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土美利坚-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我大清的新兵敢拼敢杀,比那美利坚的士兵强的多。”刘永福道。

“敢拼敢杀很好,可这样的兵也死得最快。”郭金章摇头,“而且,在现代化的战斗中,敢拼敢杀又如何?面对密不透风的枪林弹雨,管用吗?”

“总也比畏敌怯战的好。”刘永福冷哼道。

“说得妙。”郭金章捋掌微笑,“只是刘大人你这是在骂谁呢?”

“你……”

“呵呵,刘军门还是算了吧。”袁世凯苦笑着拉了一下嘴硬的刘永福,“咱们大清的情况谁不清楚?此次古巴之战,虽然勉强没让那美西二国给落到后面,可那七万大军,又有几个真的能战?敢战?反正我袁某人不敢说自家所率兵马能行……之所以能战,还不是有你先前所率领的那数千老兵冲在前头?之所以能战,还不是因为咱们这一回有了足够的火枪火炮?弹药无虞有缺,粮草辎重尽皆不用担心……可在大清,行吗?”

“袁大人,此言过了。”听到袁世凯毫不避忌的述说着清廷内部的问题,荣禄的脸色微微有些不好看。

“呵呵,又不是外人,”郭金章摇了摇头,又看了他一眼:“荣大人,身处万里之外,湖泊孤岛之上,你还不敢畅言,这可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啊。要知道,身为国家重臣,却连自己直视国家问题所在的勇气都没有,这对一个国家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那又如何?难道我今日畅所欲言,就能让情形改变?”荣禄黑着脸,“古巴一役,我也看到了那美国人源源不断的后勤供应,士兵不仅弹药充足,还顿顿都能吃肉……我也想让我们的官兵这样。可是,如果回到大清,我恐怕连让将士们天天吃饱饭都做不到……”

“知道为什么吗?”郭金章问道。

“若是知道,我又何至于这般烦恼?”荣禄苦笑。在古巴的时候,看到美国士兵天天吃肉,打仗的时候更是敞开了量的开枪放炮,连一点儿节制都没有,他简直就是觉得在做梦。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在朝堂上跟人大放厥词,可实际却连一点儿实务都不懂的蠢货。他很清楚,在大清,绝大多数的官兵在平时连饭都吃不饱;也很清楚,在大清,莫说没有节制的开枪放炮,就是最老式的那种老套筒的火枪,也不可能给士兵们配齐,甚至连十分之一,百分之一都难;他还清楚,绝大多数的大清官兵连军饷拿不到,所以只能去祸害百姓……他更加清楚,大清的官兵根本就不懂得怎么去打“现代战争”,如果不是经过唐州的集训,他所带领的这支大清雇佣兵会在跟西班牙人战斗的时候一窝蜂的拿着大刀长矛往上冲,然后在对方密集的弹雨下付出无数的伤亡,然后战败,然后,成为所有参战国和观战国的笑柄,不仅不能振奋国威,还会让朝廷蒙羞,从而进一步加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之心。可是,他知道这些又能怎么样?他能改变吗?他连一点儿解决的头绪都没有。

“温饱温饱,人生在世,不过吃穿住用行而己。而吃穿更是排在首位……”郭金章面色沉重:“可不管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现时的大清国,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平盛世的清平世界,它正处在一个可怕的环境之中。人民对朝廷的不满正在积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

“历朝历代,不都是有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吗?”荣禄反驳道。

“那你看到美国人吃不饱,穿不暖了吗?”郭金章反问。

“……”荣禄哑然。郭金章的这句反诘正中他的要害。因为,他确实没看到有美国人吃不饱穿不暖……甚至于,他在唐州也没有看到一个唐州居民吃不饱,穿不暖。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大清,只有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去当兵混口饭吃,因为那需要大家拿脑袋去拼,可在美国,这儿的士兵居然还能嫌弃肉老了,搁的时间久了……堂堂大清,居然连一个蛮夷之国都比不上。他还有什么好辨驳的?

“中国不是不能吃饱饭,穿暖衣……关键是朝廷一直都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上面。”郭金章叹了口气,“自古至今,朝廷都认为应该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呆在家里,不要乱动,老老实实的种田做事,这才是良民……可他们不知道,地方的大小是不会变的,可没有流动的人口依旧会一代一代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多,田地将越来越不够用,从而导致老百姓的肚子越来越空,怨气越来越大……都说康乾盛世,可实际呢?要不是大面积的种植玉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你们真的以为大清能安稳这么多年?”

