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人都得罪了,现在才知道怕,真以为巴结到了皇帝就可以顶撞内阁学士,现在后知后觉,想凭几句话就可以把从前的过节抹了?若是有这么容易,那么老夫丢的面子还能捡回来吗?

毛纪在心里冷哼着,用手端起了茶盏,见徐谦巴巴地看着自己,嘴角却是露出了一丝冷笑,慢悠悠地吹着茶盏里的茶沫,轻轻吹了一口,风淡云清地道:“徐编撰说的话,老夫有点不明白,徐编撰什么时候得罪了老夫,老夫怎的不知道?你我同朝为官,又哪里有什么过节?你的意思莫非是说老夫没有肚量,会借故针对于你吗?”

这番话很不客气,若是用市井里的话来翻译其实也很简单:你算什么东西,也配让老夫对你有什么过节!

徐谦立即露出失望之色,道:“大人有话好说,学生年纪尚轻,许多事都不懂,这人情世故……”

毛纪挥挥手,冷冷地道:“你懂不懂和老夫何干,你这编撰真是可笑,老夫公务繁忙,哪有时间和你啰嗦,你若只是跑来和老夫说这些,那么老夫只好送客了。”

送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按说徐谦这个时候该要滚蛋不可了,其实毛纪此时心里也很痛快,平时这徐谦牛气哄哄,仗着有宫里圣眷,又中了个六首,说话很是不客气。现在如何,还不是乖乖的认栽?现在求上门来,自己狠狠的一骂,真是比吃了蜜糖还舒服。

徐谦长吁短叹,道:“下官是惊扰了大人,还请大人勿怪,是了,下官前来还有一件事,是事关杨一清杨大人的,大人也知道,家父在锦衣卫中公干,昨个儿听说有人弹劾杨一清,不过御使风闻奏事毕竟没有证据,大人,下官倒是可以托家父弄些证据,只要大人一句话,保准这杨一清吃不了兜着走。”

他话音刚落,毛纪的脸色骤然变了,手里端着的茶盏有点吃力不稳,差点没砸落下地。

第三百三十三章:坑死你

“徐谦,你放肆!”毛纪怒了。

若说此前徐谦跑来道歉,毛纪只是冷笑连连,根本不愿接受。

可是现在,徐谦提起了那封弹劾奏书,意义就不同了,在毛纪看来,徐谦分明就是在威胁他,告诉他,徐谦已经知道这弹劾奏书乃是他授意,虽然假惺惺的说会让锦衣卫帮他摆平栽赃,可是在毛纪看来,却是认为徐谦真是大胆,居然敲竹杠敲到了自己的头上。

很多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明明你知我知,可是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这就等于犯了大忌了,无论眼前这徐谦是否知道这里头的蹊跷,可是有一点可以确认,毛纪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他愤怒地道:“徐谦,你放肆,你说的是什么,老夫一句都听不懂,你少在老夫面前胡言乱语,再敢胡说,休怪老夫不讲情面,快出去。”

徐谦笑呵呵地看着毛纪,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可是现在,毛纪似乎连笑脸人都一副作势要打的样子,徐谦心里不由腹诽,姓毛的能混进阁来,真不知是撞了什么大运,这样的肚量都能做学士,怕是邓健那厮也能做大将军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邓健,此刻威风凛凛地站在甲板,靠着船舷,一身戎装,远眺着远方看不到劲头的海平面,突然打了个哈欠,口里忍不住骂骂咧咧:“谁在骂老子?”)

徐谦道:“毛大人,有话好好说,毛大人为何这样生气?下官是带着诚意来的,你我同朝为官,你又是下官的上司,下官巴结着你,你总得给个好脸不是?再者说了,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就是杨公……难道会不知道吗?毛大人搅黄了杨公的好事,下官甚是佩服,下官直说了吧,陛下对杨公早有怨言……”

这显然是做说客的架势,毛纪吓了一跳,忙道:“休要胡言乱语,快出去,出去!”他口里赶人,可是徐谦不走,他有什么办法?问题就在于他又不能叫人进来把徐谦赶走,因为徐谦说的话太放肆,让人听了去,天知道会引起什么误会,结果毛纪只能口里让徐谦滚蛋,却动不得徐谦分毫。

徐谦却是自说自话地道:“若是毛大人肯为陛下效命,还用怕一个杨公?毛大人的资历做首辅学士也是够了,为何要屈居于人下?大人请三思,眼下就有一个绝好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

毛纪气得七窍生烟,这种话,他听着都觉得胆寒,怒气冲冲地道:“徐谦,你想挑拨老夫和杨公的关系吗?”

