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谦作揖,道:“学生受教。”

谢迁端起茶盏来,吃了一口,咂咂嘴,道:“其实你不糊涂,老夫呢,也没什么可点破你的,只是你既要主政,就需记得四样,其一,是赋,其二,是学,其三,是工,其四,是兵。”

“赋税,乃是国家根本,浙江赋税一向不轻,一方面,你要让朝廷满意,一方面,又不能苛刻百姓,这里头就有一个度,许多主政苏松、浙江的人大多数人都折在这里,有的人呢,为了政绩,死命的盘剥,尽量的增加赋税,结果朝廷满意,地方上却是骂声一片。也有人呢,固然是抚恤地方,可是朝廷一向依赖浙江赋税,钱粮少了,少不了要迁怒下来,最后虽然得到了地方的交口称赞,却又为朝廷不喜。两头难做人,你要有一番作为,一方面要堵住户部,让户部无可挑剔,这另一方面,却又不能给地方上一个苛刻的印象,政绩是政绩,可是浙江不同其他地方,这里士绅如毛,生员满地,朝中的官员,浙江人亦是不少,若是逼得狠了,少不了要弹劾你。”

徐谦听罢,也是感叹,天下人都晓得浙江巡抚是肥差,可是现在看来,浙江巡抚简直就是坑爹货,难怪内阁六部里头,几乎没有浙江巡抚升任,而大多数不是滚蛋,就是随便找了个地方安排,仔细琢磨一下原因,怕就是在赋上头,你要是为了政绩拼命收粮,朝廷是认为你好了,吏部的功考也给你一个优异,可是地方上却要沸腾,须知浙江这地方有功名的人实在太多,抗税的事也曾出自这里,大家一闹,又有浙江本乡的官员弹劾你一下,就算你的功考再优异,怕也前途无望。

可你要讨好乡绅、生员,少征来了粮税,朝廷每年的岁入很大部分都指望这里,结果把你派去浙江,惹得国库的收支不平,那么少不得,就有人怪你办事不利,自然是让你从哪里来,滚到哪里去。

谢迁拿这个提醒自己,首要的就是讲到了度的问题,确实也让徐谦受益良多,这个度看不见摸不着,谁也不知度在哪里,毕竟这世上从来没有两边讨好的好事,这也将是徐谦当政之后,第一个最重大的难题。

谢迁见徐谦一副泄气的样子,不由呵呵一笑,道:“其二,就是学。浙江富庶,生员众多,学正不可荒废,读书人多,就难免要照顾,而读书人的脾气却也是古怪的,你要让他们满意,却也不容易,学政即是官政,你既要管理约束,可是呢,又要有张有弛,给予他们优渥,使他们得到实质的尊重,其实,这也是个度,拿捏住了这个度,他们才会既爱你又畏你,才会有人为你四处奔走,有人给你抬轿子,宣扬你的仁政。”

徐谦苦笑,方才是度,现在又是度,怎么做巡抚,和走钢丝一样,不能偏左,又不能偏右,四平八稳的,稍稍有点失去重心,就要摔跟头。

看来这做清流和做事,还真不一样,做清流好啊,动动嘴皮子就是了,毕竟动嘴皮子是最省心的,随便花团锦簇几个词句出来,都能讨得所有人的喜欢,可是做事不同,想要四平八稳做成一个事,那就更难了,因为所有人的利益诉求不同,你做了事,讨好了一批人,就要得罪一批人,所以这历朝历代,永远都是耍嘴皮子的伟大光明且永远正确,而做事的人最是苦逼,也难怪这么多官员宁愿蹲在翰林院、都察院,死都不肯出来外任一方。