“郭先生……”荣禄的脸色再次一沉。他可以容忍郭金章对现今朝廷的非议,因为郭金章所说的都是事实,这儿又是大洋彼岸,湖心孤岛,袁世凯和刘永福又都不是会乱说话的人……可是,郭金章居然连大清朝上下最为推祟的康乾二君都拿出来进行了一番鄙视,这就让他不能忍受了。在他的心里,康熙和乾隆可是古往今来罕见的明君,是他们大清的骄傲,满清的骄傲。

“我说的是不是事实,你们只需要用心想一想就能明白了。别给我说什么天不天命之类的问题,前明,只果只是论农业水平,比大清只高不低,吏治也不见得就比你们现在差……可它却亡了。真个儿只是亡在天灾**?错。它不过是亡在没有高产农作物,没法让老百姓去填饱肚子罢了。”郭金章没有理会荣禄的不满,但也没有多说,只是轻轻点了一句,不过,看到袁世凯和刘永福沉思的模样,他却非常满意。他不会真身赶去大清推翻那个腐朽的皇朝,他在唐州,为华人在这美洲大陆开辟出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儿同样重要。因为只要有唐州在,有这个基础在,华人就在实际上拥有了一个进入北美的桥头堡,借助庞大的人口基数,他完全有机会在有生之年让华人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民族,至少超过黑人……而华人的勤劳聪明,也足以让自己成为美国的一个重要力量。后世,犹太人用强大的经济力量左右着美国的政策,从而让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横行霸道,如今,他有了一个比犹太人更好的机会,等到中国真正独立自主,重新崛起,双方合壁,那将是怎样的一支力量?

“太平洋将成为华人势力的内海!”这就是郭金章给自己的目标。很大,但却很有希望实现。因为,他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而距离二战结束,也不过还有五十多年……他有的是时间,也有的是机会。

当然,主要任务放在美洲这边儿,也并不代表郭金章真的就不关心国内了……想要完成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目标,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强大的中国为后盾。他现在在跟荣禄等人剖析着清朝的病因,并不是想让荣禄等人去改变,去“救治”那个已经烂到根子的朝廷,而只是想实现自己的一个目标……为自己预定的代理人找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打下基础。

……

“郭先生,纵然你说的没错又如何?大清虽地大物博,可惜人口何其多也?平均下来,想要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何其难也?”刘永福没有荣禄那么多的在乎。他本就是反清起义军出身,又被清廷层层陷害,没造反就已经是够义气的了。还能怎么样?

“这个问题很大。我相信,就是康乾再世,也难以解决。可是,不能全面解决,解决一部分也是好的。”郭金章道。

“怎么说?”袁世凯问道。

“东北。”郭金章用手指虚点了两下,“我们曾经大致计算过。那儿地广人稀,而且还有广阔的平原,土地肥沃,水流充足……一旦开发出来,再用上我们唐州的化肥等先进的农业科技产品,光是粮食产量,就可以达到两到三百亿斤……换算一下,就是两亿担左右!”

“多,多少?”

“两亿……你说两亿担?两万万担?”

“没错。”

看到荣禄三人恍如被慧星撞击了似的表情,郭金章淡淡地耸了耸肩,轻声答道。

“你,你们没算错?”荣禄狠狠地吞了一口唾沫,伸长了脖子问道。

“这还是往少里算的。我们还对其中的粮食成份的构成进行了一番分配,如果只是单独种植玉米,或者土豆、地瓜之类的作物,这个产量还会再往上翻上几番。”郭金章正色道。

“……”

“这……这下够吃了。”袁世凯的两个眼珠子似乎静止了,毫无焦距地盯着前方,只顾着喃喃自语。

“吃撑了。”刘永福咽着唾沫,双手紧紧地握着拳头,两眼通红。

……

“根据我们在北京得到的消息,朝廷内部已经有了关于你们几位新的任命……”虽然只是预计的,可是,那巨大的数字还是让荣禄和袁世凯三人失神了好长一段时间,而等到他们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并且明白这还只是预期中的数字,想要完成,恐怕还要经过几十年不间断的开发的时候,郭金章又抛出了另一枚“炸弹”:

