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村花是个摇钱树[八零]-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她为什么那么执着地想要壮劳力的原因。
她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早早地坐在树荫下,吃着西瓜看别人挥汗如雨。
这种感觉真是太舒坦了。
老太太长出一口气,又抹了一把眼泪。
“奶,你哭啥?”花枝
看她一边哭一边还不忘了啃西瓜,就想逗逗她。
“谁哭了。”花老太吸着鼻子不承认。
“没哭你拿袖子擦啥呢?”花枝问。
“我擦汗呢!”花老太说。
“这大树荫下,吃着西瓜,哪来的汗?”花枝问。
“……死妮子,你想说啥?”花老太瞪了她一眼。
花枝哈哈笑:“我就想问问你,这二流子女婿找得值不值?”
“值,值值值!”花老太毫不掩饰自己的满意,“我以后再也不说他是二流子了,你让他秋天收玉米还接着来哈。”
“……”花枝无语,麦子还没收完,她就惦记着收玉米了。
“奶,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呗!”花枝说,“咱家下季不种玉米了行不?”
“不种玉米种啥?”花老太问。
“种花。”花枝说,“我想把这几亩地全种上花。”
“啥,你说啥,你疯了还是傻了?”花老太顿时拔高了嗓门。
“嘘,你小点声。”花枝说,“我没疯,也没傻,我实话告诉你,种花可比种玉米赚钱多了,而且吧,种花这事我是得到县。委魏书记首肯的,他对我很支持,很鼓励……”
“你说谁?”花老太打断她,压低声音问,“县。委魏书记,你咋认识他的?”
花枝就简单告诉她:“上回我在院里种花,你给我拔了,其实那时候我在江渔家院里也种了,后来花开了之后我俩去城里卖,正好碰到县。委大院要花,一下子全买了,然后我就有幸见到了魏书记,他夸我思想先进,鼓励我扩大规模,还说有啥困难他会全力帮助我,前几次大队部的电话,都是他打来的。”
“嘶!”花老太倒吸一口气,一时有点接受不了,“你让我缓缓,我脑子有点乱。”
“行,你缓缓,我去给江渔送块西瓜。”花枝知道她需要时间消化,便也没有步步紧逼,给她留出缓冲的时间。
其实花枝现在在家里已经说一不二,但她奶为这个家操劳一生,虽然常常有偏激的举动,但那都是无知和贫穷造成的,她不能因此就否定她为家付出的辛劳。
乡下人把土地看得比命都重要,如果她不声不响就把几亩地全种上花,她奶非气疯不可。
所以她得提前打个招呼,让老人家有个心理准备。
她都把魏书记搬出来了,奶奶就算再老顽固,应该也不会反对了,毕竟不是谁家都能有幸得到书记的亲自关注。
花枝信心满满,拿着西瓜去找江渔。
江渔正割得满头大汗,花枝及时递上西瓜,又掏出手帕帮他擦汗。
江渔接过西瓜,三口两口啃了个干净,说:“这瓜真甜,大毛挑西瓜挺在行啊!”
江大毛就在旁边,嘿嘿一乐:“渔哥,不是我挑的瓜甜,而是嫂子送的瓜甜,要是母夜叉给你送,肯定没这么甜。”
“滚!”江渔拿西瓜皮砸他。
其他人都笑起来。
花枝说:“大家辛苦了,你们能来帮忙,我真的太感谢了,等过了忙月,我再请你们喝酒哈。”
大伙纷纷说:“嫂子不用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半天的功夫,麦子就全部割完运到了打麦场,把周围邻居都羡慕坏了。
花有德家的麦田离花枝家很近,眼看着花枝家的麦子都割完了,便指使花强去借人。
“你不是跟江渔走的近吗,去跟他说说,顺便来把咱家的麦子也帮忙割了吧,说起来我还是花枝大伯呢,也算是半个老丈人。”
“我不去。”
花强说:“你可真好意思开口,你这个大伯往常也没见帮过二叔家干活,现在倒想来占便宜。”
花有德气得要拿镰刀砍他。
花强本来就不想干活,干脆借机溜了,溜到花老太这边来蹭西瓜。
花老太还没消化完魏书记的事,见花强过来,就问他:“你二妹妹在外面到底都干了啥,咋听说她跟魏书记认识呢?”