谢迁又道:“至于工,自是修筑河堤、县学了,你是读书人出身,老夫也就不赘言了,想来你也知道这里头的干系,要修这个又要修那个,固然能得来政绩,可是要修筑就少不得摊派,少不得士绅的支持,修的多了,固然能得来政绩,可是摊派的太狠,士绅们定然不满,其实这也是个度。至于这个兵,就是江南新军的问题,新军无用,此次倭患闹得这么大,也正因为如此,因而,眼下朝廷一面倒的抨击新军,朝中你并无根基,支持你在这里担任巡抚的,眼下唯有天子,这新军乃是天子的新政,万万不能荒废,因此,江南新军必须好好整肃,如此,不但可以让地方上安心,对天子,也是一个交代。你就任这巡抚,要办的就是这四件事,四件事办的好了,则必定誉满天下,一飞冲天,办的不好,到时免不了成为过街老鼠,入阁是不要指望了,说不准下次,调任四川、云贵等地,亦或者是去宣府,这辈子,管管军务、马政也就到了头。”

第五百一十六章:礼教大防

谢迁是老官僚,对治理地方的事琢磨了几十年,心得体会自然比徐谦这个毛头小子要强得多,他一番教诲,徐谦算是明白,原来做地方官,很不容易。

其实某种意义来说,你若是去的是穷乡僻岭,在那儿做个土皇帝,倒也无妨。毕竟身为土皇帝的你,反正也没人盯着,口在你身上,手也在你身上,你怎么说,怎么做,就算是草芥几条人命,那也不算什么难事。

这里头,涉及到的就是交通问题,有的府县山长水远,可能要去省城,来回走得走上一个月,地方上虽有土豪,可都是一群土财主,和他们沆瀣一气,什么事捂不住?

不过土皇帝这种例子放在浙江就不同了,虽然徐谦假若真有机会就任巡抚,那在这浙江也算是半个皇帝,上马掌军,下马管民,连学政、提刑都一把抓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谁要是违背上宪的意思,一脚踹开,便可以让你滚到一边去玩泥巴。

可是……这里也是舆论的中心,是商贸的中心,你的所作所为,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看着,上到御使,下到寻常的生员,都在注视着你,你固然还是你的土皇帝,可是许多事不能做的过份。

虽然管的宽,可是责任也大,军政、民政、提刑、学政还有乱七八糟的工程问题,可是里头若是出了差错,这干系就别想走脱了。

徐谦阖目沉吟片刻,心里大致梳理一下,随即对谢迁拱手作揖,道:“谢恩师指教。”

谢迁已是累了,徐谦道:“恩师不知什么时候去杭州?学生过几日要成亲,不知恩师能否大驾光临?”

谢迁愕然:“成亲,又要娶亲吗?你不是已经娶过妻了吗?可是纳妾?”

徐谦硬着头皮道:“是娶妻。”

谢迁吹胡子瞪眼:“这像什么话,你就偏要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就不怕别人笑话。君子要三省吾身,要晓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岂能像你家这般,整日胡闹。”

谢迁是气着了,好不容易这门生靠谱了,名扬天下了,官越做越大了,也得到士林拥戴了。偏偏这个家伙,生怕自己不够特立独行,非要闹出点绯闻,让人寻点诟病出来。

徐谦只是苦笑,并不坑声,待谢迁责骂一顿,寻了个由头告辞出去,心里不由苦笑,看来恩师肯定是不会去喝酒了,哎……他老人家不出面,终是教人不安。

徐谦的不安是有名堂的,连娶二妻,虽然也不是没有先例,可毕竟还是有违此时的礼教,虽然礼教这东西都在人的嘴上,一般人也不会拿这个来要他徐谦的命,可是做文章是肯定的。可是假若谢迁出了面,那就完全不同了,娶妻得有由头,比如让赵小姐认谢迁为干爹什么的,这由头也就有了。

何也?赵小姐乃是恩师之女,恩师之女,岂可娶来做妾?这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一方面,你娶自己恩师的女儿做妾,这就违反了尊师重道,师者,如父也,天地君亲师,任何一个都不能得罪。

如此一来,正好可以用尊师的礼教大防来破那所谓的连娶二妻的礼教大防,这是徐谦的变通之法,毕竟和尊师重道比起来,你一个屁大的娶平妻算什么事?连狗屁都不如。说不准将来还可以传为美谈,说是徐学士为了成全恩师,而不得已坏了礼教大防,此诚为君子矣。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这个道理,对徐谦来说,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办不成事的人。

