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了。今日不但各部的大臣都与会,杨廷和和杨一清也在,杨一清虽然只是武备学堂的掌学,可是毕竟曾经位高权重,如今参与了军机,所以在杨廷和下首位置添了个位置。
一碰到这种扯皮的事,杨廷和就厌烦无比,可是厌烦归厌烦,却必须耐着性子听。
倒是杨一清显得不徐不疾,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正在这时,有太监道:“皇上驾到。”
争议总算停止,所有人眼巴巴的看着门洞,果然便看到一身便服的嘉靖在黄锦的陪伴下踱步进来。
“吾皇万岁。”众臣纷纷拜倒,三呼万岁。
嘉靖左顾右盼,今日显得尤其精神,这倒是让人生出好奇之心,陛下今个儿是怎么了,好端端的,乐个什么?眼下江南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竟还乐得起来?
嘉靖在御椅上坐定之后,道了平身,随即道:“杭州的事,可有结果了吗?”
身为会议的主持者,杨廷和连忙道:“回陛下的话,已有眉目。”
嘉靖挑挑眉:“已有眉目是什么意思?”
杨廷和面露惭色:“多则半月,少则十天,大军便可启程,剿灭倭寇。”
嘉靖道:“启程?等到大军到了杭州,又要到什么时候?”
杨廷和犹豫了一下:“怕是要两三月功夫,不过先锋至多半月就可抵达。”
嘉靖摇头:“太慢了。”
杨廷和看了嘉靖一眼,对嘉靖的不满态度还以为只是嘉靖决意不再力主平倭,想转变态度,改为招抚。
这也是情有可原,确实是远水去救近火,时间上有些不足,杨廷和只得道:“不知陛下可有良方?”
本心上,杨廷和也是赞同招抚的,可是他不能提,提出来了肯定要被人叫骂,所以只能这样干耗着,假如陛下肯提出招抚,他倒是不介意附议。
谁知嘉靖却是道:“朕的良方早就有了,朕不是敕命徐谦为钦差,令他南下吗?他便是朕的良方,而现在,徐爱卿已经传来捷报,皇家校尉在杭州七战七捷,斩首千余,俘贼三百。”
第五百零三章:功劳太大
嘉靖的话音落下。
崇文殿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不吭声,都是一副很难消化的样子。
大家不是傻子,几万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千余人的皇家校尉能解决?大家可都是高知分子,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之人,翻遍史籍,也没听过这样耸人听闻的事。
于是有人惊喜,也有人怀疑,惊喜的惊多于喜,自然还处在精神振奋之中,怀疑论者在这个节骨眼上虽有满腹疑惑,却不好大放厥词。
嘉靖随即道:“诸卿为何不言?”
其实众人还没有缓过劲来,终于还是有人道:“陛下,捷报之中,可说了为何倭寇要出城吗?怪哉,若是倭寇出城奇袭徐学士大营,为何失利之后,不败退入城?”
