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裂土美利坚-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旧不听劝告的话,我们肯定会出兵。”阿斯兰冷哼道。“横穿加拿大?”李阿生又问道。“不。”阿斯兰摇头,脸上带着一丝轻蔑的笑,“我们当然不会傻到横穿几千公里的土地,再翻过落基山去跟你们作战。我们的军队已经选择了一个可以出手的地方。”“能说说吗?”李阿生问道。“巴拿马!”阿斯兰冷冷说道。“……”李阿生沉默。“怎么样?对我们选择的目标有什么想法吗,州长先生?”阿斯兰得意地笑了起来。这些天来,他在李阿生这里受尽了冷遇,同样也憋了一肚子的火。一群小小的中国人,还是他们大英帝国打算扶植起来在北美大陆对抗美国人的一个小小的势力,居然胆大妄为。先把火烧到了“宗主国”的头上?真以为隔着一片美洲大陆,大英帝国就拿你们没有办法了吗?裂土美利坚272“你们难道不知道,一旦你们出兵巴拿马,等于就是把美国政府也拉进了这场战事中来……”李阿生看着阿斯兰。貌似犹疑,但眼神里更多的却是嘲讽,“在美洲大陆,跟美国政府交锋……你确定这是你们的政府做出的决定?”“当然。”阿斯兰脸上的得意不见了。其实他也知道这种做法很没谱儿……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对必须跟中国人和哥伦比亚政府一起分摊巴拿马运河的事情极其不满,也知道他们肯定在打着主意将运河的主权和所有利益都囊括进自己的手中。可像这样直接入侵,还是侵犯了美国人的利益。美国政府恐怕宁可把运河的所有权益都送给哥伦比亚人。也不可能容许英国人在那里盘踞。因为那样对美国的威胁实在太大。可是,话既然说出口了,就得坚持。…“美国现在有三条太平洋铁路,北部,南部,还有中央……而现在三条铁路基本都是相通的。它们之间相互都有铁路联通。我们已经决定,只要不列颠哥伦比亚政府同意并入美利坚合众国。我们会再修筑一条从西雅图直通阿拉斯加的铁路……将阿拉斯加、育空地区、不列颠哥伦比亚、唐州、俄勒冈,还有加利福尼亚完全串联起来,完成一条横贯北美洲西海岸的铁路大动脉。而通过太平洋铁路网,这条铁路还将连通全美……你说,不列颠哥伦比亚能否拒绝这样的诱惑呢?”面对阿斯兰的肯定,李阿生沉吟了一下,又开口问道。裂土美利坚272“你们果然是真的打算吞并那里。”阿斯兰拥全色愈加阴沉。他没想到,自己做出了战争的威胁之后,李阿生居然还这么有恃无恐。可再仔细想一想,这里面显然还有美国政府的影子。因为光凭中国人的实力不可能负担得起这么一条堪比太平洋铁路的工程。加拿大政府也负担不起。只有美国人,只有美国人才有这个实力。而很显然,美国人是想用这条直通阿拉斯加的铁路来买通中国人,让这些中国人在吞并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事件之中充当急先锋的角色。“你们就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阿斯兰火道。“我们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李阿生轻嘘了一口气,“可我也没有办法。能够用铁路联通阿拉斯加和唐州,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划算的买卖。就算没有了巴拿马运河又怎么样?我们的核心利益在这里。”“你们会后悔的。”阿斯兰怒道。“你这话很有底气。可你知道吗?有人也这样对我说过,不过他说的是:如果英国人真的动武,那他们会后悔的。”李阿生微笑道。“你以为这可以威胁到我们?”阿斯兰的怒火更盛了。居然有人胆敢反过来威胁英国?“你们这么做。只会彻底的激怒大英帝国。我们的皇家海军会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日不落帝国的怒火!”裂土美利坚272“我们的研究所新发明了几项技术,这几项技术可以让船只的建造速度大大提高,建造周期大大缩短……”李阿生淡淡地说道。“嗯?”阿斯兰的怒火不自禁地一窒:“……你说什么?”“我说,我们新发明了几项技术,这几项技术可以让船只建造的速度大大提高。”李阿生笑道。“这不可能……”阿斯兰连连摇头,“船只建造的速度可不是区区一两项技术就能提高的。你们这是在开玩笑。”“我们没有开玩笑。”李阿生郑重道,“我们知道英国人凭划着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在制海权方面占据着无比的优势。即便是有的国家在造船技术方面有一两点的突出,甚至能够借此超越英国,也很难挑战到大英帝国的地位……”“你们知道就好。那么,你们还想借由这个什么技术来威胁我们吗?”阿斯兰高昂起了下巴。“我还没有说完。”