不过现在在恩师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他现在也不敢提出这种要求,就怕恩师一时气糊涂过去,只得从堂中出来,因为在这里,谢家要留饭,只是谢迁身体不便,自然就不作陪,这重担自然落在谢欢头上,谢欢对徐谦殷勤备至,很快就和徐谦混熟了,二人一个师兄,一个贤弟叫的欢快,那欢天喜地的余姚县县尊,自然只得晾到一边,喝着闷酒。

酒过正酣,徐谦朝谢欢挤挤眉毛,压低声音道:“谢师兄,我今日实言相告,你做好准备,尽力在宁波购置土地,有多少买多少,到时自有好处。”

听了他的话,谢欢一下子激动了,其实他也是有功名的人,好歹也是个举人,不过读书,毕竟比不过谢正,所以谢正做官,他呢,美其名曰是在乡中照料父亲,实则是打理这个家,无论是父亲还是他那哥哥,都是清高到顶的人物,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只有要花钱的时候,随意到帐房去支取,可是谢欢却晓得,纵然是他谢家,这坐吃山空也有穷尽的一天,更不必提,作为谢家这样的大族,不晓得要养多少族人,平时和人交际,迎来往送的,这银子跟流水一样,单靠在余姚的这些土地,总是捉襟见肘,压力甚大。

现在许多士绅都在谈纺织的买卖,他也就留了心,后来一琢磨,他娘的,老子姓谢,留个屁的心,爹的关门弟子就是徐学士,徐学士就是财神爷,现在谁不晓得,那如意坊是何等的声势,谁又不晓得,那天津制造局是谁办起来的,有这么大一个菩萨在,琢磨个什么,和徐老弟打声招呼,就不晓得有多少方便。

徐谦徐谦前来探望家父,正是最好的时机,徐谦方才说起宁波,这宁波肯定在未来会有大事发生,既然人家都已经提醒,这就是摆明着来送银子的,谢欢舔舔嘴,道:“宁波莫非也要设……”

徐谦微微一笑,道:“到时你便知道了,总之,有钱就买地吧,将来无论自己起房子,还是将地卖出去,这价钱嘛,至少翻几番。”

谢欢立即吃了定心丸,不无惭愧的道:“论及年齿,我该是你的兄长,反而受你恩惠,哎……惭愧,惭愧。”

徐谦道:“其实老弟也有一件难办的事,倒是想请师兄斡旋。”

谢欢道:“你但说无妨。”

徐谦便将自己的算盘统统抖落出来,道:“礼教大防,终究是绕不过,想来想去,也只有恩师能救我,只是恩师对此事颇为反感,就怕不肯答应。”

谢欢却是认真起来,琢磨了片刻,道:“其实这事也容易,你终究是家父的得意门生,师者如父,门生亦是半子嘛。你不在的时候,家父可经常提到你,对你赞不绝口呢,可见他一直挂念于你,对你很是期待。他现在之所以生气,是气你做事没规矩,可是终究,还是会想着给你解围。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你放心的回去结亲,家父这边,我自会提起,家父至多痛骂几句,难道连自己的门生都不顾了吗?”

听了谢欢这番话,徐谦便晓得谢欢已有了把握,呵呵一笑,道:“正是,正是,多谢师兄。”

谢欢笑呵呵的道:“不妨事,不妨事。”

喝了些酒,徐谦已是有些醉了,想着杭州还有事,拜别而出,坐上轿子,打道回府不提,而那谢欢于本县县令一路将徐谦送出县去,心里便开始琢磨,这徐学士将来不免要多打交道,家父这个关门弟子,将来肯定是大有前途的人物,于是便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事儿办成,左思右想,已是不知觉回到府中,于是去拜谒谢迁,谢迁在书房叫他进去,有几分感触的道:“子容已经走了吧?他走时,没说什么?”

谢欢苦笑,道:“倒是没说什么,不过儿子他看欲言又止的样子,似乎有心事?”

