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器宗(不问)-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是时,正是器道大兴之际。
而自己想要开宗立派,成就一支道统,就是要在这滔滔大势当中顺应潮流,最终占据一席之地。
另一件事情就是,自己得到这《器宗大典》也有二十五年功夫了,对它的了解,不说了若指掌,至少在结丹修为之内,能够参悟的。也已经参悟得七七八八,因此才得以成就荣登地煞榜的名声,但在最近这些年,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留下这大典的薪道人,编纂典籍经义千二百余部,多为古籍,虽然有追溯本源之功,却缺乏经世致用之效。
“留待我自用的话,光是吸收气机。继承道统,便已足够,不过,想要凭借里面记载的知识教授门徒,甚至传给更多的人,就不容易了。
这难度有二,一是古今不同,非是博古通今,完全领悟,不能得其法;
二是里面器道博大精深,纵然是天才苦苦修持,皓首穷经,也难以尽得其用,而且,各部典籍之间关系散乱,记载的内容又包罗万象,反倒成为吸收其精粹的障碍。
这其中又以第二点更为严重,就算我把整部《器宗大典》默写出来,交给各方天才,又有多少能够理得清头绪,完全理解吸收?
那些中州灵宝宗的天才们,能够接触到的功法秘籍也有不少,彼此之间,也能共享,但也不是个个都能有所成就,还是要靠各人。
毕竟,他们没有像我一般直接吸纳气机,得到前辈高人经验的便利。”
李晚感觉,强求完整的大典传承,甚至反不如一部简单的器道法门,来得容易育人。
只有自己学以致用,把《器宗大典》理解吸收之后进行反哺,才是正路,直接拿出来,那是肯定行不通的。
李晚确定了这条道路,心中其实也早有成算了,他决定,自行编纂一部全新的器宗大典,而其中,又以给入门弟子打基础的几部典籍最为重要。
……
“《道纹录》、《法印新编》、《百宝谱》?”
庆典过后,各方修士已经散去,李晚是通过书信,与各方道友进行联络的。
以他此时的身份,想要办事,也无需过问多人,只是去信通知了一下妙宝散人,还有几位身份相当的前辈。
妙宝散人隐居在天南以南一座名为金水谷的地方,这一日,天清气朗,阳光明媚,他悠闲地坐在自家府邸中的后院,享受着半夏清晨的和曦阳光。
有弟子把今日刚到的书信送了过来。
由于修士们分开在各地,这种彼此之间的通讯往来,最为便利廉价,自那日与李晚见面之后,也留下了联络的方式,交代他有疑问便找自己。
他看了李晚来信,却是不由一愣:“此子的心气,还真不小。”
妙宝散人身旁,一名结丹后期的中年修士笑问道:“师尊,李道友可是想要编纂他们道场的典籍,来信问你建议?”
他是妙宝散人门下的一名亲传弟子,叫做伏元新,甚得妙宝散人信任,刚才妙宝散人看信的时候,他已经在后面浏览了一遍,大致了解了事由。
“不错,元新,你不如此子甚多啊。”妙宝散人说道。
李晚的成长之快,远远超出了所有人估计,到现在,已经有资格与所有的高手分庭抗礼了,也难再有人能够打压,或者公然窥伺他的秘密。
此刻,妙宝散人评判自己门下的弟子不如人,倒是带着几分无奈,谁都知道,李氏一门的兴起,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他还是没有想到,李晚竟然这么快就到了编纂典籍这一步。
这是要开宗立派的节奏!
