字:“我家老爷久候多时,很久没有和先生手谈了。”
周昌愣了。
拒之门外,还被人忽悠,明明家里有人,却是拒而不见,这算什么意思?平时那刘老爷,虽不是很熟络,可也是一直有巴结的,这是什么情况。
想到这里,周昌不禁热泪盈眶,恨不得捶胸跌足,旋即渭然长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今日良善士绅畏恶官比之猛虎甚矣,竟是对巡按都避之如蛇蝎,可见恶官之恶形恶状,已至人神共愤,徐谦,本官与你势不两立。”
他满脑子认为,这是士绅们畏惧徐谦,而不敢见他,心里悲愤交加,竟要差点晕死过去,此后,他收了两行浑浊老泪,毫不犹豫的道:“起轿。”
“老爷,去哪儿?”
周昌毫不犹豫的道:“去东庵桥。”
东庵桥距离巡抚衙门不远,那儿是不少乡绅聚居之所,而这里,也住着青田刘家的刘瑜。
周昌觉定拜访一下这位刘伯爷,因为他有一种预感,觉得这位刘土豪一定是受了徐谦的要挟,他要弄明白,策反了刘瑜,有他站出来振臂一呼,才能成事。
于是周老爷赶到了刘府,这一次递上名刺,刘瑜倒是见了他,有人领他到了一处华亭,刘瑜笑吟吟的出来,笑道:“周大人,失敬,失敬。”
进了花厅各自落座,周昌看了刘瑜一眼,道:“伯爷在杭州还住的惯吗?”
刘瑜答道:“好,好,好,很好。”
周昌笑了,道:“伯爷住的惯,我便放心了。是了,昨夜伯爷赴宴,听闻伯爷吃用的很好?”
他不断旁敲侧击,刘瑜也只是顺着他的话道:“好的很,徐抚台盛情,倒是有劳他尽情款待。”
“哦?是吗?抚台就没有说点别的?”
“自然说了。”刘瑜道:“抚台和我们讲了税率的问题。”
周昌眼珠子一转,故作摇头的道:“哎……本官也知道抚台新官上任,想要增加数倍的桑税,说实在的,这未免有些不通人情。”
刘瑜却是道:“抚台这是爱民如子,浙江虽富庶,可是依旧有不少衣不蔽体之人,对这些人免税,这也是功德一件。”
周昌怒道:“道理固然是这个道理,可是给他们免税,又为何要加重桑税,说到底还是厚此薄彼,大家都是大明子民,更应当一视同仁才是。”
刘瑜摇头:“周大人此言差矣,人有贫富贵贱,贫者三餐不继,适当给予一些照顾,倒也无妨,如刘某这样的人,家境倒也殷实,加一些税赋,却也理所应当。”
周昌已是不愿意再绕弯子了,耐性磨得一点都没有,索性道:“本官直说了吧,伯爷,这徐谦是不是对你步步紧逼,拿了其他的东西要挟于你,他刚刚到任,就搅得地方上如此不安生,却又是要闹那一般?伯爷不必有什么顾虑,本官已打算上书弹劾他,这件事也不需伯爷出头,只需伯爷表个态即可,他不过是一任巡抚,可是巡抚上头还有朝廷还有皇上,还怕了他不成?”
刘瑜惊愕的道:“周大人特地跑来,原来为的就是这个!”
既然已经开了口,开弓没有回头箭,周昌义愤填膺的道:“本官身为巡按,自该巡按不法事,现在这姓徐的到任,惹得鸡飞狗跳,浙江上下,百姓怨声载道,本官岂能无动于衷!”
“是吗?周大人这番话,说的真好。”此时,有人鼓起掌来,却见耳房里,一个人慢慢踱步出来,微微带笑,此人很是年轻,斯文俊俏,此时一双清澈目光,却是似笑非笑的看着周昌。
周昌定睛一看,却是骇了一跳,来人竟是徐谦。
他哪里晓得,今日徐谦登门拜访刘瑜,和刘瑜有要事相商,刘瑜递了名刺,刘瑜本不见客,却是徐谦说命他进来说说话也是无妨,徐谦坐在耳房里吃着茶,自然是将花厅里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
周昌这一下子惊住了,面红耳赤的起来,道:“徐抚台原来也在。”
刘瑜在一旁苦笑,故意将脸别过去,今日他刘瑜算是彻底表态了,想不跟徐谦狼狈为奸都不成,想必这周昌要恨透了他。
徐谦大剌剌的坐下,慢悠悠的道:“本官自然在,只是想不到,周大人对本抚台竟有如此多的看法,我还记得,本官初上任的时候,周大人还说本官到任浙江,浙江上下文武官员,俱都欢欣鼓舞呢,敢情上下官员都欢欣鼓舞了,独独周大人很是不喜,是吗?”