“哼!”谢迁提起就来火,本来好好的一个大喜事,这家伙又要捅娄子,把谢迁的好心情都破坏了,他忍不住道:“心事?这不是心事,这是他自作自受。”

谢欢晓得,老爷子现在还在气头上呢,他呵呵一笑,劝道:“师弟毕竟是少年嘛,少年心性,也属正常,谁年轻的时候没那么几件咳咳……”见父亲拿眼睛瞪自己,谢欢连忙假装咳嗽,又道:“既然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过儿子猜测,这事儿肯定会闹起来,父亲是他的恩师,他若是被人骂的狗血淋头,父亲的脸上不是也无光吗?儿子倒是有个法子,其实事情也简单,只要家父认了那赵小姐为女,如此一来,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谢欢正要将如何个顺理成章法一五一十的说出来。

可是谢迁是什么样的人物,只一听,就晓得打的是什么主意,忍不住拍案道:“这是徐谦教你说的吧?哼,告诉他,老夫是堂堂正正的圣人子弟,绝不会纵容他这样恣意胡为,想要老夫给他遮羞,叫他死了这份心……”

第五百一十七章:真儒是也

回到杭州,徐谦便开始接待一个又一个的文武官员。

现如今浙江群龙无首,浙江巡抚死在了任上,本来这时候,本该浙江布政使司出来暂时维持大局,只是可惜,徐谦众望所归,虽然都说倭寇是剿灭了,可是大家难免有些害怕倭寇卷土重来,有了徐谦这个主心骨在,大家也安心一些。

于是这布政使大人自然不免落寂,而各府以及省里的诸多官员,都纷纷拜谒徐谦,甚至一些政务,需要徐谦出面,还有一些各衙门之间的琐碎争斗,也希望徐谦出面斡旋。

世上许多的事往往并非是按着章程和规矩来,不在其政的反而被迫要谋其政,在其政的反而没鼻子没眼,说来说去,权既来自于官职,同样也来自于人心,人心如此,谁能有什么办法。

络绎不绝的宾客,自然不免要收听到一些不好的传闻。

“什么,娶妻?怎么又是娶妻?不是在京师的时候,已经娶过妻了吗?桂湘桂学士之妹……”

“我也是刚刚听说,既有妻子,又何来娶妻之说,据说还发了许多帖子出去呢,到时邀许多人入席,看来这徐家,有大办的意思,至少百桌流水席,杭州知府江大人你是知道的吧,今日江大人去见徐学士,徐学士就给江大人送了帖子,现在江大人也为难呢,你想想看,这要是不去,自然是驳了面子,徐学士是什么人,乃是士林仰望的人物,又贵为学士,前程远大,将来入阁拜相也是十拿九稳,尤其是江南一役,风头之劲,亦不在当年保卫京师的忠肃公之下,钱塘二杰,一个便是于忠肃,其二自然便是这徐谦了,二人名中都有个谦字,又都是钱塘人,如此人物,谁敢得罪?可要是去了,这徐学士先娶一妻,如今又娶平妻,实乃国朝罕有,似有违礼教,他有违礼教倒也罢了,毕竟人家是少年俊杰,人中龙凤,固有争议,却也谁都动弹不得他。可是江大人算什么,毕竟只是个知府,若是前去庆贺,岂不是纵容此事?所以……现在江大人是两头为难,忧心如焚,自从徐家回来,便没有心思署政……”

“啊……那既然如此,又当如何?”

“谁晓得当如何,大家都在瞻前顾后呢,莫说是江大人,想来其他大人,还有浙江各地的巨绅,怕都在犹豫,其实许多人都在看别人有什么打算,别人去,他就去,法不责众,别人若是不去,也只好再思量思量了。”

“徐学士贵为翰林学士,这礼教自然该当遵守,怎的……”

“休要胡言,谁说徐学士不尊礼法了,定是有什么缘故才如此,你若是胡说,小心走在路上被人打了,诽谤徐学士就算人家不怪罪,可是你想想,其他人会坐视不理吗?”