“朝廷对荣大人很是看重,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似乎是想让你去训练一支禁卫军,也就是说,你很有可能会留在北京或者附近,成为军中重臣;丁汝昌丁军门被李鸿章李中堂预定为了江苏提督,会到江淮一带练兵,任务应该是重整淮军;刘军门嘛……暂时还不能回国。因为美军在菲律宾正陷入苦战,那儿的起义军可不像古巴人那么好对付,谢夫特都快愁的谢顶了,所以,你要率领一定数量的雇佣军直接前往菲律宾,继续接受美国人的雇佣,支持其在菲律宾的殖民作战,顺便为朝廷赚钱……最后就是慰亭兄你了,这个……你麻烦了……”

第331章中国的两大外敌

“我怎么麻烦了?”

其他人的前途也都还算是在袁世凯的预料之中。

荣禄本身就是满清贵族出身,还是慈禧太后的亲信,此次美西之战,清军表现不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优于美军,让清廷上下都极为满意。而以慈禧为代表的满清统治者们本来就对李鸿章为代表的汉人地主武装极为忌惮,只是自己人一直不争气,这才不得不在大量事务上都倚靠李鸿章等人,表面虽然信重,内里却一直存着几分防备。现在,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荣禄,还带着清军打败了列强的西班牙军队,他们当然要抓紧机会训练出自己的嫡系,把荣禄留在北京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安排。

而丁汝昌既然是李鸿章的亲信,立了此功,被派去重整淮军,让已经逐渐失去了战斗力的淮军重新涣发出新的生命力也自然是责无旁贷,毕竟,李鸿章虽然忠于清廷,但也知道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什么。万一荣禄军成,而淮军却还依旧保持原样,恐怕他李中堂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人老成精,李鸿章更是人精中的人精,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给自己掘墓。

至于刘永福,爹不亲,娘不爱的。出身反贼,朝廷看着朝廷烦;中法战争的时候支持抗击法国,还打了好几场胜仗,李鸿章看着李鸿章厌……在整个大清国都找不到一座靠山,偏偏还立下了大功……这要放在平时,那就是小命悬悬,离死不远的境界。只是没想到美国人又在菲律宾遇上了麻烦,当地的土著起义军根本就不卖新主人的面子,躲在深山老林里面不停的找麻烦。而在菲律宾的谢夫特却差不多就是孤军深入。一没有海军的支持,二么,国内的支援也是断断续续,尤其是兵力方面,基本别想什么增援了。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便宜而又颇有战斗力的清军就成了美国人的首选……刘永福是清军雇佣兵四大将领里根基最浅的一个,又有在越南丛林里作战的经验,也很自然地就成了清廷的赚钱工具。

可是,不管亲近还是疏远,也不管关系深厚还是浅薄,荣禄三人总都还有出路,怎么轮到他袁世凯就“麻烦了”?

“确实是麻烦了。”郭金章呲了呲牙,“因为,你要去东北。”

“东北?”袁世凯一怔,接着是更深程度的不解。东北不挺好的吗?郭金章刚刚都给他们算了一笔帐,一旦完全开发出来,光粮食都能打出两万万担呐……那可是宝地啊。

“别被我刚才的话迷惑了。我说的东北,是政治和军事情况都非常稳定,而且完全开发出来的情况。”郭金章自然明白袁世凯的疑惑所在,“可是,现在的东北,你们觉得它可能安稳得下来吗?”

“这个……我倒是知道,那沙俄对东北似乎有些野心。”荣禄有些担忧地看了袁世凯一眼。这段时间的相处,他对袁世凯还是有些好感的。这人虽然年青气盛,却并非不识趣儿,也知道主从,不像刘永福那样桀骜不驯。而除此之外,袁世凯也果敢善战。波多黎各一役,指挥两万清军几乎不废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全岛,紧随其后的美军为了面子,愣是逼着清军退出了最后的战斗……而在此之前,在古巴,袁世凯也和丁汝昌、刘永福一起攻克过当地重镇,作战相当英勇。……本来,他的想法,是把袁世凯拉到自己这边当手下,因为这个年青人虽然是李鸿章的人,关系却并不怎么亲密,否则李鸿章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袁世凯因为在朝鲜的跋扈表现而受到弹劾,却只是在最后才将其打发到古巴“冒险”了。可他却没有想到,他们人还没有回国,国内就已经把他们的去向给定好了。貌似刘永福最不受待见,可袁世凯这待遇,似乎也不怎么样啊。