徐谦摇头道:“下官并非是挑拨大人和杨公的关系,说句实在话,杨公和大人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下官来挑拨吗?大人是学士,杨公也是学士,为何这朝廷里的事却都是杨公做主,外头人都说大人是纸糊学士,说的话一点都不管用,大人难道就甘心一辈子做人的附庸?下官这是为了大人打算……”

毛纪的心思是很复杂的,他虽然对杨廷和有怨言,而且确实坏了杨廷和的事,可是这并不代表他真敢跟杨廷和做对,本心上,他对杨廷和的畏惧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欲望,若不是因为杨一清,他不会冒这个险,徐谦说的这些话,毛纪一句都听不进去,更何况这些话还是徐谦这个可恶的人说出来的,毛纪宁死也不会听徐谦忽悠。

可笑的是,一个小小的翰林编撰居然怂恿者堂堂内阁学士反水,这种事传出去,谁能相信?

徐谦絮絮叨叨,说了许多,毛纪心神不宁,倒是没几句听在耳里,二人各说各话,足足磨了小半时辰,徐谦才遗憾地道:“大人今日心情不好,想来是不想听下官的赘言,既然如此,那么下官就下次再来和大人说吧,下官告辞。”

他拱拱手,转身就走。

毛纪这才松了口气,仍然显得余怒未消,好不容易平静下来,越来越觉得徐谦这个家伙已经疯了,跑来这里跟自己说这些疯话。

却说徐谦从毛纪的值房里出来,带着满脸的笑容,外头那张书吏一直在候着,一见徐谦出来,连忙假装拿着一沓奏书要送进毛纪值房的模样,见了徐谦打招呼道:“徐编撰原来还没有走?竟说了这么久的话?”

徐谦春风得意地道:“毛大人垂爱,是以话头多了一些。”说罢洒然而去。

张书吏看着徐谦的背影,陷入了沉思,随即目光一转,深沉地看向毛纪的值房,不露声色地抱着奏书进去,见了坐在案牍后一脸平静的毛纪,笑吟吟地将奏书送上去,道:“大人,这是通政司那边送来的奏书,就等着大人票拟呢。”

毛纪装出一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模样,颌首点头道:“知道了,你去斟副茶来。”

张书吏自然不敢怠慢,速速去斟了一壶茶来,一面笑嘻嘻地给毛纪斟茶,一面道:“大人,那徐编撰来大人这里不知是什么事?”

这只是随口一问,却让毛纪眼神有些复杂,他当然不能实情相告,因为徐谦有些话太大胆,这些话自然不能张扬出去,本来以张书吏的身份,毛纪懒得搭理他,可不知是因为做贼心虚还是如何,毛纪竟是鬼使神差地道:“只是随便交代一些公务。”

听了这句话,张书吏笑了,这笑容里头饱含深意。将徐谦叫来交代公务,且不说徐谦和毛纪之间的龌龊,就算徐谦和毛纪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交代公务也不用这么久,毛纪分明就是在骗人。

张书吏大起胆子道:“可是因为平倭的章程吗?平倭的章程不是交给了李侍读?哦,莫非是这近日的湖北大灾?”