花强哧溜哧溜啃着西瓜,说:“二妹妹干的事可多了,有些事我不能说,说出来怕把你吓着,但我可以给你一个建议,二妹妹说要干啥,你就让她干啥,不要管她,不要干涉她,就行了。”
“……”花老太看看花强,又看看在田间和那些人说笑的花枝,再次陷入了沉思。
快到中午时,花老太带着儿媳孙女回家做饭,忙了一个多小时,才准备出来三十个男人吃的饭,把人累得够呛。
经过大半天的忙碌,花枝家的活基本算是忙完了,只剩下些许收尾的工作,她们自己就能轻松完成。
傍晚时,江渔带着大队人马又乌泱乌泱地走了,几十把亮闪闪的镰刀映着晚霞,晃得人眼晕。
夕阳西下,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坐在麦场里,看着眼前一堆堆丰收的成果,露出疲劳而满足的笑。
刚打下来的麦子不能马上运回家,还得晒几天才能收仓,晚上,每家都会派一个人睡在场里守着,以防被人偷走。
这天深夜,当乏累的人们进入香甜梦乡时,邻村有一户人家的麦场突然失火了,几亩地的麦子烧毁了一大半,幸亏抢救及时,才勉强保住糊口的口粮。
不幸中的万幸,他家的场地和别人家都离得远,没有殃及无辜。
第二天,大伙都听闻了消息,惋惜之余又纷纷猜测,说这家人肯定得罪了什么人,被人报复了。
虽然可惜,但毕竟事不关己,大家说说也就过去了,唯有花有德好几天都心惊胆颤坐立不安,整夜整夜守着自己家的麦场不敢合眼。
麦子被烧的那家姓王,有个不务正业的儿子叫王东升,王东升就是欺负花叶未遂的那个人。
第45章 最好的时代
王东升家麦子被烧后的当天晚上; 江渔家里吃过晚饭之后,骑车去老五的修车铺睡觉,路过沿溪村时; 他拐了个弯,顺便去了趟花枝家。
花枝也刚吃过饭,正在屋里点着灯教花叶和花朵认字。
花老太搬了个小马扎坐在院子里; 摇着大蒲扇纳凉,看到江渔过来,忙不迭地站起来招呼; 脸上的笑容要多和蔼有多和蔼; 仿佛几个月前要死要活反对花枝和江渔结亲的那个人根本就不是她。
“江渔,你来啦,你吃饭了没; 没吃的话奶奶去给你下碗面。”
江渔被她的热情吓一跳,忙摆手道:“不用不用,谢谢奶奶,我找花枝说两句话就走。”
花老太就扬声叫花枝:“花枝,快出来,江渔来了。”
花枝早就听到他俩在院里说话了; 之所以没立刻出去; 就是想看看她奶对江渔是什么态度。
现在看来; 江渔已经通过这场麦收成功征服了她奶。
就连花朵现在都成了江渔的小迷妹,一提起江渔就二姐夫二姐夫地叫。
比如此刻,她一边写字一边催花枝:“二姐; 你快去呀,二姐夫等着呢!”
花枝放下书,走出去,看江渔似乎有话要单独讲,便直接领着他往外走,说:“你不是要去修车铺睡觉吗,走吧,我送你到村口。”
花老太说:“这妮子,哪有你这样的,人家刚来就撵人家走。”
江渔说:“没事奶奶,我确实要早点过去,去晚了怕有人进去偷东西。”
“那你路上骑车慢点,有空常来玩。”花老太热情地把人送到大路上。
两人走远了些,看看周围没人,江渔才小声说:“姓王的已经替你收拾了,你大伯你打算咋办?”
“他这两天也吓得不轻。”花枝说,“我现在还没想好怎么收拾他,先放一放吧,早晚跑不了。”
花叶出事之后,江渔就派自己的哥们儿在附近几个村明查暗访,很快就查到了王东升,但王东升却在当天晚上收到花有德通风报信之后就跑了。
他在外面东躲西藏了好多天,直到收麦子才悄悄回村,没想到回村第一天就被江渔得到了消息,因为花叶当时没有报案,也没有被王东升得逞,所以这事没办法通过派出所解决。
花枝心里窝着火,便让江渔半夜去烧了他家的麦子,给他一个警告,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这是花枝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对人下黑手,但她并没有赶尽杀绝,多少给他家人留了口粮。
她知道这样做有点残忍,可一想到姐姐差点被欺负,她又觉得让姓王的倾家荡产都不为过。
至于花有德,要不是有花强在,花枝早就拿他开刀了。
以前花枝没发现,花强真是个很不错的哥哥,就冲花强对她的那份真心,她愿意再放花有德一马。
每天战战兢兢的花有德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安然无恙,全是拜他那个最没出息的二儿子所赐。
“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个心肠歹毒的女人?”花枝问江渔。
“不会呀!”江渔说,“你这已经够能忍了,要是我姐被人欺负,我直接给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好吧,花枝心说,还是你最狠!