“沙俄何只是对东北有野心?”郭金章轻轻一笑,“那是一头对土地永远都觉得不够的北极熊。几百年来,他们把自己的疆域从欧洲一直扩展到太平洋西岸,扩展到了阿拉斯加。可这还不够。在康熙年间,他们就先后侵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最终将原本属于我们的贝加尔湖地区给彻底吞并……而现在,根据我们的消息,他们的目标是整个东北。从北面开始,一直南下到旅顺,都是他们的目标。”

“好大的胃口。”袁世凯禁不住冷哼道。此时的他还很年青,心气儿极高,在朝鲜的时候,就对朝鲜君臣呼若奴婢,并极力阻挠日本人把手伸进朝鲜,如今听到郭金章说俄罗斯居然想把整个东北都给吞了,自然难以忍住心中的愤怒。

“呵呵,这算什么胃口?”郭金章摇头笑道:“我刚才说过,沙俄是一头永远都不知道饱的北极熊,它何只是想占领整个东北?西北的新疆,要不是左宗棠活着的时候抬棺死战,恐怕已经是他们的了……这还不算,他们还对蒙古眼热的很。如果不是暂时还没有机会,他们肯定会将蒙古整个儿地吞下去,至少,也会唆使蒙古人自立,就像他们当初唆使阿古柏建国一样……”

“我大清与蒙古各部关系极佳,更是几百年的姻亲,沙俄若是真有此念,也顶多只是妄想。”荣禄道。

“真的吗?”郭金章反问道。

“当……”荣禄眉头一皱,他很想直接回答“当然”,可是,郭金章那认真的眼神儿却让他无法做出这样笃定的回答。姻亲?姻亲算什么?关系好又算什么?真要是到了那个地步,亲娘老子都不管用啊。

“那沙俄真若是有此等野心,英法等国又岂会如他之意?何况,唐州不也得到了南满铁路的承建权吗?沙俄南下,首当其冲的可就是唐州呵。”袁世凯道。

“我们能抗衡得了美国政府,不是因为美国政府收拾不了我们,而是他们不愿意付出那样的代价。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民主’国家。烂用民力,致使士兵大量伤亡,会让老百姓不满。可是沙俄不同,那跟大清一样是一个封建制的国家。在他们的沙皇和贵族眼里,士兵们的性命算什么?只要有需要,他们随时可以拿出几十上百万的士兵,让他们去送死,而这,或许还可能只是他们的开胃菜……所以,一旦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我们根本无法抗衡沙俄,一丁点儿的可能都没有。”郭金章苦笑道。

“那,那美国人应该会支持你们吧?毕竟,太后已经下了懿旨,准许美国商人在东北经商、开矿、办厂……”荣禄犹豫地问道。

“如果只是斗嘴,美国人肯定毫不犹豫,可如果需要开战,嘿嘿……他们肯定会跑得比兔子还快。”郭金章冷笑起来,“别忘了,连对付我们他们都不想付出太大代价,对付俄国……他们受得了那个后果吗?”

“这个……或许事情也没有那么坏呢?”袁世凯咂了咂嘴。确实,美国人连对付唐州都下不定决心,结果让唐州找到机会发展壮大,如果让他们冒着损失更大的风险去对付俄国人,自然更是不可能了。

“你们忘了提来的时候我给你们上过的那几堂课了?那些列强,什么时候在弱者面前退缩过?”郭金章冷哼道。

“我大清可不是弱者。”荣禄面色严肃地说道。大清不是弱者……这是他在古巴经过了跟西班牙人的战斗之后所得出的结论。西班牙,曾几何时,号称“日不落”,现在也是列强之一,虽然只是个二流货色,但也是有资格跟英法德美这等一流列强过过招的存在。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这样国家的军队,却在清军面前连战连败……显然,列强也不过如此!而与这样的列强相比,大清纵然还入不了一流,却绝对是二流顶尖儿,不是任由谁都可以随便欺负的。而也正是由此,荣禄理解了当初左宗棠为什么总是敢叫嚣着要跟列强一战……那老头显然也是看清了列强的虚实,知道列强并没有表面那么强大。而再仔细想来,自鸦片战争之后,大清与列强的每一战,其实都不是倾尽国力的大战,就连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的那一回,也是因为大清的主力还在跟长毛纠缠,这才让洋人钻了空子……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大清军队还没有装备多少洋枪洋炮,在火力上差距太大。可现在不一样了,别的不说,参加美西战争,七万清军虽然伤亡数千,却也得到了大量的火炮和火枪,还受到了现代化的军事训练,战斗力大增。荣禄有信心,只要等他们回国,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新军,大清一定会更加强大。到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都有可能有胆量去捋一捋英法这些一流列强的虎须。