毛纪已是烦了,没好气地道:“你下去吧。”

张书吏其实也只是试探而已,并不指望毛纪能回答他,可是心里已经猜到了什么,从毛纪的值房出来,左右看了看,便往杨廷和的值房钻了进去。

至于徐谦,他回到待诏房,脸上带着阴谋得逞的微笑,到了自己的值房,也不叫人斟茶,一个书吏送来了一封起草的圣旨让他过目,说是杨翰林撰写的关于湖北大灾的章程,徐谦草草看了一些,觉得没什么问题,便将人打发出去。

他好整以暇地坐在案牍之后等,等内阁那边的消息,方才跑了内阁一趟,收获颇丰,现在唯一等的就是杨廷和的反应了。

要知道,杨廷和才是这内阁的主人,可以说整个内阁一草一木的举动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方才自己去见毛纪,还宣称是毛纪主动请他上门,甚至二人在毛纪的值房里交谈了这么久,如此形迹可疑的事,杨廷和若是不知道那才怪了。

问题就出在这里,要是几天之前,杨廷和一定会把毛纪叫去问话,把事情搞清楚,可是现在……杨廷和还会请毛纪去问话吗?

绝对不会!这就是徐谦的判断,因为杨一清的事已经让杨廷和对毛纪生出了些许的反感,杨廷和现在憋了一口气,毛纪不主动去负荆请罪,杨廷和是断然不会主动和毛纪主动说话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杨廷和满肚子的狐疑,又不能叫毛纪去问话,而毛纪值房里的知情人只有两个,除了毛纪就是他徐谦,以这位杨公多管闲事,什么事都务必要求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性子,不叫他去说话那才怪了。

徐谦舒舒服服地躺在椅上,什么事都不想做,专等着杨廷和的召唤。

不过足足过了半个时辰,内阁那边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倒是让徐谦犯疑了,心里不由想:“莫非是我露出了什么破绽?”他转了个念头,又觉得自己今日去见毛纪可谓行云流水,似乎并没有犯什么错误,杨廷和就算怀疑什么,也不可能一眼看穿,这才放下心,便又想:“是了,以这位杨学士的性子,必定会先旁敲侧击,先把事情弄清楚,自己什么时候进去,说了多久的话,这一些,想必不弄清楚是不会单刀直入的。”

徐谦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地在这值房里小憩片刻,果然过不了多久,那张书吏来了,笑呵呵地道:“徐编撰,杨公有请,请随小人去吧。”

徐谦自然不能露出一副老子早就知道的表情,而是先愕然一下,随即道:“怎么刚刚毛学士请了我去,现在又轮到杨公了,今日倒是真的稀罕,平时三五天也见不了一次,今日却都凑在一块了。”

他笑了笑,却也没有再说什么,道:“既是杨公相召,自然不能怠慢,走吧。”

他紧跟着张书吏,往杨廷和那边而去,心里却忍不住窃喜地想:“待会儿该怎么回答呢?是故布疑阵,又或者是……”

第三百三十四章:请君入瓮

杨廷和这几日的心情不是很好,推荐杨一清入阁,杨廷和是有考量的,杨一清此人是个武才,曾总制三边,对军务了若指掌,虽然他的资历不低,可是却动摇不了杨廷和的权力,相反,二人可以优势互补,一旦军务上出了问题,不至于自己成了睁眼瞎。

再者杨一清和自己的私交极好,所以此次为了让杨一清入阁,杨廷和做了万全的准备,自己亲自推荐只是手段之一,而接下来廷推的事也已经打了招呼,杨廷和的奏书递进宫之后,过不了两天就有无数的推举杨一清的奏书入宫,造成一种万人期许的迹象,到时杨一清‘众望所归’,也就走马上任了。

可是毛纪这厮居然横生枝节,弄了一个丁忧的事件出来,一般情况,弹劾别人丁忧期间做了什么纵情声色的事,在整个朝廷都属于犯忌讳的范畴,除非是死仇,谁愿意拿这个来做文章?杨廷和听到这奏书,连想都不想,就知道是毛纪所做的好事,对毛纪,杨廷和并不反感,只是觉得此人水平不够罢了。

现在毛纪闹出这么一件事,杨廷和只需一想也就明白了毛纪的私心,这个人固然无能,可是顺从和听话。只是这一次,毛纪很不听话,当然,毛纪不听话是因为杨一清的出现动摇了毛纪的地位。