这是第一个疑点,众人听罢,顿时觉得有道理。
又有人道:“这大捷报的太轻巧,七战七捷,这只有在演义之中才听说过,须知士卒气力有穷时,一战虽只是一日一夜功夫,可是一日一夜功夫连战七场,假若是徐学士提调数万大军,分兵于各处设伏,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只论皇家学堂,人数不过千余,千余人马连续作战一日一夜,追斩穷寇,未免有些夸张,微臣以为,还是认清楚才好。”
一番言辞,无异于是一盆冷水,浇在了嘉靖和一干喜不自胜的大臣们身上,如此一想,也有人不禁动摇了,最可疑的就是后者,一日一夜连续作战,长途追究,根据捷报中的作战地点,第一次战斗发生在庆春门外,而最后一次战斗发生在石泉,从杭州城庆春门外到石泉相距有百里多的距离,一百多里,在明朝沿用的是秦朝时的衡量制度,一里即为三百步,一百里即三万步而已,这里的一百里,相当于后世的八十里。
八十里对后世的人来说并不长,四十公里而已,就算单纯走路的速度,一小时也能走十里,不过是四个小时的路程。一个成年人,五六个小时走完这个路程不在话下。
可是不要忘了,这是大明朝,这里许多地方几乎没有道理,要过河,要过田埂,甚至还有山路,这一路过去,山长水远,一天一夜,在这种环境之下追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不必说,中途还有七场战斗,这捷报,怎么看都像是演义小说,而非是一个叙述,也难免有人起疑。
嘉靖一时无语,虽然心中坚信有这份大捷,却也无从辩驳,原以为扬眉吐气,现在一时憋得无话可说,却有人道:“陛下,要明辨是非,唯有立即羁押被擒倭寇入京,待兵部查验,刑部过堂之后,才可服众。况且倭寇仍然盘踞杭州,现在说大捷还为时尚早,几时夺回杭州,事情才可定论,臣以为,朝廷不应以这封捷报为喜,也不必深究这捷报真伪,无论真伪,毕竟能提振军民士气,一切事,都等倭寇荡平之后再做理论。”
一场廷议,无疾而终。
嘉靖被驳的差点恼羞成怒,索性也就走了。
至于大家也实在议不出什么名堂,索性散去了事。
却说杨一清和杨廷和回到内阁,杨廷和问杨一清道:“杨兄常年在宣府主持马政,可知这捷报是真是伪吗?”
杨一清沉默了一下,道:“且不论真假,假若是真的,那么说是旷世之功也不为过。”
是真是假,杨一清也说不好,如果是真的,那么有些疑点解释不过,可要说是假的,人家说的言之凿凿,连俘虏都有,除非这徐谦智商低,非要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否则不可能做这样的蠢事。
所以,杨一清言辞有些含糊。
杨廷和不由苦笑:“是啊,假若是真的,这徐谦未免太过妖孽了,他那皇家校尉,怕要名扬天下,自此之后,天下只知道皇家校尉,也不知其他了,却不知这是福,又还是祸。”
二人俱都叹了口气。
……
双屿港。
作为整个亚洲最大的贸易中心,与数十年前佛朗机人修筑的千间房屋相比,这里又增加不少新兴的建筑,双屿港由两个小岛组成,两岛之间的接缝处,恰好形成了一个宽百丈的水道,这条水道,恰好就形成了一条天然的运河,船只停泊在这里,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挡台风的袭击,‘运河’两边,停靠了密密麻麻的船只,有的船只在码头上卸货,有的则装载货物,这里的常住人口虽然只有数千,可是每日停靠过往的海盗、走私商户会同水手足有上万之多。
过了码头,便是一排排低矮和临时搭建的建筑,多是流莺和妓户栖息之所,这些来自各地的女子,有的金发碧眼,有的穿着一身倭服,浓妆艳抹,发出撩人的笑声,吸引上岸的水手。
这里自然有不少带刀的武士,既有倭人,亦有明人,也有一些流浪的佛朗机人,他们警惕的在附近巡逻,维持治安,毕竟登上这座岛屿的,绝不会有安份的人,经常有人一时斗嘴,就可能闹出人命,甚至争风吃醋,都可能引起数十上百人的互殴,王直接管这里之后,严禁有人滋事,他的党羽遍布两个岛屿,现如今虽然精锐尽出,可是在岛上的力量却也是不小,仍然有着极大的威慑。
越往里走,建筑就越是恢宏,这里不但有市政厅,有税所,有医院,甚至连学校都有。