李阿生盯着他摇了摇头,“领事先生,凭借着殖民地的优势,大英帝国确实有资格在未来的多年间继续占据世界第一的宝座,可是,国家之间的争雄可从来都不是以普通的一两年为周期的。这个周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百年。就像你们英国,不也是先后经过了跟西班牙和荷兰长达百年的争夺战,才从此奠定了自己日不落帝国的基础吗?”裂土美利坚272“那么,你以为一项技术能够让你们在未来的十年、几十年间持续保持领先?”阿斯兰哂笑道。“当然不能。可是。如果我们把这几项技术出卖给别的国家,而绝不给英国呢?”李阿生微笑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里追上大英帝国。”阿斯兰傲然道。“这是实话。可是,如果是法国、德国、奥匈、意大利,甚至是俄罗斯这些国家一起加入进来呢?嗯,当然还有美利坚合众国……这么多国家突然间都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造船业,未来几年。大英帝国还能保持现在的优势局面吗?”李阿生又笑问道。…“你……”阿斯兰愣了。他没有想到李阿生居然会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一个国家对付不了你,那老子就多找几个国家,大家一起进步,一起加快造船,那么,你英国一家还能压得住吗?这根本就是一种“狼群”战术。而英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可李阿生刚刚提到的这些国家。不管哪一个都不比他们弱上多少,哪怕只是跟其中一个开战,也足以让英国卯足全力,何况一下子全来?当然,这些国家之间也相互有相互的矛盾,不可能真的完全联合起来,可问题是,没有哪个国家会眼睁睁地错过一个壮大自己海军的机会……如果中国人的技术真的管用的话。裂土美利坚272“你们那是什么技术?”必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阿斯兰迅速做出了决断。如果真的有这么几项技术的话,而中国人又真的打算把这些技术提供给那些欧美强国,那么,不列颠哥伦比亚的问题真的就算不上什么了。毕竟,英国在北美西海岸的利益并没有太多,一个只是盛产皮毛的地方而己,其实并不值得大动肝火,他们更多的确为了面子和英联邦的整体威慑力。“一套更加合理的、适合大规模生产船只的生产工艺,还有……焊接和切割技术!”李阿生淡淡说道。“焊接和切割?”……“焊接和切割?”不到半个小时,伦敦就得到了阿斯兰的报告。而就是为了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格莱斯顿就不得不找来了海军方面的舰船专家。可他没有想到,这位据说是全世界第一流的专家在听到焊接和切割这两个名词之后,跟他一样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那是什么?首相大人,我不明白。”这位专家显然很有素质,并没有学后世那些所谓的“砖家”一样只知道胡吹,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绝不因为面子问题而强自开口。“你不明白?你已经是世界第一流的造船专家,你也不明白,那难道是说……中国人根本就是在故意迷惑我们?”格莱斯顿故作聪明地问道。裂土美利坚272“这是我不敢保证。不过中国人对电力的运用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如果说他们又在其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我一点儿也不会惊讶……这是有先例的。”专家说道。“那到底这两项技术到底有没有用?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中国人把这些技术出售给法国和德国那些国家,会不会促进他们的造船业的发展?”格莱斯顿又问道。“我不知道。我需要看到实物。”专家答道。“马上发电报,让中国人提供实物!告诉他们,如果不提供,我们将选择不相信他们,那也就意味着战争的来临。”格莱斯顿马上下达了命令。而不久之后,阿斯兰的电报再次发回:“焊接,就是没用铆钉而将两块铁片完全地接到一起,没有丝毫缝隙;切割:是用一种在无需机床等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切割金属的新技术,速度极快……”而看到电报的内容,专家急促的声音就传遍了整个唐宁街10号:“我们必须得到这两样技术,必须得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273章忘了被迫害的华工?