周昌目瞪口呆,想要摇头,却又不知从何处否认,想要点头,却又点不下去,只得愣在这里。
“抚台大人,这个……这个……此事……”周昌开始解释,可惜他渐渐发现,徐谦的脸色冷了下去,很是难看。
徐谦冷冷一笑:“好啦,不必费什么功夫解释啦,周大人是如此看法,倒也无妨,不过本官现在要和伯爷商量大事,周大人若是无事,就请回吧。”
周昌想了想,只得咬了咬牙,飞快的走了,连告辞都没有。
这周昌一走,刘瑜便是苦笑,道:“徐大人,你这是要将老夫置于何地,何苦要出来呢,有些事,藏在心底岂不是好?小人常有,暗中提防就是了。”
徐谦却是认真的道:“伯爷,做大事,就要杀人立威,不过现在不时兴杀人这一套了,本官杀了太多的人,现如今要立地成佛,既然杀不了人,就得诛心,不找个人来收拾一下,这样的小人就会像苍蝇一样挥之不去,所以,不拿这么个人出来开开刀,新官上任放再多的火也烧不起来。今日算是给他见了面,明日捏死他就是。”
捏死二字,说的很是轻巧,须知周昌乃是巡按,并不受徐谦统属,虽然徐谦这巡抚甚至掌握一省吏治,可是这个吏治,并不包括巡按在内。
只是徐谦这举重若轻的潇洒口吻,却是让刘瑜心里暗暗点头,他倒是很想拭目以待,看看徐谦怎么捏死他,看看这抚台手段如何。
刘瑜面带微笑,道:“大人好气魄。”
徐谦已是端起了茶盏,却是发现这茶盏本是给周昌的,只得放下,随即笑笑,道:“气魄谈不上,其实都是讨口饭吃而已,伯爷种桑是为了利,本官忙前忙后,说到底也是为了利,你是为了黄白之物,我却是为了政绩,这天底下,政绩无非是治河、修学而已,可是本官不同,小打小闹没意思,太显小家子气,要做,就得做大,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要空前绝后,伯爷不会见笑吧。”……
感谢大家的月票和打赏,尤其是龙情绵绵同学的五万打赏。
第五百三十章:杀鸡儆猴
刘瑜当然不能笑,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若是别人,说出这番话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可是看新抚台近日种种作为,都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做派,刘瑜连忙正色道:“不知抚台有何差遣?”
差遣二字,可见刘瑜把自己的姿态放的很低。
徐谦微微一笑:“今日来见你,就是希望伯爷能够出面帮个小忙,上次伯爷不是说,愿募捐五万两纹银拓宽河道吗?拓宽河道,毕竟只是本官的其中一个打算,除了拓宽河道,还要修桥修路,除此之外,宁波等地的港口也要修缮一下,还有学堂,亦是如此,本官打算在各县修建学堂,供县中子弟读书,当然,读书不能免费,也得收些银钱,因而,本官打算在巡抚衙门之下,设一个钱粮局,这钱粮局一方面接受士绅和商贾的募捐,募捐多少之后,再按干股进行分配,待河道修通,道路修筑,港口修缮、学堂开学之后,刨除开必要维护之外,再将盈利按大家募捐的数量以分红的方式分发下去。伯爷德高望重,若是肯挂名钱粮局局长,则此事定矣。”
刘瑜呆了一下,他立即明白了徐谦的意图,拓宽河道绝对是挣钱的买卖,只要修筑好了,将来宁波那边大量的船只出海,出口货物,那么势必浙江的河道网坐地收钱,肯定是大有油水。
除此之外,宁波的港口修筑好了,收益也绝不会少,只是修筑道路和兴建学堂,就未必是一本万利的买卖了,甚至兴建学堂还可以亏损,这抚台的意思显然很明确,把所有的工程都打包起来,管它有收益还是没有收益的都捆在一起,让大家为这个捆绑起来的钱粮局募捐,这样做有一个好处,一是防止大家都去募捐拓宽河道,而无人去募捐学堂,有盈利的工程大家自然希望能捐纳多少捐纳多少,毕竟这是坐地收钱的买卖,可是对没有盈利的,大家往往避之不及,结果就是河道虽是拓宽了,可是学堂却是一个都没有,如此一来,只是提高了交通的便利,却无教化之功。
请自己出山,自然是因为自己的声望,士绅就是如此,都喜欢跟风,没有德高望重的出来,谁也不肯掏银子,大家都精着呢。
只不过,徐谦要建这么多学堂做什么?每个县都要修筑一座,这未免有些奢侈,一般官员要政绩,往往都是修修县学、府学也就是了,不过县学、府学倒不算是真正授业的场所,倒更像是后世的教育局,功能上是不提供授课业务的,偶尔也会训导一下,而徐谦既然要兴建学堂,那么肯定是供教育功用了,问题在于,除了像是钱塘、仁和这种奇葩的县之外,大多数县人口不过十万人上下,有的县偏僻一些,也不过四五万人而已,每个县都设学堂,未免有点过于浪费,须知一个县的读书人,连千人都没有,这千人之中,还有人已中了秀才、生员,谁有兴趣去县里的学堂读书?