***
麦收过后,土地像刚刚生产过的妇人一样疲惫不堪,黄褐色的土壤暴露在烈日下,不复往日的生机勃勃。
人们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享受短暂的清闲,只等一场大雨来把土地浇个透彻,就可以犁地耕种。
这天,许久不见的邮递员来到
村子,给了花枝一封信。
信还是莲花写的,只是花枝一看日期,已经是大半个月前的来信了。
邮递员主动向花枝承认自己的失误,说那段时间比较忙,没顾上给她送,后来又被另的信压住了。
花枝并没有生气,想着反正莲花的信也没什么重要的事,早一天晚一天都无所谓。
等邮递员走后,花枝回到屋里,把信拆开一看,惊得半天没说话。
要说这世上的事真是无巧不成书,莲花当保姆的那家教授的女儿,居然就是张红卫追求的对象。
张红卫去教授家拜访,恰好撞见了在打扫卫生的莲花,两人在老家时并不怎么熟,就随意聊了几句。
教授女儿知道莲花是张红卫老乡后,对她很亲近,节假日常常带她一起出去玩。
张红卫在教授夫妇面前很会讨欢心,教授夫妇非常喜欢他,每周总会请他来家里玩两三回,还对外说要让张红卫做上门女婿。
莲花因为张红卫老乡的身份,在这家里也倍受优待。
然而,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教授女儿哭着回家,说张红卫又看上了同校一个姑娘,那姑娘的父亲是什么部的部长。
教授家顿时兵荒马乱,教授女儿哭哭啼啼的,莲花也没咋听懂,就听明白了一个信息,张红卫为了攀高枝,把教授女儿给甩了。
教授勃然大怒,为了给女儿出气,动用关系各种为难张红卫。
张红卫求部长的女儿帮他疏通关系,部长女儿就去求部长,部长出面约了教授,没想到部长的弟弟竟然是教授的老同学,几个人把话一说开,都觉得张红卫人品有问题,为防止他祸害两个闺女,直接找个理由把他驱逐出京了。
事后,教授女儿一直走不出来,见到莲花就掉眼泪,教授夫妇无奈之下只好辞退了莲花。
莲花托表姐又帮她找了一户人家,待遇和家庭氛围都不如教授家,因此恨死了张红卫,在信里把他骂得狗血淋头。
花枝看完信,一时感慨万千。
张红卫被驱逐出京,全是他自己作的。
以他的身份,能找到教授女儿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偏他还贪心不足,得陇望蜀,大好前程就这么白白葬送在自己手里。
这不就是典型的自毁前程吗?
该!
花枝想想每天以泪洗面的教授女儿,不就是前世被张红卫害惨的自己吗,只可惜自己没有教授夫妇那样的父母,只有一个愚昧无知的奶奶。
这就是命啊!
好在她奶现在已经开窍了,在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之后,她奶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田地一分为二,一半种玉米,一半留给花枝去折腾。
用她奶的话说,即便花枝折腾失败了,起码还有一半地的收成。
花枝知道奶奶能妥协到这个地步已经不容易,便接受了她的提议。
反正现在资金也不充足,种一半就种一半吧,等以后有了钱再说,奶奶只要见到回头钱,万事都好商量。
既然奶奶让了步,江渔家的地就暂时用不上了,花枝告诉江渔,让他家接着种玉兰,等收了玉米再作打算。
等雨来的空档,正好张三妮要去省城调玉米种,花枝便带上江渔跟着张三妮去了省城。
别看江渔整天横行乡里,其实他很少出远门,最远就跟着一起玩的哥们儿去过地区市里,省城一次都没去过。
因此,一上大巴车,江渔就兴奋得坐不住,不停地拉着张三妮问东问西。
他倒是想问花枝,可花枝说她要睡
觉,让他别打扰她。
于是他只能打扰张三妮。
江渔不明白花枝为啥这么沉得住气,她说她也是第一次来省城,可她却对啥都不感兴趣,一点好奇心都没有。
花枝当然没好奇心,因为她上辈子已经去过,并且在那里住了好几年,她对那里的大街小巷都了如指掌,此去不过是故地重游。
这时候的交通没那么方便,路况不好,车速也慢,半道又碰上了修路的,需要绕行,三百多里路,晃晃悠悠五六个小时才到达,下了车,天都黑了。
张三妮说:“今天是办不成事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吧!”