“是不是弱者并不是嘴上说说,也不是靠着手里的枪炮,而是要看你有没有一颗敢战的心。”郭金章自然明白荣禄为什么会这么说,有了枪,有了炮,有了经过现代化战争洗礼的军队,就觉得自己已经登堂入室了,可如果只是这样就可以的话,西班牙人为什么会失败?这个在晚清有着相当重要地位的满族大臣显然还没有抓到清朝的真正病根儿所在。

“我大清水师先战西班牙舰队于菲律宾,又有陆军与其大战于古巴,连战连胜……谁敢说我不敢战?”荣禄恼道。

“不过是在两个岛上打了几场,这算什么?你敢去西班牙本土打吗?”郭金章反问道。

“……本土?”

“没错。西班牙本土!”郭金章看着三人,“你们敢吗?”

“这……”荣禄三人都是一片茫然。西班牙本土……这个名称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遥远,甚至于,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年土地的具体位置。可听郭金章的语气,这个西班牙的本土,似乎、好像……并不是那么好打。

“俄罗斯的国力是西班牙的好几倍,甚至可以说是十倍以上。所以,即便它落后,即便它在许多方面的力量都远远弱过英法,可它却敢于在许多方面跟英法争雄。”郭金章又看了三人一眼,最后把目光放在了袁世凯身上:“慰亭兄你对拿破仑了解最深,应该知道,拿破仑纵横欧陆,所向无敌,可最后呢?跟俄国人的战争其实就是他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俄国人将他在巅峰的法兰西帝国硬生生地拖疲、拖得半死不活,这才让英国找到了机会,联合其他国家将他打败,从而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可如果在东北,我们才是占据优势……”袁世凯道。

“我不否认这一点。俄国人一直想建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可到现在都没有开工。这对他们在远东的扩张形成了相当的制约,因为他们无法保障后勤。可即使这样,他们也依然能够在远东集结超过十万人的兵力,甚至是几十万!可以想象一下,大清在几年前面对几千法国兵的时候都感到吃力,最终不败而败,如果面对沙俄,会是什么情景?要知道,这个国家的后勤再远,也依然是跟咱们接壤的一个邻国。”郭金章又道。

“满洲乃我大清龙兴之地,不容有失。若是真有那么一天,便是倾尽举国之力,我们也要与其一争长短。”荣禄叫道。

“那可未必。”刘永福突地冷哼了一声。

“你说什么?”荣禄大怒。

“朝廷里的那些大人物会舍得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扔出去?他们自己花还嫌不够呢。”刘永福面不改色。反正就要被派去菲律宾助战美国人,估计未来几年内未必有机会回国,而且就算是回国恐怕也不会受人待见,既然如此,他自然不会再卖谁的面子。何况,他归附清廷之后,因为钱财等方面的问题吃了多少亏?对朝廷那些官员的德行再清楚不过了,所说的都是事实。

“不要着急吵。”郭金章摇着头,清廷除了大批没见过世面,不知道世界变化和规则的保守官员,还有就是极其严重的内部倾轧与争斗,即便是李鸿章和左宗棠这样有见识的人也都会因为政见的不同而相互进行严厉的打击,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力量,他们也会做出许多不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就像是原本的甲午战争,如果不是李鸿章为了保存北洋的实力,从而凭借北洋水师保证自己在朝政上的话语权,将其强行锁进了威海卫,北洋水师就算是最终战败,恐怕也不会败得那么凄惨和让人无语。而除此之外,中法战争的时候,同样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实力,保住自己的手下亲信,李鸿章还对在广西不占而逃的淮军系将领网开一面,转而将罪责归到了主战的左宗棠一派的将领头上,手段极其卑劣。可是,就这,居然还是有远见、有心胸的官员的做法,其他官员的表现更加不堪……这样的政治,又怎么可能集中全国的力量去抵抗外侮,发展国家?