船有多重要?一直到了21世纪,中国人都还没有自己建造出一般航母,好不容易从国外买了一艘瓦良格,立即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每一次出海,都能引起无数的中国人注目。而印度等国更是宁可让老百姓饿着肚子也要或买或租的弄上一两艘大国的退役航母过过干瘾……这当然不是中国人无聊,也不是因为印度等国的政治家们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不顾自己老百姓的死活,而是因为航母太重要了。航母是船。具有极大的战略作用的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而在一百多年前的19世纪,船的作用更是如此。在那个时代,铁和大炮代表国家的力量,丝绸和棉纺代表国家的温饱,而船则是代表国家的发展。在那个时代,造船绝对是高科技,体现了国家综合技术水平,简直就相当于一百多年后的飞机和半导体信息产业。而即便是一百多年以后,造船也是高科技。可惜,那个时候的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可造船所需的钢板仍有一半需要进口,船用设备超过更是有超过八成也要进口。也就是说,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多么强大的造船能力,至少不像我们表面上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裂土美利坚273而中国近代衰落,实际就是从一场船的战争开始的,这就是甲午战争!虽然在此之前我们还经历过鸦片战争,也战败了,但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和后续伤害却远不及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伤害,实际远远不是赔偿了2亿多两白银,割让了台渡那么简单。小国日本。一直以来是中国的跟班,传承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却反过来打败了中国。这屈辱的事实使得中国人从此失去了自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文化传统。可中国人并不知道,近代日本的遭遇与中国极其相似,也是先与西方对抗失败。然后再自己奋发图强才发展起来了。他们大炼钢铁,搞土跃进也搞洋跃进,中间也曾经经历了许多的挫折和失败。可日本人失败了能够再爬起来不断奋斗,激励他们的并不是什么对传统文化的质疑,而是顽强的自信:“他们是人我们也是人!”“如果做就能成!”可那时候的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甲午战争后,中国人似乎就找不到“人”的感觉了。没有了“人”的自信,就没有竞争的勇气,于是不断招致更大的失败,导致更大的自卑,形成恶性循环。这种问题甚至还影响到了后来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那些人彻底否定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甚至彻底否定了自己的民族,认为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生活在这地球上,要给人做三百年的殖民地,准备彻底投降,彻底丧失了“人”的自信。这些人逆向种族歧视,歧视自己,还满世界追杀围剿中国的“民族主义”。成为了后世的一景。裂土美利坚273甲午战争给中国的震撼是巨大的,直到后来,对甲午战争反思的研究和文章都可谓汗牛充栋。讨论最多的是参加这场战争的主角——船。可中国的船没有不如日本啊,为什么还战败了呢。于是,反思的矛头直指中国的传统文化。无非是封建****之类,一直挖到几千前的烂根,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一直以来“德”就有问题,所以导致失败。可这些人却没有想过,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对日本同样也影响巨大,但日本人从来就没有反思过自己的“德”有问题,人家就只认定一样:自己的船不行。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甲午战争失败的真实原因其实就是船。如果中国传统制度文化要负什么责任。那就是当时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信仰。市场经济的文化和制度的信条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对“德”的反思解决不了具体的“船”问题,战争失败是必然的。