伏元新听到师尊的感慨,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他从知道李晚名字开始,直到现在,还没有超过十年,但却不曾想,一个普通的新晋大师,就已经成为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
谁愿意跟这样的妖孽活在同一时代?他都已经生不起丝毫比较之心了。
“从这三部典籍的名称来看,道纹录,应是一部记载基础道纹的典籍,作为入门之物,无可厚非,法印新编,必定是法印的运用方式,以及他独门法印,或者从各地收罗而来的古籍选取编纂而成,至于这百宝谱……呵呵,语气倒还真不小啊,应是收取多种经典法宝的图谱,作为基本法宝样板吧。”
法宝的炼制,多赖道纹、法印,配合铭刻和加持精炼的手段,达到了结丹境界,便参修物性。
这些都有脉络可循的器道晋阶之道,并不难猜到。
但是百宝谱这一部,就值得商榷了,妙宝散人继续看着李晚的书信,却是骤然发现,内里居然包含刀兵、衣饰、幡帜、炉鼎、文宝、天宝各大部分,其中每大部分,又分为剑部、刀部、弓部、箭部、衣部、裳部、绫部、环部、旗部、幡部、帐部、帜部……诸多方面。
每一部,都蕴含五行七义,涉及多种炼制之法,还有专门的法宝构造注释。
比如,一柄飞剑,有讲究飞遁速度的流光剑、破音剑、有注重攻击力的破甲剑、斩空剑、有蕴含特殊力量的流火飞剑、风雷飞剑……
李晚在信中解释道,“百宝谱”的意思,不是说收录的法宝图谱总共百件,而是指每一种经典法宝,都可以玩出百般花样,而借此领悟器道奥义,参修万法,便能达到非常高深的境界了。
“这是由繁入简的修炼之法,追求的是诸法合一,依我看,若真如他所说,吃透这些图谱,的确可以成为大师,甚至冶子也说不定。”
伏元新吃了一惊:“有这么厉害?”
妙宝散人颔首抚须,若有所思道:“所以我刚才说,此子心气不小。
伏元新苦恼道:“该怎么回复他呢?”
妙宝散人沉吟半晌,道:“如若能成,功德无量,当可成就宗师,本座也乐见那一天到来……就让他尽管放手去做吧!”
又对伏元新道:“你从本门秘藏当中,挑出几部已经流传的秘籍和图谱送给他,共襄盛举。”
妙宝散人身为宗师,自然知道,李晚这些典籍,都有前、中、后各篇之分,前篇可以广为流传,是个人都可以接触到,中篇作为本门内部流通,或者与各大师、宗师道友交流的高深功法,不到一定程度不得窥见,而后篇,收录的大多都是真正的秘传,非是亲徒不可传授。
他如今叫伏元新贡献的,也是一些本门的中层典籍。
……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各位知道此事的宗师和准宗师之间,他们的弟子门人,又把口风透露出来,短短几日不到,李晚欲要编纂器道典籍的事情,便传开了。
李晚已经不是无名小辈,故此,一下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PS: 新的一年,祝大家元旦快乐!春节也很快要到了,准备中……唔。
第三百六十章重修器经(下)
“什么,李晚要编纂典籍?”
天南各处,众人听到这件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愕然,旋即,也涌起了深深的不可思议。
“这步子也迈得太大了,编纂典籍,可不是一件易事啊!”
有资格知道这件事的,都是天南器道上层圈子里面的大师们,倒是没有人急着跳出来冷嘲热讽,或者妄图阻挠,因为没有那必要。
众人反倒有些好奇,准备拭目以待,看看李晚究竟能搞出什么花样。
李晚,当真能够编纂得出这些典籍吗?
李晚此时正在铜山,与众人猜测不同的是,他不但已经开始着手编纂,更是划定纲线,制定规尺,有了十足的成算了。
他脑海中有的是古时的器道高手经验,虽然那些高手,大多已经被埋没在历史长河的滔滔洪流中,但他们遗留下来的心血结晶,却仍被现今的修士们所继承。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正如妙宝散人所猜测,李晚所提出的三部典籍,各有不同的用处。
《道纹录》记载基础的道纹详解,乃是器道入门的典籍。
《法印新编》记载各种法印的组成和运用之法,以《器宗大典》中收罗而来的诸多古籍选录编成。
《百宝谱》收录大约七十二部共计三千六百余种各部法宝图谱,其中,每一部的经典法宝,都带着数十乃至近百种经典样例,是一部由繁入简,追求器道本源的高深秘籍。
李晚心目中,也是把这三部典籍当作自己传道授业的典范,是用来发扬光大的。
《道纹录》的编纂进展最快,因为这本来就是器道的基础,哪怕不是大师,也能够总结得出几百个不同种类和功用的道纹,但是道纹承载了天地法则和自然道理。认识的道纹越多,再利用得当了,能够在器道一途拥有的手段,也就越多。
这就好似识文断字。识字不多,自然文章不通,但识字多了,虽然未必一定能写出锦绣文章,但却已经奠定扎实的基础。
字典一类的典籍。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若不是时机未到,李晚真正想要推出的,是《纹典》,而不是这《道纹录》!