刘瑜开始琢磨起来,这徐谦的胃口实在太大,人家修县学,他去建学堂,这何止是要搞政绩,分明是要折腾,刘瑜不由道:“大人说学里也要收费,却不知收费几何?”
徐谦早料到他要问,拓宽河道这种事他肯定不会多问的,问题就是这摆明着亏钱的买卖刘瑜肯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毕竟得琢磨一下建学堂要亏损到何种地步才好。
徐谦道:“这学堂自然不比县学,每人入学,一年缴纳两千钱。”
两千钱不算多,若是学生多,也勉强是学堂修建之后的维护,还有教授们的聘金而已。
不过能够勉强维护,就已算难得了,刘瑜怕就怕将来学堂建起来,还要大量的拿银子去补贴学堂,这可是不知何时到头的买卖。
他不由莞尔一笑:“难道大人不嫌浪费,一个县的读书人毕竟不多,有县学足矣。”
徐谦正色道:“伯爷此言差矣,伯爷前些日子,不是还想做买卖吗?想开几家染坊,办几个丝绸坊子,请问伯爷,这工匠从哪里来?将来浙江这边,工坊林立,可是工匠却是不足,到了那时,一个好的工匠价值不菲,本官也是未雨绸缪,建学堂,不只是要教授经义大道,同时也传授技艺,翰林院那边,百科全书工学篇已修订的差不多了,所谓工学,无非织、铁而已……”
这一下子,刘瑜眼珠子都要掉下来,这徐谦办学,竟是技校。
刘瑜不由道:“这等技艺,如何登得大雅之堂?”
徐谦耐心道:“经义是学,技艺难道不是学?君子还习六艺呢,况且连翰林都编了工学、杂学的全书出来,难道连教授工学、杂学的知识都不成?其实办学,也是可以赚钱的,我只问你,一个学徒要成为工匠,需要多少年?就算有人真心实意肯帮带,没有七八年之功是不成的,有的甚至需要十年二十年之久,而在天津制造局那边,一个工匠的薪俸一年是二十两银子,一个学徒却不过是三四两而已,那些贫家子弟,固然是读不了书,学不了经义大道,成不了圣人门生,取不得功名,可是若肯就学,便可有安生立命的本钱,谁不愿自家子弟去学一门手艺,到时新建的学堂,必定有人趋之若鹜,我给你算一笔账吧,假若是青田县,能吸引到五百这样的子弟,学堂每年的岁入便可高达千两,刨除掉维护和教授的聘金,照样可维持每年四五百两银子的收益,自然,我等办学,也不能只传授技艺,还要请大儒传授经义之道,终究经义是正道嘛,江南这边流行王学,王学那边,自然极力支持兴办学堂,就算有人诟病,自有王学群策群力,为之反击。”
刘瑜不禁目瞪口呆,这哪里是抚台,简直就是奸商,连学堂都可以赚钱,不过如此一琢磨,学堂竟还可盈利,似乎也是不错,只是,刘瑜还有一些顾虑,不由道:“就怕朝中有人诟病。”
徐谦冷笑:“这又怕什么,朝中有人诟病,可是江南盛行的是王学,自有江南的官员据理力争,这是其一。再有,连翰林院都编撰杂学全书,这便是朝廷已经认可杂学,杂学虽非正道,可是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莫非圣人子弟们生了病,不需要大夫诊治吗?莫非圣人子弟们读的书,不要由人印刷吗?又不是否认圣学是正道,只是设些杂科,给人一个生计而已。伯爷,这件事非你出面不可,唯有你出了面,这钱粮局才能成事,成事之后,不只是收益不菲,更重要的是,这也算是一桩功德。”
刘瑜迟疑了一会儿,事实上徐谦请他出面,就是让他站队,刘伯爷是不想站队的,可是眼下,似乎不站队不成,只得苦笑:“好罢,老夫只好勉为其难。”
徐谦大喜:“大事成了。”
密议之后,徐谦告别心情复杂的刘瑜,坐轿回到巡抚衙门,立即召集幕友,对分管钱粮的牛金道:“诚意伯已经准允,你立即把布告发出去,让人去如意坊也打声招呼,这个钱粮局要立即办起来,下月开始,所有工程都要开工。”
牛金大喜,道:“有他出面,一切都好办了,不过要促成此事,还要请王先生出马。”他的眼睛看向了王艮。