沿着石道上去,便是大量的货栈,这些货栈如高塔一般,随时有无数的货物提出来,送进去。
如今负责双屿港事务的是乃是叶宗满,叶宗满是王直的心腹,从前和王直都曾投靠过许栋,徐栋死后,王直和叶宗满二人自立,因叶宗满对王直忠心耿耿,而叶宗满性格又极为谨慎,因此深得王直信任,双屿港的事务,多由叶宗满打理。
由于现在精锐倭寇上登上了大陆,所以港中的防备极为松懈,叶宗满最忌惮的,就是李光头为首的一群倭寇,现在李光头也跟着王直去了杭州,自然而然,在这附近极少再有能够对双屿港产生威胁的倭寇组织,除非是佛朗机船队亲自前来,谁也奈何不了这个港口。
当然,就算佛朗机船队当真要来,假若只依靠澳门的几艘武装商船,怕也不是双屿港的对手,除非他们从吕宋等地调集舰队,只是真要如此,没有半年功夫怕也不能成功。
既无外患,又收到了王直传来的一封封书信,俱言杭州已破,正在要挟明庭谈判,叶宗满虽然谨慎,此时也大多时候喝得醉醺醺的,不再担心双屿港的安危了。
此时码头这里,傍晚时分,海面上昏暗,唯有这里的巨大灯塔,为出海或者入港的船只指明方向。
在海面上,灯塔的朦胧光芒突然笼罩出了一搜大船,紧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
越来越多的船只开始出现,如此庞大的船队,立即引来了港口处的一个倭寇头目注意,这头目眺望着这些大船,随即松了口气。
很明显,这些船只的制式完全不同,有的船只是在倭国制造,甚至还有大明私造的大船,更有不少的船只与佛朗机大船的制式。这就意味着,这是一支混编的船队,许多走私商出海,为了防止海盗侵袭,大多都是混编在一起,约定好一个日子,一起出去,如此,只要不是遇到了大规模的倭寇,一般都不担心,寻常的小股倭寇不会去招惹这样的船队。
“准备打灯,迎接他们入港,嘿嘿……你看这些船队,吃水可是不浅,怕是有不少的好货,照从前一样,抽一成的货出来,去把那些懒骨头们都叫醒,准备下货了。”
“是,是。”
一声令下,港口这边已经做好了准备。
脚夫们待命,准备交涉的头目亦是冒着夜色到了码头,引水员提着灯,打出类似于旗语的手势,引导一艘艘大船入港。
这些船只的数目实在太多,一开始以为只有十几艘,可是当一艘艘大船冲破了迷雾笼罩在灯塔的光辉之下时,所有人都不禁咋舌,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这么多大船?
不过……大家倒也并不担心,据说船主占据了杭州,江南大乱,既然是江南大乱,那些走私商们还不借此大捞一笔,自然也就无所顾忌,赶着这大乱平定之前,能出掉多少货就出掉多少了,这倒没什么稀奇,毕竟若是平日,想要下水,为了做到掩人耳目,实在需要小心谨慎,再加上打点的人多,虽然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你若是太过嚣张,老爷们的脸色毕竟不会好看。而现在整个江南都鸡飞狗跳,今时不同往日了。
第五百零四章:不黄但是很暴力
夜雾霭霭下的双屿港,除了醉醺醺的水手,大多数人已是进入了梦想。
大量的船只靠岸,好在双屿港乃是大港,停泊的船只最高时曾超过数百,所以这数十艘大船的出现,并没有惹来什么麻烦和混乱,这里的码头栈桥多的很,又是天然的良港,一艘艘大船靠住了栈桥,随即便是船上的人员纷纷登岸。
而那倭寇的头目,尚还喜滋滋带着数十个倭寇要上前来交涉,谁知这个时候,变故发生了,等这头目凑近一些,却发现,蒙蒙大雾之后,竟是一只只明晃晃的长刀。
嗤……
当先的一人已是好不犹豫将长刀刺入头目的胸膛,血……顿时模糊起来。他的耳边,听到了大浪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听到了有人在低声道:“邓大人有命,速战速决!放心,这里风大,倭寇和水手习惯了夜间喝酒,只要收拾掉巡夜的倭寇,一个时辰之内占据港口,大事就定了。”
倭寇头目露出不可置信之色,他难以想象,怎么这儿就出现了敌人。从来都是他们袭击别人,怎么就别人袭击到了自己头上。
对方是什么人?这头目也算是有些见识,看到对方黄皮肤黑眼睛,便不再疑心是佛朗机人,可是在这双屿港,还有什么敢在双屿港放肆的敌手吗?