“《道纹录》,还是太简单了,没有办法,先当作入门基础吧。”
李晚这时已经知晓,普通的炼器师。掌握的常用道纹数百个,炼器名师掌握上千个,大师也是两三千,三四千,因此他花了一些时间整理编辑之后,决定按照常用与否为划分依据,前中篇收录常用道纹三千七百五十五个,后篇收录次等常用道纹三千零八个,总计六千七百六十三个。
而在这总计六千七百六十三个道纹中,如果想要成为学徒、炼器师。最常用的五百六十个,是必须掌握的,再掌握八百零七个,便有希望炼制出珍品。再度晋阶,又要增加一千零三十三,合计两千四百个。
达到这地步,便已经可以自如炼制九成五以上,绝大部分的真器了,堪为名师高手。
所以普通的修士。参透这些,是非常有好处的,也完全足够夯实基础。
不过,想要炼制真正的上品宝器、珍品宝器,那是非得下功夫掌握更多道纹不可的。
李晚也打算因人而异,进行传授,这后篇,便是自己门下真传弟子独享的。
无人知晓的是,李晚《器宗大典》里面,收录的所有道纹数量,包括常用与不常用的,生僻与熟悉的,简单与繁琐的……总共有近十二万之多!
这其中,不乏“炁字纹”这样的强大道纹,也不乏类似“呉字纹”的,各修士自己开创的生僻道纹,异体纹,乃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历代以来,炼器师们都感觉大道至简,这些道纹的数量太多了,他也正打算趁着自己编纂典籍的机会,把那些基本上不会用到的无用道纹归纳、整理,若是能够以新的道纹把它们的归纳其中,那便是真正的功德无量。
编辑整理出了道纹,也不能随便排布,还需要从易到难,从简到繁排布,并且方便查阅才行。
更需要对其以性质、功用,进行分类。
这件事情,李晚当然不会自己一人蛮干,他招来自己门下的弟子门人,共乌宁、萧铁、莫言惜、黄珍、黎庸、易恒、穆山、风阳、陆逸、池东明、萧墨、萧晓琳、严方、尹龙生、林堂、方远、风恒言、刑青天、刑友天十九人。
“东主,不知今日召我们来此何事?”乌宁略带着一丝好奇,向李晚发问。
李晚对众人说道:“我已经整理出六千七百六十三个常用道纹,并按其内在规律,归纳了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爻、七星、八卦、九宫诸道,你们给我把所有道纹一一对应,填入其中。”
“我们也来编纂?”
众人已经知道李晚最近在忙碌的事情,但却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有机会参与其中。
乌宁等人不自信道:“我们……我们行吗?”
李晚微微一笑:“你们不用担心,这些很简单的。你们要做的事情,也只是归纳整理而已,其他的,我已经完成。”
听到李晚这么说,众人才生起几分自信,连忙谢过李晚看重,然后便依命行事。
结果接手之后,他们才发现,各道纹果真已经有了李晚的注释,这编纂过程,更加是他们趁机学习的机会,不由得都大喜。
这件事情果真不难,十九人,每人分摊一下,也就是三百来个,结果,只花了半个月不到就完成。
乌宁代表铜山作场和记名弟子两方的众同门,把编订的初版交给李晚审阅。
乌宁奉上了初版之后,带着几分忐忑,对李晚说道:“我等学识浅薄,若有谬误之处,还请东主海涵。”
李晚笑道:“无妨,我会看过之后再发出的,你们此次参与编纂的最大任务,也是替我分担一些繁琐细致的琐碎之事,准确和权威方面,自有我保证。”
典籍这种东西,一字存疑,满篇尽毁,不过李晚自有诸多器道高手知识经验,花了半个月的时间逐一校正,也顺利把它审阅完毕。
不但如此,每个人的谬误之处,还被他细心地挑拣出来,发回给众人参详。
短短一个月不到,整篇《道纹录》,就大致完成了,李晚把它交给众门人反复核查,并又发出前、中两篇,给各方的大师们参阅。
到了他如今的地位,已经无需担心别人篡夺成果了,别的宗门和大师门下,也各有自己的传承,无法轻易改弦更张。
当然,这些的前提,是李晚自己已经拥有足够的身份地位和实力,如果没有,光靠公众舆论和大势的支持,也只是空中楼阁。
大致完成《道纹录》后,李晚又再继续进行《法印新编》和《百宝谱》的编纂。
这些更加容易,因为他在这几年间,早已经整理不少了,此时所做的,不过是回顾总结而已。
各种法印的组成、运用,经典的法宝图谱,样例解析……俱都是些繁琐而又细致的活计。
依旧是自己把它们从《器宗大典》里面挑拣出来,命门人整理。
只不过,这一次便可以看出李晚的偏心了。
众人当中,全都能够参与前、中两篇的编纂,但是《法印新编》和《百宝谱》两部典籍的后篇,只有刑青天、刑友天能够接触。
众人失落之余,也已经若有所悟。
这刑家兄弟,怕就是师尊心目中的真传弟子人选了,自己若想要超越他们,非得更加勤恳不行。
……
日子一天天过去。
天南器道关注李晚的道场建设之余,也时不时打探他的进度,结果却惊讶地发现,小半年不到,就已经完成大半了。
“这实在太快了,李大师,当真是能人之所不能啊!”