于是三个人就在车站附近的宾馆开了两间房住进去。
张三妮其实是想开三间的,因为江渔这个好奇宝宝实在太让他头疼了。
相比之下,花枝的淡定又让他诧异,他觉得这俩人的性子真是长颠倒了。
这时候住宾馆是需要介绍信的,如果没有介绍信,只能去住小旅馆。
花枝压根就没想过住小旅馆,所以提前在大队开了她和江渔的介绍信。
介绍信是张水根写的,花枝当时看着他花白的头发,觉得他也挺可怜的,倾家荡产把儿子培养成大学生,末了却因为作风问题被打回原籍务农,不知道他心里该有多难过。
三个人安置好住处,便出门去找老五,按照老五提供的地址找过去,在一家很大的修车铺找到了他。
修车铺生意很好,天都黑透了还在营业,老五看到江渔和花枝,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他活没干完,又不能提前走,三个人只好在旁边等着他。
老五一边干活一边对花枝说:“嫂子,我真得谢谢你,要不是你劝我出来学技术,我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大,现在再想想咱老家,感觉就像个鸽子笼。”
江渔深有同感。
如果不是这趟跟着花枝出来,他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竟然这么大。
高耸入云的楼房,车水马龙的大街,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生意火爆的饭店餐馆,细皮嫩肉穿花裙子的姑娘,广场上扛着录音机跳迪斯科的卷毛小青年,都是他从来没见过的景象,就连路边小摊贩的吆喝声都充满生活的激情,
这些新鲜事物强烈刺激着他的大脑神经,他就像一块干硬的海绵遇到了水,贪婪地吸收,迅速地膨胀,整个思想思维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开始理解花枝说的话,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机遇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他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好好干一番大事,才能不辜负这最好的时代,最好的花枝!
第46章 告别
老五忙完后; 大家一起找地方吃饭。
花枝想着老五一个人在这边人生地不熟的,也挺不容易,就点了一桌子好酒好菜; 让江渔陪他好好喝了一回。
老五喝多了,话匣子打开,讲起自己刚来时的艰难; 说他接连找了好几个地方,都被人拒绝了,因为人家看他是个光头; 觉得他不像个好人。
老五委屈呀:“我家八辈儿贫农; 安守本分,乡里谁不知道我天生没头发,到了这边; 居然成了坏蛋。”
花枝很同情他,却又忍不住想笑:“那后来怎么找到的?”
老五说:“后来一直没人要我,我就打算去车站买票回家,在路边碰到一个人,他的车子掉链子,我出于好心就过去帮他装好了; 他了解我的情况后; 就把我介绍到现在这个修车铺了。”
“这就叫好人有好报!”张三妮打着酒嗝插了一句; “我也是好人,我好心帮花姑娘带花种,结果就得到一个赚外快的机会。”
“……”花枝说; “你以后能不能别叫我花姑娘,听着别扭死了。”
“那叫啥?”张三妮说,“我听说南方那边都叫做生意的人叫老板,那我以后就叫你花老板吧!”
“这个好,这个霸气。”江渔醉眼朦胧地说,“那你以后要叫我江老板。”
“你是干啥生意的老板?”张三妮问他。
“我,包鱼塘的老板!”江渔拍着胸脯豪情万丈。
老五啪一拍桌子:“那我以后就是老五车行的老板!”
“老五车行?在哪儿?”江渔问。
老五指了指自己的大光头:“在这儿呢!”