杨廷和对毛纪既是恼怒,可是要说他对毛纪有什么深仇大恨倒还不至于,虽然毛纪搅黄了杨廷和的好事,但杨廷和心里倒是勉强能接受,他虽是专断的人,现在静下来三省吾身,却也发现推荐杨一清,事先没有和毛纪商量,况且杨一清入阁,确实对毛纪来说涉及到了生死存亡的问题,自己一意孤行,现在被倒打一耙,当然也有几分责任。

况且若是整垮掉毛纪,对杨廷和并没有好处,像毛纪这样的蠢货实在不多,留在内阁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不触动他的利益,他肯听话就是了。

想是这样想,杨廷和的心里却还是不自在,这事儿成了一个小疙瘩,让他对毛纪瞬间冷淡了许多,毛纪似乎也是做贼心虚,以往清早都会来陪自己说几句话,今日却是没有来。

对于杨廷和来说,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善后了,显然错还是在毛纪,毛纪非得来向自己负荆请罪不可,至于毛纪负荆请罪之后怎么处理,这杨一清如何入阁,只怕要缓一缓。

好在宫里对这事也不急,且看看再说。

可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方才那张书吏跑来告诉他,毛纪居然请徐谦去谈话。

杨廷和之所以对毛纪放心,其中有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毛纪这个人,他一眼就能看穿,这个人属于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本事没多少,可是脾气却是大,尤其是对徐谦,可谓是咬牙切齿深痛恶绝,几次在自己面前说徐谦的坏话,一副与徐谦不共戴天的姿态。

可是现在他去请徐谦去说话,这就奇了!以毛纪的性格,怕是连徐谦的面都不愿意见,怎么还会去请?

他一开始以为中途有什么误会,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更加匪夷所思,毛纪和徐谦交谈了近半个多时辰,半个多时辰的深谈,当值的时间也不过四五个时辰而已,是什么事让毛纪与徐谦说了这么久的话?毛纪怎么突然对徐谦热络了起来?

他本想召毛纪来问,杨廷和的性格很简单,他是个独断专行的人,最讨厌的就是下头的人背地里做什么小动作,可是随即一想,又打消了念头,杨一清的事还没有和解,自己召他来,未免有些不妥,而张书吏则又跑到了他的值房,道:“方才小人言语试探了一下,问毛学士因何召问徐谦,毛学士面露古怪之色,闪烁其词,只是说因为公务。后来小人斗胆问他,因为什么公务,毛学士便不悦起来,打发小人走了。”

张书吏邀功请赏,倒也来得是时候,杨廷和眯着眼,越来越觉得不对劲,因为以毛纪的性子,若真是因为公务或者其他原因,嘴里是不会藏住事的,他本身就不是一个深沉的人,可是今日却为何遮遮掩掩?他在遮掩什么?

但凡是身居他这样高位的人,想的事情就绝对不会这样简单,可是越是不简单就越是心惊肉跳,杨廷和感觉到了一股子阴谋在向他靠近,又或者说,在这新任内阁人选的风口浪尖上,有人要急不可耐的动手了。

“否了杨一清,莫非他还想安插自己的人?”杨廷和在心里冷笑,随即眯起眼来,慢悠悠地对张书吏道:“去,请徐谦来说话。”

他决心从徐谦身上入手,且看看毛纪要玩什么花样,既然是毛纪召问徐谦,那么肯定是毛纪主动而徐谦被动,从徐谦口里套出话来更容易一些。

张书吏点点头,正要去请徐谦,杨廷和又想起什么,突然道:“且慢,先不要急,过半个时辰再去请,暗中看看徐谦这半个时辰有什么动静。”

张书吏心里大喜,仿佛自己一下子就成了杨廷和的心腹,连忙布置了一番,随即便回来禀告道:“徐谦回去之后似乎心不在焉,杨侍读起草的圣旨请他去过目,他只是心不在焉地看了几下就送走了,以往他可不这样,但凡有起草的圣旨,他都很聚精会神。后来他一个人单独坐在值房里发呆,也不像平时一样去杨侍读和李侍讲那儿串门。”