他想不通,其实也没的想了,长刀直透他的前胸,可见使刀之人气力极大,一刀贯胸。
此人正是陆炳,现在的皇家校尉,再不是一群雏儿,江浙七战,已经让他们对于战斗有了新的认识,不必传令,身后无数人从陆炳身后闪出来,毫不犹豫,向倭寇头目身后的倭寇砍杀过去。
战斗进行的很是短促,对方尚处在震惊之中,就已经伤亡过半,其余人想要逃命,早就被人包抄,只得负隅顽抗,只是留在港中的倭寇多是老弱病残,在有组织的皇家校尉们眼里,实在不值一提,顷刻之间,所有人全部倒在血泊之中。
“第一大队,分成数股齐头并进,沿途凡有巡逻的倭寇,尽皆斩杀,不必留什么活口,其余那些脚夫,全部看押起来,动手!”陆炳没有迟疑,手提着染血长刀,率先向着浓雾之中冲去。
这里发生的事,并没有惊动其他人,虽然传出了几声惨呼,不过在这双屿港并没有什么稀奇,喝醉酒的倭寇和水手最容易产生争执,斗殴甚至是杀人都是家常便饭,偶尔有这样的声音,大多数人也觉得平常。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里的潮水声极大,足以掩盖大多数吼声,海水发出的隆隆巨响之下,便是有人放声高歌,夜里也听不真切。
而处在这种环境,大多数人只有依靠饮酒才能保持睡眠,此时除了偶尔有流莺的屋中还亮着灯火,大多数的屋子里,蜡烛都自动熄灭,带着酒气的鼾声此起彼伏。
第一大队负责清理的是双屿港的下庄岛,整个巨大港口本就是靠上庄和下庄两个岛屿组成,根据李光头那儿得来的情报,早就将两个港口的信息全部掌握,根据这些信息,整个明军制订了最为周详的计划,陆炳一声令下,所有人分成了一个个的小队,按着自己默记下来的地图,到了某处岔路,便按着自己搜索的方向前行,遇到夜里游荡的水手或是夜巡的倭寇,对方就算察觉到了你,可还未等对方招呼或是戒备的时候,便有人迅速的上前,将其一刀了断。
各队分别清理着街道,趁着大雾,已是推进了一半,所有人都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宛如雾中游荡的幽灵,这些训练有素的人只是一个个将手中的刀反手放在自己的身后,步伐一致,飞速推进。
再往前,便是货栈。
几个小队恰好在这里集结起来,他们没有吭声,无声的做着手势,若是因为光线不足,便将手和手搭起来,依靠手指的动作来传达命令。
根据情报,前方的货栈会有重兵把守,一般倭寇的人数在百人左右,不过百人只是噱头而已,因为是轮班,有人上半夜,有人下半夜,所以真正的人手最多四五十人,若是不计算开开小差的,人数应当就是这么多,而且这里已经接近岛屿中心,所以潮水的声音不会很大,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他们。
在来之前,所有人已经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操练,这汇聚起来的一百多名校尉在一声清脆的响指之后,旋即便加快了步子,朝货栈冲去。
货栈的大门是开着的,大量的海风灌进去,吹的里头的马灯摇摇晃晃,可是里头却发出了大笑和硬物碰撞的声音,这些倭寇……在开赌。
“上!”第二小队的队官毫不犹豫低呼一声,无数校尉蜂拥冲进去,没有喊杀,亦是没有任何鼓舞士气的低吼,所有人毫不犹豫蜂拥进去,摇晃的马灯之下,斑驳的墙壁上,有一个个人影站起来,随即倒下,有人怒吼,有人咒骂,长刀在飞舞……
半柱香……
最后一个倭寇躺倒在地,他张大眼睛,头上梳着倭人的发式,披散下来的发丝已经染红了鲜血,他的胸前有一道长长的口子,鲜血肆无忌惮的涌出来,以至于他的整个身躯都在不断的抽搐和颤抖。
他用倭语艰难的问了一句话。
这句话若是不出意外,应该是你们是什么人。
只是没有人回答他,几个人按刀看着他,目光中掠过的只是冷漠。
其中一个校尉已经双手提起了刀,锋利的绣春刀在摇曳的马灯下极为的刺眼。
刀锋悬在这倭寇的脖子上方,倭寇的瞳孔不断的放大……身体的抽搐越来越快,曾经染满鲜血的手臂想要抬起来,只是这个时候,刀锋嗖的狠狠刺下,正中咽喉。
拔出时,热气腾腾的血箭飙射出来,已经没有人在乎它的主人了,全副武装的校尉们已经旋过了身,开始寻找下一个没有死透的目标。
“还有人活口吗?”