王艮不由苦笑,他当然清楚为什么要自己出面,作为王学掌门,他必须出来振臂一呼,比如说办学的事,学堂的规划也早就有了,整个学堂分为上院和下院,上院教授王学,下院教授工科、杂科,这等于是把徐谦的私货和王学绑在一起,徐谦办王学学堂,还闹出这么大动静,一次性要在浙江建成四五十所,这些,将来都可能是王学的活动基地,也将成为王学的骨干,可是徐谦偏偏要弄个下院,搞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偏偏还要打着王学的名目,可见这世上许多事实在不能两全,王艮犹豫片刻,道:“老夫自会撰文。”
撰文的意思就是表态,让大家极力支持学堂的兴建,要兴建学堂,肯定会遭来不理解甚至痛骂,而王艮撰文,先把王学的人团结起来,要做好隔空对骂的打算。
徐谦最后看向周泰,道:“周大人,那巡按周昌,是什么来路,近几日,据说他很是活跃。”
周泰道:“听说过,想必只是哗众取宠。”
徐谦淡淡摇头:“管他是不是哗众取宠,要立即收拾了他,放在眼前实在碍眼,这浙江上下,务求精诚团结,肯团结的就是自家人,不肯团结的就要让他身败名裂,让他成过街老鼠,这叫杀鸡儆猴,以儆效尤,只有这样,这各府各县,还有布政使司、提学、提刑们才跟和巡抚衙门步调一致嘛,不见见血,就会有人想捋捋你的虎须。”
第五百三十一章:巨变
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粮田的免税,却不曾想到,巡抚的所谓新政根本志不在此,免税不过是立威立德而已,将新任抚台与免税捆绑在一起,将抚台大人的威望升到顶点,而与此同时,真正的新政才刚刚开始。
至少此时的浙江,是空前团结的,从明报那一日确认出消息起,浙江上下已结为了铁板一块,而徐谦的声望,再一次攀升至一个新的顶点,与此同时,在宁波,大量的商贾开始入驻,宁波的土地开始大规模的收购,价钱也日渐增高,如意坊在这沸腾声中悄然开业,与此同时,如意坊的钱庄亦是开业。
整个宁波,立即沦为了一个大工地,无数蜂拥而来的商人,在得知了双屿港,得知了宁波织造局,得知了如意钱庄已将这里作为了首选之后,已是疯狂涌入。
有些时候,商贾是盲目的,谁都不知道未来的大势在哪里,自然也没有人会想到前景会在哪里。更多人更愿意相信,如意坊去了哪里,哪里就有银子。
织造局已经挂牌,不过工坊却还在破土动工,宁波上下已有传言,说是这海外的双屿港,未来都将在宁波吞吐货物,未来将会有数百上千的大船,将一船船的货物从宁波运去双屿港,这些货物堆积如山,经过双屿港的中转,运往各国,甚至远达佛朗机。
如此一来,几乎所有的瓷窑、茶叶、丝绸、织布商贾都云集这里,货物生产出来,最紧要的就是销路,而这里,将是一个巨大的销路口。
瓷窑、茶叶倒也罢了,可是丝绸不同,丝绸本是浙江、松江一带的特产,不少商贾开始大把大把的撒钱,开始在宁波一带兴建纺织作坊,至于所需的生丝,自是直接从浙江各府各县收购。
整个宁波,几乎陷入了某种狂热,以至于本地知府都吓了一跳,连忙将此事上报,结果到了巡抚衙门,给他的回文却是淡然处之四字。
淡然处之……
宁波知府惊愕的说不出话来,看到下头一块块土地在买卖,大肆的人被招募为民工,开始兴建屋舍,兴建货栈,兴建工坊,兴建船坞,看到天津制造局的许多纺织机器运来,看到无数的丝商雇佣的掮客在府里、县里没头苍蝇的乱窜,他感觉这突如其来的许多东西,都颠覆了他的认知。
与此同时,又一个重磅消息传出,巡抚衙门设钱粮处,旨在兴建学堂、拓宽河道,修桥搭路、兴建港口,这许许多多的条文,俱都颁布,于是乎,又一股热潮开始涌现,首先出手的是如意坊,如意坊一次性便往钱粮局砸了纹银五十万,五十万两银子,这几乎相当于浙江一省数年的金花银了,如此大规模的投入,似乎已经预示到了无限的前景。
如意坊打了头,商贾们就像疯了一样,也开始疯狂跟进,而士绅也不遑多让,刘瑜先打了头,又任这钱粮局局长,他老人家出了面,似乎没什么风险,豪绅们见状,亦是大笔大笔的银子投下去。
七天之间,只是短短七天时间,钱粮局筹到的银钱已突破四百万两。
四百万两巨资,说出去都令人咋舌,要知道,整个国库一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