“是吗?他有心事,看来……他这心事还不小,去把人请来吧。”

杨廷和越来越感到心惊,徐谦的性子他也是看透了的,这个家伙虽然年纪轻轻,可是遇事处变不惊,有时候杨廷和自己都有些佩服他,杨廷和在徐谦这个年纪的时候可做不到这个气度。

可是现在,此子一定是过于震惊,又或者是得到了某个难以消化的消息,所以才如此。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毛纪为什么去请徐谦说话,徐谦本身只是个小小的编撰,他一个小小编撰还值得毛纪去拉拢或者是密谋什么?可是往深里想,徐谦和陛下关系莫逆,莫非是毛纪这厮在杨一清的问题上整了自己一下,心里忧惧,所以想拉个大靠山……

又或者是怕自己抓住这件事不放,查出他指使人污蔑杨一清,而徐谦恰好与亲军过从甚密,想借机栽赃……

种种可能都是杨廷和不可接受的,他的脸上阴云密布,此时专侯徐谦过来,徐谦来得倒是快,进了门,便显得‘心事重重’地道:“下官徐谦见过大人。”

杨廷和双眼微眯,突然拍案道:“徐谦,你好大的胆子,你竟敢挑拨老夫和毛学士的关系,你真以为自己神机妙算,把自己当成了诸葛孔明,拿这点鬼蜮伎俩就可以挑拨阁臣,毛学士方才已经来了老夫这里,哼,你真是好手段啊!”

这一句话道出来,实在让人心惊肉跳,便是徐谦曾想过种种可能,可是也不曾想到杨廷和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是这个,他曾想过杨廷和如何对他威逼利诱,或是和颜悦色,或是勃然大怒,就算是勃然大怒,多半也是故意挑一些公务上的错来个下马威,然后再显出自己的大度,从自己的口里套出话来。

可是这位杨大人的第一句话顿时让徐谦头皮发麻了,莫非杨廷和已经智珠在握,又或者毛纪当真抢先跑来澄清误会?

不,绝不可能,毛纪是绝不可能在杨一清的问题上让步的,这是他的根本,一旦让杨一清入阁,毛纪只会比蒋冕在的时候更惨,他老谋深算,打了多少主意才挤走蒋冕,怎么可能在这个事上让步?只有新任的内阁大学士浮出水面,毛纪才可能负荆请罪,现在显然还不是服软的时候。

想到这里,徐谦定了定神,不由道:“毛大人已经来过,毛大人说了什么?”

既然杨廷和要试探,那么徐谦将计就计,反正他方才脸色已经露出了震惊和心虚之色,这个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表情正好用来掩饰自己。

杨廷和阴冷地看着他,这个老者的身上此时散发出来的气息仿佛一眼洞穿了徐谦的居心,他淡淡地道:“说了什么,难道你自己不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你做的好事。”

徐谦显得忧心忡忡,道:“大人不妨直言,到底说了什么,或者是下官有罪,也请大人明示,现在大人说得云里雾里,下官反倒糊涂了。”

杨廷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对付徐谦这个人,必定要先声夺人,现在效果已经达到,杨廷和依然淡淡地道:“绕圈子的是你,到了现在你还死不悔改?”

第三百三十五章:小子,想升官吗?

徐谦不由苦笑,一摊手,道:“下官在大人面前,哪敢绕什么弯子?下官想问,毛学士在大人面前到底说了什么事?”

其实双方都在试探,毛纪自然没有来寻过杨廷和,可是杨廷和故布疑阵,就是想从徐谦口里套出话来。

而徐谦也一样,他不知道杨廷和到底发现了什么蛛丝马迹,虽然相信毛纪没有找过杨廷和,却假装相信了这一点,借此套杨廷和的话。

杨廷和心知徐谦这个家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若是不主动,绝不可能从他口里套出什么来,既然如此,他沉吟片刻,道:“毛纪是检举你。”

检举!

徐谦面露惊慌之色,道:“检举什么?”