“这……是我多嘴。”

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让生员们很是焦心,现如今的浙江,生员大多都以王学为圣典,而徐谦在王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几乎不下于颜渊、子贡之于孔学的地位,这样的人,大家自然希望他是圣人,就算不是圣人,那也该是贤人,现在闹出这么个事,显然和现在主张的礼法大大不同,有点非主流的意思,所以大家也在担心,生怕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也有一些王学门人索性为徐谦辩解,说是徐谦如此做,为的就是抨击旧党,理学成日就是束缚,不但束缚自己,还要束缚别人,徐学士开历史先河,实乃借机向旧学挑衅云云。

这个理由,说出去自己都不信,可是这时候,除了如此慰藉,又有什么法子。

徐家这边,因为张罗婚事,已是济济一堂,赵小姐的爹已是到了,徐谦亲自迎接,他这一出马,自然无数官员随扈,无数麒麟服的校尉到场,赵小姐的爹叫赵新,只是个寻常商贾,做的是药材的买卖,见到这个阵仗,实在有点骇人,徐谦亲自将自己的轿子让给他坐,他这辈子,实在没有坐过轿子,到了徐家之后,和徐谦闲谈几句,看出徐谦诚意,便道:“本来邻里多有嬉笑,都说我这女儿如何如何,今日……哎,其他话就不说了,她能有今日,我这做爹的自然高兴的很,得你这样的贤婿,脸上也是有光,只是我家毕竟是商贾人家,贤婿如今……”

徐谦拍拍他的手,笑吟吟的打断道:“士农工商,并无贵贱,只有好坏之分,若是良善本份之家,又有什么妨碍?这些话往后不必再提。”

他正待多闲聊几句,却有人来报:“谢公来了。”

徐谦连忙离座,出门迎接,这个宅子,乃是徐申的宅邸,他在杭州置办了大宅子,宅院不小,徐谦有时也不认得路,由人领着到了中门,果然看到谢迁的轿子停在外面,连忙上前,在轿外恭敬的道:“恩师大驾,学生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谢迁才从椅中钻出来,看四周都是人,遂含蓄带笑道:“你有心即可,是了,老夫要见见我那女儿,你倒也是,上月老夫刚刚认了女儿,你便要娶进门,这是什么道理?”

徐谦立即明白了,连忙苦笑道:“都是学生的错……”

领着谢迁进去,到了大堂中坐下,徐谦让赵新来见了谢迁,谢迁瞪了他一眼,才挤出几分笑容对赵新道:“你那女儿,老夫很是喜欢,如今收为义女,不知赵先生肯割爱吗?”

赵新哪里有不肯,谢迁是什么人物,这要是到江宁去说,保准要骇死人不可,他连忙道:“使得,使得。”

谢迁说罢,也不愿赘言,便起身道:“徐谦,你明日要成亲,老夫这边,你不必多管,忙自己的去吧,寻个僻静的地方,让老夫歇一歇,赶了半天的路也是乏了。”

徐谦心里不由想,什么叫做赶了半天的路,分明是坐了半天的轿子,倒是可怜了那两个轿夫是真的,只是如今恩师终于肯出面为他解围,他心里自是甜滋滋的,忙吩咐人请谢迁去高卧,又吩咐人去将谢家的轿夫迎进家里歇息,让人准备一桌酒菜,给他们饱肚。

……

杭州知府衙门。

江大人还在不安,看着案上那份烫金的请柬,他是吃不下睡不着,徐谦这样的粗大腿,不抱的这是傻瓜,此人不但是王学领袖人物,又是未来的要员,属于大明朝潜力股中的潜力股,这样的人,平时凑都未必能凑上去,现在人家结亲,自己不去,肯定很不妥当。

可要是去了……

江大人担心的是有道理的,礼法是个大问题,用外头的说法是,徐谦可以效仿竹林七贤,去做他的狂士。可是汪知府不同,他若是去了,那就成了助纣为虐,一旦被人弹劾,那前途可就完了。

连续两天,江大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明日徐谦就要成亲,他依旧没有决断。

而在这时,倒是有个幕僚匆匆进来,道:“大人……大人……”

此人是江大人的心腹,姓柳,江大人驻足,道:“柳先生,又出了什么事?”