“应当没有了,张队官已经带人在附近搜索,并没有什么动静。”
“那好,收拾一下,继续出发,速度快一些,或许有人已经发现了动静,匪首叶宗满就在山顶上。”
一队队的人出了这偌大的货栈,旋即继续出发,这个时候,有人在夜空中大叫:“敌袭,敌袭!”
只可惜,这个声音很快化为了呜咽。海风更不知将他的声音带到了哪里。
脚步变得急促起来,从各条街道出现的校尉汇聚到了主干的山道上,这山道是用岩石铺就,很有佛朗机人的风格,僵硬的石路与靴子摩擦起来,杀出咔咔的微响。
有人听到动静,迷迷糊糊的掌灯出来,很快却被留守控制在各条街道的校尉们堵住,一刀结果了性命。
而在山顶,这原本佛朗机人修筑的市政厅里。
打斗声已经开始了,战斗持续并不长,虽然这里的护卫有数十人之多,可是这座偌大的豪宅里,校尉们从四面八方翻墙而入,在人数众多的优势下,这些彪悍的护卫根本不值一提。
身材干瘦的叶宗满被人提出了暖和的被窝,为他侍寝的一个吕宋女子发出尖叫,有个校尉皱了皱眉,终于还是抹了他的脖子。
“叶船主,久仰。”说话的是齐成,齐成身为第一大队第一小队的队官,一身飞鱼劲装,整个人显得英俊挺拔,身为世家子弟的他,绒毛有几分俊秀,只是这俊秀却被浑身的鲜血掩盖,他给人的感觉,是冷酷和漠然。
叶宗满惊愕的抬起头,看着这个根本就不知来路的青年,在这个人身边,一个个满身是血甚至分不清面容的人冷漠的面对着他,他脑中立即转了无数个念头,猜测着对方的来意,又猜测对方的身份,他们显然不是倭人,倭人不会有如此纯熟的汉话,而且他们的武器也全然对不上,更不是佛朗机人,那么,这些人是谁,他们依靠着什么,攻到这里来?虽然知道这些时日防卫松懈,可是叶宗满相信,若是寻常的海盗,绝不可能如此轻易攻入这里,除非这些人训练有素,而且对整个双屿港极为熟悉……
齐成崭露出了微笑,一把将他提起来,道:“走吧,随我们上船!”
子夜过后,双屿港的两个岛屿尽皆易手,巡夜的倭寇几乎全部肃清,叶宗满如今也带回了港口上,被抓到了旗舰的位置。
徐谦并没有抵达这里,可是邓健此时却是在这里等待着消息,叶宗满押到,邓健的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他眯着眼,慢悠悠的道:“叶船主,本官代徐学士向你问好,徐学士有交代,一定要妥善处置叶船主,叶船主生于斯长于斯,想来就算是死,也应当是在这里吧,来人……剁成肉酱!”
第五百零五章:取而代之
叶宗满身首异处,发出了最后一声哀嚎。
邓健得意洋洋的将手搭在船舷上,远远眺望着夜幕下的双屿港,不由哈哈一笑。
身边一个水手笑嘻嘻的凑上来:“邓大人,何故大笑?”