见徐谦不安的样子,杨廷和似乎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像他这样的老狐狸,最擅长的就是洞察人心,冷冷一笑道:“自然是检举你与他私通勾结。”

私通勾结这四个字实在是笼统得很,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徐谦和毛纪躲在里头说了这么久的话,说是私通也没有错,说是勾结更没有错。

徐谦愕然道:“私通勾结?大人,毛大人当真是这样说的。”

“哼!”杨廷和举重若轻地道:“莫非你想请毛纪来和你对质吗?”

徐谦不由哑然,苦笑道:“这就不必了。”

杨廷和继续道:“毛纪还说,是你诱惑他,希望他能为天子效力,说你想离间天子和阁臣之间的关系,天子和阁臣本是一体,所谓君君臣臣,你却大放厥词,说了一些许多犯忌讳的话是不是?”

杨廷和的猜测是对的,其实这种话稍微想一想也就能想通,毛纪和徐谦凑这一对冤家凑在一起交谈这么久,若是没有利益催动,那才是怪了。

杨廷和本就是绝顶聪明的人,又怎么会没有想到?他故意这么说,试探的意味很明显,又有点挑拨离间的心思。

徐谦果然喊冤,道:“大人,下官冤枉,毛大人请了下官去,下官怎么会和他说这样的话?毛大人和下官的关系,大人是知道的,下官再斗胆,也绝不会对他露底。”

杨廷和看徐谦眼神飘忽,似乎捕捉到了点什么,心里想,你还敢说不是,哼,真以为老夫是泥菩萨吗?他露出震怒的样子,喝道:“事到如今,你还想抵赖吗?这可是毛纪亲口所言,你可知道,你说的这些话有欺君罔上之嫌,其心可诛,老夫若是把这件事闹将出来,让毛纪来做人证,且看你怎么收场!”

徐谦怒了,道:“这姓毛的真是狗血喷人,本来【文】下官还【人】以为他有【书】什么好【屋】意,谁知道他竟反咬了下官一口,事到如今,下官也不隐瞒了,下官虽然平时做事欠缺一些周全,可是什么事该说什么事该做,难道会不知吗?下官对毛纪一直很是戒备,明知他会借机来整下官,下官又怎么会授人以柄,和毛纪说这种话?这根本就不是实情,实情恰恰相反,毛大人请了下官去,下官一开始也在犯疑,心里想,这毛大人素来和下官不共戴天,平时就算有公文要交代翰林们来办,也尽量避免与下官接触,偶尔撞到,他也对下官嗤之以鼻,今日为何却要请下官去说话?”

“只是内阁大学士相召,学生身为翰林编撰,想不去却是不成的,只是去之前,心里存着几分小心,等到了值房之后,毛大人却是对下官叹息一声,对下官说,其实此前并非是刻意针对下官,实在是有万不得已的苦衷。”

徐谦冷笑道:“至于这苦衷是什么,杨大人还是不要知道的好,知道了怕要生气。”

杨廷和脸色铁青,心里想,徐谦虽然没有说,却已经给予了足够的暗示,莫非是说此前毛纪针对徐谦,都是老夫授意吗?

只听徐谦又道:“当时下官就觉得奇怪,怎么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他堂堂内阁大学士和学生说这些话来做什么?更可笑还在后头,毛纪又是诚恳的对下官说,从前的恩怨自然已经过去了,他还说,翰林院里头可能会出一个空缺,说是侍读学士刘向可能出缺。”

侍读学士品级并不高,只有从五品,地位却很是显赫,翰林里只有四个侍读和侍讲,这些人都是入阁的储备力量,比如李时,就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而杨慎也是侍读,只是后头没有学士,所以只是正六品。

侍读学士之上就是翰林学士了,属于正五品,是翰林院的最高官员。而这个刘向,杨廷和自然是有印象的,刘向和毛纪乃是儿女亲家,平时走得很近,关系莫逆,现在听闻这位刘大人要出缺,身为吏部天官的杨廷和冷笑,心里想:“莫非毛纪想把刘向推出来入阁,这倒是有意思。”

杨廷和心里又惊又怒,他冷冷地道:“刘向出缺?为何老夫却是不知,也不曾听说过他要外放出去,吏部都没有消息出去,毛纪怎会知道?”