后来,老五果然凭自己的努力,在镇上开了第一家摩托车行,销售维修一条龙,生意火得没边,做大之后,在县里市里都开了连锁店。
他在省城学技术时结交的朋友,在以后也给他和花枝的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和老五吃过饭,江渔张三妮都喝多了,回到宾馆倒头大睡。
花枝却睡不着,躺在床上想以前的事。
前世她从傻子家逃走之后,不敢在附近待,便趁着一辆拉煤车的司机停在路边解手的空档爬上了车,趴在煤堆里颠簸几个小时来到省城。
为了生存,她什么活都干过。
最开始为了填饱肚子有地方落脚,她给人刷了一个月的碗,除了管一日三餐一分钱工资没有,晚上就把餐馆的凳子拼两排睡在上面,每天硌得浑身酸痛。
后来餐馆老板的姐姐见她干活挺麻利,就把她带回家,让她看孩子做饭,包吃包住,每月给她开十块钱工资。
那时的她已经对这种待遇非常满意,起码不用没完没了的洗盘子,不用睡硬板凳。
看了两个月孩子,她揣着二十块钱就辞职了。
那时候天已经开始转冷,她拿着钱到批发市场批了袜子手套围脖之类的沿街售卖,每天白天卖货,晚上睡车站长椅,起早贪黑的,终于赶在严冬来临前拿自己赚的钱租了一间小房子。
那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虽然还是暂时的。
后来她有了钱,有了豪宅别墅,却还是忘不了那间小房子,每每午夜梦回,总是能梦到它。
花枝忽然疯狂想念那间小房子,她决定,明天如果办完事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小房子那里看一看,那里有她太多苦辣酸甜的记忆。
第二天,三个人早早起来,洗漱完毕,下楼吃早餐,然后跟着张三妮一起去买种子。
张三妮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在那边有不少熟人,
花枝跟着他跑了一上午,收获满满,不仅买到了一些名贵花种,还买了很多生长周期短,易栽易活的普通花种,打算回去第一时间下种,让它们赶在国庆节前开花,到时候让刘秘书帮忙多联系几个单位,批量销售出去。
之前的劳动节,县。委门前的花展就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跑去参观留影,连照相馆的都带着顾客跑到那边去取景,市政大街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
相信到了国庆节,会有不少单位争相效仿。
相比零售的灵活价格,花枝更喜欢走量,走量虽然价格低,但省时省力,来钱也快,不用总是守在市场等买主。
当然,名贵的花草就另当别论,说白了,那就是宰一个顶十个的买卖。
买完花种,花枝又特意坐公交车去了趟城郊。
不管在什么年代,大城市的郊区都是菜农聚集地,有的地方直接叫做蔬菜队,是专门往城里各大市场单位供应蔬菜的。
因为这里的人们以卖菜为生,所以掌握着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种植技巧,很早就开始利用大棚种植反季菜蔬,花枝打算去那边看看,学习点经验。
自古同行相排斥,菜农们一开始并不乐意传授经验,后来花枝把买来的花种拿出来,告诉他们自己不是种菜,而是种花,加上江渔和张三妮热情地递烟说奉承话,菜农们才放下戒备,让他们随意参观请教。
花枝随身带着小本本,把该记的都记下来,还跟其中一个比较实在的菜农要了电话号码,直到天快黑才坐公交车回城。
回到城里,花枝惦记着去以前的小房子,就说自己要去买些女人用的东西,让江渔和张三妮别跟着她。
江渔没有怀疑,便和张三妮一起去找老五。
事情办完,明天就要回家,江渔想再和老五喝一场。
花枝转了两趟公交车,沿着记忆里的方向找到了当年租房子的地方。
那是一条很破旧的小巷子,路面坑坑洼洼,常年积着脏水,夏天苍蝇乱飞,冬天就结成厚厚的冰,一走一滑。
日近黄昏,天气闷热,巷子里的人们都搬着马扎拿着蒲扇坐在门口乘凉,闲话家常,见花枝一个生人张望着走过来,都停下来盯着她看。
花枝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翻江倒海,这些人,有一大半都是熟面孔,是她在这居住时的邻居,看着他们,花枝有种恍然若梦的感觉。
巷子深处,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原来住的那间小房子。
小房子房门紧闭,锁还是那把老式的牛头锁,从外面看不出有人没人,一扇窄小的玻璃窗,上面挂着廉价的花门帘,而那花色,竟然和她以前用的一模一样。
花枝一时思绪翻腾,忍不住伸手推了下那扇门。
“你找谁?”后面有人问道。
花枝一惊,猛地回过头,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站在身后,那张脸是那样熟悉,花枝脱口叫了一声:“常生哥!”
男人愣了一下,问她:“你是谁,你咋认识我?”