直到后世,当代中国人依然坚决捍卫“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市场经济信条,发展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大循环。难道准备迎接另一次大失败?…裂土美利坚273其实日本的造船史也是先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尤其是官办的造船厂,大多在后来倒闭。可他们没有气馁,他们依旧不停地尝试、努力,从西洋聘请技师。从本国选拔优秀的技工,甚至还从清廷治下的造船厂高薪雇佣了许多熟练的造船铁工。最后。日本成功了。可同时期的中国呢?清政府准备建立近代舰队的消息传出后,英国反应最为迅速,其驻华外交官和其他人员等立刻到总理衙门向恭亲王劝说建造轮船不如买英国轮船。只要花几十万两银子就可从外国买一支舰队,请外**官和水手。恭亲王为英国方面建议所动,认为曾国藩等人提出的造船,缓不济急。经过一番曲折后,1863年1月中旬,在英国购买筹建舰队,聘请英国海军上校阿思本为总司令,因此史称“阿思本舰队”。阿思本于当年9月率舰队驶抵中国。但最后因指挥权问题达不成协议,只能将兵员遣散,舰队驶回英国变卖。又经过一番讨价,决定价款归还中国,但中国要支付阿思本和其他水兵一笔不小的遣返费。总之,这一买一卖,清政府损失了数十万两银子。裂土美利坚273有了这样的教训,中国决定尝试自己造船,于是有了江南制造总局,有了福州船政局……可这些部门的结局却是失败。为什么?“花费太多,把握不大”,所以要停下来。而且,失败以后也没有再有什么尝试,中国不造船了!……结果,那些有过造船经历的熟练工人流失到了日本,为日本铁船跃进准备了人才基础。对于日本来说,真的天上掉馅饼了。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租用英国的“高升号”运兵。结果被日本击沉。后迫不得已用主力舰队护送6艘招商局的船运兵,结果爆发黄海海战。海战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在近海,不便舰队机动展开。这不是什么**制度训练等原因,而是现实的技术限制,招商局的船不能远洋,使得北洋舰队主力无法全力迎战。而海战虽然失败。招商局的船却还是完成了运兵任务。当然,不提以后,只看看船在19世纪的影响。这个其实也不用多说,因为船装上大炮可以大杀四方,装上白银丝绸棉布茶叶陶瓷可以自由贸易,所以,西方其实就是靠着船仗剑经商,发展起来的。裂土美利坚273英国就是靠着船,靠着自己的舰队,打出了世界第一强国。打出了“日不落帝国”的强横威名。船那么重要,那么,造船业自然也就同样,甚至更加重要了。可这个时候的船只建造速度并不快。因为技术限制。别的先不提,光是舰体的分段以及合拢,就一直需要进行铆接。这种工艺是由4名工人组成一组分别负责烧铆钉、送铆钉、撑铆钉及打铆钉的工序,当时船舶上用的铆钉其最大直径为1英寸。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却很低。而为了进行铆接。还要先行打孔、对接……这也大大的延长了造船周期。可有了焊接就不一样了。两块钢板轻轻松松地就能被焊到一起,几乎牢不可破……这明显是工业技术发展的一项巨大进步。格莱斯顿找来的这名专家本身就是一名在船只建造方面的专家,对焊接的好处和用途自然也远比平常人敏锐的多。如果中国人真的发明了焊接技术,那么,即便这项技术短时间内还不能应用于船体本身的合拢。也十分重要。因为,技术总会向前发展的,今天不行不见得以后就不行。何况,谁说焊接技术就一定要用在造船业的?现在的工业上用着铆接的地方多如牛毛,而这些地方也远不如造船业那样又厚又重,如果能够采用焊接……所以,英国一定要把焊接和相应的切割技术拿到手,就算不能拿到。也绝不能使其落到其他国家手中。因为,一步差,步步差。一旦他们某项技术落后了,又被隔绝在技术壁垒之外,可能就会因为这项技术而使得全国的工业受到巨大的影响。…裂土美利坚273……“难道这几项什么技术比一片巨大的领土还要重要吗?”白金汉宫,维多利亚再次召来了格莱斯顿……她听说了这位首相的新决断,亦即向中国人让步。这让她极其恼火。不管不列颠哥伦比亚是不是英国直辖的领地。也不管大英帝国是君主宪政的国家,她只是单纯的感到愤怒:登基几十年来,她还没有这样被人逼迫着放弃那些向自己“效忠”的土地。“如果那片领土不是我们大英帝国的领土的话,那我肯定会选择这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新技术。而中国人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先见……交流电就是一个最好的明证。这项发明正在将全世界从蒸汽时代朝着电气时代不断推进。”格莱斯顿这一回却显得有底气的多。面对女王的诘问,他从容答道。“我不相信这几项技术能够比得过交流电。”维多利亚冷声道。“如果能比得上交流电。那就不只值一片在加拿大西部的偏远领土了。它的价值只会更大。”