这家伙居然还学起了读书人,用了何故二字,显然也算是很有文化的水手。
邓健道:“你看看这些皇家校尉,何等威武,什么倭寇,什么双屿港,还不是手到擒来,我那兄弟操练出来的人,果然非同凡响!”
身边那水手顿时激动起来,露出一口大黄牙,嗷嗷的振臂道:“邓大人的兄弟英明,邓大人的兄弟威武。”
甲板上的水手立即争先恐后的嗷嗷大叫:“邓大人的兄弟英明,邓大人的兄弟威武!”
邓健托着下巴,哈哈大笑。
身边的水手似乎想到了什么,又加上一句:“邓大人也很威武,邓大人也很英明!”
于是大叫又嗷嗷大叫:“邓大人也很英明,邓大人也很威武!”
邓健一脚把这家伙踹开:“狗一样的东西,就知道溜须拍马,正事不去做,欠了老子的赌债也不还,快滚!”
这水手立马道:“大人,您的脚疼吗?哎呀呀,小人罪该万死,害得大人受了这么大的气,差点还崴了脚。大人,你没事吧,小人给你揉一揉!”
邓健又好气又好笑,只得道:“快滚,银子不用还了!”
这水手立即如蒙大赦,真心诚意的大吼:“大人威武,大人英明。”
于是更多水手凑上来,一起道:“大人,赏小人一脚罢……”
……
清晨的曙光似一把利剑穿破了重重的迷雾,似乎连海风也变得轻柔了许多,海鸟的鸣叫给这港口复苏了生机,双屿港中讨生活的人虽然生活荒唐,却也颇为勤劳。
这个时候,所有的脚夫、水手纷纷都开始出现在了街道上,便是那些打家劫舍的海盗也开始四处打听买卖,唯一门窗紧闭的,便是那些娼户,钟声响起,崭新的一天来临。
而这时候,大家突然发觉了一些不同寻常。在大街上来回巡守的不再是那些王直的党羽,这些人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一个都没有见到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身穿麒麟服的陌生人,这些人的肌肤略带几分黝黑,却非海上讨生活之人的古铜色,他们俱都挎着统一制式的刀,一队队的走街窜户。
对于这种变化,许多人却不敢声张,生活在海岛上的人最是谨慎,最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他们自然要先暗暗观察,再做定夺。
而在港口处,大家终于知道王直的党羽去了哪里,悬挂在竹竿上一串串的人头在海风中摇曳,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不只是如此,有人竟还辨认出了叶宗满的人头,这个曾经双屿港的二当家,横行四海不可一世的海盗船主早就没有了生机,宛如垃圾一样,蓬松的挂在一边。
双屿港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见到了最恐怖的事,曾几何时,叶船主何等威风,便是倭寇和佛朗机人见了他,都不得不待他如上宾,他的一个号令,甚至是一个不悦的眼神,都可以让许多人胆战心惊,害怕的一宿都不敢睡,但凡是居住或者是出入双屿港的人,又有哪个人不认得他,又有哪个人不知道这个人身上的许多传奇故事。
可是这些传奇,都已经结束,新的传奇,诞生了!
这就是海里的规矩,当你是传奇的时候,所有人都匍匐在你的脚下,对你极尽逢迎,对你顶礼膜拜,可是一旦你完蛋了,大家并不介意,换一个新的主人,因为……在这里,是拳头的世界。
不管双屿港的新主人是谁,至少大家明白,叶宗满的时代结束了,新的时代是什么呢?新的主人又是什么人?