柳先生道:“倒不是出了什么事,而是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徐学士这次要娶得,乃是其恩师谢公义女,据闻早在数月之前,谢公爱此女之才,便收其为女……”

听了这话,江知府有点没拐过弯来:“这又如何,和老夫何干?”

柳先生却是喜滋滋的道:“大人哪,外头早就传开了,现在大家非但不觉得徐学士行为乖张,反而个个都认为徐学士实乃士林典范,是我读书人的楷模呢。”

江知府皱眉:“这是为何?”

柳先生解释道:“大人想想看,既然徐学士要娶得,乃是谢公之女,而谢公又是徐学士的恩师,这世上,哪有纳其恩师之女做妾的道理?如此一来,岂不是侮辱恩师,践踏师道吗?”

江知府大致猜出点眉目了,激动的道:“你的意思是说,徐学士之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宁可背着天下人骂他不通礼法的骂名,也要娶妻,并非是他行为乖张,而是因为徐谦碍于师门,尊重谢公的缘故?老夫明白了,明白了,好哪,虽然如此做确实有碍礼法,可是尊师重道,岂不也是礼法?徐学士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其用心之苦,倒是教我等妄自揣测了,此举,必定要传为美谈。”

柳先生也是眉飞色舞的道:“正是如此,外间已经炸开了锅,所有人都在称赞徐学士敢作敢为,乃真儒是也。”

江知府长长松了口气:“真相既然已经出来,快快立即准备礼物吧,明日清早,就要登门贺喜,礼单老夫要好好过目一下,一个是学士,一个是谢公之女,这都是江南最贤达的人物,两家联姻,自是佳话,这礼,既要超凡脱俗,还要名贵,你要多费费心。”

“是……”柳先生也不多言,行了个礼,飞快去了。

第五百一十八章:成亲

成婚的这一日,杭州徐家已是围的水泄不通,轿子都摆不下,只得排到几里之外去。

王学掌门王艮,太保谢迁两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坐镇,莫说是那些接到请柬的,便是没有接到请柬的,怕也想往里头凑一凑。

如此的号召力,自然非同寻常。

到了正午,又有宾客前来,却是南京方面来了人,不少南京官员组队前来,纷纷来道贺,其中就有江南总督李时。

李时这江南总督,在松江府办公,现在听闻徐谦成婚,自然也来了,只不过他的脸色并不好看,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见了徐谦,只是欲言又止。

身为江南总督,奉旨平倭,结果却是天不遂人愿,摔了这么大的跟头,这也算他倒霉。

其实说倒霉还算轻的,他上任之后,先是不能体察下情,毕竟是清贵的翰林学士,对军务能懂多少?于是一开始,几乎都是听下头的人忽悠,今日报捷,明日报捷,起先的时候,或许还可以说他不能明察秋毫,还为此沾沾自喜,可是到了后来,他渐渐发现了蹊跷之后,非但没有选择上书奏陈,反而选择了捂盖子,这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若不是他这江南总督如此,杭州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大事。

其实徐谦也很理解他,在翰林呆了半辈子,突然放出来做封疆大吏,一开始浑浑噩噩,被下头的人忽悠,等到知道真相时,吓得面如土色,不免会想,若是此时揭发,必定天子震怒,震怒的后果,肯定要迁怒于他,毕竟不少捷报,都是从他的总督衙门递上去的,为何早不揭发偏偏这个时候揭发?于是,这位清贵的总督大人只好选择了蛇鼠一窝、沆瀣一气,他没有选择,只能和那些欺上瞒下的家伙们厮混一起,继续发着所谓捷报,继续报着功劳,只希望能拖一天是一天,熬了一两年,有了卓然政绩,再调离回京,至于江南的事,自然就和他无关了。