“这东西,他怕是也准备了很久吧,更有可能是古人秘传?”
“是不是前人心血,我不知道,但是李道友能够把它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还是值得钦佩的,这是我天南器道之幸啊!”
见到李晚这样,众人虽然心中多有猜测,但却无一例外,纷纷表示称颂。
有人阅读过三部典籍的前、中篇之后,发现前篇倒也罢了,就是中篇,对他们这些名师、大师们,都有所启发。
一时之间,整个天南器道,也掀起了借鉴和议论李晚所编纂典籍的热潮。
众人对李晚从何处得到这些典籍的说法众说纷纭,不过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李晚几年前前往中州,着实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李晚也乐得由他们去猜测。
游历中州的经历,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他的护身符,谁也不知道,他在那次游历中结识了什么前辈高人,获得了什么神功秘籍,更不知道,他有什么样的依仗和靠山。
这些被天南各方大师们借鉴的东西,也成为了沟通的桥梁,使得李晚的人面更广,自然,从中学到东西的大师们,也需要投桃报李,纷纷交换了一些自己压箱底的宝贝法门或者宝材回来。
第三百六十一章道场开张
其实,只需准备好三部典籍各自的前篇,就已经足够广收门徒了。
当今的修士,还是非常珍惜修炼上进机会的,甚至都不需要李晚自己出面,只需要提供典籍,就可以吸引到众多的修士前来加入。
他们会自己自学成才,成才了的,就是师门恩典,不换恩情;
成不了才的,也是自己驽钝,怨不得人。
当初李晚在正气门,也是从杂役小厮身份做起的,每日洒扫庭院,劈柴担水,执役之余零散学一些修炼功法,硬是成为记名弟子当中的佼佼者。
对一些家贫的寒门弟子,道场也可以照顾其起居生活,或者给予进入炼器作场打下手的执役机会,如若能够脱颖而出,还有奖励。
李晚此时回想起过去的经历,倒也领悟到,这些规矩,倒不全然是为了节约成本,更多的,恐怕还是为了磨砺弟子们的心性,使其知晓道途艰难!
良才美质,自然要从磨砺中来。
在李晚准备道场开张之余,又一个好消息从玉蟾宫那边传来,萧清宁与林静姝双双结丹成功。
“都成功了!”
当李晚得知这个消息,不禁心中暗暗叫了个好。
两女结丹,是李晚所愿,也是安享长生逍遥的前提,不过就是这两枚的混元龙虎丹,也花去他这些年来积攒下的家财,足足有六亿八千万之多,花费实在惊人。
如今只服了一枚混元龙虎丹便就成了,倒省去了今后的诸多麻烦。
由于两女还要留在玉蟾宫修炼,等待一段时日之后,真丹稳固再回,李晚也去信告慰,叫她们好好安心修炼。
他把更多的经历,投入到了即将开张的道场中。
此时,道场已经建好,供应弟子起居生活和修炼的一应物资。也陆续就位。
只见气势恢宏的临山院群,自半山腰处的广场起,前临栈道,后通涧谷。环山而建的,是可以容纳数千人的修身精舍,错落有致,另一侧,则是专供场中弟子上工和修炼的炼器作场。
这座道场。招收的弟子以凡人少年为主,拥有进入炼器作场的资格之前,大多都和宗门大派无异,但是修炼期间,也会加授器道知识,倘若有能够脱颖而出的,便赏赐五行灵炁,辅助开辟灵田。
如果是进入道场之前就已经炼气,甚至筑基的,便赏赐相应价值的另外东西。
多数规矩都与其他宗门的道场相似。
……
“王师兄。你真的决定了吗?”
这一年年初,飞仙宫中,一名王姓弟子到自己所在的外院总堂交还牒牌,勾销籍册,出来之后,便见到了几名要好的朋友前来送别。
一名青衣负剑的弟子带着不舍,怅然问道。
王姓修士苦笑一声:“牒牌都交还了,难道还会是儿戏吗?”