想要登船的水手和走私商人发现,这里已经被封锁,所有人暂时不得离岛。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生出了不安,可是没有谁闹事,因为连叶宗满都人头落地,自己的脑袋,肯定不比叶船主更硬。
终于,有人发现许多地方贴了告示。
只是这里的人大多都不识字,不得不请了识字的人来,这识字的人在众人的催促下才念道:“这是安民告示,告知双屿港人等,王直、叶宗满聚众为盗,勾结倭人,为祸一方,十恶不赦,恶贯满盈,如今已被皇家……校尉诛除殆尽……”
念到这里,人群中顿时爆发出了一阵惊叹。
想不到,连王船主也完了。如此一来,岂不是……
是了,还有,这是安民告示,莫非这些人,乃是朝廷的人。
想到了朝廷,所有人都吓得瑟瑟发抖,这岛上的人,可多是一些罪犯和化外之民,不说别的,单说他们私自出海,就是要掉脑袋的事。
许多人脸色都白了,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而这时候,那识字之人又念:“自此之后,双屿港正式收归朝廷所有,该港设海路安抚使司副使衙门,至于港中居民以及过往商旅,从前所犯之罪尽皆既往不咎……”
听到这里,大家才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只要既往不咎就好,可也有人担忧,一旦朝廷占了双屿港,肯定是要将其捣毁,甚至是直接封锁,毕竟朝廷禁海,若如此,大家以后的生计,可就难办了。
又有人念道:“港中过往商旅及其所住居民从前所事生业,都需前往海路安抚使司报备,再:但有倭寇,欢迎揭发,揭发者赐银三两。若是安份良民,不必惊惧……”
其实说白了,这份文告就是告诉大家,以前的事,大家都不计较了,管你以前是不是罪犯,全部赦免。至于走私的商人,也和安抚使司无关,安抚使司不管,但是你必须前去衙门里注册登记,安抚使司就是新的王直,他们的规矩,或许会和王直从前制定的方针不变,可是在细节上会有所修改。只是……假如是倭寇,安抚使司将会严厉打击,绝不纵容。
这个消息,立即传开,而与此同时,从前的市政厅里,已经挂上了招牌,上书安抚使司四个烫金大字,倒也威风凛凛,许多人纷纷涌入,或是注册,或是检举倭寇,倒是热闹一时。
紧接着,便有皇家校尉开始挨家挨户砸门,开始追查倭寇余党,双屿港这种地方,当然不能随意毁去,这里虽不及杭州,户籍甚至及不上一个下县,可是这里毕竟是整个亚洲的枢纽,作为亚洲第一大港口,徐学士在大军出发之前就已经有了主意——设安抚使司,朝廷那边,他自然可以去劝说,以他的功劳,陛下肯定会照准,而这里可以作为一个中转站,也成为安抚使司的一个落脚点,有了这里,就等于捏住了倭国和朝鲜,甚至于佛朗机人想要接触贸易,都必须在这里中转,后世的某个小渔村,能够成为所谓的金融中心,倚仗的,无非就是与双屿港一样的地位。
这毕竟是化外之地,朝廷命官们也管不到,只要皇帝默许,凭着海路安抚使司,徐谦就等于是掐住了整个亚洲贸易的中心。至于有人走私,就不是他理会的问题了,就算你今日捣毁了这个港口,明日照样会聚集倭寇,缔造一个新的双屿港,只要海贸的利润依旧是足够诱惑大多数人铤而走险,照样还会有人前仆后继的去做。
而对皇帝来说,禁海不禁海永远不是他的问题,他主要的问题在于倭寇,只要能荡平倭寇,留下这么个小小的豁口,嘉靖天子是不会有任何意见。
更不必说,徐谦届时会有奏书抵达京师,将双屿港收取的一部分关税,直接送进宫中。
双屿港今日很热闹,大量的倭寇被揪了出来,在分辨了他的真实身份之后,直接就在港口处处决,看的人毛骨悚然,须知在海上固然就算是做买卖的人,也难免会有一些见不光的事,大船出海,若是遇到小船,往往要劫掠一番,可是遇到了实力相当的对手,大家就成了生意的伙伴,所谓一手经商,一手持剑,其实是大多数人走私商人和倭国、佛朗机商贾的本性。现在看到这些人的下场,实在有些后怕。
而趁着这个功夫,一张禁倭令也张贴出来,这禁倭令倒不是非要杀倭人,而是禁绝海盗,但凡有人在海中劫掠者,一经发现,立即没收其所有财货,格杀勿论,若是本份做生意,只要按时缴纳关税,则保你无恙云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