花枝当然认识他。
当年刚搬过来的时候,因为她孤身一人,又是个女孩子,巷子里总有些不怀好意的男人想欺负她,这个叫常生的男人好几次都在她被人骚扰时出手相救,后来对外声称花枝是他表妹,那些人便不敢再骚扰花枝。
花枝一直对常生心怀感激,后来她离开省城去了首都,没有电话的年代,彼此渐渐就失去了联系。
等她事业有成之后,回来找常生想要答谢他当初的照应,但因为旧城区拆迁改造,巷子里的居民全都搬走了,常生也不知搬去了哪里。
花枝为此遗憾了好多
年,而此刻,常生就活生生地在她眼前,她却又无法和他相认,只能对他微微一笑。
花枝说:“你不认识我,我是经常巷子口听别人这样叫你的。”
“哦。”常生也没有在意,问她,“你是要找这屋的人吗?”
“是呀!”花枝说,“你认识这屋的人吗?”
“认识。”常生说,“这屋住的姑娘叫花枝,是去年初冬搬过来的。”
“你说啥?”花枝大惊,“你说她叫啥?”
“叫花枝呀!”常生说,“你找她,还不知道她叫啥?”
花枝捂着心口,生怕下一刻心脏会从里面跳出来。
这也太巧了吧?
巧的让她觉得诡异。
她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
“那个花枝,她长什么样?”花枝指着自己的脸问常生,“她像我吗?”
常生看了她一眼,摇摇头:“不像,一点都不像。”
“哦,那我找错人了。”花枝按捺着心中翻涌的情绪,对常生微微弯了下腰,“麻烦你了常生哥,再见!”
“再见!”常生应了一声,迷惑地看着花枝大步而去。
花枝走出巷子,有个瘦伶伶面容清秀的女孩背着一包东西迎面走来,和她在巷子口擦肩而过,然后往巷子里去了。
花枝不禁停下脚步,叫了她一声:“花枝?”
那女孩惊讶回头:“你认识我?”
花枝笑笑,没有回答她,径自转身走了。
回了宾馆,花枝坐在床上久久不能平静。
她不明白这一切是怎么回事,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突然想去那里看看,难道是因为她对那里有遗憾和执念,所以神灵在冥冥之中指引着她,让她去那里和上辈子的自己告个别,让她知道,即便她不在,一切还是照原有的轨迹运行?
这也太扯了,很多事根本就说不通。
可是,她都重生了,还有什么说不通的呢?
一直到坐上回程的车,花枝的心情还没能完全平复。
她害怕自己会不会有一天再突然消失,会不会又有一个花枝来取代她?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她现在拼命养花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她不如就混吃等死好了,反正早晚会消失。
她这样胡思乱想了一路,结果等回到家,一踏上自己熟悉的黄土地,整颗心瞬间就踏实了。
村子还在,家人还在,土地还在,她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假如有一天她真的会消失,那她更应该在消失之前让家人都过上好日子呀,不然不是白回来一趟?
想通了这些事,她心里豁然开朗,管它明天会怎样,干就完了!
不但要干,还要干个大的,她决定,明天就上县城去找魏书记,她要贷款!
第47章 让我亲回去
花枝特意起了个大早; 想赶在魏建国上班走之前到他家里去说贷款的事。
因为魏老先生对她的事情很关注,她去找魏建国,魏老先生肯定要问是什么事; 与其一个事情讲两遍,不如大家在一起一次性讲清楚。
另外有魏老先生在,可以帮她说说好话; 没准能多贷点儿。
花老太知道花枝要进城,就让她从城里带玉米种子回来。
花枝既然要贷款干大的,就不会再种玉米; 只是眼下她还拿不准贷款能不能顺利; 只能先应承着花老太,说到了城里就去种子公司转转。
临走时,花枝见花叶还是蔫蔫儿; 就跟她说让她带着花朵去赶集卖货,说再有两三个月,扫盲班就要开学了,让花叶带着花朵去长长见识练练胆子,省得将来在班里不敢说话,放不开手脚。
另外还得再攒点钱; 到时候给她俩添几身新衣裳。
花叶虽然提不起精神; 但还是答应了花枝; 她现在已经养成了无条件服从花枝命令的习惯,无论花枝让她什么她都会去做。
花枝为她的状态担忧,想了想; 还是决定劝她几句。
花枝说:“姐,我知道你心里咋想的,也完全能理解你,可我想跟你说,爱情虽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你现在既找不到那个人,又看不上别人,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努力赚钱提升自己,这世上还有很多事情远比情爱更精彩,当你努力生活,自然就有合适的爱情等你,反之,如果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