青衣弟子犹豫道:“可是……”
“哎,师兄,别再说了。人各有志,王师兄是真的下定决心了。”另一名师兄弟拍了拍说话那人的肩膀,苦笑道,“我们同门一场。应该理解他,祝他一切顺利才对。”
王姓修士点点头,眼中也流露出一丝不舍,但想起自己多年来的经历,以及最近听到的一些传闻,又不由得变作坚毅执着。
“我算是明白了。十年炼气,无所寸进,是真的五行不足,全无天资啊,倘若我豪门出身,倒也还有几分可能,凭借各种天材地宝得以修炼,但就算这样,最后的成就也有限,何必强求呢?”
王姓修士半是不甘,半是无奈,说道。
“时光匆匆几十年,就这么过去了,实在没有意思,还真不如去铜山那边碰碰运气。”
另外一名修士沉吟道:“王师兄,你这么说,其实也不无道理,师弟我虽然不舍得你离开,但还是要举双手支持你的。”
这名说话的修士,似是比他年轻几岁,但却已经拥有炼气后期,接近筑基的修为了。
最开始说话那人无奈摇头。他与这王姓修士是同一届进入外院的,也是出自于同一个记名弟子道场,从小到大近三十年的交情,不亚于手足兄弟,虽然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所言有理,但还是深深遗憾。
王姓修士强颜欢笑道:“别想太多了,我去投李氏道场,是一件好事,应该高兴才对!说不定哪一天,我就成为炼器师了,未必比你们混得差!”
众人听到,不禁苦笑道:“那到时候,可别忘了师兄弟们,要给我们好好炼制几件上好的法宝呀!”
王姓修士笑道:“那是当然。”
有人道:“太远的事情不说,王师兄要下山了,我们找个地方,好好痛饮一场,不醉不归!以后很难有聚在一起饮酒的机会了……”
青衣弟子听到这话,终于也敛起怅然之色,勉强笑道:“好,不醉不归!”
这王姓修士,是在听说李晚的事迹,以及铜山那边的李氏道场开张的消息之后,下定决心的,像他这般侥幸成为炼气修士的人,修炼了许久,还是前期的修为,几乎已经可以断定,天资不足,在法道一途完全没有前途。
这一日,王姓修士与众同门肆意痛饮,大醉一场,然后便义无反顾地离开山门,投奔李氏道场。
……
另外一边的清瑶宫,也有身份处境与王姓修士相似的韩姓修士,独自一人提着长剑,下得山门来。
他回头望了隐没在雾霾中的山门群峰一眼,喃喃自语道:“别了……”
像他这样的人,确定没有前途之后,有几个去处。
第一个去处,自然就是留任宗门,做一名庶务执事,从此之后,便不再是弟子身份,而是为宗门之中庞大数量的,为弟子服务的执事。
这一去处是最为方便的转变,也是许多不舍离开之人唯一的选择,但却冗员繁多,竞争激烈,不是人人都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
再说,身为一下从天子骄子的弟子,变成为别人服务的执事了,心中失落是在所难免的,多半是留个修真问道的念想而已,也实在难以说得上好。
第二个去处,是回到凡俗世间,做一位富家翁,或者投效朝廷,建功立业。
然而不论是在朝野还是江湖,宗门对这些外放弟子的监管都非常严密,绝不允许运用玄门手段为非作歹,真要论起本事来,还真不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依然还是郁郁不得志,屈居于凡人之下。
做过了“仙师”、“真人”的宗门弟子,有哪几个愿意沦落到这境地?还真不如第一条了,好歹迎来送往的都是修真界中的修士。
而第三个去处,自然就是外出做个散修,四处游历,寻找机缘。
有一些人,就是靠着此法兴家起业,成就一番事业的。
然而绝大多数选择了这条路的人,依旧还是默默无闻,左右不过是多了几分“穷逍遥”而已。
所谓机遇,也是缥缈如云的东西,反而遭遇危险的可能远比第一个去处要大许多。
为了那缥缈的机遇,还有不用听命于宗门,不用忍受落差的“穷逍遥”,大多数人都成为了散修当中最常见的寻幽客,或者其他游方散修,过着四处餐风露宿,奔波劳碌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深陷其中的人,方才能知其中五味。
“这里的日子,的确已经过到头了,再留下去也是白费心机,没有天赋就是没有天赋……”
韩姓修士默默想道。
“就到那里去碰碰运气吧,学上一年半载的,看看有没有炼器的天分。就算没有,听说那边经常需要人帮佣,赚取将来游历四方所需的盘缠也是好的!”