可惜,他运气不好,终于有人检举揭发,朝廷派出了钦差来查,与此同时,倭寇奇袭杭州,天下震动。

虽然此时朝廷还没有旨意给他处分,可是李时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好日子要到头了,等徐谦的圣旨一到,他的圣旨也必定要来,这个总督是肯定没了的,不只是如此,怕是这大好的前程也毁于一旦,现在莫说入阁,连能不能保住乌纱都是两说的事。

李时病了,病的很厉害,却还是勉强参加了徐谦的婚宴,只是这时候,他这显赫的总督已经成了瘟神,吃酒的时候,他本想和谢迁、王艮以及南京的几个高官要员同坐,不过显然,许多人皱起了眉头,他是个很识趣的人,只得去和别人挤一挤,与他同坐的布政使、提刑使和转运、学政们一个个谈笑风生,偏偏无人去理会他,对他的态度敬而远之。

这个昏沉沉的清贵总督,说不出的尴尬,怒火攻心,竟是昏了过去。

倒是徐家的几个人将他抬到后院,叫了大夫来诊治。

酒宴自然继续,而在徐家外头,也是一片颂赞之声,徐学士不墨守成规,连娶二妻,虽有违礼教,可是其高尚情操,却依旧是读书人的标榜楷模。不少地方,也燃起了鞭炮,今日本不是什么大日子,大家就是觉得喜庆,觉得文曲星成亲,跟着乐呵乐呵能沾点喜气。

洞房花烛。

红盖儿已经掀开,盖头下,是娇滴滴又动人羞赧的绝色容颜,灯下的美人最美,尤其是那楚楚动人之态,让吃了几杯水酒的徐谦如痴如醉。

徐谦咳嗽几声,略显尴尬,随即唤了一声:“娘子……”

赵梦婷想要说话,欲言又止,终究还是过于羞涩,不知该如何说起。

徐谦似乎也意识到,有些时候,说不如做,耍嘴皮子的是清流,清流是贱人,要真刀实枪的动手去做才是干才,办一件事实,比磨破了嘴皮子大义凛然、花团锦簇千万句都更实在。

千言万语,不如……

……

一匹匹快马,将一封封奏报传到了京师。

此时的京师,虽未到阳春三月,却已有了几分盎然春意。

紫禁城林苑中的桃树上,已结出了一个个的花骨朵,这粉嫩却又未绽放的花骨朵在晨曦的露珠下,随着风儿微微颤颤,却也发出了一丝丝花香。

在经历了凛冬腊月,这样的景色,足以让人珍惜,让人格外悦目。

暖阁里依旧还烧着地龙,地底下汹汹的炭火将整个暖阁烧的冒出腾腾热气。

这里的温度,虽不及酷暑,却也教嘉靖不得不拖了外衫,去了袄子,只留一件剪裁合体的轻薄道服,他的颌下,已生出寸长的短须,整个人显得更是精神,脸上也多了几许风霜和成熟。

捷报是昨天夜里传出的,内阁六部那边已经轰动,谁也不曾想到,本来以为一个天大的难题,甚至用大臣们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关乎社稷存亡的大事。

如此难解的问题,京师这边鸡飞狗跳,闹腾了这么久,又有人吵着要招抚,又有人吵着要平叛,争了几个月,结果……事情结束。

嘉靖仔细看着平倭的细节,先是挑拨离间,引出一部分倭寇,全歼,接着是直袭倭寇巢穴双屿港,最后再是攻心,而紧接着,又是一场屠戮。

这样的手段,不可谓不狠。

更重要的是,皇家校尉的实力,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大臣们当然想不到,皇家校尉之所以能七战七捷,全歼千余倭寇,是因为皇家校尉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以己之长克敌之短,通过运动和耐力,不断的消磨倭寇,大家只知道,几万人奈何不了的倭寇,被千余校尉轻松解决,皇家学堂报上来的战损寥寥无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这伙凶残倭寇,却俱都灰飞烟灭。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甚至结束的过于仓促,让人觉得像是做梦一样。

既然杭州光复,倭寇的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