格莱斯顿叹道。交流电的作用之大,利益之大。让他也为之眼红不己。他一直到现在都感到难以置信,那样先进和重要的技术居然是被中国人发现的。而现在那帮家伙居然又开始弄出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发明了……这让他情何以堪?华盛顿州的那些研究所才成立两年不到呵。为什么这些成果不是在英国的皇家科学院呢?裂土美利坚273“那你们打算怎么跟中国人谈判?”维多利亚看出了自己首相的决心,不管心里有多么的不愿意,她对此也只有无奈。因为君主立宪就是这么讨厌。“陛下您请放心,我们依旧会坚持保有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也绝不会允许美国人将其并入自己的领土……不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同意他们这样做。”格莱斯顿答道。“但愿如此。”“我们一定会做到的。”……“你们坚持?”“当然。”白金汉宫的谈话又延续到了西雅图。谈判由也双方变成了三方,分别为:唐州州长李阿生;英国总领事阿斯兰;美方代表,前国务卿、参议员布莱恩。论起来。布莱恩明显比李阿生和阿斯兰的量级要重的多,他的到来显然不符合国际对等的原则。可是,布莱恩等不及了。他必须要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所以,从多德跟李阿生在这方面刚开始接触,并获得了一定的进展,发现有希望之后。他立即就坐上了西来的火车,一路颠簸的赶到了西雅图。不过布莱恩没有料到,他到达的时候,谈判的重心居然已经由分裂加拿大变成了英国会为加拿大的完整付出什么代价……前国务卿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却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可能的给李阿生提振信心,让对方相信自己有实力吞并不列颠哥伦比亚。他成功了,可是,英国总领事却死活不松口,依旧表示要保持加拿大的完整……裂土美利坚273“你们就不觉得这样做很无所谓吗?要知道。只要红色兵团在维多利亚取得了当地政府的许可,不列颠哥伦比亚立即就可以进行公投,然后脱离加拿大并入美国。到时候,你们什么都得不到。”布莱恩又道。“那是以后的事情。不管怎么说,我们都决不允许女王陛下的臣属在战争的压力下向敌人投诚。”阿斯兰阴森着脸。这是英国外交史上一个严重的失败……他们曾经意图扶植一下中国人,让中国人成为牵制美国发展的一支力量。可没想到才短短两年时间,中国人就发展起来了,却成为了美国人向外扩张的急先锋。反过来先咬了他们一口……虽然现在他们只是意图吞下一片远离英国本土,人烟稀少的冰天雪地,可是,这个先例不能开,绝对不能开。“大英帝国似乎不必要为加拿大付出这么大的努力。还记得哈得孙湾公司吗?1670年5月2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特许成立的合股公司。被批准垄断哈得孙湾地区的所有贸易。这是一个方圆150万平方英里的巨大地区,包括魁北克的许多地区,安大略的大部,马尼脱巴的全部,萨斯克彻温和阿尔贝他的许多地方,西北领土的东部,明尼苏达、北达科他和蒙大拿诸州的一部分,以及南达科他州的一小部分。该地区比15个英国。或者30个纽约州还要大。公司法定的全部垄断权名义上包括该地区的所有商品交易,但实际上这家公事拥有经营范围内的几乎一切管理权!不过,随后时间的推移,这些土地大都获得了独立。在十多年前,哈得孙湾公司更是放弃对鲁伯特地区的管理权,使其并入了西北领地……西北领地曾经是英国宣示的对其拥有主权的一片土地,可是。它现在似乎又是加拿大的领土……英国政府对此一直都没有表示。那么,今天,不列颠哥伦比亚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州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样其实并没有损害到英国,因为英国在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利益了。所以,即便是它并入了美利坚。也不可能伤害到英国的利益……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还要反对呢?坐视不列颠哥伦比亚人民自己进行选择。再从中得到一些好处,不是很好吗?”布莱恩沉声问道。…裂土美利坚273“这事关大英帝国和女王陛下的尊严。”阿斯兰正色道。“呵呵……”李阿生突然在一边笑了起来。“李先生,我很好笑吗?”阿斯兰皱眉,对他的态度很不满。“没什么。我只是想起了鸦片战争。好像这场为保护鸦片贩子的利益的战争也是维多利亚女王发起的吧?啧啧,她老人家的尊严还真不得了,连鸦片贩子也能感受到其中的荣光。”李阿生笑道。“你……”阿斯兰的脸顿时就成了西红柿。鸦片战争是为了保证英国的经济利益,因为在那个时候,中国人几乎不需要任何外来品,除了鸦片。