他倒是把去李氏道场当作了赚取盘缠的机会。
……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不少宗门弟子和散修当中。
有人是厌倦了自己四处流浪,漂泊无依的日子,想要学门手艺,过安稳日子;有人是自感没有修炼法道的天赋,转投器道,碰碰运气;有人是把想要找一份作场护卫或者其他执役门客的差事……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原本就想投铜山拜师学艺,或者想要追寻修真问道之途,但却无意中一头闯进来的凡人少年。
可没有人给他们讲解法道和器道的区别,也不知道这道场背后是哪家势力。
他们只知道,这是能够修炼的地方。
不同的人,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倒是让负责这道场的执事们一阵好忙。
道场新开,对来投之人进行甄别和选拔,是必须的,李晚没有亲自负责此事,因为他已经通过天工坊和铜山盟的关系,雇佣了一批执事过来,暂以铜山作场那边的收益供养。
等到道场步入正轨,弟子分出资质和水平,也可以进行分流,人手就足够用了。
李晚这一年以来,最为牵挂的事情,总算告一段落。
“接下来,就是任其运作,源源不断选拔人才,充实门人了。”
李晚想起,将来自己门下人才济济,势力兴旺的前景,也是不由一阵热切。
PS: 过度完了,新的一段剧情又要到来。
第三百六十二章甲子资历
不多时,萧清宁和林静姝,即将从玉蟾宫返回。
李晚只带上弥烟弥罗,轻装简阵地去接她们,不久之后,便在离铜山还有三百来里的荒野上空,遇见两道遁光,拦下一看,果然是她们。
两女此时已经晋升结丹前期,体内法罡凝在真丹中,浑然天成,已经修出了对修士而言最为关键的法力。
都言相由心生,此时两女已经是成就结丹,拥有了乐享长生逍遥的根基,心情愉悦,自信展开之余,更是受到本源元气的滋养,变得容光焕发,气度更胜往昔几分。
在李晚的神识感应中,两女的体内,似乎都蕴含着一股沛然的真纯元气,乃是长居在仙灵福地修炼,吞吐元气而沾染的气息,若是降临在凡人面前,玄光照耀,说不定就要以为是传说中的仙女下凡。
结丹修士在凡夫俗子看来,那是真的有一层光彩笼罩的,这其实便是法力在体外照映出来的玄光。
李晚见两女还不懂得收敛这玄光,正是新晋结丹的表现,微微点头:“果然成就了中品下等真丹,混元龙虎丹的功效,的确神奇。”
“夫君,你怎么来了?”
两女看到李晚出现,不由有些意外,旋即欢喜地迎了上来。
李晚哈哈一笑,在两女的娇呼声中,把她们左拥右抱,落下地面一座山头。
“你们去年三月去了玉蟾宫,一直闭关修炼至今,已有一年,为夫甚为挂念你们。”
萧清宁有些娇羞,所幸在旁并无外人,也便在李晚怀中侧了侧身,惬意地依偎着,道:“夫君,你不是忙着道场的事情吗,怎么会有空出来?”
李晚笑道:“你们的消息落后了。现在道场已经落成,也先期招收了三五百人,把架子支起来。”
萧清宁微怔:“这么快?”
林静姝笑道:“晚郎,宁姐。你们不要一见面就谈这些了,还是快些回去吧,这里荒山野岭的,不是说话的地方。”
两人皆笑,但也感觉有理。便就此祭起遁法,一起向着铜山的方向而去。
……
回到绿竹峰的府邸中,李晚向她们询问一年以来的修炼情况。
其实也没有什么情况可言,两女有长辈照应,自然是一切顺利,在萧荣公和萧氏宗族的安排下,顺利获得了优先进入仙灵福地的名额,不知羡煞多少族里的子弟。
丹仙门炼制的灵丹,也的确名不虚传,并没有出现以前担忧的意外状况。反倒是结丹之后稳固境界更觉麻烦,因为她们本就没有太杰出的修炼天赋,能够这么快结丹,都是借助外力。
聊了一会儿两人的状况,林静姝也乏了,便先告辞离开,让李晚和宁姐商量更重要的家事。
李晚问到自己关心的事情:“萧家现在是什么状况?”
“真真正正,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