徐谦道:“可是毛大人咬死了刘向会出缺,还说到时候这空出来的侍读学士肯定是杨侍读接任,而杨侍读又空出了正六品的侍读出来,问我有没有兴致往上高升一步。”

“说实在的,下官当时听了,倒是不由耳热起来,今年朝廷的翰林庶吉士以及编撰、编修有十几个人之多,若是翰林不出缺,半年之后,大家都要放出去,学生虽是出身不错,肯定有肥缺等着,可是哪里及得上翰林侍读。”

“正在这时候,毛大人又说,下官想要顶上这个缺,就非得刘向出缺,因此刘向能不能空出这侍读学士来,乃是至关重要的事,又问下官,宫里对杨大人的态度如何,平时陛下对杨大人是否颇有微辞,还说了一些杨一清的事。”

杨廷和的眼眸中掠过了一丝杀机,他可以容忍毛纪在下头搞小动作去整杨一清,甚至他隐隐希望杨一清和毛纪之间最好是不对付,这样的话,将来他若是能想办法来杨一清入阁,正好可以借着杨一清和毛纪之间的矛盾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可是他绝不能容忍毛纪去勾结宫中,趁机掰倒自己。

对于徐谦的话,他倒是深信不疑,原因无他,他之所以从徐谦口里撬出这些话,是经过他种种的手腕威逼出来的,再加上他已经先入为主的相信了是毛纪先召唤徐谦,徐谦和毛纪在值房里密议这么久,其实就算徐谦不说,他也能猜出个大概来。

在他看来,事情的脉络就是如此,毛纪在暗中搞了小动作之后陡然开始害怕了,他怕自己像对付蒋冕一样对付他,在这种情况之下,毛纪决心狗急跳墙,他寻来徐谦,是想借着徐谦和皇帝搭上关系,到时候再把刘向推进阁里来,两个大学士勾结宫中,一起把他杨廷和整垮。

杨廷和这样的人,本身就不会相信任何人,从前对于毛纪只是有些许的鄙视,可是现如今,却不得不慎重以待,因为他发现,这个家伙居然有了野心,有野心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了想取自己而代之的妄念。

杨廷和眯起眼,冷冷地道:“你所说的,老夫并不愿意相信,毛大人断不会如此糊涂!”

徐谦双手一摊,道:“信不信自然是大人,下官此次也是遭了无妄之灾,说起来,毛纪那厮,原本下官还以为他当真想和下官和解,谁知道居然包藏祸心,刚刚和下官说了好话,转过头就去寻大人告状……”

杨廷和不由哭笑不得,毛纪向自己告状的事,本来就是他忽悠徐谦的,谁知徐谦信了,拿这个来说事,如此想来,徐谦吐露的确实是真言,若不是自己‘忽悠’了徐谦一把,这徐谦多半还在做着和毛纪联手,为毛纪和宫里牵线搭桥,将来还荣升侍读的美梦呢。

杨廷和此时不由庆幸,还好自己及时掌握到了信息,如若不然,毛纪当真结连宫中,把刘向再推进内阁,以他杨廷和一人对付这些对手,怕也要阴沟翻船,这个毛纪,平时看他糊里糊涂,想不到临到狗急跳墙时,倒是有几分精明!

杨廷和脸色越来越难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开始动摇起来,祸起萧墙,若是再不及时解决这件事,事情可能会坏到极点。

犹豫再三,他突然朝徐谦笑了笑,道:“徐编撰,你进翰林已有多久了?”

徐谦不明就里的样子,老实道:“下官进翰林不过一个月的功夫。”

杨廷和叹道:“你虽是编撰,位列从六品,可是说到底,这编撰必定和庶吉士、编修、观政士一样,都是无定员的流官,唯有成了侍读才算是翰林里真正的清流官儿,你乃是六首之才,朝廷自然要优待于你,老夫的意思是,这翰林里当真有侍读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