说到底,鸦片战争其实就是维多利亚女王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起的……可他们没有想到,大门后面是那么一个脆弱的国度。他们曾经还以为那才是真正的世界第一强国呢。而英国人也曾经为打败了传说中的中央帝国而欣喜若狂,他们以为自己即将收获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可后来的情况却跟他们想象的差远了。当然,那些问题就复杂了。而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的起因确实极不光彩,也提不上台面。裂土美利坚273“李先生,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局势。”布莱恩在一边提醒道。他也对李阿生有些不满。现在咱正想着让英国人别乱发飚,能让点儿步呢,你又扯那些没用的干嘛?“呵呵,确实如此。不过在此之前我觉得你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难道……你们就打算无视那些被迫害的华工?”李阿生盯着两人,脸色渐渐冷了下来。(未完待续。)

第274章想要脱离加拿大的政府

布莱恩和阿斯兰没有想到李阿生会突然提起在加拿大的华工们的遭遇,不过两人对此也并没感到太过意外。外交,不管暗地里有多少肮脏龌龊的交易,表面总要正大光明,拿出一条或者几条说得出的理由来。这一次红色兵团出兵加拿大,不就是为了那些被迫害的华工么?他们是有默契地故意忽略了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给红色兵团,乃至整个唐州的华人们挖一个坑儿……让所有关注目前这个事件的人都认为唐州其实是为了土地,为了利益才出兵加拿大的,而不是为了道义。可以说,只要李阿生不提,他们就肯定不会提华工们的遭遇。不过他们也想到过万一李阿生提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我们会对那些华工们进行补偿,但是,这并不是你们入侵加拿大的理由。”阿斯兰首先说道。“怎么补偿?”李阿生径直问道。“加拿大政府将出面承认自己工作的失误,承认他们对整个太平洋铁路工程,对那名承包商的监督不到位,使得那个家伙肆意的迫害来自中国的劳工……”“领事先生,我想加拿大的问题应该不只是工作失误或者监督不到位?”布莱恩急忙打断了阿斯兰的话,他可不是什么菜鸟,阿斯兰这一承认加拿大在工作的失误,那问题就全归到铁路承包商的脑袋了。可承包商是谁?安德翁。安德东克,美国国籍!虽然这并不能代表了什么,一个人做错也不代表整个国家都有罪。可问题是大家会联想,由加拿大的华工联想到曾经美国的华工……最后肯定又会把问题归到了美国的头。照这样下去。红色兵团进攻加拿大就会是一个错误。他们真正的目标反倒应该是美国……这个驻西雅图的英国领事实在是阴险之极。“据我所知,在中国雇佣劳工是安德东克跟麦克唐纳商议过的。我不相信麦克唐纳对华工们的遭遇一无所知。可他却对此表示了沉默……这是失误?还是无视?”前国务卿很不客气。“肯定是失误。”阿斯兰面不改色,“因为加拿大总理不可能去关注一名外来劳工的生活状态。他的工作非常繁忙。而且,华工们的工作的地方大都是在野外,在深山,你觉得他们的遭遇会轻松地透过那些沓无人烟的地方传到加拿大总理的耳朵里吗?尤其是还是在承包商蓄意隐瞒的情况下。”“我们不想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李阿生冷冷看了两人几眼,“我们只想知道:对这些华工应该怎么补偿?”“……谁做的事情谁负责。是承包商迫害的华工,那么。他就应该对此负责。”阿斯兰答道。“仅仅只是这样?”李阿生看了他一眼。“那你们还想怎么样?因为一个不法商人而怪罪一个国家?”阿斯兰反问道。“这有什么错?”李阿生显得很诧异,“你们因为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而怪罪一个国家的事情还少吗?因为‘亚罗号’事件,因为‘西林教案”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并火烧了圆明园。那可是中国的首都,圆明园的价值更是无可估量……而我们只是向加拿大西部的一个偏远地区进军,这难道也有错?”“这……”怎么又是圆明园?阿斯兰的头有些大了。他还记得当初卖武器给郭金章的时候,对方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那股子深沉的怨念。一个圆明园,那家伙就敢开价1000亿两白银,还不带打折。不过他当时并没有在意。因为那时候的郭金章就只是一支起义军,或者说是暴乱首领,根本威胁不到大英帝国……可现在那家伙已经动手收拾英联邦的成员了。不仅如此,居然又拿第二次鸦片战争说事儿……他很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