“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什么。可你们以为在东北只需要对付一个沙俄就成了吗?嗯?”郭金章冷哼了一声,“刚来的时候,我是不是告诉过你们,想要做大事,就要看得广……这个广,难道就只是说让你们看风景?”

“不是光对付沙俄,难道还要连你们一起对付?”刘永福不满地看了他一眼,“或者,还要对付美国人?这倒对,这美国佬儿沾便宜有一手,又好像很容易就背信弃义,确实该当心一点儿,免得被他们给坑得连裤子都找不着。”

“诶,朝廷允许美国人在东北开矿办厂、经营商业,确实有些失策。”荣禄也叹了口气。越是在外面呆得久,他就越能觉察出大清的落后……美国,才三千多万人;英国,也不过才三千万多一些,加上北爱尔兰也不到五千万;法国有五千多万;意大利也是五千多万;德国最多,八千多万……可即便是人口最多的德国,相比起大清,其人口也不过才相当于两三个省罢了。可就是这样的一群国家,这样少的人口,却硬生生将全世界其他国家,不知道多少倍的人口压到了脚下。他曾经私下感叹,若是大清初创时的那些八旗子弟还在,或许不会差过这些欧美洋夷,可那也只不过是感叹罢了。他知道,那些八旗子弟已经无法恢复祖上的荣光了,永远恢复不了。因为,就在这些欧美列强重商重工、努力发展的时候,他们的八旗子弟还在啃着祖上的功劳簿,还在向着祖宗家法膜顶叩拜。可那有个屁用?而现在,美国人已经要把他们的手伸进东北了,工商业本来就是欧美列强赖以强大的根本,如今在大清的土地上他们都要在这些行业上走在前面,大清还能有什么机会?

“允许美国人在东北开矿办厂,经商,这是我们的人在私下里使的手段。”郭金章看了荣禄一眼,他对这人已经越来越失望了,“为什么这么做?为的是让美国人挡在俄国人前面,让沙俄不至于那么肆无忌惮的侵吞东北。因为,那个国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讲理,最野蛮的一个国家,只要它的力量强大,它就一定会欺负人,越是邻国,欺负的越狠。这已经成了它的传统。可单以你们清廷和唐州的力量,根本阻挡不了这个国家。所以,只有把美国也拉进来……何况,我们还不只要对付一个沙俄,因为,现在还有另外一个狼羔子正盯着东北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日本!?”袁世凯沉声问道。

“没错,就是日本,中国最需要提防的两大外敌之一!”

第332章弱者,满天下都是敌人

“若是沙俄也就罢了,区区东瀛,何德何能敢当我大清之敌?”

听到郭金章的话,荣禄禁不住冷笑连连。沙俄的地盘儿比大清还大,人口也不少,而且还跟大清是邻国,自康熙年间就曾显露出对大清疆土的野心,所以,将这做为一个大敌,他可以接受。可是,区区日本,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连给大清当个藩属都不配,有什么资格与沙俄并列在一起?还两大外敌?简直就是笑话。

“北洋水师出访长崎,那日本国自上而下莫不惊惧于我大清的巨舰大炮,郭先生,此等弱小之国,有什么资格与我大清为敌?”袁世凯也是很不满。沙俄嘛,资格身份都够,可让大清去正视一个小小的日本……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呵呵,弱小……”郭金章再次苦笑摇头,“如果日本弱小,那这个世界恐怕就没什么强大的国家了。”

“什么意思?”荣禄等人不解。

“国家的强大与弱小,并不只是表现在它的疆土。英国的领土面积大吗?不大。甚至可以说是很小,很小很小的弹丸之国,日本都比它大……可它却是世界第一强国。”郭金章冷冷地看着三人,“你们三个人漂洋过海,在这边呆了那么久,却还有这样的思想,我只能说,你们都很让我失望。”

“那又怎么能一样?就算他日本有朝一日能赶上英国,那时,我大清也早己崛起为世界一流。”荣禄叫道。

“你这话自己信吗?”郭金章反问道。

“……”荣禄一窒。是啊,这话自己信吗?大清弊病丛生,想要重新崛起何其之难,还想成为世界一流?这个想法或许有可能会实现,可是,荣禄坚信,自己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了。

“几十年前,日本还处于最后一个幕府,也就是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闭关锁国,禁止外国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等外来信仰。可在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